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弃 > 第32章 暗涌其一

天弃 第32章 暗涌其一

作者:雪落人迟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01:08:04 来源:文学城

厚重的石门在众人身后轰然闭合,最后一缕微薄的烛火挣扎着“嗤”地一声彻底熄灭,黑暗如同粘稠冰冷的潮水,瞬间灌满了整条幽深的墓道,吞噬了一切光线与声响,只剩下彼此粗重混乱的呼吸和擂鼓般的心跳。

“火折子!谁还有火折子?!”一个带着哭腔的嘶哑声音响起,充满了绝望。

“机关……机关在哪儿?!快找!我们会被困死在这里!”另一个声音尖叫着,已然濒临崩溃。

恐慌如瘟疫般急速蔓延,有人踉跄着跌倒,发出沉闷的撞击声和痛呼;有人开始疯狂地捶打冰冷的石壁,指甲崩裂出血也浑然不觉,只为寻求一丝虚无缥缈的希望。

就在这彻底的混乱与绝望即将把人逼疯之时——

“咔。”

一声极轻、却清晰得令人心头发颤的机括响动,突兀地从众人头顶的黑暗深处传来。

所有声音和动作戛然而止。所有人如同被施了定身咒,僵硬地、极其缓慢地抬起头,望向那一片无尽幽暗的穹顶——

只见那原本沉寂无声的墓穴穹顶,其上铭刻的古老而繁复的星图,竟开始缓缓转动起来!无数镶嵌其中的、不知名的幽蓝色宝石次第亮起,如同被唤醒的沉睡星辰,在绝对的黑暗中精准地勾勒出一只巨大无比、神圣而威严的闭目凤凰图腾!

“这、这是……什么……”有人承受不住这超乎想象的诡异景象,颤抖着喃喃自语,双腿发软。

下一秒!

那星图勾勒出的凤凰巨大的双眼,猛然睁开!

两道璀璨夺目的金光自凤凰瞳中暴射而出,如同审判之剑,撕裂黑暗,在半空中交汇、炸裂,爆发出强烈到极致的光芒,刺得所有人瞬间失明,惨叫着捂住眼睛。

待那毁灭性的光芒稍稍收敛,众人泪流满面、勉强能视物时,他们惊骇地看见——一道修长挺拔的身影,竟悄无声息地立于那尚未完全消散的金色光晕之中!

银发如九天月华倾泻而下,在这绝对的黑暗里,竟自发流淌着柔和而圣洁的微光,成为唯一的光源。紫眸深邃似无尽深渊中的星璇,当他垂眸时,仿佛敛尽世间万物;当他抬眸淡淡扫来时,那目光竟让最贪婪的窥视者都不自觉地屏住呼吸,心生自惭形秽之感。

死寂只持续了一瞬。

随即,更大的惊呼声如同潮水般爆发出来!

“太……太子殿下?!”

“真的是太子殿下?!”

“天啊……我、我不是在做梦吧?!”

声音里充满了不敢置信,随即迅速转化为劫后余生的、近乎癫狂的欣喜!

这些人多是附近的村民或是寻常人家出身,可能一辈子连皇城都未曾去过,更遑论见到帝国那高高在上、传说中如同神祇般的太子殿下。

风月国的太子君卿!

对于他们而言,这个名字、这个尊号,早已超越了皇室成员的意义。他们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无缘得见其真容,却在每年太子生辰之日,自发地在村口、在祠堂、在家中为他点燃一盏盏长明灯,祈求上天庇佑这位承载着帝国未来的储君平安顺遂。

他们或许说不清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并非单纯的敬畏,更夹杂着一种朦胧的、真诚的祝愿与寄托。都隐约把他当做自己的……信仰。一个遥远、神圣、美好,却绝不属于凡尘的信仰象征。

而此刻,就在这绝境之中,在这诡异莫测的前朝王陵深处,他们信仰中的神祇,竟以如此震撼的方式,真切地降临在了他们面前!

如何能不激动?如何能不狂喜?

方才的恐惧与绝望仿佛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光芒驱散,许多人甚至忘了身处何地,眼中只剩下那抹沐浴着微光的银发身影,激动得热泪盈眶,几乎要跪伏下去。

然而,那立于光中的银发太子并未因他们的惊呼狂喜而有丝毫动容。

他甚至没有多看这些激动失措的民众一眼,只是微微侧头,目光冷静地扫过四周狼藉的墓道,最终定格在头顶那仍在缓缓运转、散发着幽蓝与金色光辉的凤凰星图之上。

“误闯王陵,惊动守墓灵阵……”

他低声开口,声音清冷如玉磬敲击冰面,在这骤然安静下来的墓道中清晰回荡,听不出丝毫情绪波动,唯有最后两个字落下时,带着一丝几不可查的、仿佛被打扰了清净的……

“麻烦。”

这声冰冷的“麻烦”,如同细小的冰针,轻轻刺破了众人沸腾的狂热,让他们稍稍冷静下来,重新意识到此刻依旧未脱险境的现实。

众人不约而同地、近乎渴望地望向那道清冷的身影。他身披绣金凤纹的雪白长袍,纤尘不染,与这阴暗污浊的墓穴格格不入。皎洁银发如月华流泻,在狼狈不堪的万人之中恍若鹤立鸡群。

可所有人心里都再清楚不过——

他哪里是鹤?

分明是本该翱翔九天、栖于梧桐之巅的凤凰,骄傲,尊贵,不容凡尘丝毫亵渎。

而今却为他们所累,困于这不见天日、机关重重的幽暗墓穴之中。

一股混合着感激、愧疚与无上荣幸的复杂情绪在幸存者之间无声蔓延。

尉迟卿本不该在此停留。

他此行原为远赴寒露海,应鲛人族之约。银发紫眸的太子踏海凌波而来,衣袂不染尘,眉目凝霜雪,本该如一道掠影,径直掠过脚下这片寂寥无人的荒岭,直奔浩瀚海洋。

可就在他御风而过、即将远离的一刹那——

一声微弱的、夹杂着无尽恐惧与绝望的呼救,顺着山间最细微的气流,颤巍巍地、却又无比固执地攀上了他远超常人的敏锐耳畔。

太轻了,轻得像秋叶坠落,像蝼蚁濒死的最后喘息。

却偏偏,绊住了他迅疾如风的脚步。

那声音里蕴含的纯粹求生欲,以及……不止一人的气息。

他于云端微顿,垂眸俯瞰,紫眸穿透层层山岩,隐约“见”到了地下那错综复杂、正被绝望笼罩的墓道,以及那即将彻底闭合、断绝所有生机的死门。

于是,九天之上的凤凰,折转了方向,敛羽俯冲,循着那微弱的因果,精准地出现在了这绝境之地。

此刻,他并未在意众人心中翻涌的惊涛骇浪与复杂情愫,甚至也并未十分在意头顶那仍在运转、散发着危险气息的古老守墓灵阵。

他的目光,反而落在了墓道角落——

那里,几具尸体已然冰凉,是在最初的混乱和机关中被夺去生命的村民。他们的脸上还凝固着惊恐与痛苦。

尉迟卿的视线在那几具尸体上停留了一瞬。

紫眸中,极快地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难以捕捉的波动。

像是冰湖表面泛起的一丝涟漪,转眼又归于绝对的平静。

却足以让一直屏息凝视他的人们,心脏莫名一紧。

他最终将目光重新投向幸存者们,清冷的声音再次响起,却不再是自语,而是明确的指令:

“凝神,静气。若不想变得与他们一样。”

尉迟卿的目光扫过那几具尸体,语气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令人骨髓发寒的威慑力,瞬间压下了所有残余的骚动和啜泣。

他并未多看那几具尸体第二眼,只是摊开掌心。

霎时间,一团纯净而炽烈的金色火焰凭空燃起,在他如玉的指尖跳跃,形态变幻,最终凝成一朵栩栩如生、散发着神圣气息的红莲。

那火焰并无寻常烈火般的暴烈灼热之感,反而带着一种净化万物、涤荡邪祟的庄严与温和,却又蕴含着无上的威能。

他手腕微倾,那朵红莲般的凤凰火便轻盈地飘向角落的尸身。

火焰触及的瞬间,并未发出焦臭,也没有骇人的焚烧景象,只是温柔地将那些不幸的逝者包裹、吞噬。金光流转间,尸体如同冰雪消融,化作点点细微的光尘,连同那些凝固的惊恐与痛苦,一同被彻底净化、归于虚无,再无痕迹。

仿佛他们从未以如此悲惨的方式滞留于此。

做完这一切,尉迟卿面上无悲无喜,仿佛只是完成了一件必要且寻常的事。他缓缓敛起心神,将那丝极细微的情绪波动彻底压下。

紫眸微抬,不动声色地审视眼前之景——

阴晦幽邃的墓道向前延伸,隐没在未知的黑暗里,石壁冰冷潮湿,刻满了早已模糊的古老纹饰。

诡谲森然的气氛无处不在,空气中弥漫着尘土、腐朽以及一丝极淡的、若有若无的能量波动,来自头顶的灵阵。

处处透着陵墓特有的、沉淀了千百年的死寂与压抑,仿佛连时间在此都已凝固。

身为中州霸主、风月国尊贵的太子,他一眼便看出这墓穴乃是依上古帝王规制所建,气象恢宏,布局森严,一砖一石皆暗合天道,透着一股不容错辨的尊贵与威严。然而,这规制虽显赫,却透着一种陌生的古意。千年岁月无情侵蚀之下,细节多有损毁变异,竟一时难以精确辨认出自何朝何代,只知这陵寝的规模与气度,必定源于某个遥远而强盛的千年之前。

他的目光锐利如剑,快速扫过每一寸可见的石壁、穹顶以及脚下地面,分析着结构,寻找着可能存在的规律或破绽。同时,灵识如同无形的触须,谨慎地向外蔓延,感知着周围能量的流动与灵阵的运转模式。

他心知此地凶险异常,却也不可不探。

并非为了墓中可能存在的陪葬珍宝,而是因为这等级别的古帝王陵突然现世且被触发,本身就可能引发地脉变动或更深远的影响,关乎风月国疆域安定。再者,既有生困于此,他既已插手,便需彻底解决。

手中金光流转,一盏古朴雅致、却散发着浩瀚光明之力的长明灯倏然浮现高空,灯焰并非凡火,而是凝练的太阳精华,光华灼灼,如一轮小太阳,顷刻间将周遭浓重的死寂与黑暗驱散殆尽,也为那些惶恐的幸存者提供了唯一的安全光源与心理慰藉。

“守墓灵阵既已触发,便不会止息。”他清冷的声音再次响起,是对众人说,也像是在冷静地陈述事实,“惊惶乱窜,只会死得更快。”

他的存在本身,以及那冷静到极致的态度,如同一根定海神针,强行稳住了这群几近崩溃的凡人。

“想活命,”他收回审视的目光,最终看向那群噤若寒蝉、眼含期盼与恐惧的幸存者,紫眸中没有任何鼓励或安抚,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便待在此处,勿动。”

“踏错一步,方才那火焰,便是归宿。”

言虽简,意却明。他欲独身往那更深、更危险的核心区域一探,从源头解决这灵阵,或至少找到控制之法。

众人岂有不应之理?见识过他那神鬼莫测的手段和绝对强大的气场,此刻他的话便是唯一的生路。纷纷惶然点头,恨不得缩成一团,紧紧靠拢在那长明灯的光辉之下。

有人怯生生地提出相伴,愿为之探路或略尽绵力,却被他目光淡淡一扫,那不容置疑的威严便让所有请缨的话语都噎在了喉咙里,一一回绝。

他不需要累赘。

银发微扬,尉迟卿不再耽搁,转身,一步踏出,身影便已消失在长明灯光华边缘的黑暗之中,唯有那身雪白金凤袍的微光在极远处隐约一闪,如同投入深潭的一颗石子,迅速被古墓的幽邃所吞没。

留下身后一群提心吊胆、将全部希望寄托于他一身的凡人,以及那盏悬浮空中、如同守护神明般静静燃烧的长明灯。

尉迟卿缓步走向墓穴更深处,指尖轻抚过冰冷斑驳的墓壁,感受着其上岁月刻下的痕迹与残留的微弱能量。凤凰之火自他掌心悄然燃起,光芒明亮而柔和,并不灼热,却带着穿透千年迷雾的灵性,倏然映亮了甬道旁的第一幅巨大壁画——

只见壁画之上,一位银甲将军孤身屹立于残破的城墙之上,风尘仆仆,甲胄染血。漫天箭矢如蝗虫般倾泻而下,遮天蔽日。他手中长剑挥出残影,精准地斩断迎面而来的致命流矢,姿态决然,一夫当关。然而,他身后的城门却紧紧关闭,寂然无声,仿佛将他彻底隔绝于希望之外。

画角题字苍劲有力,述说着官方记载的功绩:“永昌二十三年,北狄围城,将军独守三日,待援军至。”

可太子的目光却骤然凝滞——他的视线并未停留在将军的英勇或题字的褒奖上,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壁画一角,一个极不起眼的、仿佛无意滴落的墨点。

细细看去,那竟是一道刻意隐于城楼阴影中的模糊身影!

那人身形隐在暗处,看不清面容,唯独衣袂之上,用极细的墨线勾勒出的龙纹图案隐约可见,在凤凰火的映照下,透着一丝诡谲与不容错辨的尊贵。

尉迟卿紫眸微眯,未作停留,目光移向紧邻的第二幅壁画——

这一幅的画面,整体浸染在一片诡异而压抑的暗红之中,如同整幅画作都被血与火共同侵蚀、浸泡过,充满了惨烈与不祥的气息。

画面中央,那位银甲将军单膝跪地,显然已力竭重创,三支粗长的羽箭深贯他的胸膛,血迹蔓延。然而,他却仍以长剑死死拄地,硬撑着不肯彻底倒下,头颅微昂,仿佛犹在怒视前方。

他的四周,敌将的首级被残忍地垒成一座小山,最高处那颗,戴着象征北狄最高权力的金狼头盔,面目狰狞,死状可怖。

壁画一侧的题字依旧凛然,歌颂着无上功勋:“永昌二十八年,斩北狄王于雁门关。”

可太子的双眼骤然一凝,目光如最精准的刻刀,剖开了那一片浓重的血污色——

就在将军身后那片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沙场背景上,有一行极其细微、几乎要被浓稠血污彻底吞没的脚印。

那脚印的尺寸远小于军靴,纤细玲珑,依稀可辨,竟像是有人赤着足,踏着温热的鲜血与冰冷的尸体,自那尸山骨海中,一步步、坚定地走向跪地的将军。

这隐秘的细节,与壁画主体所宣扬的壮烈与荣耀格格不入,仿佛一个被历史刻意掩埋的、沉默而执着的注脚。

尉迟卿静静地站在两幅壁画前,银发在凤凰火的光芒下流淌着静谧的光泽。紫眸之中,思绪飞转。

龙纹身影的窥视。

赤足踏血而来的足迹。

与那官方题记截然相反的、充满悲怆与隐秘的视觉叙事。

这陵墓的主人,那位功勋卓著的将军,与他誓死效忠的帝王之间,似乎藏着一段……不足为外人道的惊心过往。

而他眉间那三片冰凉的桃花印,似乎也因这无声的揭露,而隐隐泛起一丝极微弱的共鸣。

尉迟卿凝目望向第三幅壁画——

这幅壁画以珍贵的青金石研彩绘成,底色幽深如夜。在凤凰火灵性的映照下,那颜料中的晶粉竟折射出隐约流动的光泽,宛若真实凄冷的雨丝不断滑落,为整个画面蒙上了一层悲怆欲泣的氛围。

画面中央,描绘的是一幕惊心动魄的决裂——

那位帝王,身着龙袍,面容冷峻如冰,手中执剑,凛然刺穿了将军的胸膛。

而那位曾孤守城墙、曾斩狄王于马下的将军,此刻手正死死握着那柄刺入自己身体的剑刃,仿佛用尽了最后的气力,指节因用力而扭曲发白。滚烫的鲜血顺着鎏金的龙纹剑格淋漓滴落,与画中凄冷的雨丝混合在一起,触目惊心。

一旁的题字工整得近乎刻板刺目,每一个字都透着官方的冰冷与决绝:

“永昌三十三年,帝诛逆臣穆轩于此。”

尉迟卿的指尖蓦地一颤。即便冷静如他,也被这直白的背叛与杀戮景象以及那冰冷的定论所触动。

然而,他的目光并未被主体完全吸引。他在那凄迷的雨幕深处,壁画最不起眼的边缘,瞥见了一段极小、却如血泣般的刻痕!

那刻痕歪斜颤抖,似有人以指甲蘸着心头血,在绝望中狠狠划下:

“偃旗息鼓。”

“臣认输。”

这哪里是逆臣的供状?这分明是……心力交瘁后,不忍再争、不忍再见的绝望哀鸣!是对那段复杂关系的最终妥协!

尉迟卿的心绪难以平静,他移开目光,望向最后一整面墙——

那面墙,竟是空的。

大片空白,仿佛作画之人于此戛然而止,或是有某种强烈的情感与冲突,让一切描绘都失去了意义。

唯墙角堆着一只斑驳脱漆的颜料罐,旁边的毛笔早已干裂朽坏,如同被遗弃了千年的时光。

太子鬼使神差地伸手,抚过那空荡的墙壁——

触手竟不是平的!

是几道极深的刻痕,交错纵横,凌厉而挣扎,仿佛承载着无法用颜料描绘的、近乎疯狂的痛苦与矛盾。

他指尖细细描摹着那深刻的痕迹,感受着其下的绝望。

蓦地,他指尖一顿。

那深深嵌入石壁的、在无数混乱刻痕中依旧能被辨认出的,是一个反复刻凿、几乎要穿透石壁的——

“妻”字。

而就在那片空白墙壁的墙角最幽微处,一枚温润的白玉半掩在尘埃与碎屑之中。

尉迟卿俯身,拾起那枚玉。

玉石之上,以极其工整却深情的笔触,刻着五字。那字数虽少,却似诉尽了一生求而不得、至死方休的执念——

“泠猷嫁穆轩”。

泠猷,是那持剑帝王的名讳。

穆轩,是那被诛“逆臣”的将军。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彻底凝固。

所有的壁画、题记、隐藏的细节、空白的墙壁、挣扎的刻痕,以及这枚最终的道出一切的石刻婚书……

都在无声地嘶吼着一段被历史彻底掩埋的、惊心动魄的、掺杂着爱欲、权力、背叛与无尽遗憾的——

帝王情史。

尉迟卿握着那枚冰凉的白玉,站在原地,银发垂落,遮住了他此刻的神情。唯有那微微颤动的指尖,泄露了他内心受到的巨大冲击。

所有的线索——那独特的帝王规制、那陌生的古意、那壁画上的年号、以及那两个刻骨铭心的名字——终于在尉迟卿脑中串联起来,豁然开朗。

他终于认出这是何朝何代——

竟是几乎被漫长岁月彻底湮没、只存在于古老典籍角落的永盛王朝!

关于此朝的记载,在后世史书中不过寥寥数笔,盖棺定论般冰冷:

“末帝泠猷,昏聩暴虐,忌惮忠良,诛杀大将穆轩,致使国破家亡。”

然而,“穆轩”二字,却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依然如雷贯耳,光耀史册。

他不仅仅是永盛王朝的镇国大将军,他年少成名,军功赫赫,素有“冷面玉将”之美誉。传闻并非空穴来风,曾有敌将于阵前得见其真容,竟心驰神摇,忘乎所以,丢盔弃甲,反欲邀其阵前畅谈——其风姿可见一斑。

当然,这些逸闻皆非穆轩最值得传颂之处。

真正令其名垂青史、跨越朝代更迭而不朽的,是他所著的《穆公兵法》,精妙绝伦,至今仍在各**中广为研习;是他所创的“惊鸿掠影剑”,一招一式,精妙绝伦,至今仍被天下武者奉为圭臬,反复揣摩修炼。

“……竟是斯年帝的陵墓。”

尉迟卿低声自语,清冷的声线里罕见地染上了一丝历史的厚重与尘埃落定般的沉重。

他也曾习过穆轩所创的“惊鸿掠影剑”。

世人都道那剑招华丽繁复,姿态优美,近乎炫技。可唯有真正浸淫其中、领悟到极致境界的他,才深切体会过——那华丽表象之下包裹的剑意,是何等洒脱不羁,何等干净利落,何等追求极致的效率与精准!

每一式皆如惊雷破空,凌厉非凡,不染半分尘俗之浊气,更无丝毫多余累赘的花哨。那是一个纯粹的灵魂,对武学之道最本真、最巅峰的诠释。

能创出如此剑法的人,怎会是史书中那寥寥几笔所定义的、需要以“诛杀”来清除的“逆臣”?

而那般惊才绝艳、心性如孤峰白雪的人,又怎会留下“偃旗息鼓”、“臣认输”以及那个深深刻入石壁的“妻”字?

历史的真相,远比史书冰冷的文字要复杂、惨烈、也……动人得多。

尉迟卿握着那枚刻着“泠猷嫁穆轩”的白玉,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工整刻痕下的深深眷恋与无尽遗憾。

这空荡的墓室,这无声的壁画,这挣扎的刻痕,这最后的“婚书”……都在无声地控诉着那被定格的“昏聩暴虐”与“诛杀逆臣”,讲述着一个完全不同的、被权力与时代碾碎的悲剧。

尉迟卿眸光微沉,心中那因发现历史真相一角而掀起的波澜,迅速被更浓重的疑云所笼罩。

当年那场惊变的真相,究竟如何?

若穆轩真是被帝王泠猷以“逆臣”之名诛杀,这象征最终安眠之地的帝陵石壁上,又怎会刻有“泠猷嫁穆轩”这般惊世骇俗、直诉情衷的字样?

这绝非臣子所能僭越,更非外人所能擅自添加。

若无帝王泠猷自身的默许,甚至是指令,普天之下,谁敢、谁又能在其帝陵之中,刻下这等将君臣关系彻底颠覆、近乎亵渎皇权的大逆不道之语?

即便他是亡国之君,也终究曾是九五之尊,余威犹在,岂容如此玷污陵寝?

这前后矛盾、逻辑相悖的迹象,只能说明——

这其中,必定藏着什么被史书彻底抹去、不为人知的惊天隐秘。

尉迟卿凝神屏息,压下心头的重重疑虑,指尖再度细致地抚上那面空荡的石壁,灵力微吐,感知着最细微的能量残留与物理痕迹,试图沿着那片空茫与挣扎的刻痕继续摸索下去,寻找是否还刻有其他被忽略的蛛丝马迹。

然而。

自第三幅壁画那凄冷的雨幕、决绝的剑锋、以及血泣的“认输”之后,竟真的再无他物。

整面石壁的叙事于此戛然而止,后面只余一片冷硬光秃的空寂,仿佛所有的爱恨纠葛、所有的挣扎不甘、所有的未尽之言,都被硬生生斩断,彻底埋葬在了那句未曾等来回应的“臣认输”里。

太子不甘地后退一步,目光如炬,带着审视一切的锐利,再度从头至尾、一寸不漏地扫过那三幅壁画与空白的石壁——

可确确实实,再无任何多余的刻痕、隐藏的符号或是能量的异动。

线索,就在这里断了。

仿佛有人刻意将故事讲到这里,便再也不肯透露后续分毫。只留下这充满冲突与悲怆的片段,以及那枚作为最终注脚的、诉说着相反执念的白玉婚书,任由后人猜测评说。

尉迟卿静立于空寂的墓室中,银发白衣仿佛也染上了千年的沉寂。紫眸深处,倒映着壁画上斑驳的色彩与空壁的冷硬。

他仿佛能看到那位创出惊世剑法的“冷面玉将”,最终却将所有的锋芒与骄傲收敛,化作石壁上一個绝望的“妻”字,和一句无奈的“认输”。

也能看到那位史书定论的“昏聩暴虐”的末帝,或许在生命的最后,默许甚至亲手刻下了那“嫁”之一字。

历史的真相,如同这幽深的墓穴,被层层迷雾与刻意掩盖所笼罩。

而他,似乎只是无意间,窥见了那迷雾中透出的一丝微弱却惊心动魄的光亮。

就在尉迟卿沉浸于对历史真相的思索,心神微震,连掌心那簇凤凰火都随之摇曳、几近熄灭的一刹那——

异变陡生!

那柄一直悬于他腰间、沉寂无声的君卿剑,竟骤然自发地迸射出一道凛冽寒光!

那光芒皎洁如月华倾泻,却又蕴含着无上剑器的锋锐与神圣,以摧枯拉朽之势,瞬间将整座幽暗沉寂的墓室映照得亮如白昼。

一时间,所有阴影无所遁形!

尉迟卿反应极快,几乎是本能地骤然后撤,纤薄的脊背瞬间抵上身后冰冷坚硬的石壁,紫眸因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而微微收缩,目光如电,终于借这璀璨剑光看清了前方景象——

三丈之外,那具他一直未曾细看的、古朴厚重的青铜棺椁之上,竟静坐着一具森白的骷髅!

那骷髅并非散乱,而是保持着一种极其端凝、却又无比诡异的姿态。

它的指骨间,正紧握着一柄青光流转、寒气逼人的长剑,剑身如水,映照着君卿剑的光芒,流转不息。剑穗之上,系着半块莹润的玉珏,此刻正在不知从何而来的阴风中微微晃动。

更令人心惊的是,那骷髅的胸前,竟镶嵌着一枚鸽卵大小的水晶宝石,幽光深邃,与剑穗上那半块玉珏的微光交织缠绕,散发出一种诡艳非常、撼人心魄的光彩。

然而,最令人心悸、乃至灵魂为之震颤的,是那具骷髅整体的姿态。

它左手执剑,剑尖斜指地面,仍带着生前的警惕与未曾消散的战意,凌厉逼人。

可它的右手,却以一种极致温柔、极致守护的姿态,虚虚地、小心翼翼地拢在身侧的空处,指骨微微弯曲,仿佛那里本该存在着某个极其重要、需要它用尽一切去呵护的人,正依偎在它身旁。

它的头骨低垂,黑洞洞的眼眶深情而哀戚地凝视着那片虚无,跨越了千年漫长的死亡时光,竟依旧无比清晰地透出一种深入骨髓的……

无奈与爱意。

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此刻却在这具森白的骨骸上达到了惊心动魄的和谐与统一。

尉迟卿心头骤然一紧,呼吸几乎停滞,被这极致诡谲而又凄艳绝伦的景象深深撼动,一时之间竟无法移开目光。

那具森白骷髅静坐于青铜棺椁之上,执剑的姿态仍带着生前的凛然与不可侵犯,虚拢的指骨间却尽是温柔至死的守护执念。幽光流转,玉珏轻晃,映照着它低首凝视虚无的模样,竟在绝对的死寂中,透出一种跨越生死界限的缱绻与憾恨。

千年时光仿佛在这一刻彻底凝滞。

所有未曾宣之于口的爱恋、所有迫不得已的抉择、所有无法挽回的遗憾……都化作了这无声却震耳欲聋的诉说,在这被剑光照亮的墓室中,幽幽回荡,撞击着后来者的心魂。

尉迟卿紫眸中的冰雪,似乎也被这跨越千年的强烈情感悄然融化了一丝。

他明白了。

这棺椁,并非帝王的棺椁。

这陵墓,也并非只为帝王而建的陵墓。

这是一座合葬之墓。

葬下了一位将军的忠骨,也葬下了一位帝王未能宣之于世的、最深重的爱恋与悔恨。

白金长袍无声拂过积尘的地面,他缓步走向那具静坐于棺椁之上的枯骨,步履沉稳,却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审视。银发随着他俯身的动作如冷雪流泻,垂落肩侧,在森白骨骸与青幽剑光映照下,更显出一种非尘世的圣洁。

尉迟卿凝望着那具森白的骨骸,心中疑云翻涌,试图从这永恒的静默中寻找答案。

这究竟是至死不倒、忠魂不散的将军穆轩……还是那位背负千古骂名、却在此处留下如此姿态的末帝泠猷?

枯骨无言,唯有那柄长剑幽光流转,冷冽地映照着这横亘千年的无解谜局。

他倏然转眸,目光彻底落向那柄被骷髅紧握、千年不染尘的青芒古剑。那剑身仿佛蕴含着某种魔力,一股无形的牵引力攫住了他的心神。竟鬼使神差地抬起手,玉白的指尖向前探去,欲要触碰那千年冰凉的剑锋,仿佛如此便能感知到一丝残留的过往——

然而下一瞬!

长剑骤然迸发出一道极其刺目、蕴含无尽杀伐之意的凛冽寒光!光芒如实质般撞入尉迟卿紫眸深处!

尉迟卿静立原地,身形未有丝毫晃动,仿佛已被定格。

唯有他那双深邃的紫眸之中,瞳孔急剧收缩,深处仍残留着方才那刹那间奔涌而出的、令人窒息的血色幻境残影——

那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