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假大秦三十年 > 第70章 “天柱折,地不满东南”(13)

天假大秦三十年 第70章 “天柱折,地不满东南”(13)

作者:榕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08:10:43 来源:文学城

离开了双峰小岛,人鳐们继续推着舢板,带着刘恒继续南航。

为了避开目光,人鳐携带着小船尽量远离海岸线,在墨蓝色的外海破浪而行。

刘恒极目西天边,偶尔还能在海平线附近看到一两架维摩纳仿佛在贴着海面飞行。

“其实,”小刘自然是喝过洋墨水的,“这些维摩纳必定飞得很高。但因为地球的曲率,所以从我的位置远观过去,就仿佛紧贴着海平线飞行。”

“就好比,”他触类旁通地想道,“东方初升的日月星辰,乍一看好像就在地平线上,可等到升上了中天,其实距离地面无比遥远。”

在船底下劳作的人鳐们,可没有刘公子这样的闲情逸致。

它们尖脑袋两侧的耳孔,能够敏感地捕捉水中的声波;

只要,水面上传来维摩纳那圆锥形无竭轮独有的嗡鸣声,人鳐们立即如临大敌起来。

它们会奋力侧向划水,迅速将小破船推到了更东面的远洋,躲避这些鸟瞰海疆的飞行器,躲避大秦帝国的天眼。

刘恒披着鱼皮斗篷,挎着母亲留下的麂皮包,盘腿坐在疾行的舢板中。

就像登上撤退海船的大公国百姓,刘恒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给船家添乱。

“人鳐托梦告诉我的最后一句,”刘恒在无聊中寻思,“说是要带我前往什么‘长江口的虞城’,然后跟‘泰伯众’一块前往‘西大陆的集结地’。”

“再然后,”他追忆着梦境里那些五彩娃娃所说,“就要登上所谓的‘女娲方舟’,去躲避一场清洗世界的‘大洪水’。”

“其实,”刘恒继续回忆着在学宫礼堂门后的秘传,“晁博士绘制的画卷,所反映的《喀巴拉》头七卷,已经展示了‘女娲方舟’和‘大洪水’,但那是六千五百万年前的远古地球。”

“假如又一场大洪水降临今天的世界,”刘恒思索着只有他自己知晓的秘辛,“那么结果就是《喀巴拉》所描述的,除了‘女娲方舟’里的避难者,其他所有生命都会毁灭!”

想到这里,刘恒不敢继续往下想了。

他叹了口气,继续望向周围无边无际的大海。

洋面上,不时跃出活蹦乱跳的鱼群;

而远道飞来的海鸥,则会瞅准时机,一个猛子俯冲下来,叼起一条扑腾鱼之后再振翅高飞。

“尽管弱肉强食,”刘恒感慨道,“大自然依旧是生机勃勃、万物竞发。”

“而‘大洪水’过后的世界,”他合上眼睛,“却将会是玉石俱焚,一贫如洗!”

“即便有少数人被选中登上方舟,”他继续想,“存活下来,重建世界,恐怕也恢复不到现在的样子!”

人一紧张,便会产生便意。

刘恒正好不再继续担忧,而是蹲在船舷上,掀起鱼皮斗篷,把废物和苦闷全都排泄出去。

甲板上,堆放着树枝捆绑的二十九只竹筒,可供小刘随手攀折一段枝条下来,解完后用于揩拭。

在从早到晚的航行中,如果如厕很好解决,那么吃喝则是问题。

到了傍晚时分,刘恒的肚子也开始咕咕直叫;

今天早上不知用什么料子填满的肠胃,如今便又空空如也。

人鳐们也便不失时机从水下补来了活虾、鱿鱼、蛤蜊等物,全用一只硕大的蚝壳乘着,献给饿了的男客。

海边长大的刘恒远没有同村的月氏人英布那样挑食,也并不嫌弃这些海鲜并没有煮熟,而是食指大动;

因为他从小就知道,深海捕捞上来的这些海物不仅可以生吃,而且生吃更有营养。

饿了一天的小刘便口头谢过人鳐,刚想大快朵颐,突然眉头一皱。

他便从盛满海鲜的蚝壳里挑出几样来,用手捧着,趟到扁舟尾部;

跪在甲板上,刘恒朝着海天一色的北方,朝着双峰小岛的方向,拜了几拜;

然后,将手捧的海鲜洒向浪花泛起的洋面。

那些海物,其实都是薄夫人和刘邦平素最喜欢吃的……

刘恒身上的鲨鱼皮斗篷,尽管有些伤手,但真的很保暖。

穿着它,即便在冷风飕飕的夜里,刘恒已然能在风驰电掣的舢板中安然入眠。

跟昨晚不同,他什么都没有梦到……

……

和煦的朝阳,把一夜无梦的刘恒照得满脸火辣。

他睁开眼,惊讶发现小破船并没有乘风疾行,而是一起一伏,漂浮在被泥沙染成土黄的水面上!

连忙起身,望向船舷,发现那群人鳐就如一阵风一般,一会儿飘忽而来,现在又不知所踪了。

失去了动力,没有浆、没有帆、更没有下锚,这一叶扁舟并没有被海浪卷走。

其实,同样是这只狂叟打造的结实舢板,三个月前在硕大息壁上撞断了桅杆;

之后整整一晚上,小破船也并没有被洋流带到别处,而是在浪涛与息壁的反复激荡中保持了相对的静止。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夜晚,人鳐们游往更深的大洋;

裹着鱼皮斗篷的刘恒,在舢板中安然入眠;

一叶扁舟保持在固定的海域,其原因跟在息壁之下是一样的——

小小的渔舟,泊靠在了一艘庞然大物的侧旁!

而此时的刘恒,正傻傻地立在舢板上,凝视着这个庞然大物!

所幸,刘恒的小舟位于巨物的东侧;否则,小伙此时就会陷入后者漫长的阴影之中,陷入更深刻的震恐。

渺小的青年呆立了许久,宕机的头脑方才缓过神来,能够稍微用理智去观察眼前的奇物。

“它像是什么呢?”刘恒想了想才找到比喻,“就像一只硕大的蚂蚱!”

的确,这庞然大物头、胸、腹俱全,蜷缩着一只昆虫般的三对足,周身反射着灿烂的金属光泽。

而刘恒的小舟,大约就位于这艘蚂蚱船胸腹部之间的较细腰部下方。

经常使舟的刘恒,颇能目测距离的远近。

观察一番,就判断这漂浮中的大蚂蚱肯定有五百多步长!

“尤里卡!”小刘领悟了,“这应该就是《喀巴拉》所说,黄帝族在远古地球的双树之园中结出来的载具之一:星际舰队的主力‘长舰’!”

“只不过,”他寻思道,“不知被谁改造成了一艘硕大无朋的船舶,但肯定是为了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远航!”

“刘公子,你醒了!”一声问候,把刘恒从震惊的冥思中拉回到现实。

小伙仰起头,就见蚂蚱的腰部早已站着一排人;

因为顺光,对方的相貌和衣饰在刘恒的视野中纤毫毕现。

他们全都穿了同一款式的服装,版型很像希腊化以前中原劳动者的“短褐”:

传统的短褐,又叫裋褐,上身是交领窄袖短衫,下身是松垮垮的粗麻裤子;

腰间则扎根布条,脚上穿布鞋、草鞋或者压根赤脚。

不过,对方既然站在了天外巨舰之上,那么身穿制服的款式跟农业社会的短褐只能是相似罢了。

其实,对面人都将裤脚掖进了靴子,袖口则被护腕束紧了,而一条腰带则扎得十分精神。

最惹眼的,就是这些短褐式的制服绝非传统得粗布料子,甚至不是高级的绸缎;

那是一种刘恒见所未见的特殊料子,跟这艘超级大船的外壳一样极富金属光泽;

甚至,比刘恒身上鱼皮斗篷还要光鲜亮洁,还要天衣无缝。

而脚蹬的靴子、腕上的护腕、腰间的束带,也是同样的料子;

但在颜色上,则如那人鳐群一般五颜六色。

居高临下的一排人当中,大多数都是小伙子;他们上衣裤子都是青绿色,靴子、腰带、护腕则是银灰。

唯独居中的长者,交领上衣是跟其头发同色的洁白,裤子则是玄黑,其他配饰都是亮银色。

正是这个白衣船长,笑不露齿地朝着下面的刘恒喊话。

“方才不忍吵醒刘公子,”对方说,“自我介绍一下,老夫是‘母虞号’的船长!”

“请刘公子速速上舰!”船老大继续,“换身衣服,吃点东西,面见虞王,然后与我们一同启航前往‘西大陆的集结点’!”

老船长说话的口音,在刘恒听来十分另类。

在一群隐姓埋名的起义失败者之中长大,中原各地的口音刘恒都听过。

其中给小刘留下最深印象的,并不是刘邦和薄夫人所操的南楚方音,而是吕马童所说的吴语。

尽管跟魏人吕雉同姓,但吕马童的祖上世居南楚,鄢郢之战后则迁居东楚,也就是吴郡。

薄夫人跟儿子透露过:南楚被秦攻占后,迁居西楚徐州一带的楚人保留着南楚方音,但是那些迁居东楚吴地的遗民,则满口的吴侬软语。

吕马童年轻时与同样避仇吴中的项羽交好,跟后者一同起义,一同在殷墟接受秦军投降;

却独自逃离了那发射闪电的不死万人军,然后在洛阳与撤出关中的刘邦一行汇合,最终逃到了双峰小岛。

“船长的口音,”刘恒边听边合计,“应该就是吴语!”

说话间,一道粗麻绳编成的软梯就从高处被放了下来。

挎着麂皮包,刘恒弯腰将成捆的竹筒往后背一背,抬腿便开始攀爬;

快到顶的时候,被绿衣船员们拉了一把,最终站上蚂蚱船的细腰部——

从这个角度,他看到了之前被硕大船体所遮蔽的震撼景象。

他所在的蚂蚱船,其实正横亘在一道无比宽阔的大江入海口。

刘恒曾见的济口,也只有眼前江口的几分之一大小。

难怪,整片整片的海面都被江水裹挟的泥沙染成了土黄!

超级大船的另一侧,也就是背对着朝阳的左舷,将船体的巨大阴影投射在江面上。

但这丝毫不能阻挡数不清的小船,将大量的行李、牲畜和人员,从江南岸的一座华夏式城池搬运到大船上来。

“这座城,”刘恒结结巴巴说,“想必就是‘泰伯众’所居的‘虞城’吧!”

“刘公子高明!”老船长用吴音回道,“我们正是虞城的百姓,最后的‘泰伯众’!”

“泰伯,”刘恒回忆着华夏历史,“就是周文王的妻兄,后来封在了吴地的吴国始祖。”

“正是!”船长说,“我们吴人,八百年来都会自豪地自称为‘泰伯众’!”

“战国之世,”东道主继续向刘恒介绍,“句吴不幸先被越国所吞,复国后又再次亡于熊楚。此后,大量的楚遗民迁居吴地,渐渐与原吴国百姓融合,说着吴语却号称‘东楚’。”

“而那些保持原有身份的泰伯众,”船长把话说完,“则聚居在虞城这一带,至今延续着对吴泰伯的祭祀!”

刘恒一面听着,一面观察着泰伯众驾着一条条扁舟,来到超级大船的左舷之下;

然后,跟站在船体顶部的同胞配合,将小船上的所有物资、牲口和人员,通过软梯或是绳索带上了大船。

接下来,就各有去处了。

刘恒观察到,那些穿着绫罗绸缎的泰伯众,当然在虞城百姓中占少数,上了大船顶之后就会往这个大蚂蚱的胸部去;

然后,从打开了圆形舱盖的开口进入了超级大船内部。

而那些衣着普通的泰伯众,则会去往大蚂蚱的腹部;

而就像所有昆虫那样,腹部要比细腰连接的胸部膨大好几倍,足以容得下虞城的普罗大众。

“刘公子,”老船长的吴侬软语打断了刘恒的凝视,“请跟我来。”

说罢,白衣船员就护送刘恒,背向蚂蚱船膨大的腹部,走向那圆滚滚的胸部。

“敢情好,”刘恒在心里暗想,“他们就是把我看成了比肩富户的贵客了!”

这种自命不凡的话,刘恒肯定不能说出口,而他的确有其他问题想要问东道主。

“老先生,”刘恒礼貌说道,“这艘母虞号,想必并不是能够飞入‘日岛’躲避‘大洪水’的‘女娲方舟’。”

“如果学生没有记错,”小刘继续,“这蚂蚱形的大船,原本是亿万年前被黄帝族在双树之园结出的一艘长舰。”

“不知什么时候,”他把问题说完,“不知被什么人,改造成了一艘远洋巨舶?”

“刘公子参晓天机啊!”船长回道,“在下只能透露:我们泰伯众现在做的,就是完成八百年前我们的始祖泰伯他老人家未能成行的远航!”

说话间,一行人从一道大开的圆形舱口,走悬梯下到了这天外巨舰的舱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