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假大秦三十年 > 第69章 “天柱折,地不满东南”(12)

天假大秦三十年 第69章 “天柱折,地不满东南”(12)

作者:榕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08:10:43 来源:文学城

……就连感到被那长须缠住小腿之后的反应,都跟上次一样:

刘恒都进入了梦乡。

这回的梦,无比清晰,堪称“清梦”。

刘恒发现自己身处一片高度饱和的亮白之中,完全分不清东西南北、上下左右。

一晃,一群齐膝高的娃娃把刘恒团团围住。

每个小人儿都呈现出某种鲜明的颜色,各种颜色的都有,斑斓多彩;

圆脑袋,大眼睛,五官扁平到了丑陋的地步,也根本看不出性别;

不动嘴唇,却能发出中性的和声,说着地道的华夏语言。

“抱歉,”它们齐声道,“不得不用这种方式跟刘公子对话,但公子的脑髓并不会受伤。

“八百年来,我们一直履行圣人交给的使命:阻止另一个‘大邑商’在神州出现,阻止全天下陷入另一场灭顶之灾!

“到头来,眼睁睁看着灭顶之灾又一次成为现实!”

“用这种方式跟我对话?”刘恒心里嘀咕,“又说什么‘脑髓不会受伤’?”

“你们这些家伙,”他继续想道,“跟曾经的殷商帝国有何联系?为什么要阻止又一个帝国统治神州?”

“显然,”刘恒心中冷笑,“你们失败了。大秦帝国已然崛起,六国毕,四海一,到现在已经足足四十二个年头!”

“当年,”小人儿们继续,“秦的两项事业行将完成,而远古的魔鬼也必然恢复力量,我们便开始了‘大洪水’来临前的疏散。

“整整一世的光阴,我们通过晁博士,向渔村里的起义者及其后代发出了‘登船’邀请,不想这些反秦义士却跟世人同样愚驽,竟无一人参透玄机——

“除了刘公子你!”

这一番话里,“邀请”两个字让刘恒如雷贯耳。

狂叟,也就是丹青博士晁术,在前往建立大公国的路上跟大部队走散,当时就是不停念叨:“必须发出邀请。”

后来证明,晁博士来到双峰耸峙的朐县外岛之外岛,比刘邦在内的起义失败者避难在这双峰小岛,还要早上三年。

而对方所有这些云山雾绕的话,都让刘恒发疯般地想问问题,如同一名快饿死的人扑向一屉肉包子般急切。

可是,他发觉自己尽管能够听懂对方的每一个字,却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话!

“我的确在梦里吧!”小刘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分析道,“做梦者只有意识,而无意志:只能被动地感知梦境,却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能够主动左右梦的进程。”

“我们这三十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七彩娃娃接着说,“我们发现了你!刘公子聪明、仁义、持之以恒。我们意识到,这世上,唯独刘学士有资格开启‘岁月槎’,那艘夏伯用一条命从‘日岛’请下的时间之舟。”

这些古怪的小家伙们,显然是给与了刘恒最高级别的赞誉。

可小刘愈发愁眉不展:对方话语包含了太多陌生的名词,在没有解释的情形下只能让听者疑窦丛生、如坠云雾。

“一步步地,”它们看着刘恒继续说,“我们将刘公子引到了息壁之内的大公国——这是我们为全天下的义人准备的安全屋,是登上‘女娲方舟’躲避‘大洪水’、然后重建世界的前一站。”

“刚才,”听到这,刘恒又纳闷,“这帮家伙还说什么‘岁月槎’,说它是什么‘时间之舟’,仿佛在说这艘船能够带着乘客逆时间河流而上,回到过去,改变现实!”

“现在又提到‘女娲方舟’,”他接着想,“这个名词,倒是出现在《喀巴拉》头七卷里面,并且跟前一个‘岁月槎’绝不是一回事。现今的女娲方舟是女娲的遗骨所化,能够带着那些值得被拯救的人们进入太阳中心的日岛,从而躲避毁灭世界的‘大洪水’。”

想到这里,刘恒又联想到了痛心疾首的一幕:

大公国在三十年间打造了上百艘大海船,原打算在秦军破城之时将全体民众撤到别的地方,重建大公国!

但最终……

娃娃们的话音,让刘公子避开了那道“往事不堪回首之墙”。

“在实施末日计划之前,”它们说,“我们还是想最后尝试一下其他办法。

“我们试图从秦三世手中盗取玉枝,以便让你能够代表天下人启动‘岁月槎’,来逆转时空,来拯救寰宇!”

“可到头来,”对方中性和声之中竟然透出了些许悲凉,“还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我们的死对头,还是成功地诱使秦三世发动了对大公国的入侵——

“而且,让秦军超乎预料地推到了息壁,进而将息壤连根拔除、让始祖之窟里的岁月槎毁于一旦、让不详的天柱重新升起!”

“更痛心的是,” 五颜六色的小人儿继续,“大公国的读书人成了帝国的俘虏,她的精华和百姓则惨遭杀戮!

“而我们的族群,也跟撤退船队一同迎来了末日——同类们被屠戮殆尽,所剩无几了!”

其实,刘恒从一开始就觉得这群出现在自己梦境的小家伙,跟那五彩人鳐存在某种关系。

听到上一句话,他基本能够肯定:托梦给他的,正是那些神奇的人鳐!

“到了这一步,” 人鳐们继续说,“这世界已经无可挽回了!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一批能被救赎的人类送往‘西大陆’的集结地,等待登上‘女娲方舟’;

“我们现在正在前去接上公子的家人,然后会前往长江口的‘虞城’,与‘泰伯众’一齐前往集结地!”

未等刘恒思索最后话语的内涵,他周围的白亮便烟消云散了——他醒了过来,从虚幻的梦境来到冷峻的现实。

从他仰望着的视角,睁眼就看到一根折断了的桅杆,孤悬于粉色朝霞所点缀的苍穹。

刘恒此时躺在其上的,正是那只跟了自己很多年的舢板上;

这叶扁舟,在与息壁的第一次照面中就被折断了桅杆;

昨晚上,它竟然神乎奇迹地出现在了成山头,把情急跳海的刘恒给接上了!

如果说参照那浩瀚的天穹,无法判断刘恒所在的小船是否移动,

那么如刀割般吹在他脸上的海风,那随浪涛颠簸的甲板,都能让这个大梦初醒的海边人确定:

这艘没有船桨、没有桅杆的小破船,正带着自己在海上疾速航行!

“我的雅赫维!” 刘恒用月氏人的方式感叹道,“这小船怕不是装上了秦朝那些所谓的‘无竭轮’吧!”

清了清神,小伙子在舢板上半坐起来,发现自己正裹着一身古怪的斗篷,如一顶帐篷将他光溜溜的身体捂了个严实。

这身宽大的斗篷散发着浓重的海腥,看起来是十分光洁的皮质,可用手一摸,则会如荆棘般扎刺人手。

“我的雅赫维!” 刘恒接连又是一声感慨,“这该不会是海边人人传说、却人人都没见识过的鲨鱼皮吧!”

不管怎样,这产自大海的披风让刘恒能够抵御航行中的凛冽海风。

而他从昨天晚上开始就空空如也的肚子,也感到十分的饱胀;

甚至,口舌中都是一股浓浓的油腻。

刘恒脚边的甲板上,静置着那件意义重大的麂皮包,显然已经被沥干了浸水。

打开来一瞧,见竹筒、画卷以及寒兮剑全都完好无损地放在包里。

将肩包斜挎在身,刘恒深吸一口湿冷的空气,转头看向舢板的左右两弦,这才发现了小船自动行使的秘密。

原来,小舟周围游动着百十条人鳐,正协力用那一条条修长的触手推动刘恒的舢板乘风破浪。

而海上升明日的位置,正位于刘恒的左侧远方。

“如此说来,”披着鱼皮斗篷的刘恒思忖道,“人鳐正带着我从成山头向南走——那正是我家双峰小岛的方向!”

“昨天,”小伙子紧锁眉头回忆着,“我慌不择路地跳下‘天尽头’,大约是在入夜之后不久。假如说当时就被人鳐所救,这就意味着已经向家的方向航行了整整一夜。”

“以目前的速度推断,”小刘接着想道,“应该已经离开成山头很远了!”

说话间,刘恒就发现航道前方的海面出现了异样:

一大片区域,不知被什么东西被染成了一种土了吧唧的黑黄色。

但刘恒肯定这不是岛屿或是陆地,因为这片黑黄色正掀起一团团波涛,上下起伏。

舢板很快就被拖进了这个水域,刘恒这才看清:海面上漂浮着大量的泥沙和贝壳鱼骨之类的残骸,把原本蔚蓝的大海都给染成了土黄色了。

这还没完,朝着左右弦的方向眺望海平面,可以看到土黄色海水其实构成了一道带状海域,一条东西向延伸的色带。

“如果没猜错,”小刘恍然道,“这条浸满泥沙贝壳的带状海域,其实就是环绕齐地半岛的息壁坍塌之后所形成的!”

“如果我由北向南穿越了息壁,”刘恒继续分析,“这意味着距离我家所在的双峰小岛,已经不远了!”

正想着,刘恒就在南边的海平线上看到了一个熟悉的物体:

渐渐接近,他的猜想就被证实了:对,正是那立于海中礁石之上的阙门“秦东门”!

当仅存的百十条人鳐推着小舢板在秦东门绕了个大圈儿,从向南转向西的时候,刘恒喜悦得叫出声来。

他便在颠簸的甲板上弓腰立起,满面期待地望向西天边那颗缩成石子儿大小的双峰小岛——生他养他二十二年的地方,他父亲母亲长眠的地方!

“你们快点划啊!”刘恒堆笑着朝船底下的人鳐们催促道。

他自己都感觉到这些五彩水妖显得迟疑起来,放慢了游动的速度。

直到,那双峰小岛靠得足够近了,刘恒在极度的惊愕中看到了令人不安的场景:

从外海接近小岛时,最先看到的是它基本不住人的外岸,因为这里时常会被大浪袭扰,并不适合居住。

而刘恒站在航行的舢板上面,便看到一缕缕黑烟,带着焦糊的气味,从被遮挡住的内岸升起,直冲那笼盖万物的苍天——

相对风平浪静的小岛内岸,就是最初石匠们搭建工棚的地方,也是后来起义失败者们扎根的村落!

当人鳐们缓缓推动小舟绕到了小岛内岸,刘恒看到了地狱的景象:正片山坡,包括全部的屋舍,都已经化作了一片焦土!

人鳐在给刘恒的托梦里所说的“世界末日”,率先降临在了这不起眼的渔村!

穿着鱼皮斗篷,斜挎肩包的刘恒,从舢板上一跃而下,落到了齐腰深的浅滩里;

发疯般地,小伙子趟着水本上了小岛的内岸,一路往坡上面走去。

其实,在最初的震撼过后,刘恒已经准备好见到全村人被碳化了的尸体——

毕竟,更大规模的惨景已经在济口村的海上上演了。

可令刘恒惊讶的是,尽管整个渔村化为了灰烬,焦土之上却找不到一具尸首——也没有残肢断臂。

刘恒一口气爬到了接近小岛东峰顶的位置,在狂叟曾经的窝棚所在,地面过火的程度显然要比坡下位深很多。

“弄不好,”小刘喘着粗气,“大火就是从晁博士的木屋燃烧起来的。”

在这里,刘恒见到了唯一的一具尸首,面目全非,以蜷缩的姿态匍匐在地。

“如果没记错,”小刘思忖道,“焦尸的所在就是狂叟家的院子!”

因为尸体的遮蔽,其身下的泥土并没有严重过火,远比其他地面要柔软。

刘恒随手拾起一根碳化的木杆,掘开了尸身下方的泥土,便挖出来了一根又一根鱼胶密封的竹筒!

随手拧开一根,里面都是一副狂叟所作的画卷,跟刘恒挎包里的那副并没有什么两样。

小伙喘息着看向地上的总共二十九只竹筒。

“狂叟躲到小岛已经三十年,”刘恒寻思,“那么按照一年绘制一幅画卷的速度,他所作的全部画卷都已经在这里了!我得把它们全都带上!”

小刘三步并作两步攀上东峰顶部,从挎包里抽出那锋利的羽剑,砍下了好几根扭曲变形的树枝;

然后,回到下坡位,用这些枝条将挖出来的二十九只竹筒全都捆绑起来,提在手里;

最后,刘恒俯下身子,将那护住这些画卷的焦尸安葬在地坑之中,又小心将土填平。

“晁博士请安歇!”刘恒朝着坟墓深鞠一躬,“剩下的路就由晚辈来走!”

烧焦的尸体,固然不会说话。

但知道那二十九副画卷埋在哪里、并且用身体护住它们的人,除了丹青博士晁术,还能有谁呢?

用手提着木枝困扎的二十九只竹筒,刘恒下了小岛的东峰,走过一片断壁残垣,又爬上了小岛的西坡。

西峰顶上,村民们用柳条编成了一个类似于“十字的四个端点各加了一个横杠”的符号——

那正是“巫”字在殷商时代的字形。

而这个巨大的“巫”字之下,就是渔村的集体墓地,是刘恒的父亲母亲长眠之所。

找到了父亲的墓碑,而后又找到了薄夫人的,刘恒两次跪下来,用鲨鱼皮的斗篷失去了双亲牌位上的黑灰,磕了三个响头,边起身提着竹筒下坡去了。

小岛的内岸上,百十来条人鳐继续围绕在无桅的舢板周围,默默等待刘公子的返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