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从绝对理性且功利的角度思考:
共同行动的好处在于能够发挥队伍内每个人的作用,准确无误的安排好各自的定位,确保功效存在冗余空间而非精准。
即便是机器也不可能绝对精确执行计划,多一份人力能有效提高计划的成功率。何况B本身战斗力达标,即便失败,也能作为信息炸弹扰乱敌方行动,堪称王牌。
而在感性的、隐晦的情感驱动下,艾尔海森同样需要抓住B。
·
我有些恍然,扭脸看向艾尔海森。
他坐在身旁,已被膝头的毛毯重新捂暖了手脚:“也就是说……【艾尔海森】每一个主动选择的背后,都是经过严谨推论、却依旧选择走向B的必然结果?”
——怎么像是个爱情故事了?
——我写作的初衷好像不是这个吧?
“不要被故事的解读迷惑,误判了定义。”
“文字写下后,读者都有自己的认知与看法,故事本体就与作者脱离了干系。”
“兴许你只是记录者,而非创作者。”
艾尔海森平稳清晰的嗓音自耳边盘绕,我与他对上了视线:“没必要患得患失、犹豫自己曾经留下的字迹是否准确无误。”
“……怎么这副表情?”他略一挑眉:
“你停止书写故事,提笔总结、意图解构,不就是担心自己前期的内容是否表达自洽吗?”
我的脸上一定写满了心声。
不然这家伙怎么能够从我怔愣、茫然的空白表情里看出想法的?
艾尔海森哼笑,勾起唇角:“思维简单的人,很好读懂。尤其是关注领域单一的人,思想的投射角度与偏好不难猜测。”
“最近你连游戏日常都不顾,一味地回顾过去的文字……”
“察觉你的这些动向,并不困难。”
简单地说,就是他回家后总是有事没事地瞄我几眼……对吧?
像是窝在角落里,舔着爪子、一边盯着人类动作的猫。看似“咪呜”都没有的、夹着嗓子叫唤过,实则对同居者的作息情况了如指掌。
嗯……
是那种会在半夜里踹开抱枕、自己缩在人类怀里,但是第二天却不认账,一把将肉垫拍在脸上叫醒人类的坏猫。
艾尔海森斜睨来一眼:
“又在想什么奇怪的事情?”
“没有。”
我直接否认,并转移话题:
“刚才的电话,是单位打来的?”
虽然不太可能。
他的同事都清楚艾尔海森的脾性,下班后基本找不到人影。
扑空几次后,连同事间的聚会都免了。
“……是我的父母,明天下午三点抵达机场。想要我去接机。”沉默了一息,艾尔海森半靠在沙发椅背上,蹙眉。话没有说全,一副吊人胃口的模样。
“啊……”我眨眨眼,格外上道地回忆起曾经的对话:“不是说他们在国外工作,顺便照顾你的祖母,一般不回家吗?”
“所以不在一般情况的适用范围内。”
“祖母听说了我的近况,才特意安排回国的行程。”
“显然是在好奇你。”艾尔海森略有促狭地看来一眼,似笑非笑。
——他绝对是在期待我手忙脚乱的样子。
“!!!”
而他成功预判了。
那你还这么自然地坐下来和我讨论总结?!
别说感情线了,我连明天穿什么衣服都要立刻思考规划一遍!
·
饭后。照例的洗碗时间。
晚风拂过窗外的树,深色的投影自地面如水般摇动。
即将日暮的时间段,气温在一点点的下降,但并未泛起凉意,依旧温暖。
艾尔海森靠近我,不动声色地打量我手中早已洗净的瓷碗:
“怎么突然这么高兴?”
我收回视线,却还是忍不住笑意:
“没什么,只是回顾了一下我们之前的故事。”
“我才发现很多事情都和我最初想象的不太一样。”
他接过洗净的瓷碗,沥干水分,放入碗架:“比如?”
“比如那张劳务法合同。难怪后续都没有再次听到你的要求,甚至连学术资源的领域或方向也没有提及。”
反而是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我。
所以……
是认为我不再会重蹈覆辙,逐渐对生活产生了认可,不再需要合约作为抓住的手吗?
作为自我道德要求颇高的高警惕性人士,这确实是一件很有效力的道具。
“不。只是后续你与我的合作课题里,相关的学术资源已经足够还清债务。”
“那份合约自然失去了效用。交给你,也算留个纪念。”
艾尔海森递来毛巾,顺势擦干了我手上的水渍与泡沫。
他的语气一如既往地冷淡,反驳的情感并不算丰富,约等同于“在酒馆内对老板提出再来一份烤肉卷”般理所应当。
这句话的意思……
也就是指……合约只是一个赠品,重要的礼物实际还是那一颗石榴石?
艾尔海森真的是小鸟欸……
还会送小石子给人类。
“好吧,合作课题。”我也不打算点破,艾尔海森不想承认也没关系:“对了。昨天送行,空和派蒙他们出发去纳塔,那位吟游诗人也跟过去了。”
“大概没过多久,纳塔就能彻底放开进出国的限制令。”
“你打算去纳塔,见识一下龙的语言吗?”
“龙的语言……”艾尔海森略有思忖:“用于完善符文,确实有必要出一趟远门。”
“据传,龙的智慧经由燃素传递,祂们的语言则能操控燃素,驱动机械。作为提瓦特原初力量的基石,深入了解不算坏事。”
“但很可惜,他们记录历史的方式并非文字,而是色彩与织卷。”
“能否感受到其中蕴藏的语言,则依赖灵性。这对人本身的要求过高,反而不利于知识的有效传播。”
“加上纳塔此前经受着深渊的侵蚀,历史或文明断代的事情司空见惯。”
“想要获取知识,更适合也更有效率的方式是交付委托,由经验丰富的冒险家负责找寻历史文本。”艾尔海森坦言。
“这就是你昨天塞给空一袋摩拉的原因?”
昨天光顾着和温迪聊天,我仅仅看到这一幕现场,还在好奇他们聊天的具体内容呢。
“那是定金。”
“教授了这么久,两位冒险家在考古方面的素养基本等同于因论派学者。”
“期待他们的好消息吧。”
艾尔海森勾唇,似乎早就和空与派蒙达成了不言自明的默契。
以前也从邮递员手中接收过、大半交付给艾尔海森的信件与包裹。
——毕竟我总是顺路经过。
久而久之,比起找寻踪迹难觅的书记官、或者绕路进学者居民区(还要进行身份验证),熟悉的邮递员大多会选择等待我交接冒险委托后、直接将囤积的信件包裹塞给我。
艾尔海森似乎也习惯了这件事。
总会在晚饭后,在鞋柜上翻找他的信件和包裹。
仔细想来,作为活跃冒险家的空和派蒙没少寄来学术原本的复刻件或相关的历史日志……
艾尔海森解决语言难题后,则会在回复的信件里加入部分小而新的知识。
双方互利互惠的现象,似乎早有痕迹。
·
总结篇放下次吧,感觉再讲就是绕圈子,不断打转了。
所以要及时跳出,进入新故事内,保持新鲜感。
不知道你们还想不想再看总结篇……我觉得这种偶尔跳一跳世界线的感觉还不错,起码不会出现疲倦与怠惰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5章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