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提戟为后 > 第12章 邪风

提戟为后 第12章 邪风

作者:乌桕伍玖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9 00:18:30 来源:文学城

轰隆一声,干雷炸碎积云。

京师百姓从梦中惊醒,翻身续眠。后半夜却骤起邪风,掀飞连片屋顶。

冻得瑟瑟发抖的百姓一睁眼,就和絮状乌云对视。

怔愣片刻,全家人忽地惊坐起身,拴紧麻被布衣,急匆匆拾回茅草瓦片。

朱墙之内亦难抵邪风,周朝官员紧捂纱帽棉氅,慌忙忙躲入奉天殿。

唯有两袭青袍被吹得鼓胀,似灯笼缀在队尾,窃窃私语被玉笏遮掩,被狂风击散。

“欲成大事,需得心狠呐。”一人眼角如钩,眸下乌黑几乎落到鼻尖。

另一人冻得言语未出,牙先激斗一番:“太后将此事压得密不透风,我们真要当这出头鸟吗?”

“若胜,日后便可平步青云,就算失手,天塌了还有次辅顶着,”乌黑眼圈抽搐两下,“太后都不认得你是谁,你怕什么。”

二人被禁卫催着入殿,厚重木门一阖,再听不见呼啸风声,心也安定下来。

牙关停战议和:“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

-

“外头天冷风大,王爷病还未愈,叫老奴如何放心啊!”三宝公公跪伏于地,老泪纵横,死死揪住昭王衣摆,顾不得僭越与否,只恐王爷一意孤行。

三宝公公自昭王幼年便陪伴左右,极少有如此失态之时,周兰羽实在于心不忍,好似一团棉花堵在胸口。

可他昨夜辗转反侧,将路引与金乌之事翻来覆去地想,越想越觉得,他不能就这么躲在府中,将事情尽数推于皇嫂一人。

他得去上朝。

若幕后之人发作,他便当即演一出苦肉戏码,若平安无事,也可叫众臣亲眼见见他受伤惨状。

周兰羽欲扶三宝起身,却没扶动,只好叹气道:“三宝伴伴,马车内有暖炉,我再多穿几件,不会冻着的。”

三宝却涕泗横流搬救兵:“皇后娘娘千叮咛万嘱咐,叫老奴照顾好王爷,老奴不能再让王爷作践自个啊!”

周兰羽的手臂僵在半空,面色亦僵住:“公公,本王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本王”自称一出,三宝公公心凉了半截,只想扇自己两耳光。他说什么不好,非说作践自个,说得王爷执拗起来,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了。

怀抱棉袍的侍者奉令上前,将周兰羽裹了一层又一层,直至近乎喘不过气方停。

暖炉陷进千层棉衣中,炙烤着腹部,将昭王府至奉天殿的冷气尽数阻隔。

厚重木门再次吱呀作响,昭王一路咳嗽着入殿,步伐虚浮,重重摔在最前头的软椅上。

青袍官员紫唇一抖。

昭王怎么来了?

牙关一颤。

太后怎地也来了?!

次辅怎挑了这么个黄道凶日发作?现下太后、皇帝、皇后、昭王皆在,大周早朝上次这么全乎还得追溯到……

青袍官员脑袋晃成浆糊也没想起来,那边厢,太后已然占领沈怀毓身下的凤座。

“皇后既有将领之职在身,便……”太后手指轻轻一抬,“站昭王前头吧。”

周朝武将皆立于昭王身后,倒也合适。

沈怀毓转身便走,路过龙椅,本想顺手将傻子皇帝掰直,却不知他何时坐得板板正正,连王首辅眼中都皆是欣慰。

呦。四六年华的人还怕娘呐。

“皇后可要坐着?”周兰羽单手撑着软椅半站起身,眼神比心还虚,显然也是怕极。

呦。这会儿倒知道叫皇后,人后一口一个皇嫂不是挺自来熟的?昨天答应不出府时点头如捣蒜,今日怎么还是来上朝了?

王爷不愧是天潢贵胄,连面孔都要比旁人多出一副。

“你坐吧,”沈怀毓把他按回软椅,陷进一片毛绒中,“坐着就别起来了。”

击缶三声,大殿肃静。

“臣有本启奏。”沈怀毓拱手出列。

太后微微颔首,示意准许。

沈怀毓掏出奏折,大声诵读起来:“臣自奉懿旨,夙夜匪懈,迄已于京师征得兵卒一万。然东南之地反军凶恶,伏乞太后降旨,敕豫鲁都司调精兵四万相佐,以平民乱。”

叽里咕噜一大堆,意思其实很简单——

我征了一万兵,但不够,你快下旨从豫鲁再调四万给我。

沈怀毓昨天告知太后此事,太后却命芳素代写奏折,叫她今日早朝再上奏。

现下奏折物归原主,大殿却毫无反驳之声。因这奏折任谁听去,也不觉得是沈怀毓这土匪能亲自写的,必定是太后授意,走个过场而已。

虽不知太后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但沈怀毓不得不承认,自入京城起,太后一直在帮她。

有时帮她甚至多过帮皇帝亲儿。

“准。”太后一锤定音,不怒自威。

而后众臣又上奏了些赋税、灾情、边关战事等等,却都似奉天殿那扇紧紧关阖的木门。

狂风正于门外肆虐,但门关着,阻隔风声,众人便心照不宣地不闻不问。

但谁都知道,门,总有开的时候。

那眼下乌黑的青袍官员,已数次侧眸怒视,脸比眼圈都黑时,终于忍不住将身旁之人推出列。

“臣有本启奏!”他替唇色发白的出头鸟高喊一声,惹得殿内诸人齐齐回头,紧盯离殿门最近的芝麻小官。

青袍芝麻小官心中仍颤,却也只得硬着头皮道:“东南民乱,实乃昭王谋划!”

来了。

昭王猛地一哆嗦,又被沈怀毓按下去。

“先听。”

“昭王之罪,一为,指使校尉,阻拦信使入京,”那官员磕磕巴巴控诉,“二为,散播反书,教唆百姓叛乱!”

太后挑了挑眉,冷声道:“昭王,说说吧。”

周兰羽一听污蔑便起身,却跌跌撞撞,平白被空气呛得重咳起来,“本王……咳咳,本王昏迷数日,昨日方醒,倒不知……咳,何为反书?”

好戏。沈怀毓瞧得叹为观止,昭王若进戏班定是前途无量。

但她转瞬又思起,龙椅上那位日日装疯卖傻,偏偏无人察觉蹊跷,莫非这演技是皇室一脉相承?

那这紫禁城,倒是天底下最大的戏班所在了。

太后蹙眉不语,芝麻小官便答:“正是那《神仙集录》。”

此书流传甚广,群臣一片哗然。

周兰羽以帕捂嘴,待咳喘终于停下,帕间已是一片血红。

他环视四周,泛红双眸里尽是茫然,嗓音亦是沙哑:“本王已许久未闻坊间事,敢问诸位大人,何为《神仙集录》?其又如何成了反书?”

立时便有人义愤填膺道:“那《神仙集录》一字一句,皆是板上钉钉的反书啊!”

“陛下是真龙天子!”亦有臣子浑水表忠心。

更有人满口质疑:“昭王当真未曾听闻?”

一无所知?两眼抹黑?打娘胎里生出来就没听说过?

沈怀毓将众人疑惑补足,抱臂旁观。若今日昭王没来,她一番铜墙铁壁加土匪行径也能摆平,但他既然来了,那就交给周兰羽自己处理吧。

毕竟他面孔都有两副,脸皮厚着呢。

甲面王爷含泪道:“本王当真不知此书,诸位大人再详细说说?兴许是本王昏迷七日头脑昏沉,已然忘之脑后。”

方才质疑之人被裴次辅紧拽不动,那义愤填膺之人倒不吐不快起来:“这反书里说,陛下乃狸奴,昭王倒是金乌,不正是荒谬逆反之言!”

乙面王爷憋笑含泪道:“大人竟对那反书内容如此熟悉?倒是比本王更像编造之人。”

“血口喷人!”义大人出身御史台,习惯了怼天怼地怼权贵,面对“反贼”昭王更是口下不留情。

“下官编造此物有何谋求?先帝遗诏立嫡立长,陛下即位名正言顺,昭王分明是欲行弑兄篡位之事!”

“本王编造此物又有何谋求?”周兰羽攥紧那沾血巾帕,指缝露出的偏偏皆是血迹,一眼望去好似五指沁血,“自打今年入冬,本王便隔三差五受伤昏迷,这副身子骨,本就难活到二十,如今更是祸不单行、雪上加霜……”

“本王是个活不了多久的病秧子,要皇位有何用?”他轻啜几声,又冲皇帝言,“臣弟只想趁这最后时日,多与皇兄相伴。”

“咳。”王首辅轻咳一声。

傻子皇帝立时反应:“昭王甚好。”

训狗似的。沈怀毓心底嗤笑。

义大人打着皇帝旗号判逆党,逆党却被皇帝夸赞,一口气憋在胸口久久不散,亦是半个字都吐不出来。

殿门处的芝麻官又被乌黑眼圈戳痛,跪地高喊:“那金乌传闻所言非虚,昭王身上确有此印!”

他重重叩首,声音自地砖震动扩散:“臣有证人。”

太后听得耳朵起茧,闭目养神道:“宣。”

殿门重开,狂风席卷而入,将那芝麻官几乎吹倒,他口中的证人,亦左摇右晃大摇大摆入了殿。

瞧模样打扮,是个小太医,沈怀毓还觉得他有几分眼熟。

小太医绕过芝麻官,径直走向昭王身侧,“臣替昭王诊治时,曾见王爷肩臂有伤疤,形状正似金乌。”

太后这才睁眼,“当真?”

小太医言之凿凿:“绝无虚言!这伤疤并非意外所伤,乃是故意创刺而成。且由疤痕推测,昭王受伤约有一个半月,恰是金乌传言盛行东南之时。”

太后双眼微眯,“那倒是巧。”

傻子皇帝亦鹦鹉学舌道:“巧!真巧!”

果然是要拿这伤做文章。

沈怀毓现下已然忆起,这小太医为何眼熟。

昭王被刘七郎挖伤当日,诊治不了蛊毒的太医里,正有这么个最年轻的。据三宝公公所言,此人今岁方入太医院,周兰羽回京时,他因善治外伤被调至昭王府,确曾替昭王诊治过肩臂之伤。

如此一连串布局,其与刺出金乌伤痕的玄幽司影卫,应是同一拨人,皆为皇帝派来。

周兰羽委屈道:“诸位大人应当知晓,本王入京途中遭歹人伏击,伤势颇重,险些丧命。本王本就体弱多病,这奉天殿里穿得比谁都厚,怎会做出如此不惜性命、自伤之事?”

“有何不可?”小太医咧嘴冷笑,眼神挑衅,更是小人得志起来。

沈怀毓心道大事不妙。

小太医清清嗓子,声音立时于奉天殿中来回弹射,叫每个人都听得一清二楚:“王爷脉案,乃是收买太医所录,臣曾亲自把脉,昭王并无任何病弱之兆!”

此言一出,顿时于奉天殿掀起轩然大波。

昭王仍攥着沁血手帕,眼神颤抖,唇色苍白,被厚衣棉氅裹得密不透风,一派病入膏肓、时日无多的模样。

可若小太医所言为真,昭王这模样,竟是装的?

太后眼眸这才泛起些许亮光,“哦?”

见昭王仍旧怔愣,沈怀毓欲出言挽救:“此伤……”

刚吐两字,便被昭王翻身骤起之势打断。

“本王从未有过金乌伤疤!”

砰哧——

周兰羽解开绷带,将血肉模糊之伤袒露于众。

紧接着,轰隆一声巨响传来——

但这声音,并非是身形单薄的昭王化为远古巨兽。

刹那之间,稳立于土地的奉天殿,变成一艘巨船,船身摇摆不定,船内之人也似海浪般,时而往左涌起、时而向右涌动。

文臣武将排排倒伏于地,傻子皇帝紧紧扒住龙椅,太后挑眉叹气,周兰羽则险些摔了个狗吃屎,被沈怀毓一把捞起。

轰隆轰隆轰隆——

这排山倒海般的晃动,过了十息方停。

钦天监内,龙首吐丸,蟾蜍衔之。

建宁十年腊月初七,京师地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