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唐末第一女夫子(基建) > 第41章 韦庄

唐末第一女夫子(基建) 第41章 韦庄

作者:风与树的歌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22:35:38 来源:文学城

从长安逃出后的韦庄原本只是想投奔自己的那位当刺史的本家。

结果当他风尘仆仆地从长安来到睦州,却被告知自己这位远房亲戚死在了战乱之中,被朝廷追赠了分水县开国子的爵位,如今的睦州留后章文瑛感念其功绩,特地派人赠送了其家眷金银。

韦诸的婚姻是桩京兆韦氏和当地土著之女的联姻,夫妻之间感情很是淡薄。韦庄本能地觉得自己这位本家的死亡有些问题,但章文瑛一番唱念做打做的很是体面,其遗孀又得到了财物,估计也懒得深究。

浙西刚发生了□□,睦州城却依旧一副生机勃勃的模样。听人说这是因为以章家为首的商队从江南西道运来了粮食。

“商人重利,想必会囤积出售。”韦庄对一路从长安跟随自己到睦州的小仆道。

谁知店家正好端来一碗馎饦,笑着反驳道:“郎君说错了,县民大会对粮价做了规定,最高不能超过一斗五百文。若是哪家囤货居奇,是要被商房罚款并停业整顿的。”

旁边一个穿着粗麻半臂短袍、赤着脚穿着白棉袴的汉子大声反驳店家:“如今这睦州城不都是那帮行会行首说着算吗?俺就没看见过商房那帮子小吏过!”

店家冷笑一声:“你张大牛是茶商,自然有茶商行会管着。这睦州城又没有专门的粮食商人,全是顺带着做粮食买卖,你倒是组建个米行来管啊。怕是那些盐商贩子都要跳起来。”

那个叫张大牛的茶商贩子便不做声了。韦庄好奇地问:“贩茶赚钱吗?”

张大牛粗声粗气道:“现在到处打仗,哪里的行商生意都不好做。俺主要是章夫人牵了线,帮杜节帅在做事,拿了茶叶去西南那些番邦换马回来。剩下赚多赚少都是自己的。俺小儿子也想跟着俺做生意,俺想想还是把他送去钓台学堂打算盘去。造房子造船比卖茶安稳多了,俺看喻大匠的那些手下赚的也不少。店家娘子,你妹妹是否也在钓台书院念书?”

“别提了,章仙师的那些学问一点都没学到,成天就只知道跟着杜节帅夫人观星和琢磨那布。要我说,那位夫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亦是位学问广博的大家,知可惜被俗世的荣华富贵耽搁了。”

睦州城内没有宵禁,只是和长安城一样在白天才打开城门,夜晚的各坊十字大街很是繁华,这个馎饦摊旁便是文具铺子。店家正站在门口探头探脑地招揽生意,闻言道:“祖孙三进士家的闺女,肚子里焉能没有墨水?她父亲那句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可以和元白媲美了。”

他顿了顿道“咱两浙真是人才辈出,别的不说,罗隐公那首《蜂》可以青史留名了。反过来,杜节帅夫人之前所做文赋便无此意境。人家现在大权在握,可根本看不上这些落魄文人的学问,你们少拿升斗小民的眼光看那些贵人。”

馎饦摊的老板娘驳斥道:“你自己难不成能作诗?不也是个升斗小民,别卖两三两笔墨就在那里装读书人,你还没老娘我字识的多,春柳娘子之前开办的夜校老娘可是拿了毕业证明的。”

韦庄听着颇觉好奇,便一拱手道:“敢问掌柜娘子,这夜校毕业证明究竟是何物?”

掌柜娘子有些不好意思,扭捏了一会儿才道:“就是上完夜校后能默写《千字文》和自己名姓,能解出夫子出的计算题给的证明。夫子说这证明了俺有好好念书,不再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粗人了。”

那笔墨铺子的老板冷笑一声:“不过是哄你们这些妇人的玩意……”

张大牛拍案而起:“什么叫哄妇人的玩意?我跟你说,这次俺回来,就是想自掏腰包给夜校夫子束脩,把夜校重新开起来!然后把俺爹也送进去念书,做一个孝子了却俺爹一桩心愿!你别以为穿一领缺胯袍就可以装士人指点江山了,骗不了俺们这帮子邻居。”

笔墨铺子的老板被张大牛骂得抬不起头,那张大牛倒转头对韦庄说:“不过这位郎君,他王老三就是爱显摆了些,店里的货都是上好的。也就咱们睦州跟宣歙和浙西那边都有往来,店里有上好的徽墨和湖笔,都是给圣人的贡品哪。还有白绢,全天下哪里都没咱这里的便宜,您一看就是个大才子,肯定需要这些东西。”

韦庄被说得心动,起身付了帐后让小仆看好行李,便走进了那笔墨铺子。

“您随便看看。”那笔墨铺子的老板点头哈腰地说。

“你们这里为何文具行旁一边是家药行,一边是个馄饨摊?”韦庄询问道。

“郎君是从长安过来的吧。我们睦州是个小城,统共就四坊之地,连个正儿八经的市场都没有,您逛个坊里的十字大街就能买齐所需的一切。咱们兴仁坊的十字大街是最热闹的,就是贵人们住的勤思坊都没这里吃的玩的多。您要是想买茶,那张大牛的宅院也就往里走进去,勤思坊西南五行7号,您说去茶行大伙儿就清楚了,西南五行六行住的都是茶商,三行四行都是盐商,咱这里也就这么几行有行会行首了。”

韦庄点了点头,知道对方是把自己当成显贵招待。只是自己虽出身京兆韦氏,在被困长安一年后,实在囊中羞涩,也看开了很多事情,不再热衷士人之间的往来交际。这宴饮中必须的盐与茶似乎也没有亲自去购买挑选的必要。

回头让小仆随便找一家买一点便是。

他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座铺子,随口问道:“有信笺吗?”

“二楼就有,郎君请跟我上楼。”

走上二楼,韦庄眼前一亮。这小小的铺子居然别有洞天,从白麻纸到硬黄纸再到宣城特有的青檀纸,简直一应俱全。甚至还有被细绸带扎住的一捆又一捆的白绢。

“两百文一匹。”看见韦庄盯着那些绢看,掌柜打着哈欠道:“都是宽一尺八寸长一丈。郎君若是心动,只管买上三五匹,回去作画写字都是极好的。”

“两百文一匹?这么便宜?”韦庄吃了一惊,并在心中迅速地算了下,《通典》中明文规定,绢帛需宽一尺八寸宽、四丈长可作为货币使用。而一般书画的绢帛都是两尺宽、一丈长。要知道如今一匹绢都要两三千文。

“咱们这里绢帛纸张都便宜。”店家只是淡淡道。“郎君可以去桐庐一趟,那里留后家铺子里各式锦罗能让您挑花眼。”

韦庄只是摇了摇头,随意买了些纸墨离开了。

*

韦庄正是准备应章碣邀请前往桐庐。他和对方神交已久,都很是仰慕对方的文采。这次投奔远方亲戚未成,章碣几乎是第一时间致信,劝他来桐庐住上几日,最好能来钓台书堂当夫子传道授业。

也是来到睦州,他才知道新任留后居然就是章碣的小女儿,同时也是钓台书堂的学堂住持。自幼熟读《讨武曌缴》的韦庄自是吸了一口气,转念一下,来这里以后听说了太多章文瑛离经叛道之事,便那些聚在一起喝着粗茶议论的人还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女儿当了父亲上司这种事想来也不会被章碣放在心里。

反而自己可以让章碣帮自己在女儿面前美言一二。自长安屡次落第、又被亏困了整整一年后,韦庄觉得自己就像怀才不遇四处碰壁、走投无路之下去面见南子的孔丘。此时若是谁能欣赏他的才华并任命他为幕僚,别说女人当官这种小事,就是女人抢了丈夫的江山当皇帝他都能死心塌地地为其效力。

宴席上,在为表甥女开办钓台学堂当夫子的方干兴奋得大声介绍韦庄。“这就是那位写出天街踏进公卿骨的韦端己!真是后生可畏,雏凤清于老凤声!”

韦庄觉得自己那首《秦妇吟》在两浙的传唱度一定很高,因为所有人立刻变了脸色,开始夸赞起韦庄的身世和才华起来。

韦庄此时满脑子都是如何在桐庐谋求个一官半职,只回应了一个礼貌而疏离的笑容。

好在这并非宴席的主题,众人很快就将这个俊秀的外地人抛在了脑后,韦庄松了口气,开始侧耳倾听他们谈话的内容。

原来章碣是个什么县民大会的常任代表,需要参与制定桐庐县的决策和法令。而宴席上除了他都是县民大会的代表,在激烈地交流桐庐的教育问题。

有人在说男女同校、男女同考伤风败俗,女子读了书也只能在家相夫教子,还不如不读。也有人在说若是全县普及蒙学,怕是户房财政室拿不出这么多钱。

章碣静静听着他们讨论的声音,偶尔听到精彩之言打断后让自己随侍的儿子记下。韦庄则静静地打量着章碣,一言不发地听着宴席上众人的讨论。

他听着“礼房理学与技术室”这样长长的名字,心里不禁有些发痒,对章文瑛这位留后又高看了几分。写文赋或许容易,将一州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甚至定下制度章程可就难了。他本想尝试一番就去蜀地一展宏图的,如今却突然改变了注意。

参考文献

《清波杂录》、《唐通典》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1章 韦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