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她眼中的星河 > 第3章 “心要静”

她眼中的星河 第3章 “心要静”

作者:唐玄晚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6 11:02:38 来源:文学城

长信宫的晨光透过雕花棂窗,在宣纸上洒落细碎光斑。苏挽霓屏息凝神,望着皇后江疏影执笔,在她那幅墨兰图旁添绘一株并蒂兰。

笔尖游走,墨色淋漓。两人衣袖偶尔相触,苏挽霓的指尖微微发颤。

“心要静,”江疏影忽然开口,声线平稳无波,“手腕却需稳。”

“儿臣谨记母后教诲。”苏挽霓垂眸,目光却流连于皇后执笔的手——那双手骨节分明,早已看不出昔日挽弓射箭的痕迹。

珠帘外忽然传来通报:“太子殿下到——”

苏挽霓下意识后退半步,与皇后拉开距离。江疏影笔尖一顿,一滴墨落在宣纸上,缓缓晕开。

太子萧景煜笑着走进来:“儿臣来得不巧,打扰母后指点儿臣媳妇作画了。”他的目光在两人之间流转,最后落在案上画作,“挽霓的画艺越发进益了,这墨兰颇有母后风骨。”

苏挽霓屈膝行礼,姿态恭顺:“殿下过誉了,是母后指点得好。”

江疏影淡淡一笑:“挽天资聪颖,一点就通。”她抬手示意太子坐下,“今日怎么得空过来?”

萧景煜接过云釉奉上的茶,语气随意:“过几日春猎,儿臣来请母后一同前往。挽霓骑射出众,正好可以陪母后解闷。”

苏挽霓猛地抬头,正对上江疏影的目光。两人心照不宣地想起那个秘密——苏挽霓苦练骑射,不过是为了复刻记忆中皇后纵马射箭的英姿。

春猎那日,苏挽霓着一身胭脂红骑装,发束金冠,竟与当年江疏影射落惊马时的装扮有七八分相似。

围场中,太子妃一骑当先,箭无虚发。萧景煜看得满眼赞赏,却不知看台上,皇后的指尖早已掐进掌心。

当苏挽霓策马归来,在马背上躬身向皇后献上猎得的白狐时,江疏影清楚地看见她眼底闪烁的光芒——那是在东宫从未有过的神采。

“儿臣谨以此狐,献与母后。”苏挽霓的声音清亮,带着几分压抑不住的雀跃。

江疏影接过白狐,指尖划过苏挽霓被弓弦磨红的手掌:“手怎么了?”

“无碍的。”苏挽霓迅速收回手,耳尖却悄悄红了。

当晚营帐中,江疏影正欲歇息,帐外忽然传来轻叩。云釉掀帘一看,竟是苏挽霓捧着药膏站在那里。

“儿臣见母后今日似乎手腕不适,”她声音轻若蚊蚋,“特送来活血化瘀的膏药...”

江疏影看着她微红的眼眶,忽然明白她是找了个拙劣的借口。太子的营帐在另一头,她这般贸然前来,若是被人看见...

“进来吧。”皇后终是让开了身。

帐内烛火摇曳,苏挽霓跪在榻前,小心翼翼地为皇后揉按手腕。她的动作生涩却轻柔,呼吸微微发颤。

“母后可知,”她忽然低声开口,“儿臣第一次见您,不是在宫宴上。”

江疏影一怔。

“那年儿臣七岁,随母亲入宫赴宴,贪玩走丢了。”苏挽霓的声音如梦似幻,“在御花园的桃林里,看见您穿着一身绯色骑装,在练箭。那一箭射穿了三片飘落的桃花瓣...”

她的指尖轻轻拂过皇后手腕内侧一道旧疤:“您擦伤手腕时,用的也是这个味道的药膏。”

江疏影猛地抽回手。那道疤是多年前的事,连她自己都快忘记了。

“苏挽霓,”她第一次直呼其名,“你可知你在做什么?”

太子妃抬起脸,眼中水光潋滟,却带着不容错辨的执著:“儿臣比任何人都清楚。”

帐外忽然传来太子的声音:“母后歇下了吗?儿臣得了些新鲜野味...”

烛火猛地一晃。苏挽霓迅速低头,掩饰眼中的慌乱。江疏影深吸一口气,声音恢复平静:“已经歇下了,明日再说吧。”

帐外脚步声渐远。苏挽霓抬眸,眼中满是惊惶与歉疚。江疏影却只是淡淡道:“回去吧,日后不必再做这种事。”

然而当苏挽霓躬身退出帐外时,江疏影却看见她遗落在地上的那盒药膏——盒底刻着一行小字:疏影横斜水清浅。

那是她年少时最爱的一句诗。

夜深了,江疏影摩挲着那行小字,忽然想起白日里苏挽霓策马归来时的模样。那身胭脂红骑装,确实像极了当年的自己。

只是那双眼睛,比当年的她多了几分不该有的情愫。

铜漏声滴答,仿佛在提醒着深宫中的界限。江疏影闭上眼,却挥不去那抹灼目的胭脂色。

太子萧景煜的脚步声渐远,最终消失在营地的嘈杂声中。帐内重归寂静,只余烛火噼啪作响,映照着江疏影晦暗不明的面容。

她垂眸,指尖久久摩挲着那冰凉的药膏盒底,“疏影横斜水清浅”的字样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烙进她的指腹,更烙进她沉寂多年的心湖。

那夜,皇后罕见地失了眠。帐外风声呜咽,却盖不住心底冰层碎裂的细微声响。

翌日春猎继续,气氛却悄然不同。

江疏影端坐看台,目光虽追随场中驰骋的身影,却总是不自觉地定格在那抹胭脂红上。苏挽霓今日似乎心神不宁,几次引弓都稍欠准头,目光却频频望向看台。

在一次追逐麋鹿的间隙,苏挽霓的马匹经过看台下方,她忽然抬头,目光直直撞入江疏影眼中。那眼神复杂,有昨夜未散的惊惶,有深藏的眷恋,还有一丝孤注一掷的决绝。随即,她便被奔腾的马队簇拥着远去。

江疏影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紧。

午后,皇家眷属于行宫别苑休憩。太子被宗室子弟邀去品评弓马,江疏影独坐水榭,凭栏望着池中游鱼。

脚步声自身后轻轻响起,带着迟疑。她没有回头,也知道是谁。

“母后。”苏挽霓的声音低哑,带着一夜未眠的疲惫。

江疏影沉默片刻,才缓缓道:“猎场风大,太子妃不在帐中歇息,来此何事?”她的语气恢复了往日的疏离,仿佛昨夜帐中的波澜从未发生。

苏挽霓绕到她身前,屈膝行礼,手中捧着一个卷轴:“儿臣新得了一幅前朝花鸟图,特来请母后品鉴。”

这借口蹩脚得近乎可笑。在这春猎行宫,何来前朝古画?

江疏影的目光落在她微微颤抖的手指上,终是心软:“展开吧。”

苏挽霓急忙将画轴铺开。果然只是一幅寻常花鸟图,笔法匠气,毫无灵韵。

江疏影的目光并未在画上停留,反而抬起,落在苏挽霓低垂的眉眼上:“画看完了,太子妃可以回去了。”

失望清晰地写在苏挽霓脸上。她咬着唇,迟迟不肯起身,眼眶渐渐泛红。

“母后……昨夜儿臣唐突……”她声音哽咽,“儿臣只是……控制不住……”

“控制不住什么?”江疏影的声音陡然转冷,“控制不住逾越宫规?还是控制不住痴心妄想?”

这话如同冰锥,刺得苏挽霓浑身一颤,脸色瞬间苍白。她猛地抬头,泪水滚落:“儿臣从未妄想!儿臣只是仰望您太久,久成了本能……儿臣知道这是万劫不复,可是……”她语无伦次,泪水滴落在石桌上。

江疏影看着她这般模样,心头莫名一刺。那点在漫长宫廷岁月中磨砺得坚硬的心防,竟因这滚烫的泪水而有了裂痕。

她想起药膏盒底的诗句,想起那幅模仿她到极致的《雪竹图》,想起围场上那身与她如出一辙的胭脂红骑装……

这一切,并非一朝一夕。是十五年的执念,无声滋长,最终破土而出,灼灼地燃烧到她面前。

水榭四周寂静,唯有风吹荷叶的沙沙声。远处隐约传来马蹄和笑语,更衬得此间气氛紧绷。

江疏影久久不语。苏挽霓的勇气似乎终于耗尽,她绝望地闭上眼,深深叩首:“儿臣罪该万死……这就告退……”

她起身欲走,身影摇摇欲坠。

就在她转身的刹那,江疏影却忽然开口,声音低得几乎被风吹散:

“那幅《雪竹图》右下角的折痕……是我少时第一次尝试装裱,不慎折伤的。”

苏挽霓蓦然顿住脚步,难以置信地回头。

江疏影没有看她,依旧望着池水:“当时懊恼了许久,却未曾想,有人连这细微之处都了然于心。”

她用的是“我”,而非“本宫”。

苏挽霓怔在原地,眼中泪水凝固,巨大的震惊和一丝微弱的希望在她脸上交织。

江疏影终于转过头,目光复杂地落在她脸上:“苏挽霓,你可知,你走的这条路,前方是万丈深渊?”

苏挽霓迎着她的目光,泪水再次涌出,却带着决然:“儿臣知道。但若深渊对岸是母后曾停留过的风景,儿臣甘之如饴。”

风骤起,吹动两人衣袂,交叠缠绕。

远处,太子的笑声隐约传来,正朝着水榭方向越来越近。

江疏影迅速收敛情绪,恢复成端凝的皇后,只是袖中的手微微握紧。她看了一眼苏挽霓,低声道:“收起你的画,回去。今日之事,不得再提。”

这一次,她的语气里少了冰冷,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回护。

苏挽霓深深望了她一眼,迅速卷起画轴,躬身退下。在太子身影出现在水榭入口的前一瞬,悄然从另一侧离去。

萧景煜笑着走来:“母后独自在此赏景?方才似乎看见挽霓也往这边来了?”

江疏影端起微凉的茶,抿了一口,目光平静无波:“她来请安,已回去了。这池中的锦鲤,倒是比宫里的更活泼些。”

她将目光投向池水,水面之下,暗流汹涌,却不为岸上人所知。

只是那心湖之下被搅动的波澜,却再难恢复平静。那抹胭脂色的身影,连同那决绝的、甘赴深渊的眼神,已深深烙入心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