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与不堪皆相拥
京大的夏日常被突如其来的暴雨席卷,实验室的窗户被雨点砸得噼啪作响,打乱了沈砚之指尖的节奏。他盯着屏幕上反复报错的模型数据,眼底满是红血丝,连续三天的熬夜攻关,终究还是卡在了最关键的验证环节。
“砰——”
鼠标被狠狠按在桌面上,沈砚之猛地站起身,椅子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堆积如山的草稿纸被他烦躁地扫到地上,密密麻麻的演算步骤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他双手抓着头发,指节泛白,胸腔里翻涌着压抑到极致的挫败感。
这一年多,他活得像根绷紧的弦。沈柏川离开后,他拼尽全力想要证明自己,想要守住两人未完成的课题,想要在他回来时能骄傲地并肩。可越是用力,越是容易在瓶颈处崩溃——他怕自己撑不下去,怕辜负沈柏川的托付,更怕那份藏在心底的“不堪”,终究会暴露无遗。
他所谓的“优秀”,不过是强撑的伪装。转专业时的狼狈,独自推进课题的无助,深夜里忍不住掉泪的脆弱,还有那份明知可能没有结果,却依旧无法割舍的执念,都是他不愿示人的不堪。
暴雨没有停歇的迹象,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带着一身湿气的段宴辞站在门口,看着满地狼藉和沈砚之泛红的眼眶,没说话,只是弯腰捡起散落的草稿纸。
“别捡了。”沈砚之的声音沙哑,带着浓浓的鼻音,“都是没用的东西。”
“没用?”段宴辞将草稿纸叠整齐放在桌上,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纸巾递给他,“沈柏川留下的笔记里,记着你转专业时啃完的三本基础教材,每页都画满了重点;陈教授提起你,说你独自扛下了两个人的课题,发的论文比同期学生多三倍。这些,都是没用的?”
沈砚之没接纸巾,只是背对着他,肩膀微微颤抖。
“你总想着变得完美,想让所有人都看到你的清澈耀眼,却忘了谁都有不堪的时候。”段宴辞的声音平静,却带着穿透力,“沈柏川当初为什么把课题交给你?不是因为你从不犯错,而是因为他见过你摔了又爬起来的韧劲,见过你哪怕哭着也能把难题啃下来的执着——你的不堪,从来都不是你的软肋,而是你最真实的样子。”
这些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沈砚之紧绷已久的心防。他想起转专业初期,连《数学分析》的基本定义都听不懂,躲在教室角落偷偷抹泪时,沈柏川递来的那瓶芒果牛奶;想起第一次做科研项目,因为数据出错被导师批评,沈柏川陪着他在实验室改到深夜,轻声说“没关系,我们一起重来”;想起自己吃醋时的无理取闹,打架时的冲动莽撞,沈柏川从未有过一丝嫌弃,只是温柔地包容。
原来,早就有人见过他所有的不堪,却依旧选择拥抱他。
暴雨渐歇,夕阳透过云层洒下,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段宴辞拍了拍他的肩膀:“陈教授已经联系沈柏川了,他说你卡壳的这个模型,他当年也遇到过,给你发了一份他的推导手稿。”
沈砚之猛地转身,眼底满是诧异。
段宴辞指了指他的电脑:“邮件刚发过来,自己看看吧。”
沈砚之快步走到电脑前,点开那封来自剑桥的邮件。发件人是沈柏川,邮件内容很短,只有一句话:“砚之,遇到瓶颈很正常,我当年卡了整整一周。手稿里有我的思路,你看看,不行我们再电话聊。照顾好自己,别熬夜。”
附件里的手稿扫描件,字迹清隽依旧。沈砚之一页页翻看,看到某处时,瞳孔骤然收缩——那是一段被划掉又重新写下的推导过程,旁边用红笔标注着:“这里犯了和砚之一样的错误,记住,变量不能脱离实际场景。”
原来,沈柏川早就知道他会在这里卡住。原来,他所谓的“不堪”,沈柏川不仅见过,还替他记着,在万里之外,悄悄为他铺路。
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砸在键盘上,晕开小小的水渍。沈砚之捂着胸口,心里的压抑与委屈瞬间崩塌,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暖意与安心。
他一直以为,自己要变得足够完美,才能配上沈柏川的优秀,才能守住那份小心翼翼的感情。可直到此刻他才明白,沈柏川爱的从来不是他刻意伪装的清澈耀眼,而是他真实的模样——有拼尽全力的执着,也有脆弱崩溃的不堪;有追逐光的勇气,也有藏在心底的柔软。
窗外的天空放晴,一道彩虹挂在远处的天际。沈砚之擦干眼泪,拿起手机,第一次主动给沈柏川发了一条私人消息:“哥,手稿收到了,谢谢你。我刚才崩溃了,把草稿纸都扔了,是不是很没用?”
消息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他握着手机,手心微微出汗。没过多久,手机震动起来,是沈柏川的视频通话请求。
他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接听键。屏幕里出现了沈柏川的身影,背景是剑桥大学的实验室,他穿着白衬衫,眼底带着一丝疲惫,却在看到沈砚之泛红的眼眶时,瞬间柔和下来。
“傻瓜,有什么没用的。”沈柏川的声音透过屏幕传来,温柔得能滴出水来,“我当年比你还狼狈,把导师的杯子都摔了。”
沈砚之忍不住笑了出来,眼泪却又掉了下来。
“遇到困难不可怕,崩溃也不可怕。”沈柏川的目光紧紧锁着他,语气认真,“砚之,你不需要一直撑着。在我面前,你可以不用那么完美,可以脆弱,可以不堪,我都会在。”
这句话像一道暖流,瞬间涌入沈砚之的心底。他看着屏幕里熟悉的眉眼,哽咽着说:“哥,我想你了。”
“我也想你。”沈柏川的眼眶微微泛红,“再等等我,砚之。等我回去,再也不让你一个人面对这些了。”
视频通话持续了很久,他们没有聊科研,没有聊未来,只是像以前一样,聊着日常。沈砚之说了自己最近的疲惫与压力,说了实验室里的趣事,说了宿舍楼下的芒果树又结果了;沈柏川说了剑桥的天气,说了实验室里调皮的小猫,说了他特意买了沈砚之爱吃的糖果,等着回去给他。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深情的表白,却比任何话语都更动人。
挂了电话,沈砚之看着屏幕上两人的合影,嘴角扬起温柔的笑容。他走到书桌前,捡起那些被扔掉的草稿纸,重新铺在桌面上。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纸上的演算步骤,也照亮了他眼底的坚定与安心。
他知道,未来的路依旧漫长,科研的道路依旧充满挑战,异地的等待依旧艰辛。但他不再害怕,不再需要刻意伪装完美。因为他知道,总有一个人,会爱他的清澈耀眼,也会拥抱他的狼狈不堪;会陪他追逐远方的光,也会在他疲惫时,成为他最坚实的依靠。
沈砚之拿起笔,在草稿纸的空白处,写下一行字:“哥,谢谢你,接纳我的所有。”
窗外的彩虹依旧绚烂,阳光温暖而明媚。他知道,这份跨越万里的感情,早已超越了世俗的定义,无关完美与不堪,只关乎彼此最真实的接纳与守护。而这份接纳,会成为他前行路上最温暖的力量,支撑着他,在等待的日子里,勇敢做自己,直到重逢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