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她的字,我的戏 > 第11章 余波与暗礁:冰层裂痕

她的字,我的戏 第11章 余波与暗礁:冰层裂痕

作者:椰子味奶皮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12:02:59 来源:文学城

视频通话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苏晴)维持着蜷缩在地毯上的姿势,一动不动。

黑暗中,只有自己尚未平息的、紊乱的心跳和粗重的呼吸声。脸颊紧贴着冰凉的地毯纤维,那点有限的冷意试图镇住皮肤下奔涌的、滚烫的后怕与……一丝难以定义的、陌生的战栗。

我做到了。

我真的在耳机里听到了另一个人的声音,并且给出了回应。虽然声音抖得不成样子,虽然大脑多次空白,虽然整个过程像在刀尖上跳舞……但我没有崩溃,没有失语,没有搞砸。

林夕最后那句温和的“再见”,和她清晰稳定的阐述,还隐约回荡在耳边。她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耐烦,没有试图窥探我的**,甚至体贴地提前结束了通话。

这种被尊重的、界限分明的对待方式,像一道微光,照进了我混乱不堪的内心世界。

然而,紧随成就感和那丝微弱暖意之后的,是更深的疲惫和一种……仿佛被掏空般的虚弱。每一次与外界(哪怕是这种极度受限的外界)的接触,都像一次巨大的能量透支。

胃部传来熟悉的绞痛,提醒我身体和精神都已接近极限。

我挣扎着爬起来,摸索到床头柜上的药盒,看也没看就倒出几片,和水吞下。冰冷的液体滑过喉咙,带来短暂的清醒,随即是更沉重的昏沉感。

我把自己摔进床铺,用被子紧紧裹住身体,试图获取一点可怜的安全感。

脑海里不受控制地回放着刚才通话的片段。我那些破碎的、颤抖的回答,会不会显得很愚蠢?她是不是只是在礼貌地忍耐?下一次……如果还有下一次,我还能做到吗?

对未来的恐惧,像潮水般漫上来,几乎要将那点刚刚获得的微末信心吞噬。

我用力闭上眼睛,强迫自己停止这种无休止的内心拷问。

至少,为了叶文婧,这次冒险是值得的。

这个念头,像最后一根稻草,支撑着我,缓缓沉入药物带来的、并不安稳的睡眠。

---

第二天,我(林夕)醒来时,感觉格外的神清气爽。

昨晚那场短暂而艰难的视频通话,非但没有让我感到疲惫,反而像给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苏晴那些虽然简短却精准无比的指点,如同散落的珍珠,被我仔细拾起,串联起来,对叶文婧这个角色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清晰度。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些理解运用到实践中。

上午的培训是科学仪器操作进阶。我比以往更加投入,不仅仅是模仿动作,更试图理解每一个操作背后,叶文婧可能有的心理活动——那种对精密仪器的掌控感,对未知数据既期待又敬畏的复杂心情。

休息间隙,我甚至主动找到那位天体物理学的副教授,请教了几个关于“认知维度差异导致孤独感”的问题,将苏晴昨晚提到的概念与现实科学理论进行印证。

教授有些惊讶地看着我,随即露出了赞赏的笑容:“林小姐钻研得很深啊。这个问题确实涉及到一些科学哲学层面的思考,你能从这个角度理解角色,很难得。”

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让我更加确信,苏晴的指引是多么宝贵。

然而,这种沉浸在角色世界中的宁静,很快就被打破了。

中午在剧组临时食堂吃饭时,陈灏端着餐盘,自然而然地坐到了我对面。

“林老师,看起来心情不错啊。”他笑着,语气随意,眼神却带着一丝探究。

“还好,就是对角色有点新想法,正在消化。”我保持着礼貌的微笑。

“哦?是因为昨晚和那位原作者苏老师‘开小灶’了?”陈灏夹起一块西兰花,状似无意地问道。

我的心微微一沉。消息传得这么快?虽然视频通话不算什么秘密,但被这样直接点出来,还是让我有些不舒服。

“只是针对剧本的一些细节,向苏老师请教了一下。”我语气平静,没有否认,但也没有过多解释。

陈灏笑了笑,压低了些声音:“林夕,不是我说你,有时候没必要那么较真。演员嘛,把台词说好,情绪给到位,剩下的交给导演和剪辑。你跟那个作者走得太近,万一她的想法和导演组有冲突,你夹在中间难做。”

他这话听起来像是关心,但字里行间却透着一种“别多事”的告诫。

我放下筷子,正视着他,语气依旧平和,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陈老师,谢谢提醒。不过我理解演员的工作,不仅仅是呈现台词和情绪,更是理解和塑造角色的灵魂。苏老师作为叶文婧的创造者,她的见解能帮助我更好地完成这个‘塑造’的过程。至于导演组的想法,我相信李导他们也是希望角色能尽可能立得住,有深度的。”

陈灏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他耸耸肩:“行吧,你有你的想法。我就是提个醒,毕竟剧组是个复杂的地方。”

他不再多说,低头吃饭。

我知道,这只是开始。陈灏代表了剧组里一部分人的看法——演员做好本职工作就好,过多地与“麻烦”的原作者牵扯,是不明智的。

但我并不后悔。对我来说,戏比天大,而角色的真实性,是戏的根基。

下午,这种潜在的矛盾似乎有了具象化的迹象。

编剧团队发布了新一轮的剧本修改稿。我仔细阅读后发现,关于叶文婧启动危险实验的动机部分,虽然采纳了苏晴“内在引力坍塌”的核心概念,但在具体情节设置上,却增加了一段男主角通过监控发现叶文婧状态不对,试图劝阻并表达关心的戏码。

这段戏,无疑是为了强化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感联动,迎合市场和CP粉的期待。从商业角度,可以理解。

但站在叶文婧的角色立场,这段“外界劝阻”,恰恰是苏晴所说的“噪音”。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叶文婧独自面对真理、做出孤注一掷决定的纯粹性和悲剧性力量。

我皱起了眉头。

这似乎印证了陈灏的“提醒”。创作理念和商业考量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张力。

我该怎么办?像苏晴那样,直接提出异议?我毕竟只是个演员,人微言轻。而且,直接对抗编剧和制片方的决定,并非明智之举。

但如果不发声,眼睁睁看着叶文婧的角色内核被一点点侵蚀?

我想起苏晴在黑暗中颤抖却坚定的声音。她为了守护叶文婧,可以鼓起那么大的勇气。我呢?

犹豫再三,我决定采取一个更迂回的方式。我找到执行导演,以讨论表演细节为名,委婉地表达了我的顾虑。

“导演,关于新加的这场劝阻戏,我在理解叶文婧的心理状态时有点困惑。在她那种‘内在引力坍塌’的极端状态下,外界的劝阻,哪怕是来自男主角的关心,对她而言是否真的能产生决策层面的影响?我担心如果处理不好,会削弱她后续行动的决绝感和力量感。”

执行导演听了,沉吟片刻:“你的担心有道理。我会把你的意见反馈给编剧和李导。不过林夕,你也知道,有些调整是为了整体剧情的平衡和看点。”

“我明白,谢谢导演。”我知道,这已经是作为演员的我,能做的极限了。

结果如何,我无法预料。

但这种试图守护角色完整性的努力,让我觉得自己和苏晴,在某种程度上,站在了同一阵线上。

这种隐秘的联结感,冲淡了因为剧组复杂生态而产生的些许无力感。

晚上,我犹豫着,是否该给苏晴发一封邮件,告知她剧本的这一调整,以及我微不足道的努力。

但最终,我放弃了这个念头。

不能再给她增加额外的压力和焦虑了。她为了这次视频通话,已经耗费了巨大的心力。让她暂时停留在相对安全的文字和有限通话的世界里吧。

风暴,暂时由我来面对就好。

我拿起笔,在苏晴那份批注版剧本的新增戏份旁边,写下了自己的理解和试图融入表演的、对抗“噪音”的小设计。

窗外的夜色浓郁。

我知道,平静的水面之下,暗礁已然浮现。

而我和她,一个在台前,一个在幕后,都在这艘名为《星墟》的大船上,试图守护着各自认定的、那颗名为“真实”的北极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