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她的选择 > 第81章 第八十一章

她的选择 第81章 第八十一章

作者:千水之外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0-08-14 20:27:26 来源:文学城

二〇〇三年九月初的西安,秋高气爽,天高云淡。

林军在咸阳国际机场候机大厅里,等待着出国五年,第一次回家探亲的弟弟林斌。

林军的肤色比四年前黑了不少,他依然留着平头,只是不再每天都刮胡子,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老一些。

从广州没能找到罗溪,回到渭城这四年,林军和战友李洪涛,从开始和郝经理一起承包城建局加盖的家属楼算起,到现在,已经承包了渭城市直机关,接近四分之一的家属楼改造项目。

林军负责工程施工,洪涛负责管钱管物跑交际,他们这些年争争吵吵。

林军有他坚持的底线——当年在部队,参加水库大坝抢险时,他差点丢掉性命,最终导致腿部伤残。他当然知道工程质量大过天,在关乎人命的住宅施工上,他更是紧盯着材料,一丁点都不敢疏漏。

洪涛算着商人的帐,他清楚林军的为人,大多数时候都依着他。可开公司不是扶贫,当帐算不下去的时候,他们肯定会有争吵。

拿洪涛的话说,这些年,好人都让林军做了——当人们住进新楼,夸赞房子修的好建的快时,他们都在说林军。

可当工程款没能及时拿到,工期拖延,工人被拖欠工资时,他们都在骂洪涛:黑心开发商,就知道算钱!

渐渐地,林军看到了洪涛的难处。自己这几年戒了酒,洪涛请客送礼陪酒陪饭,常常一人独挡八面。每遇饭局,十次有八次让人灌得烂醉,有一次突发胃出血还被送进了医院。即便再难受,洪涛还是四处陪着一张笑脸。

洪涛比林军大两岁,比林军早一年当兵,他是林军入伍第一年,在新兵连训练时的班长。他俩在部队时几乎无话不说,复员后也一直保持着联系。

洪涛退伍回到家乡成都,不满三个月就从他父亲任职的一家化纤厂辞了职,组建起自己的包工队,开始承揽一些小工程。

当年林军抢险受伤在成都住院后,洪涛还曾跑去军区总医院陪过他几天。到现在,他们俩已经认识快十四年了。

在一起摸爬滚打的这些年,吵架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争吵之后,他们也逐步摸清了彼此的性情和底线,在磨合中,一点一点把公司做大起来,现在已经把工程做到了西安。

从上海飞西安的飞机终于降落了,听到机场高音广播里播出的航班号,林军站起了身。

他在出口通道的人流中很快就看到了弟弟林斌。其实他先是看到了弟弟的女友——身材高大,金发碧眼的法裔德国女孩萝拉,然后才看到她身边的林斌。

林军走上前和弟弟相拥在一起,林斌比出国时胖了一些,肤色也变白了,他戴了副银边眼镜,眼睛里多了些冷静与知性。现在他们站在一起,没人会想到他们是兄弟俩。

萝拉上前与林军行贴面礼,林军很是紧张尴尬,林斌急忙给他们双方解释,俩人一听都笑了。

出了机场,他们坐上林军的白色越野车。上车后萝拉说了一句德语,林军当然是听不懂,林斌给他翻译道:“哥,萝拉说中国人比她想象的有钱!”

林军不明白,林斌继续解释说:“你开的这辆越野车,是德国产的,这款车在德国,也不是每家都能买得起。萝拉以为,中国人都像你这样呢!”

听到这,林军笑了一下,没有作声。

这款车他第一次见到,是二〇〇二年春节,在广州街头,那是他在广州过的第三个春节。

自罗溪离开渭城,他去广州找寻未果后,八月初他赶回来,又去了渭城中学的方校长家。林军觉得罗溪只要在广州安定下来,就可能同他们联系。

那一天,家里只有曲老师一人,她告诉林军,罗溪已经在广州找到了工作,但并没有告诉他们联系地址和电话。

林军觉得她在有意隐瞒,可他又不能无理地纠缠,只好悻悻地回了家。不久后他就开始与洪涛在渭城承包工程。

等过了两个月,在一个周末,他又去了渭城中学家属院。那天是方校长和曲老师两人在家,看见他后,方校长摆出一副冷脸,让他往后不要再登门。

到了年底,林军觉得,无论如何,方校长那里应该有罗溪的确切消息了。他就在腊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提着两厢年货厚着脸皮又去敲他们家的门。

他在门口足足敲了七八分钟,邻居被吵到,才出来不耐烦地告诉他,方校长一家已经去了美国。

其实,就在林军抱着两厢年货上楼的时候,有一个下楼的邮政快递员,与他在楼梯上相互让着擦肩而过。那人也抱着两只箱子,正是罗溪一周前发给曲老师一家的年货,那上面写着罗溪的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

可曲老师和方校长,三天前就已经坐飞机去了美国。快递员第二次登门送货还没有人收,就在门口按箱子上留的发件人电话,打到了罗溪那时在中山市小榄镇腾达食品公司的办公室里,问她包裹是否要寄回广东。

罗溪说:不用了,只是一些食物,让快递员自行处置。

于是快递员就抱起这两只箱子下了楼,与正在上楼的林军,擦身而过。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一次错过,便会再次错过。

又过了几天,在二〇〇〇年的新年来临之前,林军他们工地的工人都回家过年了,他也闲了下来。

弟弟林斌那时才去德国不久,父亲也刚从副市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不到半年,以往过年家里响个不停的电话,现在只剩下零星点点,父亲在家坐不住,有些烦躁不安。

在这样一个及其安静的、跨世纪的春节,林军决定带着父母去了广州旅游。

那一年他父母在广州玩得很开心,那是他们第一次在热带地区过年——吃着南方特色的各类食物,又能躲过西北冬日的严寒。

可接下来的第二年第三年春节,林军又带他们去广州,父母渐渐失去了兴趣。没办法,第三年他们仨在广州过完除夕后,林军给二老报了个老年团,到深圳珠海三日游。

林军一个人留在了广州,在正月的爆竹声中,穿行在大街小巷里。就是这一次,他在珠江边的临江大道上,看到了这款白色的越野车。

在车流中,她安静地停在那,冷傲而孤独——整车上下透着不可亲近的气息。一旦绿灯亮起,她却动如脱兔,绝尘而去……

从广州回来后,林军就决定换车,他当时开的是一辆洪涛送给他的二手捷达——已经开了快三年。

可林军看好的这款白色越野车,整个陕西都没的卖,他只能委托洪涛想办法。洪涛交友广泛,又神通广大,似乎就没有他办不了的事。

果然在两个月后,洪涛托人从广州将车买了回来。对于林军这种看似发烧的行为,洪涛已经懒得过问。

在洪涛眼里,他林军什么离谱的事没有做过?洪涛早已学会了不问他为什么,这或许是他们之间的友谊,能维持这么多年的一个原因。

今年春节,林军又要去广州,可他父母死活都不干了。

他们说,今年广东有流行病,万万不能去,实在想出去,可以去海南呀!听说那里也不错,有海浪,有沙滩,还有棕树林……

林军听他们这么说,就打算给他们报海南的旅行团,可父母一听说林军不去,便坚持今年春节哪也不去了,就在家过年。

后来林军还是独自去了广州。他开着这辆白色的越野车,跨越四个省,用两天时间,行程将近一千八百多公里。

在高速公路上,林军开着车,心下也有些迷惑,他不知到底是在找寻罗溪走过的足迹,还是在找寻他自己……他没有想要寻找什么答案,就这么一路开着,走走停停。

行车的第一天晚上,车子到了湖北荆州,在服务区加满了油之后,已经是夜里八点了。那时林军并不觉得困,他想再开一会儿,可等车上路后不久,他就后悔了。

他是从早上六点多出发,已经开了十多个小时,这个时候他的头开始发沉,眼皮也有些抬不起来,林军只好在就近的一个出口下了高速,想随便找家旅馆休息一晚。

这时已是腊月二十九夜里九点多。出了匝道后,林军向不远处亮灯的镇子驶去。路上很黑,他怕撞到行人,就开的特别慢,他打开了近光灯,却突然发现,几米远的一个树杆上,好像贴着一张告示,他开过去停下车。

这是一张八开大的宣纸,纸上歪扭七八地写着几行毛笔字:“因为最近南方有不明疫病传播,凡是外出打工回村人员,一律主动到村委汇报身体状况。非本村人员,一律不得进村。”

林军熄了火,走下了车。

他从后备箱里拿出一架高倍望远镜,向镇子入口望去。只见接近灯火的地方,有一个类似小卖部的房子,门前放着一张桌子,桌子边插着一只旗杆,有四个穿着棉大衣的人,坐在那里低头打着牌。

林军重新坐回车里,调转车头准备返回高速。就在这时,在车灯扫过的路边,他看到了一片松树林,林军当即决定,就在这里歇息。

他把车停在了松林边的一片空地上,借着车灯,从后备箱拿出以往夜里在渭河边钓鱼时,准备的睡袋和一个卷成抱枕的小被子。

他在两排松树间找了处挡风的地方,把树下松软的松针整理平,再铺好睡袋,躺了进去。

因为实在是太困了,林军很快就睡着了。夜里三点多,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林军开始没去理会,可不一会,雨水沿着树枝不断滴落下来,滴在睡袋上,吧嗒吧嗒。

林军只能起来,把睡袋收好放进后备箱,在车子的副驾驶座上,把靠背放倒,靠在那休息……

他想起在部队拉练时的许多个夜晚,他们在野外宿营。四周战友们的鼾声响起时,他会偶尔醒来,想起罗溪。

这两年,他退了在城建局的单身宿舍,住回了父母家,可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在工地上自己的宿舍里住,罗溪更是不断地在他的梦里出没。

他那时不知该如何打发这些孤寂的夜晚,就跟着工地上的一个做预算的师傅,去旁边的渭城电大听了几次施工管理课。

这个时候,林军才觉得,看书学习并非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因为他在管工地时,有着不少现实的经验,也存在一些困扰他的问题。

后来林军就依着兴趣,用周末和晚上在电大学习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居然以优秀生的身份毕了业。

在他与这位叫刘志远的预算师傅一起去渭河边钓鱼的一个下午,刘志远在河边捡到一个树根,就像捡到宝贝一样敲掉了上面的泥土,把它搬到了林军越野车的后备箱,让帮着送回家去。

林军跟着刘志远,来到他在渭城郊区的家里,在他家的院子里,看到了一座座用树根做成的各种各样的雕刻品。

这是林军第一次见到根雕,也震惊于这种废弃物能带来如此惊人的美。打这起,他就在下班后,跟着刘志远学习根雕,到现在,在他的卧室里,已经有五座他亲手雕成的作品了。

下午五点多,林军载着林斌和萝拉,开车回到了渭城市委家属院他父母家。他母亲见到林斌,自然是一番哭天抹泪。

他们没有在家吃饭,林军知道他母亲的厨艺不行。他给父母说,萝拉来自国外,应该让她尝尝他们陕西特色的地方菜品,万一她吃不习惯,还可以到街上的西式餐馆,陪她在那吃西餐。

等他们一行从关中饭馆吃完饭回来,已经是晚上八点多,萝拉这一两天来中国后,一直没有倒过来时差,她早已头痛犯困,先去了林斌的卧室里休息。

林斌与父母和哥哥在客厅说了一会话,然后就跟着林军来到了他的卧室。林斌看到了哥哥放在房子里的几座根雕。

林军和林斌说着话,手上也没闲着。他最近做的这座根雕,取名为“临江仙”,树根是从渭河边捡来的,打眼望去,像一位仙女在树下望月。

林军拿着刻刀,在仙女的发髻上比划了几下,他觉得刻的不够圆润,想重新再打磨一下。

林斌看着他哥,张了张口,重新又合上。

他在晚饭的饭桌上,邻着母亲听她唠叨哥哥的事。哥哥今年已经三十二岁了,至今还没有女朋友。

最让母亲心急的是,他哥现在压根不打算再找。每次母亲托人介绍了女孩来家里,他就找理由躲了出去,母亲总不能把人带去他施工的工地上。

林斌这几年在与母亲的通话里,终于知道了哥哥和罗溪的事。他没有想到,他们俩竟然差点就结婚了!

他不知道,他们俩是什么时候开始,最终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分了手,因为之前哥哥和罗溪都未对他提起过,他母亲也并不知晓。

林斌更是没法开口去问他哥,因为罗溪在他俩之间,曾经是一个禁区。

可今天,是这禁区该打破的时候了。

因为他受着母亲的嘱托,还有,回国前,他刚刚辗转联系上了沈卓。

“哥……这些年……你一直没有遇到喜欢的人吗?”林斌开口问道。

林军看了他一眼,停了一下,继续拿刀刻着他的根雕。几分钟后,他放下刻刀,拿起砂纸,在仙女的发髻上打磨起来。

“曾经遇到过,可还是错过了……”林军说完,用嘴吹了吹仙女头上磨下的木渣,再用干毛巾,把仙女的脸和头都擦了擦。他重新又拿起刻刀,在发髻的鬓角边划了起来。

“哥……罗溪已经结婚了!”林斌终于忍不住,说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