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守成的庶兄庶弟都不在京城,而是在外任职,暂时无法归京。因而这场家宴只有苏守成这一支的人。
人已来齐,家宴正式开始。
小厮和丫鬟将饭菜全部端了上来,各式各样的饭菜摆满了桌子。
章淑蓁坐在大圆桌的正中间,苏守成与宁婉卿则分别坐在章淑蓁两侧;苏宛仪的诸位弟弟坐在一边;苏宛仪以及诸位妹妹坐另一边。而苏家的姨娘们则没有和众人一起坐在圆桌上,而是坐在最边上的另一个桌子。
章淑蓁率先拿起筷子,随便夹起一颗青菜;看到章淑蓁吃了一口之后,接着,苏守成、宁婉卿开始动筷;随后,包括苏宛仪在内的苏家诸位小辈拿起筷子;最后,诸位姨娘才敢拿起筷子。
章淑蓁见状,看着诸位小辈,一脸慈祥,不紧不慢地说道:“家宴而已,你们呐,别太拘谨,都是一家子人,没必要这么规矩。该吃吃,该喝喝,没必要太顾着我这个老东西,而那么约束自己。”
说完,章淑蓁放下筷子,拿起面前的白瓷茶杯,浅浅喝了一口茶。
氛围还是有些僵硬,仅仅有着动筷的声音。
章淑蓁感慨着,以平和的语气说着:“这七年,我在外乡礼佛。想不到,苏家已经有了这么多新的面孔。时间过得真快啊……”
苏守成面露尴尬之色:“是儿子的不是。儿子过一会儿就向母亲……”
章淑蓁放下茶杯,打断了苏守成,继续说道:“无事。守成,你也别那么拘束……另外,守成,你今日向我伴读相关事宜,我托人去问了。近日,宫中确实有意要为逸王以及福宁公主选伴读。不知你是否有什么想法?”
苏守成低着头,说道:“儿子暂时还没有想法,一切任凭母亲的安排。不知母亲心中,是否已经有了想法?”
苏宛仪心中一动,陷入了思考……
伴读……逸王……那不就是萧溯吗!还有福宁公主……那不就是萧翎吗?
上一世,苏宛仪就是在这个时间段,被苏家选过去,然后进入皇宫,给萧翎当伴读,因而也和萧溯有了些许熟面,同时有多次见到皇帝、皇后的机会,并且得到皇后、皇帝的认可与青睐,为日后当上萧溯的正妃提前做好了准备。
可以说,是挑选伴读,更是在挑选未来的王妃,挑选未来的驸马。伴读的选拔标准很严格,样貌、家世、礼仪、才学,样样皆不能输。
当了伴读,也就离嫁入皇家更近了一步。即便没有嫁入皇家,也能结交皇室以及不少权贵人家的孩子。京城不少官宦人家都是想把自己家族的女儿还有儿子拼命塞进伴读中去,甚至不惜花重金,和相关的官员提前打点好关系。
章淑蓁继续说道:“守成,在你心中,我们苏家是否有最合适的人选?”
既然说出这句话,就代表着祖母正好有认识之人是负责挑选伴读的,可以帮忙给苏家搭桥接线,选苏家的孩子过去。
然而苏宛仪的弟弟们年纪都尚小,要知道如今逸王已经十五,而苏宛仪最大的弟弟年纪也才十岁,年龄差过大。伴读都要与皇子、公主年纪相仿,所以从苏家挑选逸王伴读这条路,必然是走不通了。
那只能从苏家的女儿们中,挑选萧翎的伴读。萧翎年纪十六岁,在苏家的女儿们中,只有苏宛仪和苏宛画年纪与萧翎相差不大——苏宛仪如今十四岁,苏宛画如今十三岁。然而,苏宛仪是家中嫡长女,虽然亲生母亲已经过世,但也是嫡出的女儿;相较之下,苏宛画是陈姨娘所出,是庶女,身份多多少少比苏宛仪要逊色一些。
更何况,苏宛仪自幼就是被当作未来的皇后人选来培养的。自小,苏宛仪被培养,在礼仪、女红、书法、作画、下棋、诗词歌赋、弹琴等样样精通。京城之人都知道,吏部尚书苏守成的嫡长女苏宛仪是淑女,是才女。
那谁是最合适人选?
答案显然已经十分清楚——
众人再次陷入沉默,仿佛内心也有了默认的答案。
那就是苏宛仪。
只见苏守成弯下腰,行了个揖,郑重地说道:“祖母,儿子认为,我们不如将宛仪……”
“腾”地一声,苏宛仪听到之后,猛然起身。
动静有些大,众人回过头,看着苏宛仪。
苏宛仪的举止一向最是沉稳从容,挑不出过错,但是今天,却猛然起身,属实显得有些失态,十分不同寻常。
只见苏宛仪离开了自己的位子,径直走到章淑蓁面前,弯下身子,规矩得体地行了个礼,随后不缓不慢,语气坚定地说道:“父亲,母亲,还有祖母,宛仪认为,不可……”
若是上一世,苏宛仪定然会听从家里安排,顺利成章地成为萧翎的伴读,然后和皇后处好关系,成为预备的逸王妃,再到太子妃,最后成为皇后。
可是经历了一世,经历了生死,苏宛仪终究明白了一个道理:还是命活得长一些更重要。皇后又如何?整日困在皇宫中,一生锁在那朱门之后。看着风光繁华的背后,是无形的囚笼。整日操劳,还要扮演贤德大度形象,不能有自己的喜怒嗔怨,一旦稍有差池,就会被千夫所指,被评价为“无德”“妖后”,甚至要求废后。
苏守成听闻,脸上明显露出不快的神色,有些生气,皱着眉头,起身,转过头,看着苏宛仪,大声训斥道:“苏宛仪,长辈说话,正在谈论着要紧的正事,你一个晚辈插什么嘴?你本是最规矩的人,可是今日行为怎会如此冒失?你是忘了往日我是如何教导你的吗?作为苏家的嫡长女,你更应该懂事本分,遵循家中安排。长辈的任何决定,都是为你好。这件事,不容商榷,也容不得你来置喙……”
章淑蓁则起了兴致,感到好奇,并没有管苏守成的训斥,只是和蔼地看向苏宛仪,笑了笑:“宛仪,你不用管你父亲的话。虽然七年未见,但是今日再次见到你,我就知道,你定是个有主见的孩子。好孩子,你尽管说出自己的想法,祖母我会好好听的,你不用过于在乎我们的意见。长辈的话也不是所有都是对的,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看。”
苏宛仪起身,认真地看向祖母,娓娓道来:“祖母,若是成为福宁公主的伴读,则意味着离皇家更近一步,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一来,皇家毕竟不似苏家,也不是寻常人家,定是处处有着风险,稍有不慎,犯了忌讳,不用说进入皇家,就是连性命都有可能会丢的。宛仪自认为,仅凭借当前宛仪的能力,尚为稚嫩,还不足以很好的处理可能发生的算计,宛仪不敢拿整个苏家的前程与性命来冒险……”
苏守成听完,则陷入了思考。
苏宛仪继续分析,说道:“再则,福宁公主的兄长乃逸王殿下,福宁公主与逸王殿下皆为皇后所出。虽然,逸王是皇后所出的嫡长子,但是如今,太子之位未定,几位皇子之间势力相当,靖王、康王同样有着强大的势力,各自都有不少官员投靠。所以,一切事情都充满了变数,谁是最后的太子,尚未可知。只怕是苏家没有其他想法,也会被朝廷上下误认为提前站好了队。倘若太子不是逸王呢?到时候,苏家又该如何自处?父亲又如何能确定逸王才是最后的赢家?”
按照盛朝的规定,太子之位并不是直接给皇后所出的嫡长子的,而是由皇帝亲自从诸位皇子中,挑选出最适合的人选作为太子。帝位,是要靠争的。
章淑蓁听完苏宛仪的话语,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随后说道:“宛仪,你说得在理。守成,这件事不如先暂时放着。伴读每年都会选,又不差这一次。不如先观望着。更何况,此事还是要先看我们苏家孩子的意愿。若是不愿,也不可强逼着他们去。比起皇室的荣华富贵,我倒是更希望我们苏家的孩子能够活得平安,过得自在。守成,你觉得呢?”
苏守成陷入沉思了一会儿,便说道:“那,就听母亲的,一切皆听母亲安排。此事,暂时放一放,以后再说。此事,确实是儿子太急切了,思考得不周全,还望母亲莫要见怪,也多谢母亲特意打探消息。”
听闻此言,苏宛仪终究松了一口气,行了个礼,回到位子上。
可算是圆过去了,终于不用再踏进那个皇宫半步了。苏宛仪内心暗道。
以上的说辞,虽然有切实的考虑,但是更多是现编的借口。
作为一个已经经历了一世的人,苏宛仪知道,若是这一世,命运没有改变,逸王确实最后会当上皇帝。逸王他虽为皇后嫡子,但毕竟盛朝的规定就在那儿,皇位不是唾手可得的。本以为皇位会花落别家,然而也没有办法,上一世,在苏宛仪嫁给萧溯不久,靖王与康王二人互相正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上天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二人竟然双双染了疫病,相继死亡。一时之间,适龄的皇子之中,只剩下了逸王,剩下的皇子年龄又过小,皇帝也只能选择萧溯为太子。
越是想要的,越是得不到。
越是不想要的,却越是偏偏得到。
苏宛仪不禁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