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欢迎词,戴彬很自然地过度到核心议题,开始分享他的考察体会:“我这次的北美之行,历时十几天。行程很满,感触颇多,尤其是在加州体验了莱斯公司最新版本的TAD(totally autonomous driving),感觉非常震撼。但是在惊喜之余,又觉得充满危机感。TSD现在的能力和莱斯之前的智驾完全是两个东西,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智驾水平提升到如此高度,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他沉吟了一会,继续往下说:“在座各位应该都清楚,这些年来,华腾一直坚持智驾自研路线。自主研发这条路不好走,阻力也一直很多。很多人说车企自主研发智驾方案,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对于这个观点,我举双手赞同。听到这肯定有人会问,既然我也认可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那为什么还要坚持走这条路线?”
说到这里,戴彬端起面前的咖啡杯,抿了一口,用谈心一般的语气对着高层吐露心声:“因为我很清楚地意识到,自主研发关乎生死,只有自主研发才能做到自由、可控,牢牢地掌握话语权,所以这么多年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到智驾自研工作中。但是结果呢?”
戴彬将新一季度的销量报表扔在桌上,脸上依然是带着笑意的:“结果就是年年亏损。这是我们上个季度的财报,在座各位都拿到了。表中显示我们华腾上一季度交付车辆50107台,净亏损12.8亿元,这个数字还是连续4个季度的增长结果,去年同期,我们的亏损达到了28亿元。”
他冲着所有高管,苦涩地笑了笑:“我是心大的,还能和大家心平气和地讨论这件事。这要放在其他人身上,看到这样的数据,怕是早就要犯心脏病了。”
说完戴彬带头干笑了两声,在座高层听到戴彬还有开玩笑的兴致,愣了一下后也都纷纷大笑。
笑声渐弱之时,戴彬收起笑意,转为严肃的口吻:“玩笑归玩笑,该言归正传还是要言归正传。作为华腾的负责人,我要对所有股东负责。说服董事会重金投入智驾研发,在一定期限内交不出令人满意的答卷,我和在座的各位都会成为众矢之的。”他眼神威慑,环顾周围:“所以今天的会上,大家都谈谈吧,接下来该怎么干。”
听到要发言高层的目光开始闪躲,有的低下头看会议材料,有的开始假装记录。
带头表态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谁都不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
-
徐图是公司的副总,他屁股底下这个位子不允许他往后退。
他清了清嗓子,第一个发言:“戴董刚刚一番话至情至理,我作为公司的管理层也感同身受。关于智驾研发工作我的想法是:莱斯公司这次的技术提升确实很厉害,但是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乱了阵脚,越是这个时候越要静观其变。”他停顿了一下,解释怎么个静观其变:“现在莱斯公司的TAD尚属试验阶段,并没有引进到国内市场,前景也未知。我们可以等这项技术有商业前景之后,利用中国供应链与庞大的工程师团队,冲进去,形成摧枯拉朽之势,TSD这样的高科技就会自动降级,这样我们品牌的竞争力自然会显现。”
听到徐图的这番论调,戴彬的指腹摩挲过咖啡杯,嘴角浮现玩味的笑容,但很显然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徐图的言论一出,便开始有人大胆跟进:
“徐总说得没错,先试水往往意味着先淘汰,伴着有巨大的风险。”
“不见兔子不撒鹰,还是让美国人先搞。”
“我也赞成现有路线,要知道工程师红利是我们的法宝,现在我们的智驾团队规模在行业内数一数二,继续采用人海战术,只要corner case(极端情况)堆积得足够多,就能占据主动。”
这些观点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继续卷起来,卷死智驾团队,让牛马们加班到天荒地老。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及时跟上技术前沿的步伐,会在时代的浪潮中被无情淘汰。
所以以上这些因循守旧的立场都是无法在瞬息万变的汽车市场中立足的。
-
戴彬摇摇头,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他开始直接点将:“翰非,谈谈你对未来趋势的判断。”
高翰非抬起头,略一沉吟,说:“这么多的资源砸下去,在商业上依然没有高回报,只能说明缺乏创新视野,只会被降维打击。莱斯的TAD技术标志着智驾研发进入了新的时代,接下来将不再依赖大量人工编程,而是通过更多数据训练模型,使智驾系统不断变强。”他直视戴彬,结论也下得果断坚定:“这对华腾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变革机会。”
高翰非的话逻辑清晰,掷地有声。
高层会议上,他虽坐在中心位置,但之前一直没有发言,像是在积蓄一种力量,在关键的时候迸发。
“翰非说的就是我想说的!”戴彬语气很激动,高翰非的思路和他不谋而合。
他等的就是这个铺陈,于是顺理成章地接下去:“智能化已经是所有车企接下来的生存重点。江湖已然翻江倒海,华腾再不创新变革,我们就要下牌桌了!同志们!现实情况告诉我们,靠卷肯定是没有出路的,只会带来恶性循环。所以我宣布,公司接下来对于智驾发展的总原则必须做出调整,不能再走人海战术了,要尽快调整到精英战略。”
精英战略,这四个字一出就意味着公司要裁员了。
-
新能源汽车市场风云瞬息万变,昨天还在大举扩张,四处招人,今天已是脚踩刹车。
听到要裁员,高层们一改刚刚对于技术领域沉默不语的态度,开始调转风向,生怕不说点什么就会波及到自己。
人力资源部主管范青率先发声:“车企精简人员配置是行业趋势,我们了解到莱斯公司已经率先开展裁员,计划削减至少10%的员工,这一计划已经实施了一个多月,但还没有完成既定目标,裁员可能至少持续到年底。”
汤昊这时也跳了出来:“我个人非常拥护戴董的决定,目前公司的智驾团队已经达到了千人的规模,光是感知规划部门就占据了三分之一,管理起来非常困难,极大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感知规划部负责人老闫坐在后排角落,会议开始到现在他一直没吭声。
此时他听到汤昊点名自己的团队,火腾地就上来了,直接开喷:“汤部长,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公司养着我们就是吃闲饭的?”
汤昊闻声回头寻找声源,看见老闫正瞪着他。
他赶紧想着把话圆回去:“老闫,你看你,就是容易多心,我就是打个比方。”
汤昊还没有当面挑衅的胆子,刚刚那么说纯属是失误了,因为没有注意到老闫也参会了。
老闫平时穿着随意,开会又经常缺席,在一群穿着西装革履的高管中没有任何的辨识度,很容易让人忽视。
明明是自己意有所指,却反怪别人多心,老闫这下更气了:“打比方,你这么不拿自己打比方,你管得那块出的bug哪次不是我们部门给你擦屁股,这个时候说我们浪费资源,属白眼狼的。”
会场的气氛一时变得有点紧张。
-
戴彬技术性地摘眼镜,捏了捏鼻梁,漫不经心地朝着徐图看了一眼,这是他不悦的前奏。
徐图接收到信号,赶紧出面调停:“汤部长,我必须要批评你,说话啊,就是会词不达意,这样容易好心办坏事。老闫你消消气,我批评他了。”
老闫白了汤昊一眼,给了徐图面子,没再纠缠不休,开始坐在椅子上转他的笔,会场再度恢复平静。
戴彬挑挑眉梢,重新把眼镜带回去:“组织架构上也要拆散后重新组织团队,之前几个负责智驾研发的部门全部撤销合并为智驾模型部门,这件事,我们在之前的办公会上也吹过风。”他把目光投向坐在后排的老闫,问道:“老闫,你们部门那没什么障碍吧?”
“部门要进行重组的消息,之前没有落实到文件上,所以我还没有向部门同事传达。”正在转笔的老闫,停下手上的动作,实事求是地说:“但是我们部门虽然年轻同志居多,但都很有大局意识,我相信他们在关键时刻都能够做到服从公司的安排。”
戴彬满意地点点头,接下去说:“老闫是公司的老同志了,这么多年都为公司的智驾事业尽心尽力,所以你接下来的职务安排,公司一定会慎重考虑。”说着目光转向人力资源部的范青:“范总,研发部门副部长位置还有空缺吧?”
范青点头回答:“有的,戴董。”
汤昊听到这个回答,嘴唇微抿,露出紧张的神色,生怕戴彬接下去说那就老闫来做这个副部长吧。
刚来一个高翰非凌驾于自己之上,马上又要来个刺头老闫要和自己分庭抗礼,还让不让人好好享受权力的味道了。
那边老闫没等戴彬的下一句话说出口,已在连连摆手拒绝:“咳,别别,我都一把年纪了,退二线的年岁还占着重要岗位,挡住了其他人的进步的路,会招人恨的。”老闫说这时话有意无意地瞥向汤昊:“之前之所以还冲在前面,是放心不下部门的这些小崽子们,想着能领他们走到哪算哪吧。现在公司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我老骨头一把,也没什么追求了,但是跟着我的那帮年轻人,他们还有梦想,有冲劲,多考虑考虑他们就行。”
坐在对面的汤昊听到老闫主动让贤,顿时松了一口气,刚刚还紧急集合的五官都舒展了。
戴彬顺着老闫的话开始说着人文关怀的话语:“那是自然,今天在会上,我也当众表明一个态度:华腾是一个有温度的企业,用人方面,绝对不可以一脚油门,一脚刹车。一脚油门,一脚刹车什么意思大家都懂的吧?汽车销量上去了,“一脚油门”招很多人进来;企业发展面临危机和挑战了,又“一脚刹车”把人踢出去,这是一种只顾经济利益不顾员工死活的错误做法,我们在座各位都换位思考一下,自己如果是基层员工会愿意为这样的企业卖命吗?”
坐着的各位管理层默默点头,表现出非常赞同戴彬这番言论的样子。
说到这,戴彬面向高翰非,郑重交代:“这件事就交给研发部门来办,尤其是老闫手下的那批工程师,请高总在组织团队时重点关注。”
高翰非回答得干脆:“一定。”
“会上说到的内容都请各部门尽快落实。”戴彬说完这句,准备起身之时,又轻描淡写地补充了一句:“公司采购部负责人林波已做停职处理,他的工作暂由副主管代理。”
字越少,事越大。
戴彬没给哗然的大家议论的时间,随即宣布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