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颂卿书 > 第3章 第 3 章 认祖归宗

颂卿书 第3章 第 3 章 认祖归宗

作者:云鹿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7 09:45:23 来源:文学城

盛安二十七年暮春,长安骤起惊雷——镇国将军府一夜之间被封,罪名是“私通云国、意图谋反”。禁军围府,府中人尽数被拘,唯有黎砚舟领兵驻守边关暂避祸端,黎家一夕之间从云端跌落泥沼。

大理寺卿卫凛奉旨彻查,卫家与将军府素有旧交,卫时予随父介入此案,却苦于证据链断裂:府中搜出的“通敌密函”字迹模仿痕迹明显,关键证人又离奇失踪,案情陷入僵局。

夜色如墨,大理寺后院墙角,一道素影悄然闪过。黎绾卿一身黑衣,蒙面遮容,指尖夹着一枚铜制令牌,正是那日从云国细作身上所得。她避开巡逻侍卫,将令牌与一张纸条压在卫时予常用的砚台下——纸条上写着“福记布庄,暗室藏证”。

这几日,她与慕兮暗中追查,已摸清福记布庄正是二房与云国细作的联络点,暗室内藏着真正的通敌密函与兵符草图。她不愿贸然现身,却不能眼睁睁看着黎家蒙冤、家国根基动摇。

次日清晨,卫时予发现砚台下的物件,眸色一沉。他立刻带人突袭福记布庄,在暗室中搜出铁证——密函上清晰印着黎二房的私印,与当年姑姑失踪案的疑点隐隐呼应。

而暗处的巷弄里,黎绾卿望着大理寺的人马远去,攥紧了袖中的紫鱼纹玉佩。慕兮低声道:“娘子,证据已交,我们接下来?”

“等。”黎绾卿眸色坚定,“等真相大白,等揪出幕后黑手,再回黎家——这一次,我要为母亲、为黎家,讨回公道。”

不远处的茶楼上,苏颂安将这一切尽收眼底,指尖摩挲着“四象刃”,唇边勾起一抹浅笑。他转身对随从吩咐:“告诉卫公子,当年黎家小姐失踪时,随行的护卫中有一人,如今在安王府当差。”

长安的风,终究藏不住阴谋,也挡不住正义的脚步。

卫时予得苏颂安提点,立刻派人暗中查探安王府护卫底细,果不其然,寻到了当年随黎家小姐(黎绾卿母亲)出征的护卫赵忠。此人已化名潜伏在安王府多年,被卫时予秘密带回大理寺后,起初拒不松口,直到见到福记布庄搜出的私印,才终于崩溃吐露真相。

“当年不是意外!是二房联合安王萧歧设下埋伏,截杀了小姐一行人,只为夺取小姐手中的半幅兵符!”赵忠声泪俱下,“他们还伪造小姐投敌的假象,我被抓住后遭威逼利诱,只能隐姓埋名苟活至今。”

证词与密函、令牌形成完整证据链,卫凛当即上书陛下,弹劾黎二房与安王萧歧勾结云国、构陷忠良、谋害宗亲三大罪状。

消息传开,长安震动。黎府大牢内,黎砚松等人见罪行败露,仍想负隅顽抗,却被提前部署的禁军拿下。而萧歧得知赵忠反水,急欲调动私兵作乱,却被早已布防的太子萧珏与宸王萧澈联手镇压,当场擒获。

巷弄深处,黎绾卿听到禁军行动的动静,缓缓摘下面罩,眼底泛起泪光。慕兮轻声道:“娘子,真相大白了。”

她攥紧紫鱼纹玉佩,转身望向黎府方向——那里曾是她母亲的家,如今终于洗清污名。此时,一道熟悉的身影缓步走来,苏颂安手持“四象刃”,眸色温润:“现在,该回黎家了。”

黎绾卿抬眸,见他身后跟着卫时予、晏南乔等人,皆是神色恳切。她轻轻点头,指尖的玉佩终于松开些许。

长安的风卷走阴霾,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黎府匾额上。黎绾卿身着素衣,在众人注视下踏入府门,这一次,她不再是流落异乡的孤女,而是带着母亲的遗愿、怀揣着真相,正式归宗认祖,也扛起了守护黎家、捍卫家国的责任。

黎府正厅,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黎云栖身着玄色锦袍,须发皆张,手中拐杖重重砸在青砖上,怒喝震得梁上尘灰簌簌:“孽障!勾结外敌、构陷宗族,你可知黎家满门差点因你覆灭!”

黎砚松被押着跪在堂中,玄色劲装沾着尘土,却梗着脖颈不肯低头,眼底满是不甘与怨怼:“祖父何必苛责!我若不是庶子,将军府的兵权、家族的荣光,怎会轮不到我?萧歧许我世子之位,我不过是各取所需!”

这话如惊雷炸响,堂内黎家子嗣皆面露愤然,黎砚舟眉头紧锁,黎书澜抿唇不语,三房的双胞胎黎知叙、黎知栩更是攥紧了拳头,却碍于家规不敢出声。

“反了!反了!”黎云栖气得浑身发抖,扬声吩咐,“家法伺候,打至他认错为止!”

就在侍卫捧着荆条上前之际,一道清冽的声音骤然响起:“祖父且慢。”

众人循声望去,黎绾卿身着素衣,在慕兮陪同下缓步踏入正厅,指尖攥着紫鱼纹玉佩与半幅兵符,目光沉静地扫过满堂族人:“砚松兄固然有错,却也是被人利用的棋子。”

她走到堂中,将玉佩与兵符递到黎云栖面前:“这是母亲当年的信物,四象刃与紫鱼玉佩为证,我是黎家流落在外的嫡亲血脉,黎绾卿,今日特来认祖归宗。”

黎云栖接过信物,指尖抚过熟悉的纹路,老泪纵横:“是……是阿玥(黎绾卿母亲)的东西!我的孙女儿!”

“祖父,”黎绾卿转向黎砚松,语气平和却带着力量,“萧歧与二房谋士早有预谋,他们知晓你对庶子身份的怨怼,故意抛出诱饵,让你沦为夺权的工具。真正的主谋,是萧歧与那些藏在暗处的云国细作。”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黎家如今刚洗清冤屈,当以和为贵、共御外敌。砚松兄虽有错,却未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不如从轻发落,让他戴罪立功,驻守边关以赎其罪。”

黎砚松浑身一震,抬头看向黎绾卿,眼底的怨怼渐渐褪去,只剩复杂与愧疚。满堂族人也纷纷颔首,觉得此议公允。

黎云栖望着眼前亭亭玉立、处事有度的孙女儿,又看了看低头不语的黎砚松,长叹一声:“就依绾卿所言。黎砚松,即刻前往边关,辅佐你大哥镇守疆土,若再有半分差错,定不饶你!”

黎砚松叩首:“孙儿……领命。”

正厅的阴霾渐渐散去,黎云栖拉起黎绾卿的手,目光殷切:“好孩子,欢迎回家。往后,黎家有你,定会重现荣光。”

黎绾卿点头,望向窗外穿透云层的阳光,心中了然——认祖归宗只是开始,守护黎家、捍卫家国的路,才刚刚铺开。

次日黎府正厅张灯结彩,红绸绕梁,一改往日沉郁。八仙桌上摆满佳肴,炖得酥烂的驼峰、色泽鲜亮的炙肉、晶莹剔透的水晶饺,还有黎绾卿幼时爱吃的桂花糕,皆是厨房特意备下。

黎云栖拉着黎绾卿坐在主位身旁,满目慈爱地为她夹菜:“好孩子,这些年受委屈了,多吃点补补身子。”

对面的黎砚舟一身戎装未卸,刚从边关赶回,眼神沉稳却难掩温和:“绾卿妹妹,往后有大哥在,没人敢欺负你。”他将一盘清蒸鱼推到她面前,“这是你母亲当年最爱的菜,厨房照着旧方子做的。”

黎书澜一身粉裙,笑意温婉,递过一盏蜜浆:“妹妹,这是我亲手酿的桃花蜜,解腻又养人。”她凑近低声道,“往后府里有什么事,尽管跟我说,我护着你。”

三房的双胞胎黎知叙、黎知栩凑过来,一人递上一把小巧的匕首,一人捧着个木雕小兽:“妹妹,这匕首是我们亲手打磨的,防身用;这小兽能辟邪,你带着玩。”两人眼神澄澈,满是对这位突然出现的姐姐的好奇与亲近。

黎砚骁性子爽朗,举起酒杯:“绾卿妹妹,欢迎回家!往后咱们黎家兄妹同心,谁也别想再欺负咱们黎家!”

晏南乔、卫时予等人也受邀前来,苏颂安坐在角落,目光始终追随着黎绾卿,见她被众人围着嘘寒问暖,唇边漾开温柔的笑。他起身递过一个锦盒:“一点薄礼,祝绾卿妹妹归宗顺遂。”盒内是一柄精致的玉簪,正是当年她遗落匕首的同款纹路。

黎绾卿一一谢过,指尖触到温热的杯沿,看着眼前一张张关切的脸庞,眼眶微热。这些年漂泊无依,如今终于有了家的模样。她举起酒杯,声音清亮:“多谢祖父,多谢各位兄长姐姐,多谢各位朋友。从今往后,绾卿与黎家荣辱与共,共护家国!”

满座举杯响应,欢声笑语穿透夜色。窗外春风和煦,屋内暖意融融,这场迟来的家宴,不仅让黎绾卿真正融入了黎家,更凝聚起一家人的向心力,为往后的风雨同舟,埋下了温暖的伏笔。

半月后星月楼三楼的雅间推窗即揽长安盛景,檐下悬着的琉璃灯映得满堂流光。黎砚骁一身月白锦袍,携着黎绾卿与黎书澜踏入时,楼内已笑语喧阗——各路才子贵女围坐案前,或品茗对诗,或抚琴赏画,正是长安每月一度的雅集盛会。

“绾卿妹妹,且看那边五位,便是长安五少。”黎砚骁抬手指向临窗一桌,苏颂安正执棋落子,眉眼温润;晏南乔手持折扇轻摇,笑意温雅;卫时予一身劲装,神色爽朗;江聿风伏案泼墨,笔尖生风;沈砚初把玩着玉佩,气质清逸。

苏颂安抬眸望见黎绾卿,眸色一亮,起身颔首:“绾卿妹妹,别来无恙。”其余四人亦纷纷起身见礼,卫时予朗声道:“此前多谢妹妹暗中相助,黎家冤案得雪,你功不可没。”黎绾卿浅浅回礼,目光掠过五人,心中对这长安盛名在外的少年郎有了真切认知。

另一边,黎书澜正好奇打量四周,忽与一道明黄身影撞了个正着。少年身着锦袍,金纹暗绣,眉眼清俊,正是宸王萧澈。他手中茶杯微倾,忙稳住身形,含笑道:“姑娘恕罪,是我失礼了。”

黎书澜脸颊微红,屈膝回礼:“王爷客气了。”她抬眸望进萧澈眼底,见他神色温和,并无贵胄骄矜,心头竟莫名一跳。

“这位是我家三姐姐黎书澜。”黎绾卿走上前笑道,恰好为两人解围。迟朝颜、沈幼宁等贵女也纷纷围拢过来,迟朝颜执起一盏花茶递向黎绾卿:“早听闻黎家大小姐归宗,今日得见,果然清雅脱俗。”沈幼宁则拉着黎书澜的手,热络地邀她共赏案上的新画。

萧澈望着黎书澜浅笑时的梨涡,指尖摩挲着茶杯沿,眼底泛起不易察觉的暖意。苏颂安则将一方绣着四象刃暗纹的丝帕递到黎绾卿手中:“星月楼风大,妹妹身子弱,小心着凉。”

满堂雅乐声中,新识旧友齐聚,才子挥毫,佳人浅笑。黎绾卿望着眼前鲜活热闹的景象,感受着久违的自在,唇边漾开真心的笑意——长安的风云,既藏着阴谋诡谲,也盛着这般坦荡明媚的情谊,而她的故事,才刚刚在这繁华都城,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