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颂卿书 > 第2章 第 2 章 初入长安

颂卿书 第2章 第 2 章 初入长安

作者:云鹿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7 09:45:23 来源:文学城

大离国盛安二十七年,春和景明。

长安街衢车水马龙,朱楼画栋间飘着酒旗茶幡,叫卖声、马蹄声、丝竹声交织成一派喧腾盛景。一辆青布马车却显得格格不入,车身陈旧,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沉闷声响,在繁华街巷中低调穿行。

车帘被轻轻掀起一角,露出张素净却难掩绝色的脸庞。黎绾卿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粉绫裙,鬓边仅簪一朵素色绒球,眉眼间带着几分初入帝都的好奇与疏离。

她指尖紧紧攥着一枚紫鱼纹玉佩,玉质温润,纹路精雕,与身上的朴素衣着形成鲜明对比,那是她与过往唯一的牵绊。

“娘子,风大,仔细吹着。”身侧传来轻柔提醒,穿橙红短袄的慕兮伸手将车帘掩好,动作利落间透着不易察觉的警惕,目光扫过车外人群,悄然记下几个可疑身影。

黎绾卿轻笑一声,指尖松了松玉佩,眼底映着帘外漏进的细碎春光:“都到春天了,哪还有那么娇弱,吹吹暖风正好。”话虽如此,她却下意识将玉佩又攥紧了些——长安虽好,却是她陌生的故土,前路漫漫,这枚玉佩,便是她此行认祖归宗的唯一凭证。

长安街茶楼三楼雅间,雕花木窗正对着街面车流。苏颂安身着月白暗纹锦袍,腰间系着玉牌,指尖轻叩桌面,目光漫过楼下喧闹,落在那辆格格不入的青布马车时,眸色微顿。

对面萧澈一袭明黄锦袍,金纹暗绣,放下青瓷茶杯的动作稍重,眉峰拢起一丝轻愁。“黎家班师,边关暂稳,父皇怕是要催着皇兄完婚了。”他话音未落,脑海中已浮现出一月前太子府暖亭的景象——

暖亭内梅香未散,萧珏负手立于廊下,锦袍下摆扫过阶前残雪,语气满是不耐:“父皇明知我与黎家嫡女素未谋面,仅凭‘门当户对’便强赐婚约!黎将军手握重兵,这是要将我与太子府彻底绑在黎家船上,何其不公!”彼时萧澈立于一旁,看着皇兄眼底的郁色,竟不知如何劝慰。

“皇兄向来谋定而后动,此次却如此抵触,想来是不愿被婚约缚住手脚。”萧澈回神,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目光掠过楼下渐远的马车,“只是黎家刚立大功,父皇倚重正深,这门婚事,怕是推不掉了。”

苏颂安指尖摩挲着玉牌,目光仍追着那辆马车,唇边勾起一抹淡笑:“未必。世事如棋,变数颇多,说不定……这婚约,会有新的转机。”

青布马车正驶过茶楼楼下,忽闻一阵急促马蹄声破空而来,劲风卷得车帘猛地扬起。

黎绾卿猝不及防,侧脸暴露在天光下——眉如远山含黛,眸似春溪映月,素衣难掩清艳,惊鸿一瞥间,恰撞进茶楼雅间苏颂安的眼底。他原本漫不经心的目光骤然定格,指尖叩击桌面的动作骤停,眸色深处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波澜。

“嘶——”慕兮反应极快,一手按住车帘,指尖已悄然触到腰间暗藏的短刃,语气带着几分压抑的愠怒:“大街上纵马狂奔,就没人管管?”说着便要掀帘出去理论。

“慕兮,罢了。”黎绾卿抬手按住她的手腕,指尖微凉却力道沉稳,眼底不见丝毫波澜,“长安人多眼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咱们赶路要紧。”她轻轻将车帘拢实,遮住了窗外的窥探,也掩去了方才那惊鸿一瞥,只是指尖攥着的紫鱼纹玉佩,又紧了几分。

茶楼内,萧澈顺着苏颂安的目光望去时,只瞥见一角掠过的粉衣,不由好奇:“颂安,看什么入了神?”

苏颂安收回目光,指尖重新摩挲起玉牌,唇边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浅笑:“没什么,不过是见着个有趣的姑娘。”

萧澈顺着街面望去,只见那匹烈马堪堪停在茶楼斜对面的典当铺外,马上少年一身玄色劲装,眉眼间带着几分桀骜,正是黎家大房庶子黎砚松。他挑眉诧异:“倒是巧,黎二公子怎会来典当铺?”

苏颂安执杯的手未停,茶烟袅袅中,神色依旧淡然。他自然知晓黎砚松的来意——三年前他随父南下赈灾,遇灾民暴动身陷险境,幸得一位素衣少女出手相救。少女仓促离去时,遗落了一把刻着细小花纹的匕首。这三年,他遍寻此刃踪迹,只为找到那位救命恩人。

三日前与黎砚松偶遇,对方瞥见他随身珍藏的匕首,竟一口咬定是将军府传家宝,共铸四柄,还与他那位早逝的姑姑有关。真假尚难定论,但这匕首无疑是唯一线索,他本早该去验明,却被杂事耽搁至今。

“许是有私事吧。”苏颂安浅啜一口清茶,语气听不出波澜,眼底却掠过一丝暗芒——黎砚松此刻去典当铺,莫非是为了佐证匕首的来历?这场牵扯着恩情、家世的纠葛,终是要在长安城里,慢慢揭开了。

典当铺的铜铃“叮铃”作响,黎砚松掀帘而入,将腰间一柄样式相近的匕首拍在柜台上,沉声道:“掌柜的,帮我验验这柄刀,与三日前苏小世子拿来的,是否同出一源。”掌柜的不敢怠慢,取来放大镜细细比对,指尖划过匕首柄上的暗纹,颔首道:“回公子,这纹路、锻造工艺,确是一套铸模所出,皆是当年将军府定制的‘四象刃’。”

黎砚松眸色一沉,攥紧匕首:“果然如此。我姑姑当年远嫁前,带走了其中两柄,另一柄在大哥砚舟手中,这柄是我偶然所得。苏颂安那柄,定是姑姑流落在外的后人之物。”

而茶楼雅间内,苏颂安放下茶杯,对萧澈道:“我去去就回。”说罢起身下楼,步履从容地踏入典当铺。黎砚松见他来,挑眉道:“苏小世子倒是消息灵通。”

苏颂安取出怀中匕首,两刃并列,暗纹恰好拼接成完整的星象图。“四象刃,分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他指尖点过纹路,“黎二公子说与令姑有关,不知她当年为何会将匕首遗落民间?”

黎砚松脸色微变,沉默片刻才道:“我姑姑当年并非远嫁,而是十七年前随姑父出征,途中遭遇埋伏,生死不明。但有消息传当时姑姑并没有死,而是被人救了,这匕首,怕是她留给后人的信物。”

黎绾卿和慕兮来到一间小屋外,小屋虽简陋,却被慕兮收拾得干净雅致,窗台上摆上了从路边采来的野迎春,添了几分生气。黎绾卿刚解下包袱,便被慕兮不由分说披上一件素色棉衣,领口绣着细密的缠枝纹,是她一路精心打理的旧物。

“娘子身子弱,长安的春风看着暖,实则带着寒峭,可不能大意。”慕兮细细替她拢好衣襟,指尖触到她微凉的肩头,眉头微蹙,“您幼时落下的病根,一吹风就容易犯咳,若是病倒了,认祖归宗的事便要耽搁了。”

黎绾卿无奈轻笑,顺从地拉了拉衣摆:“知道你细心。不过总闷在屋里也不是办法,咱们初来长安,正好出去熟悉熟悉街巷。”她攥了攥袖中的紫鱼纹玉佩,眼底藏着几分期待——这是她第一次踏上故土,每一寸街巷都可能藏着与亲人、与过往相关的痕迹。

慕兮点头,悄然将短刃藏于袖中,目光扫过门外巷陌,确认无异常后才侧身引路:“我陪着您,慢些走便是。前头巷口有家老字号糕点铺,听说招牌桂花糕不错,咱们去尝尝?”

两人并肩走出小屋,春日暖阳洒在青石板上,映出两道纤细的身影。黎绾卿望着巷外车水马龙的方向,脚步轻缓,却不知不远处,正有一道目光穿过人群,牢牢锁定了她的身影——苏颂安刚从典当铺出来,手中攥着那柄“四象刃”,恰好瞥见巷口那抹熟悉的粉衣,眸色骤然亮了起来。

苏颂安脚步微顿,随即加快步伐迎了上去,指尖仍攥着那柄匕首,目光落在黎绾卿身上,温和开口:“这位姑娘请留步。”

黎绾卿与慕兮同时驻足,慕兮下意识往前半步护住她,警惕地打量着眼前的华服少年。黎绾卿则抬眸,看清来人正是茶楼雅间里的蓝衣公子,眼底闪过一丝疑惑:“公子有何指教?”

苏颂安见状,放缓语气,取出怀中匕首递到两人面前,指尖点过柄上暗纹:“姑娘可认得这柄刀?此乃将军府‘四象刃’,在下偶然所得,听闻与黎家故人有关。”

慕兮瞳孔微缩,悄然按在袖中短刃上,而黎绾卿瞥见匕首纹路的瞬间,指尖猛地收紧了袖中的紫鱼纹玉佩——这纹路,竟与她幼时戴过的一个银锁片上的图案隐隐相合。她强压下心头波澜,轻声道:“公子说笑了,我一介布衣,怎会认得将军府的信物?”

苏颂安目光灼灼,盯着她攥紧玉佩的手,语气笃定:“姑娘袖口露出的玉佩,似是将军府旧物。三年前救我于危难的姑娘,遗落的正是这‘四象刃’,姑娘当真毫无印象?”

黎绾卿顺着他的目光低头,指尖摩挲着玉佩边缘,再抬眼时,细细打量苏颂安的眉眼——三年前那片混乱的灾民营地,护着她冲出重围的少年,眉眼间的清俊轮廓,竟与眼前人重合。

她心头一震,指尖微微发颤,声音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轻颤:“原来是你。”当年她仓促离去,只记得少年一身狼狈却眼神坚毅,未曾想会在长安故土,以这般方式重逢。

慕兮闻言,紧绷的神色稍缓,却仍未放松警惕,目光在两人间来回打量。

苏颂安眸色一亮,唇角漾开真切的笑意:“真的是你!三年来我遍寻此刃主人,竟在此地得见。姑娘既是持有‘四象刃’之人,又带着将军府玉佩,想必与黎家渊源匪浅?”

黎绾卿迅速敛去眼底的波澜,指尖仍紧紧攥着玉佩,语气保持着疏离的客气:“多谢苏公子当年援手,也谢公子今日告知匕首渊源。”她抬眸看向苏颂安,目光清明却带着防备,“只是其中牵扯诸多旧事,我尚有一事未弄明白,暂且不便与黎家相认。”

说罢,她拉了拉身旁的慕兮,微微颔首:“今日惊扰,先行告辞。”话音未落,便转身带着慕兮快步离开,素衣身影很快融入巷口的人流,没有半分停留。

苏颂安望着她仓促离去的背影,指尖摩挲着“四象刃”的纹路,眸色深沉。他自然看得出她的警惕,却也更笃定她与黎家、与姑姑的关联——她要弄明白的事,想必也与当年姑姑的失踪、她的身世有关。

“无妨,”他轻声自语,唇边勾起一抹了然的笑,“长安不大,总有再见之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