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午后,周平安坐在单人沙发上,面前摊开着一本厚重的技术期刊,目光专注,只有偶尔翻页时发出的细微声响。
柳亦繁则蜷在长沙发的一端,膝盖上放着一本装帧精美的戏剧理论著作,指尖轻轻划过书页,神情宁静。
这种安静共处的周日午后,空气里流淌着一种舒缓的、近乎慵懒的平和。
然而,这种平静被一阵突兀的手机铃声打破了。
铃声来自柳亦繁放在茶几上的手机,屏幕亮起,显示着“杨薇”的名字。
柳亦繁从书页上抬起眼,微微蹙了下眉,她放下书,拿起手机,看了一眼对面似乎并未受影响的周平安,这才按下了接听键。
“喂,杨薇?”她的声音还带着一丝阅读后的慵懒。
电话那头立刻传来杨薇压低了却难掩紧张和兴奋的声音,语速快得像连珠炮:“我的大小姐!你……你现在是不是在容城?在周总那边?”
柳亦繁下意识地又瞥了周平安一眼,收回目光,语气平静:“嗯。怎么了?”
“我的天!你还真住到周总家去了?!”杨薇的声音拔高了一点,又赶紧压下去,“出事了!不,也不算出事……就是,你俩被拍了!”
柳亦繁握着手机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下,但脸上依旧没什么波澜:“被拍了?什么时候?”
“就昨天!应该是中午或者下午!有狗仔拍到你们一起在小区门口的超市买东西!照片现在已经在小范围的圈子里传开了!”杨薇快速汇报着,“标题写得可夸张了,说什么‘柳亦繁疑与科技新贵周平安同居,超市购物状态亲密自然’!虽然照片有点糊,但绝对能认出是你和周总!”
柳亦安静静地听着,目光落在窗外明晃晃的阳光上,心里却异常冷静,她甚至有点想笑,亲密自然?他们刚才在超市里,一个推着车,一个默默挑水果,加起来说的话不超过五句,哪来的亲密自然?
“现在怎么办?”杨薇急切地追问,带着经纪人惯有的危机处理心态,“要立刻发声明否认吗?就说只是朋友偶遇,一起购物?或者……冷处理,暂时不回应?”
这时,周平安似乎终于被这通持续时间稍长、且语气略显不同的电话吸引了注意。他抬起头,目光投向柳亦繁,带着一丝淡淡的询问意味。
柳亦繁迎上他的目光,对着话筒,语气依旧平稳,甚至比刚才更淡然了几分:“不用回应。他们爱猜就猜吧。”
“不回应?”杨薇愣了一下,显然对这个决定感到意外,“可是……这等于默认了啊!大小姐,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外面会传得更凶的!对你和周总的影响……”
“我知道。”柳亦繁打断她,语气里带着一股决断,“就这样吧。不是什么大事,不用管它。”
她又和杨薇简单交代了两句,主要是让她不要自乱阵脚,便结束了通话。
放下手机,客厅里恢复了安静。
周平安合上了手中的期刊,放到一边,看着柳亦繁,只是平常的询问口气:“需要我让苏影处理一下吗?”
柳亦繁看着他那种置身事外的态度,心里那种想笑的感觉又浮了上来。她摇了摇头,目光坦然地看着他:“不用。反正……也是事实。”
她这句话说得很轻,却带着清晰的分量。不是在承认绯闻,而是在陈述一个更基本的现实——她确实住在这里。
周平安闻言,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两秒,他没有追问,也没有质疑,只是极轻地点了下头,发出了一个简单的音节:
“嗯。”
然后,他便重新拿起了那本期刊,目光落回书页上,仿佛刚才的对话只是一段无关紧要的插曲。
然而,柳亦繁却无法立刻回到刚才的阅读状态了。
她坐在那里,看着对面重新沉浸于文字世界的男人,心里涌起一种极其复杂的感觉。他的平静,与其说是冷漠,不如说是一种……全然的信任和放任。
这种近乎绝对的“放任”和“不干涉”,反而比任何紧张或关切,都更能让她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尊重和支持。
与此同时,在网络的某个角落,那几张模糊的照片正如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一圈圈涟漪。
最初只是在少数几个专注爆料娱乐圈和财经圈八卦的社群中流传。照片的像素不高,明显是长焦偷拍,但人物的轮廓和特征依稀可辨。一张是周平安推着购物车,侧脸线条冷峻,穿着简单的灰色休闲服,与他在财经新闻里西装革履的形象截然不同。
另一张是柳亦繁微微俯身在一堆橙子前仔细挑选,长发垂下,遮住了部分脸颊,但那种仪态和身形,熟悉她的人一眼就能认出。还有一张是两人并肩走向超市出口,虽然没有交流,但那种并行的姿态,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日常感。
“卧槽!真是柳亦繁和周平安?”
“这背景……就是普通小区超市啊!他们住一起了?”
“看起来好日常啊,一点都不像大明星和百亿大佬,就跟普通小情侣似的。”
“同居实锤了吧?都一起买菜了!”
“这周平安身家又涨了吧?安平电池最近势头太猛了!”
“柳亦繁这是要嫁入豪门了?不过他俩站一起还挺配的。”
各种猜测、惊叹、羡慕乃至酸溜溜的评论在小范围内发酵。由于拍摄角度的关系,照片确实呈现出一种“亲密自然”的错觉,尽管当事人之间可能隔着半米远的距离和全程零交流。
消息很快透过各种渠道,也传到了襄北影城。
林娜在片场休息间隙,从助理手中接过平板电脑,看到了那几张照片和耸动的标题。她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嘴角控制不住地向上扬起,最终化为一声带着了然和赞许的低笑。
“可以啊柳亦繁……”她喃喃自语,把平板递还给助理,“这‘体验生活’体验得够彻底的。挺好,这状态,到时候演起来更真。”
陈锋看到消息时,反应则更实际一些。他挠了挠头,对林娜说:“这下好了,全剧组都知道咱们女主角‘抄家’抄到人家超市去了。不过也好,省得大家老是猜来猜去。”
而在海城,某栋高档公寓里。
戴小驿划着手机屏幕,看着那几张模糊的照片,眼神复杂。照片里周平安那副居家的、带着一丝她从未见过的松弛的模样,让她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刺了一下。她关掉手机屏幕,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繁华的夜景,深深吸了一口气。
那个她曾经熟悉的、如同精密仪器般运转的男人,被另一个人侵入和改变了。这种认知,让她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和……释然?她甩甩头,不再去想。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柳亦繁和周平安的生活节奏一如既往,每周柳亦繁会飞过来住三天。
他们依旧在固定的时间吃饭,在公共区域安静地各做各的事,交流简洁而实用。谁都没有再提起那次偷拍和随之而来的风波。
比如,周平安下班回家时,如果有看到柳亦繁在客厅,会更自然地打声招呼“我回来了”,而不仅仅是点头示意。
比如,柳亦繁准备水果时,会下意识地多洗一份,放在茶几上,周平安也会很自然地拿起就吃。
比如,有一次周末上午,两人真的如同寻常夫妻一般,一起去超市进行了采购,不再是柳亦繁独自匆匆往返。虽然交流依旧不多,但那种并肩而行的姿态,在邻居们眼中,愈发坐实了他们的关系。
接下来的日子里,舆论风暴便在特定的圈层内迅速酝酿、扩散。对于柳亦繁这个级别的女明星而言,她选择的伴侣,从来不只是个人情感的归宿,更是一张被各方势力仔细审视、反复权衡的“成绩单”。
而周平安,无疑是一张近乎满分的答卷。
他年轻,未婚,白手起家创下百亿身家,所在的赛道是代表未来的尖端科技。他的财富是干净的、有爆发力的,甚至带着某种“国家战略”的光环。
相较于那些背景错综复杂、需要如履薄冰的传统豪门,或是那些徒有虚名、实则外强中干的所谓“富二代”,周平安这种“创一代”的硬核实力和相对简单的背景,在圈内人看来,简直是可遇不可求的顶配。
同时他长得还不赖,自带一种与浮华娱乐圈格格不入的、令人安心的沉稳感。这种组合,足以让无数女星和她们的团队眼红。
经纪人杨薇在最初的震惊和确认后,迅速从“危机公关”模式切换到了“顺势营销”的亢奋状态。她敏锐地意识到,这非但不是危机,反而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她开始不动声色地、却又极其高效地动用手中的媒体资源,引导着舆论的风向。
很快,在一些看似“客观”的娱乐评论和八卦分析中,开始频繁出现这样的论调:
“这才是真正的强强联合吧?柳亦繁顶级美貌与星光,周平安顶级智商与财富,简直是现实版王炸组合。”
“以前总觉得女明星嫁豪门是攀附,但柳亦繁和周平安站在一起,感觉是势均力敌的顶配相遇,彼此成就。”
“看他们在超市里的状态,好接地气,好日常,完全没有那种刻意秀恩爱的感觉,反而更显真实和珍贵。”
杨薇的策略非常清晰:淡化“同居”的八卦色彩,突出“般配”与“共赢”的正面形象,将柳亦繁从“女明星”提升到“与百亿科技新贵并肩的独立女性”的高度。这不仅能极大提升柳亦繁的公众形象和商业价值,更是一种无形的“抬咖”。
与此同时,柳亦繁那个光鲜亮丽却又暗流涌动的“闺蜜圈”和“对手盘”里,更是炸开了锅。
一场某高奢品牌的私人晚宴上,几位与柳亦繁资历相当、平时在社交媒体上互动热络的女星聚在一起,话题不可避免地绕到了这件事上。
一位以嫁入豪门著称的女星晃着香槟杯,语气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酸意:“亦繁这次真是闷声干大事啊。周平安这种条件的,居然被她不声不响地拿下了。真是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旁边另一位向来与柳亦繁在资源上存在竞争关系的小花旦,则轻笑一声,话里有话:“运气?人家那叫眼光独到。听说周总为人特别低调,根本不混咱们这个圈子,亦繁能接触到,肯定是有我们不知道的过人之处呗。”
更有甚者,在某个只有内部人员可见的微信小群里,消息飞快地刷屏:
“柳仙这次是真的稳了!周平安那公司眼看就要上市了,到时候身家还得翻几番!”
“啧,以后时尚活动排座,怕是要把她往前挪挪了……”
“听说她代言的几个高奢品牌,已经在考虑给她升title了,毕竟‘周太太’的身份不一样了。”
然而,在喧嚣之外,柳亦繁的粉丝群体中,却呈现出另一种主流氛围——真心实意的祝福。
在她的官方粉丝后援会微博和各大粉丝社群里,欢呼和祝福几乎刷屏:
“姐姐幸福就好!周总看起来靠谱,和姐姐好配!”
“终于有人能照顾好我们柳柳了!看到照片里她那么放松的样子,真的好开心!”
“这才是事业爱情双丰收吧?姐姐自己牛逼,找的男人也牛逼!我们事业粉太满意了!”
“以后看谁还敢说我们姐姐是花瓶?她男朋友是搞高科技的百亿大佬!这眼光和格局,直接抬咖!”
粉丝们的逻辑简单而直接:偶像找到了一个足够优秀、看起来能让她幸福的伴侣,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更何况,这段关系明显提升了柳亦繁的“段位”,让她在娱乐圈的生态位更加稳固和超然,这更是让粉丝们与有荣焉。
商业合作方的反馈更是迅速且热烈。
几个顶级奢侈品和科技品牌的负责人第一时间联系杨薇,语气比之前更加热情,甚至带着一丝急切,暗示合作条款可以“更具吸引力”,并迫切询问柳亦繁近期是否有合体亮相或独家专访的计划,希望能第一时间借势。
面对这一切,柳亦繁虽然保持着表面的平静,但内心并非毫无波澜。
她刷着手机里铺天盖地的新闻和“顶配”、“羡慕”的评论,一种复杂的情绪在她心中蔓延。
这一切的开端,荒诞得如同命运写好的剧本,一场始于冰冷交易和极致野心的“项目合作”。然而,它衍生出的这场波及整个名利场的舆论海啸,以及随之而来的、实实在在的声望提升和商业红利,却又如此真实,不容否认。
她并非被动地被推着走。她正主动地、清醒地利用着这股巨大的推力,驶向一个她自己都尚未完全看清的、波涛汹涌的未来。
她既是这场大戏的参与者,也是旁观者。这种割裂感,让她在喧嚣的赞美和羡慕声中,保持着一丝冰冷的清醒,却也品尝到了一丝难以言喻的眩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