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琮记得当初她是带了两个人过去,现在见到其中一个,理应询问一下另一个。
那人沉默片刻:“谢家小姐到家主那把人要走了。”
正是谢茗去要人,权玟才想起来他这个被谢琮带过来的部曲。
谢琮想着也是,谢茗已经入仕家中人几乎管不了她,把人要回去也是合情合理。
但谢荀那就有点不同,他身边早已经有了新的伴读,在前几次跟着谢茗一起到权氏庄子看过他几次,发现人生活的不错后就直接再不过来,撇清干系这人就算是权氏的了。
但世家的部曲,又哪是那么容易进去的,世家最开始挑选人的时候就是要年纪小。
根骨好的作部曲,根骨不好作侍从。
这个人被她带过去时便已经快有十岁,这个年纪对于世家来说还是太大了。
那个年纪才被带过去的不是没有,但出来后的归宿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谁把人带过去,那个人出去后就归谁。
这人……也就理所应当的被权玟派过来。
谢琮没有把许令晞交给他,因为许令晞其实很抗拒陌生人,许令宜不要她了所以才必须适应谢琮身边的生活。
中郎将的位置不可谓是不高,有着单独的营帐,甚至即将到达军营的时候都有人来接。
“还真是老的老小的小……”
关南将军憋了她一眼,没好气的开口:“你以为自己不是个小的!”
嗯……
被赵霁坑了几次差点忘了。
关南将军今年五十有九,是宁太祖时期的将士。
十几岁就跟着太祖皇帝南征北战,当时也是宁斟手下一名得力干将,就连在西大营这当初被誉为宁朝王军的大营里也有着一席之地。
后来关南将军因着战功还被封过侯,只是往事烟云,朝代便迁当年威名赫赫的人也再没人提及。
关南将军臧禹九顶着丝丝白发端详着谢琮,不禁感叹:“真好,过得可真快,想当年我还跟过你娘。”
嗯?!
见身后的几个老伙计朝她投来疑惑的目光,臧禹九立刻没好气的开口:“跟着你娘打过齐国!”
切!
几个老将军憋嘴,还以为当年真有什么。
白兴奋一场。
臧禹九和几个老东西,带着一群小萝卜头边走便讲述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当初啊,我们去打齐国,那时候还没你。你娘和你姑姑待在军营,齐国多险关……不好打!没南边的卫好打。”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那齐国的山怎么就能那么多!那群瘪犊子还畏手畏脚不肯好好打,放两箭砍两刀就往山上跑。”
“还有文栗,让她看着南边,结果我们正打着齐呢,不知道哪窜出来一伙卫**队。”
“还是你娘和你姑姑那两个读书人的脑子好使,不知道谁想出来的招,让人去练夜射,到了齐国境内的山里直接让人蒙着眼睛,这下子好了!那群瘪犊子跑不了……”
那群老家伙说得起兴,一串小萝卜头也是支着耳朵在听,生怕漏掉一点有趣的事情。
眼看那边就要结束,不知道谁问了一句:“之后呢?怎么样了。”
臧禹九朝着皇城的方向看去,脸上带了几分怀念:“能怎么样,你们现在站着的地方不就是当初的齐国吗。”
之后……
西边打下的高强护住了山这边的百姓,南边的太平却带走了年轻的将士,西大营三军之首的关南军只剩下老幼……
当年的辉煌随着朝代的变迁早已不复存在,剩下当年的人仍在回忆往昔。
“将军你不睡吗?”
谢琮伏案写些什么,屋内的烛光闪烁。
许令晞到了新地方睡不着便来寻谢琮,见她还没有休息便有些疑惑。
谢琮见许令晞趴在门边,往屋里面看于是招手让她过来。
许令晞很听话,小跑过去,扑进谢琮怀里看着她手上拿着的纸。
这个纸不一样……有两个颜色,许令晞想。
“这是什么呀?”
谢琮当着许令晞的面将纸折好放进信封中,又在上面封了火漆盖了印,拿着封好的信在许令晞眼前晃了晃:“这个呀,叫密令。让信任的人送出去,就会有人去执行上面的命令。”
许令晞点头,虽说不理解但还是想着往后一定要记住。
谢琮看着她这副模样,颇有几分有趣,提笔在信纸上又写了几句,写完拿到许令晞眼前。
“认识上面的字吗?”
许令晞摇头:“我好像……不识字。”
这是她在季栎良那好不容易才接受的现实,但季大人实字,将军实字,据说许令宜也识字。
只有她……
她为什么不识字呢?
谢琮知道是什么结果,对此没有丝毫意外:“不认识没关系,我现在教你,等你学会了就能知道我写得是什么。”
季栎良兴奋的点头,更加紧的依偎着谢琮。
谢琮拿着一支骨钗指着纸上的字:“这个是关,梁山关的关。”
许令晞跟着她的学语:“关……梁山关。”
接着又传来一句:“这个是南,南蛮的南。”
“南……南……慢。”
谢琮没关她声音的不对,接着指向下一个字:“这个是乱……”
乱世之中的太平不是繁荣,而是止步不前,无法再进一步。
西边的山南边的河,成了关南军的屏障,也让关南军从下山的猛虎变成了,没有爪牙的狸奴。
西大营曾经是宁太祖的王军,宁太祖一手拉起来的大军,兴盛之时就连威名赫赫的北大营也得避其锋芒。
而西大营中尤其关南军最为勇猛,南抵卫、江西挡齐、越,水军、弓箭手、步兵都数关南军最为精锐。
可后来南大营兴起,关南军的水军逐渐削减,可步兵和弓箭手依旧是数一数二。
甚至后来还以蒙眼弓箭手出名,这种兴盛只持续到了齐国打下来……
险关在手,关南军据险关而守,安逸则军士俱疲。
最开始旁人还没有发现这其中有什么不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关南军依旧是三军之首。
直到宁朝灭亡,靖国建立,赵毓从关中将军坐上了西大营主帅的位置。
上位第一件事情就是削弱南大营,先是以借兵为由将南大营的青壮士兵调走,而后直接将这里变成了校场。
长此以往关南军的威名减弱,人们提起西大营也只说关中军和关北军。
最后赵霁开始排除异己,先是前朝留下来的老人,后是自己同族的亲人……
宁斟时期留下来的人,如今都在关南军。
别管年轻时关系如何,现在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字没有认完,许令晞便已经睡着。
谢琮叫来外面守夜的部曲,让他送许令晞回去,来的人正是被她带到权氏部曲中的那个。
等那人将许令晞接过去,谢琮甩了甩将要没有知觉的手臂,轻声开口:“你想跟着她吗?”
那人闻声跪下:“属下不敢,属下是主子的人。”
“是不敢还是不想?”
那人跪着不说话,谢琮也没再说什么,只是让他离开。
而纸上写着的赫然是:关南军起则赵氏空。
次日一早,天还未亮谢琮便让人寻走营地,将人都叫起来。
关南将军已经出来打拳,听到这响动也不由好奇:“天还没亮,用不着起得这么早吧?”
谢琮行礼而后答道:“自古以来就是闻鸡起舞,见勤者效之,惰者疏之。下官见将军已经起来,想来将军便是勤者,当全军上下皆效之。”
臧禹九想说她起这么早,是因为关中军那边不知道抽什么风让其他两军的将军都过去。
但再转念一想,谢琮都已经起来了,当初的权煜和谢境这时候也不会还赖在床上,也觉得这话有点道理。
于是摆摆手让谢琮带人过去训练,而她则要同偏将军和裨将军几人前去关中那边。
至于谢琮……按照规定的时间来讲,其实谢琮应该今日才到,但人提前来了也没办法。
可军令是昨日派下来的,那很显然用不着谢琮也跟着过去,正好关南军需要有人留守,就让谢琮顶上。
临行前偏将军还拉着谢琮嘱咐,一群半大点小孩,属实不让人放心。
西大营共十三万将士,关中五万,关北四万,关南四万。
关南军这四万将士,官职划分上面都像是一群乌合之众。
骑兵没有司马,也没有骑督,因为用不着。
步兵、弓箭手和水军更不用说。
这些人只有几个年纪大的将领领着训练,赵毓忌惮关南军,内部就瓦解掉了关安军的战力。
几位将领被请过来,听着谢琮新制定的训练方案,心中有些怀疑。
“这样会不会太狠了?”其中一位将领年纪大,见到那些跟自己孙子年纪差不多大的士兵就心生怜悯。
“玉不琢不成器,他们早晚有一天是要上战场的,现在怜惜他们往后敌军的刀可不会。”
那位将领不说话,认同了谢琮的话。
几万将士一直在外面站着,即将入冬,可关南地势偏南这时候没有关北那么冷。
所以在外面站着也不算难熬。
石头就是外面站着的其中一个,他猎户出身,善射所以入了军营理所应当的成了弓箭手。
只可惜家里的爷娘都离世了,否则当是比他更厉害。
有几人趁着没人看着正在用手指互相搓对方,正玩得起兴,却感觉有一道阴影投下,让人后背有些发凉。
石头,算是很重要的一个。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4章 谢琮到关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