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家家晒红绿,只是这一天天还未亮,打姑苏城外便聚集了一大批人。
有人就要问,人从哪里来,有人便回答,从城内来。
他们又是要去哪里?
正是最近闹得苏州境内沸沸扬扬甚至传到了江南乃至中原大大小小地方的飘渺仙市!
书生道士三人赫然在里头,只是老道却不见踪影。
事情要说到这一天子时,月正中央,忽然间姑苏城内各处时不时有灯光闪过,细细看去,原来是有人走了出来。
第一批出来的是本地籍贯的道士,圆妙观弟子,领头的是这一代圆妙观主的大徒弟澄怀真人,他带了九个澜字辈的徒弟,还带了些看热闹的贵族子弟。一大群人洋洋而过,好不热闹。
接着走出来的是住在城中各处客栈驿站的外来人,他们奔着仙市的传闻四海八荒而来,自然不可能空手而归,书生道士赫然在其中,里头也有老者与伪装后的少女少男。分散四处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走来,却在了同一条道路上汇集。
依着道观的意见,此日子时,城门口依旧有人在看守着大门,只是匆匆查看人们的通关文牒,未曾多问。
等这些人走后,官府也派了一些人跟上,有曾经是江湖的豪客,也有武举入职的世家子弟。
然而更暗处的还有不知名的鬼神精怪,悄悄跟来。
等众人到了城外,还遇见了山上寺庙下来的和尚,一个膀大腰圆面色严峻法号自空,另一个消瘦笑脸相迎法号自明。他们与圆妙观相识,说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几句便顺其自然加入了众人当中。
提到圆妙观,书生两人前些日子也曾上门拜访过。
观主近日也不在观中,说是云游去了,见他们的乃是澄怀真人。澄怀此人,约莫三十来岁,面色白净,养得一手好美髯,双目也似稚子一般澄清令人啧啧称奇。
另说各处道观除开那些隐居于深山之中百年不出世的几乎每隔几年便会有所联系。澄怀也知晓益州龙湖山道观的名号,对待他们也是相当客气,问及来意,更是爽快地替他们预留了地点,让他们进行道符的开光仪式。
开光结束后,澄怀还感慨道士年纪轻轻,本事却好生了得,他那些个弟子远远不及,也不知龙湖道长教人的好手段。
说来都是客套话。道士耐心与他交流片刻,算准时机问起最近仙市一事,对方却含糊其词,说到时便知。
于情于理,道士也不能拿刀架在澄怀真人的脖子上让他说出事实来。他只好笑着告辞。
想来这也是对方的意思,很是客气地送走了他们二人。
不过临走前,澄怀真人却是惊讶道士为何将书生这样的凡人卷入其中。
道士皮笑肉不笑地回答:“秀才公乃我至交好友,仙缘一事不可强求,然而既然有幸得知,倘若不能前去,何不是平生所憾?”
“既如此,贫道便祝二位此行顺利,平安归来。”
澄怀也不过是感性而发,并非真的觉得凡人如何,倘若如此,他今夜又如何愿意带着那些贵族子弟一同前去那所谓的仙市真正的鬼市呢?
人之寿命几何,难以窥见时光流转。
然而道士渴慕长生,更是一己之力妄图扭转乾坤。
回到此刻,众人汇集在城外。此地离城大约有十多里,从官道旁的岔路分开,往远处山林聚集之处所去。
这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圆妙观在姑苏本就是条本地蛇,众多外来人还在探听消息时,他们便从过去的记载之中找到了鬼市所在的大概位置。他们胸有成竹,跟来的众人也走得自然,时不时还闲聊起苏州的姑娘,苏州的英雄事迹与民间传奇。
忽然间,黑夜散去,天边的太阳就要自东方升起,将大地照亮。可下一瞬烟雾笼罩,白茫茫的雾气将此方天地遮掩,双手不见十指,前面的人背影也仿佛融化在雾中。
突如其来的大雾,显然打乱了不少人的准备,但这肯定不是道士,毕竟他立刻就拿出了路上买到的罗盘,念来本门道学,牢牢地拉着书生的手,要往那应取之地前行。
张介行还记得当日道士明明花了足足五百两银票才买下,脸上还装得肉疼,可没走多远他便笑开了怀。为何?他疑问地问出声,小少爷也觉得莫名其妙,只是他只肯跟书生说。
此物乃是古代所遗留下来的旧物,本身精妙无比,折损更是少见。若非如此,对方又怎会被道士说莫非是仿品而弄得心神不定,被砍了一半的价格卖给了道士。
路上道士仔细打量着这罗盘,脸上笑得真心实意。
他说道:“介行,你可知这罗盘价值多少?”
“几何?微之兄是要小生猜测一番吗?”
离开那个小镇,好长一段时间,杨燠都在摆弄这个罗盘,小少爷才刚入门不久难以看清其中价值,只知道门中罗盘稀少,大都被师兄弟们借来借去,出门借了回来便要归还。这或许也是一个理由。
见他如此爱惜,张介行觉得十分奇妙。至少他很少看见微之兄除开那张嘴角带笑戏谑和严肃认真处理事情之外的样子。纵使他们相知那一晚上,杨燠的确露出了不一样的表情,可也只是那晚上。也许是这样。
如此真心实意的笑容,张介行后知后觉意识到,其实对于道士而言,自家的本领他很看重。
张介行也未曾见过第二个有本事的道士,所以他其实很好奇道士的本事到底算什么水平。
亦或者,他也在想,假如道士一心钻研道术,不是说道士都是渴慕长生吗?或许有朝一日,他随时都会离开也不一定。
按下那些忧虑,在道士回答了他“是的”之后,他也以自己的看法给出了估价。比起道士给那位掌柜的价格要低一些,毕竟他并不觉得这样东西能在普通人手里发挥出多大价值。
道士似乎早有所料,一只手转动起罗盘上的司南,接着又转动了旁边的东南西北等十六个方向的地盘。
他说道:“此物若是凡间物,的确只沾了个年代久远的名头,作为罗盘来讲,也过于老旧了。可是对于道士来说,此物却能指向附近鬼气浓烈所在,如果结合符箓等物,甚至能够指引附近宝藏所在。”
“哦?竟有如此神奇?”
“杨道长师傅,这小小的铁块当真这样神奇?”
小少爷听着也好奇地挤了过来,道士见两人好奇模样,也试图用道符来驱动罗盘,但是失败了。
如是他感慨道:“学术不精,学术不精,下次让师傅他老人家施展一把吧!”
说完,道士就把这东西不知藏在那里去了。后头走了太久,书生也将此事忘之脑后,现在想想,杨燠有时候说话真是敷衍呢。
不过,此刻彼此相互触碰的手指,紧紧抓住的双手,却是让他如何也说不出责备的话了。
君若不负,我又岂能负君?
只望路漫漫,未曾到彼岸。
小少爷:……三人行,必有一人是背景……
云雾之间仿佛有一尊庞然大物愕然树立其中。
俄顷,风定云散,飘飘然天地初开,众人惊喜抬头看去,山色青翠,家家户户挂上了招牌,人来人往,更是有不少异形精怪身在其中,叫卖叫喊好不热闹,当真是一场集市。
三人站定,双目环视,四周之人竟然少了大半,只是那圆妙观的道长与两和尚的光头依旧还在。本就是能人异士,若非没有本事在身,又何必来此趟这一回浑水。
人少了,看见的人也就少了。澄怀真人显然是认出了道士两人,便遣来自己的大弟子与他打了个招呼。
自空自明两位和尚坐定,不动如山,见澄怀派人前去跟人群里的一道士说话,只当是熟人。
不过这地儿各自相熟的人俱不在少数。
面前就是仙市,众人却在此止步不前,也不知是生怕有什么陷阱还是等着人来接引。
不过没过多久,一位少年带着自己的侍从站了出来。他生得貌美,却有一把胡子,双眼甚是灵动,性子却火爆无比。
“本少爷好不容易来了这仙市一趟,大家怎么都在这里不走了?刚才的浓雾都散去了,前面的路哪里还有什么问题?!”
“小……少爷,你少说两句吧。”
这少年身边跟着的侍从,一个脸蛋儿白净性子也温吞,拉着他似乎害怕极了。
“你这小子,大言不惭!师傅老人家分明是在看,自空自明大师也在观察,你瞧,其他人都不说话,唯独你开口了,哼,小子还是退回去吧!”
澄怀真人座下的大弟子站起来回话,他自持乃是道门当中,道缘深厚,不说看不起凡人也是眼高于人。
少年听此,火气也上来了,叫道:“本少爷要说,也跟你师傅说话,你又是哪里来的叽叽喳喳的野雀儿?滚滚!本少爷连你名字也不知道,你真是澄怀真人的弟子吗?怕不是哪里假冒的!”
“你!”
“好了,澜曲,退下吧,这位小友想来是胸有成竹,已看出面前的情况了?”
澄怀一扫拂尘,摁住自己大弟子的肩膀,喝令他退下。
他本是随口一说,少年却自信满满,拿着一副笏板,神气十足地往前走去。
“哈哈,原来澄怀真人也是个小气鬼!本少爷不过是说了你徒弟几句,怎么还当真起来了?”
如此大言不惭的话,也不知道这少年是何人。
张介行听着这一番对话,对澄怀的印象再度下滑,一旁的道士瞧着似乎皱了眉。
他言道:“那少年不知何等身份,他手里的阴阳板(也就是笏板)上面刻画了三清图,更有不少灵气在其中,怕是一件难得的法宝。”
“这少年人莫非真是胸有成竹?”
“绝对是!杨道长师傅,秀才公,我觉得那位大哥哥的行为好潇洒!就像……就像话本里的主角一样!”
“……”
张介行一言难尽地看着这些日子偷偷跑到附近去听书的小少爷,心想那些说书人都讲了些什么鬼。
道士带着一抹淡淡的笑容,没有回答,只是揭开了酒葫芦的盖子,喝了一口酒。
也是在这时候,那少年从容自信地带着自己的侍从往仙市那边而去,接着身影融入了那宛如画卷一般的山水之中。
众人一惊,见先机已过,纷纷往里头赶去。
三人跟着人群闯入其中,接着就好似身影微动,自己便身在了集市的入口。
眼前是书写着偌大招牌《飘渺市集》的楼门,进入门中便可见古道青瓦,长着野兽耳朵的人从那道上过去,有些甚至袒/胸/露/乳,衣着暴露,着实让书生捂住双眼说小生不忍再看。
道士被逗得一笑,拉过他的手,说道:“秀才公把他们当作是野兽便是,你看,人类也曾是野兽,肌肤便是我们的皮肉,只是人有羞/耻,野兽却没有,所以他们所化形之人,也是如此模样。”
三言两语是不能说服书生的,不过小少爷也童真地问他们还要在这儿站多久,他便知道处于自己的目的,至少不能停在门口。
再三心中念了礼仪八耻,书生才做足了心里准备,目不斜视地跟着道士往前走。
刚才他们一入仙市,人群又被分散,此刻在这一个入口之处,除了他们三人,其余都不认识也不熟悉,故而各自也不寒暄,走自己的路便是。
这一个入口进去是一条巷子,周边除开卖东西的店家,也有住在此处的精怪们,他们有的顶着兽耳尾巴,有的头是野兽的形状身体却是人族的,有的下半身是长长的尾巴上半身却是邪气的漂亮的人身。走到前方广场之前,除了他们一行人,书生似乎难以看到人类。
说来,这些精怪看向他们的目光,也十分可怕,仿佛在打量着什么,好像在思考如何下口更为美味。书生被自己的想象差点吓死,抓着道士的手,捏得越来越紧。
直到前方广场,道士浅浅笑着,拍了拍他的手臂。
“好了好了,亭弟,精怪本就天地生长,凝成心智之后,便会受到天地的压迫,若非生性残酷或是迫不得已,它们也不会向着有神智的人族出手,放心。更何况不是还有我在吗?”
也不知是哪句话触动了书生的心,他一下子放松起来,目光也移到了目前的广场上。
蓦然,他瞳孔一缩,显然是极为震惊。
杨燠还来不及问他看到了什么,便见他松开了手,十分急切地往广场中央跑去。
不过顺着书生前去的地方,道士已经知道了答案。
他微微一笑,半是无奈半是高兴。
“原来是亭弟喜好的书法,世间多是宣纸上写来,少有如此大的毛笔,在这一方天地之中肆意挥洒,宛如游龙。”
“哦?杨道长师傅,你不去吗?”
小少爷困惑地看着明明一路上一直牢牢保护着书生的杨燠此刻却慢吞吞地走着。
听此,他摇了摇头,说这是他喜欢的。
等他走到了,他们也要接着往下一个地方过去。
倒不如慢一点,让这时间过得慢一点。
过年好像玩,一点也没有思绪了,烦恼中。
这几章差不多都是铺垫,很多人要出场,咳咳咳,已经在规划了。
无责任小剧场 说书闲谈
且说姑苏这些日子,书生道士两人经常出门去打听消息,小少爷在客栈坐着便坐不住了。
他偷偷溜了出去,看见路旁一个说书人带着自己的孙女在那里娓娓道来。
说书人:且听我一言,敢问前朝,有一位大侠,乃是人中龙凤,世中豪侠,身世不详,但他初入尘世,便到了京都一带……
小少爷:哇哇哇!好精彩的故事!似乎那个人是确实存在的,叫什么……来者……(回头撞见了刚从另一条路走来的两人)
书生:……
道士:呵呵,没想到小少爷也喜欢听书。
小少爷:嗯额,嗯额……我当然喜欢啦!这故事多好!这……
书生:这没什么,小少爷。倒是燠哥你,这些日子都没有注意到小少爷吗?
道士:嗯,这的确是我的疏忽,亭弟说得对。那行,小少爷喜欢听书,有时间我们就带你出去看看,除了那什么仙市,姑苏似乎流行很多豪侠故事,上次我们在酒楼听到那的那个笑容十分完美的主角的故事是……
书生:说是《武林外传》,一个大侠,垂髫年华便散尽了家财……额,燠哥,好像不太适合小少爷吧。
道士:(看了看才七八岁的周钰,点了点头)但很精彩不是吗?
书生:是很精彩,但不适合!小生觉得另一个故事更加精彩,是《小刀传奇》!讲的是——
两人就故事的精彩争辩了起来。
小少爷:……能说了吗?我现在对这个故事更感兴趣啊!
(小剧场 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1章 第四章回 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