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世子爷宠妻无度 > 第9章 恐慌

世子爷宠妻无度 第9章 恐慌

作者:茗荷儿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7-28 12:40:32 来源:文学城

日入时分,偏院早早掌了灯。

关氏翻看着炕边的几匹布叹气,“早几日送来就好了,还能给你再做条裙子,这会儿怕是赶不及。”

布料是庄嬷嬷和董嬷嬷带着小丫鬟送来的,每房两匹蜀锦和两匹杭绸。

姑娘们或者一支金簪、或者一串手串,再加两支绢花,少爷们则是一匣子新墨和一刀澄心纸。

连远在山西运城的二房也有,人人不缺。

杨妧拔簪子将烛芯挑亮了些,笑道:“锦绣阁做了好几身新衣裳,娘做了裙子,还有去年秋天的两身,足够穿用。到了京都,姨祖母跟表婶肯定也会帮忙添置。您裁件新衣裳穿吧。”

关氏自嘲地笑,“我一个寡妇,哪里穿得住这么鲜亮的花色?”

“怎么不能穿,又不是大红大绿,这匹蜜合色的杭绸就很合适,”杨妧扯着布料在关氏身上比试,“娘肤色白,裁袄子或者裙子都好看,您好几年没添置衣衫了。”

前些年,关氏守夫孝,一直穿得灰突突的。去年满孝,才好些,可以穿青碧、湖绿、浅葱色等颜色。关氏舍不得花银子,把压在箱底好几年的衣裳找出来接着穿。

“算了,不糟践这些好东西,留着说不定哪天能用上,”关氏把布料收好,默了默又开口,“阿妧,我知道你瞧不起娘,娘并非不知羞耻,只是想把三房支应起来……你爹有人承继香火,你和小婵也能够有个依靠。”

说着眼圈有些红。

杨妧大惊,忙道:“娘,我没有那样想。”

虽然她不太接受一肩挑两房的做法,可长辈们没有异议,她作为晚辈,哪有置喙的余地?

关氏到冬月才满三十,有大把的时光等她去熬。

假如家里多个孩子,关氏要抚养他长大、供给他读书,看着他娶妻生子,日子不至于太过寂寞。

站在关氏的立场上,她并无过错。

杨妧摇着她的胳膊柔声道:“娘,您误会了,我也想家里添个弟弟,把他养得胖乎乎的,肉丸子似的满地跑。对了,给他取名叫杨怀宣好不好?”

前世弟弟的名字便叫杨怀宣。

关氏忍俊不禁,嗔道:“想起一出是一出,八字还没一撇,你这名字都取好了。”

伤感的气氛一扫而光。

关氏又叮嘱:“出门在外千万记得凡事谨慎点儿,有事情别自己拿主意,先请示了你大伯母或者姨祖母再做主张。”

杨妧点头,“娘放心,我能照顾自己,也能照顾好小婵。”

关氏脸上浮起与荣有焉的骄傲,“我不担心你衣食住行,只怕你太有主见擅自妄为。”声音压低了些,“你的亲事,我跟你大伯父商议过……依你的意思为主,你不应,谁都不能迫着你嫁。”

“真的?”杨妧瞪大双眸,眼巴巴地问:“那我谁都不想嫁,留在家里陪娘好不好?”

“不行!”关氏立刻拒绝,“没有顺眼的就慢慢挑,多挑几年总能找到合心意的,反正我没打算让你早出嫁,总得满了十六岁,就是等到十九也使得。”

万晋朝的习俗,女孩子十二三岁开始议亲,及笄便可出嫁。

二十岁已经是老姑娘,留在家里要被人指指点点,在有些民风不开花的地方甚至会被官府强行婚配。

关氏容她到十岁已经很难得了。

母女俩絮絮说着体己话,直到人定时分,关氏才回东次间睡下。

杨妧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院子里的梧桐树婆娑作响,摇曳的枝桠映在窗户纸上,像是张牙舞爪的怪兽。

镇国公府送来的礼非常齐备,甚至是周全。

就是说,他们对杨家人的现状一清二楚。

可见只要有心,总能够打听到消息。

前世之所以如同陌路,单纯是因为不想往来。说不定杨家进京那天,国公府已经知道了消息,只是冷眼旁观而已。

那么这一世为什么要走动?

就只因为国公府老夫人生那一场病?

杨妧默默想着庄嬷嬷的话,“……病的极是凶险,眼看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幸好太医来得及时,又是扎针又是灌药,硬生生从阎王手里夺回半条命……病好之后常常想起陈年旧事……”

脑门忽地一跳。

当初她从树上摔下来没了气,换了前世的芯子。

国公府老夫人会不会也……

杨妧只觉得头皮发麻,可又没法排除这个可能。

毕竟有她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在。

假如老夫人真的也是重生而来,她最想做的应该是避免前世那场祸事。

但这跟杨家有什么关系?

楚钊战败前,大伯父杨溥在吏部文选司任郎中。

文选司职掌四品以下文官的班秩迁除,是个极有油水的实权部门。

但镇国公是世袭罔替的勋贵,又走得是武将路子,跟文选司八竿子打不着。

二伯父杨沛始终未能进京,他在山西运城待满六年,接着调至东昌府任知府。

至于下一代,大堂兄资质有限,只考中举人,在济南府谋了个教谕的职缺,二堂兄在文登任县丞。剩下的三堂兄和四堂弟都还在孜孜不倦地准备科考。

可以说,杨家的男丁中,并没有对楚钊有助力的人。

至于姑娘们。

杨家女孩子相貌都不错,但也只是不错,并非倾国倾城特别出众。

而且杨信章去世早,秦氏独力拉扯三个儿子读书,又使银子打点差事,把嫁妆几乎用了个干净,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银钱给姑娘们延请夫子。

她们在见识和谈吐上离京都的世家女子还差得远。

前世杨婳和二伯父家的三姑娘都嫁在东昌府,杨姮比杨妧早出嫁一年,嫁给了杨溥同窗的孩子。杨婉嫁的是太常寺少卿的嫡次子。

没有谁嫁得特别显贵。

反之镇国公夫人张氏的娘家侄女都嫁得很好,有个叫做张瑶的嫁进宗室里,张珺则嫁给了清远侯的隔房的侄子。

相比之下,张夫人娘家对国公府的助力更大,秦老夫人应该多结交张家才对。

可她却大张旗鼓地派人来杨家。

杨妧又想起在正房院,庄嬷嬷审视般的眼神。

停留在她身上的时间明显比杨姮和杨婉多,似乎还带着种势在必得。

董嬷嬷不太言语,脸上却挂着高深莫测的微笑。

杨妧心头升起一种不安的感觉。

镇国公府很可能是个大坑……

外面隐约传来三更天的梆子声,夜已经很深了。

杨妧不敢再胡思乱想,闭上眼睛默默数羊,数到三十七只,终于有了困意。

隔天睁开眼,已经天光大亮,杨家早就摆了饭。

杨家的规矩是大厨房开过饭后,再不可能为哪个人单另生火做饭。想吃什么,只能自己屋里做。

好在关氏拿回来两片馒头和一大碗粥。

杨妧捅开红泥茶炉,先把粥温好,然后把馒头片放在炉盖上烤,没多大工夫,馒头片便烤得喷香酥脆。

杨妧掰一半塞进杨婵手里,从粗瓷罐子里捞半块红油腐乳,均匀地抹在馒头片上,咬一口馒头片喝一口小米粥,甚是饱足。

关氏看着她笑,“你倒是会吃,别吃太多,待会儿午饭吃不下。对了,祖母说大后天一早走,你想想还有什么需要的,我去给你买。”

“不用,”杨妧咽下嘴里的饭,含混不清地说:“娘别忙活,什么都不缺。实在有需要,到京都再买也不迟。”

关氏不再勉强,找出针线笸箩给杨婵缝裙子。

杨妧去了何家,先去何夫人处请安,说了启程的日子,再跟何文秀说会儿闲话,接着往静深院走。

***

何文隽拿一卷书,懒散地坐在椅子上,风自洞开的窗扇徐徐而入,卷着白色帐幔摇动不止。

衬着他那身玄衣愈加消沉阴郁。

清娘蹲在廊前一边捣药一边瞥着何文隽。

半个时辰过去了,他手中书卷一页都没翻过,眸光低垂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倘或杨妧在,他肯定不会这般没精打采。

正想着,视线里突然出现一片月白色的裙角,清娘喜悦地唤道:“四姑娘来了。”

何文隽手一抖,书卷掉在地上。

他连忙俯身去捡,再抬头,脸上已挂出清浅的笑,“阿妧。”

杨妧屈膝行礼,笑着说起这几天的安排,“……明天锦绣阁会把做好的衣裳送过来,后天祖母给饯行,大后天一早出发……大哥可有需要抄录的文稿?”

大后天是初六,黄历上写着宜出行。

何文隽温声道:“这两日偷懒不曾写,只把兴国十策装订成册,放在书案上,待会儿你记得带走……阿妧昨晚没休息好?”

她眼底有两块青紫,因为肤色白,非常明显。

“在想事情,”杨妧犹豫片刻,期期艾艾地问:“大哥,倘或你知道前路坎坷艰险,你是会选择绕开还是仍旧往前走?”

何文隽缓缓开口,“八年前,秋闱刚放榜,家里收到父亲来信,信里提到女真人骁勇善战,父亲与之交战数次,始终未有灭敌良策。我一时冲动,单枪匹马去了山海关……这几年,我常常再想,若能重活一次,我要去京都参加春闱还是仍旧去山海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