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世子爷宠妻无度 > 第4章 来信

世子爷宠妻无度 第4章 来信

作者:茗荷儿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7-23 13:05:18 来源:文学城

三年前,杨妧九岁,杨溥升任济南府同知,杨家阖家搬到济南府。

家中姑娘正发愁没有玩伴,何猛的女儿何文秀主动下帖子请她们去玩,也请了其他人家年纪相若的小娘子。

何文秀极好客,每隔一两个月就会宴请一次,在新月湖畔的八角亭里摆了茶水点心。

众人边吃茶点边赏美景,又到附近的静深院里采花斗草。

静深院门窗总关得紧紧的,不见有人出入,姑娘们都以为是空院子,毫无戒备。

有天,窗口突然出现一个怪人。

那人穿玄色衫子,头发披散着,脸上横两道紫红色的疤痕,形貌极为可怖。

姑娘们吓得纷纷逃走,唯杨妧留在原地,大着胆子询问:“你是谁?”

他哑声回答:“何文隽!”

杨妧知道这个名字。

不管是今生还是前世,何文隽都是济南府极负盛名的才子。

十四岁考中秀才,十五岁中举,正值前程大好跑去与父亲镇守山海关。

女真人南下闯关,他率兵应战身受重伤。

很多人说何文隽已经死了。

杨妧却是不信。

因为前世何文隽就大难不死,并在短短几年里写成一本《兵法实录》并许多邦定国之作,深受众人敬仰。

只可惜,不知道是慧极必伤,还是因为伤重难愈,何文隽终究没能活过二十五岁。

彼时何家已搬到京都,杨妧也在京都。

她前去吊唁,看到何文秀站在满院子白幡中间低泣,“我虽不舍,可对于大哥而言,总算是解脱了,不必再受煎熬的苦楚。”

前世,杨妧并未见过何文隽,没想到他受伤之后竟是这副骇人的模样。

难怪他极少露面,也难怪何文秀说死亡于他而言是种解脱。

杨妧心下恻然。

何文秀再下帖子时,其余姑娘都婉言谢绝。

街上传言,何家是在为何文隽算计亲事。

关氏拦着不让杨妧去。

杨妧淡淡地说:“我还不到十岁,即便何家算计,至少也得等五年。”

何家再不要脸也不可能把主意打到九岁小姑娘身上。

起码前世何文隽就没有娶过妻。

杨妧素来有主见,关氏劝不住她,恨恨地咬着牙,“以后别哭着回来找我。”

杨妧是因为何文秀。

前世,何文秀比她早半年成亲,嫁得是二皇子周景平。

杨妧在陆府过得并不如意。

公公过早离世,婆婆又是个不爱操心的性子,家里中馈一早交给陆知萍主持。

陆知萍掌权惯了,出嫁后也不放手,把陆家当成自己的钱袋子。

偏偏婆婆耳朵根子极软,信任女儿远超过杨妧这个儿媳。

陆知海更是只听从陆知萍。

杨妧空担了个侯夫人的名头,手上一文钱一个可用的人都没有。

何文秀几次三番敲打陆知萍和婆婆,又带杨妧做过两次生意,赚了不少银子。

杨妧才得以站稳脚跟。

何文秀有福气。

二皇子本是几位皇子中最不起眼的一个,没想到最后宝座竟落在他头上,何文秀顺理成章地入主后宫。

可惜杨妧没福气,转年京都地动,她和女儿宁姐儿被埋进倒塌的房屋里被活活饿死。

转世为人,杨妧怎可能忘记前世的情分?

她跟何文秀再度成为手帕之交,照样去静深院摘花。

也会应清娘所邀进屋喝杯茶。

清娘专门伺候何文隽,能煮一手好茶。

静深院一溜三间,全部打通。靠东墙是一整面顶天立地的书架,上面汗牛充栋全是书。正中央则安着沙盘,沙盘分敌我两营,另有石子、树枝以作标记。

而西面则垂着纱幔,何文隽几乎整日囿于纱幔后,偶尔一瘸一拐地走到沙盘前,移动阵中沙石。

杨妧这才发现他不但少了半只胳膊,右腿也不利落。

可站定之后,身姿却是挺拔,不似修竹,倒像山岩,岿然屹立。

杨妧好奇,遂上前请教。

何文隽演练给她看,“这是粗制的八阵图,沙石权作士兵,通过改变士兵位置来改变阵势,可以困敌于阵中。”

他学识极广,布兵排阵、山川水利无一不通,对药草也多有涉猎。

杨妧听得津津有味,何文秀却是毫无兴趣。

时间一久,何文秀不再作陪,只留杨妧在静深院。

杨妧获益匪浅,索性将所学所得记录下来,交由何文隽修正之后,再重新誊抄装订成册。

何文隽每月付她三两纹银,以作抄录之酬劳。

一晃儿就是三年。

于杨妧而言,何文隽亦师亦长,并无逾矩之举。

听关氏如此讲,杨妧并不辩解,只淡淡道:“娘想错了,我压根不打算嫁人,我留在家里照顾小婵。”

杨婵听到自己的名字,黑白分明的眼眸里尽是茫然。

杨妧摸摸她细嫩的脸颊,柔声道:“姐喜欢小婵,永远陪着小婵好不好?”

杨婵笑得满脸懵懂。

杨妧性子不太驯服,对杨婵却极好。

从八岁上开始照顾她,比关氏这个做娘亲的都要仔细。

关氏低垂了目光,片刻又抬起,“小婵是我的女儿,我自会抚养她,你既有本事,就替自己把嫁妆攒出来,体体面面地嫁人,别叫杨婳给比下去。” 顿一顿,声音冷下来,“我在这里住得好好的,不可能往外搬,用不着你操这份闲心……这是杨家欠我的,也是赵氏欠我的。”

赵氏是杨溥的太太,杨婳的娘亲。

杨婳十六岁,上个月刚嫁给东昌府知府的嫡次子。

六十四抬嫁妆不但在济南府是头一份,就是在东昌府也数得着。

大伯母赵氏因此风光了好一阵子。

听到“杨婳”这两个字,杨妧下意识地咬了唇,“我自然要比她过得好。”

“这还差不多,”关氏面色明显平和了许多,“你大伯父的确有事情,昨晚京都镇国公府来信,说接你们几位姑娘进京住一阵子。”

镇国公府,楚家?

杨妧蹙起眉头。

前世杨溥调至京都任职,杨妧在京都遇到陆知海,而后嫁进陆府,先先后后十年有余。

十年间,她在花会中遇见楚家女眷几次,可只是点头之交,并未相谈过。

杨溥好似也没跟楚家有任何瓜葛。

杨妧疑惑地问:“咱家跟楚家是什么关系?”

“不知道,”关氏目光闪烁,“没来得及问。”

呵呵!

正经八百的事情顾不得问,倒是忘不了往炕上滚。

杨妧目露讥诮。

关氏察觉到,声音低下来,“你祖母的意思是让赵氏带着你和二丫头去。去见见世面挺好,天子脚下不比别处,沾着龙气呢,能保佑你平安顺遂。”

天子脚下死的人恐怕比别处还多,哪里能够顺遂?

话未出口,杨妧便咽了下去。

毕竟关氏是为她着想,普天之下,谁不渴望亲眼看看天子生活的地方?哪怕在十丈开外,隔着金水河看眼皇宫的城墙也是满足。

但前世,镇国公府可是家败人亡了的。

元煦二十年,镇国公楚钊兵败雁门关,世子楚昕一柄长剑独挑赵府满门,杀死上百口人,槐花胡同血流成河腥气冲天。

元煦帝盛怒,判楚昕凌迟之刑,褫夺了楚家爵位,查封了家产。

楚家本无男丁,仅有的两位女眷被判流徙,奴仆们尽都发卖。

判决发出,国公夫人张氏吞金身亡,老夫人秦氏则被兵差押着一步步往沧州走。

现在是元煦十年,算起来也不过是十年后的事情。

丫鬟春喜从门外进来,兴高采烈地说:“太太,姑娘,正房摆饭了。”

杨妧将杨婵抱下,拍掉她衣襟上的点心渣,牵起她的手,随在关氏身侧往正房院走。

老太太秦氏已在饭厅坐好,两边分别是二堂姐杨姮和五堂妹杨婉,大伯母赵氏则指挥着丫鬟摆饭碗碟。

瞧见杨妧,杨婉眼中冒出愤怒的火焰。

她对杨妧素来不睦,杨妧只作没看见,笑盈盈地屈膝给秦氏和赵氏行过礼,把杨婵抱到椅子上,自己挨着杨姮坐下。

午饭很简单,两道冷菜四道热菜,外加一盆汤。

主食是葱油花卷和白面馒头。

济南府馒头大,一个足有半斤重,上桌前先切成片摆在盘子里。

杨妧递给杨婵一只花卷,又夹一大块黄河鲤鱼,细心地剔除鱼刺,放在杨婵面前。

杨婵黑眸闪亮亮的。

她爱吃鱼。

杨妧再夹些菜和豆腐在她碗里,这才拿起一块馒头片,慢慢嚼着。

吃过饭,秦氏端起茶盅浅浅抿过两口,“昨儿你姨祖母写信想见见你们几个。这三五日,京里来的人就到了……我一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老大媳妇带二丫头和四丫头去,五丫头和六丫头年纪小,就别跟着添乱了。”

二丫头是杨姮,四丫头是杨妧。

杨妧明白五姑娘杨婉为什么对自己心生恨意了。

杨婉也是十二岁,只比她小七个月,想必是因为不能去京都而心生恼怒。

秦氏吩咐赵氏,“……赶紧给二丫头和四丫头添置几身衣裳,我那里还有些首饰,回头找出来给两人分分,进京不比到别处,别被人轻看。”

杨姮眸光骤亮,散发出兴奋的光芒。

祖母嫁妆虽不多,可件件都是好东西,精美极了。

赵氏侧头瞥一眼低眉顺目的杨妧,暗叹口气,“明儿一早就叫绣娘来量尺寸,锦绣阁手艺好出活快,定下的时间绝不会耽搁。”

趁着两人说话间隙,杨妧开口,“祖母,我不想去京都。”

一言出,众人俱都愣在当地。

杨妧从容地解释,“娘最近犯咳嗽,夜里睡不好觉,再者小婵身边也离不开人。”

秦氏脸色沉了沉,不等发话,关氏已笑道:“每年桃花开,我都要咳嗽几天,不算病,小婵也省心,我跟春喜两人足可以照看她。你只管往京里去,好生在你姨祖母跟前尽尽孝心。”

杨婉立刻道:“祖母,我也想去侍奉姨祖母,想看看京城什么样子,是不是真比济南府繁华?”

杨妧随声附和,“五妹妹去尽孝也是一样,我坐马车犯头晕。”

从进门还不曾开口的杨溥笑道:“从济南府到京都不过五六天工夫。阿妧怕头晕,吩咐路上走慢点,最多八天也就到了。”

杨妧仍是摇头,“我还是不去了吧。”

秦氏抿口茶,“啪”将茶盅顿在桌面上,“我已经决定了。”

杨婉顿时垮了脸,甩着袖子往外走。

秦氏怒道:“瞧瞧她这副性子,能放心她去京里?”

赵氏连忙起身,“娘消消气儿,我这就去教训她。”匆匆跟出去。

秦氏吩咐杨姮,“你去准备几样土仪,东西不在乎贵,在乎精巧雅致,留着打点人。”

待杨姮离开,视线转向杨妧,喝道:“跪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