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十一月的雪 > 第22章 十一月的雪,落满他们的青春[番外]

我第一次在稿纸上写下“黎溪源”和“关咨宴”这两个名字时,存了一些私心,我有一个熟知的故事就是在一个雪天,我曾看着细碎的雪粒敲在玻璃上,像谁用指尖轻轻弹着琴键,我突然就定了故事的名字——《十一月的雪》。不是十二月的大雪,也不是一月的残雪,偏偏是十一月的初雪,带着点猝不及防的凉,又藏着点未说出口的暖,像极了我想写的,那段藏在物理公式里的青春。

一、纸带皱了,是心动的形状

他们的故事开始在高二的物理器材室,九月的热意还没散,黎溪源站在货架前找02号纸带,关咨宴蹲在最后一排,手里攥着那沓纸,边角被捏得发皱。我写这个细节时,特意让纸带皱了——那不是不小心,是他看到黎溪源时,指尖发颤的慌乱。就像十七岁的男生,遇到喜欢的人,连递一张纸都要在心里演练三遍,怕递慢了,怕递错了,更怕她看出自己藏不住的红耳根。

后来他们一起做实验,打点计时器“哒哒”响,黎溪源盯着纸带上的点迹算加速度,关咨宴在对面偷偷画她的速写。我没让他画得好看,线条歪歪扭扭,像刚学画画的小孩,因为真正的心动从来不是精致的,是笨拙的,是怕被发现又忍不住想记录的。他在草稿纸上写“力的最后一笔向左勾”,其实是在提醒自己:别写错,别在她面前露怯。可偏偏,他还是把螺丝刀掉在了地上,还是在撞到头时红了耳根,还是在她接过橡皮时,偷偷回头看了她三次。

那时候的他们,像两道刚学会交汇的光线,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偏离,只知道此刻要离彼此近一点。黎溪源把他递的甜豆浆揣在怀里,关咨宴把她的喜好记在便签纸上,这些细碎的事,我写的时候总忍不住笑——青春里的喜欢,从来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是一杯捂热的豆浆,是一张画着小人的便签,是雪落时,想和她一起去吃火锅的念头。

二、十一月的雪,冻住了未说的话

我为什么要让初雪落在十一月?因为高二的十一月,是他们故事里最遗憾的节点。那天物理课讲天体运动,黎溪源望着窗外的雪,关咨宴在纸条上画向日葵,他们约好去天台,他要把藏在草稿纸里的心意说出来。可国浩瑞的电话来了,像一把冷风吹散了天台上的暖,他没说完的“我喜欢你”,她没说出口的“我也是”,都被十一月的雪冻在了空气里。

我写那场雪时,特意让雪落得很轻,不像暴雪那样汹涌,却能慢慢积在他们的发梢,像撒了把糖霜,也像撒了把细盐。关咨宴看着黎溪源走下楼,背影在雪里越来越小,手里的本子攥得发白——那里面写着“想每天给你带豆浆,想跟你一起解物理题”,可最后只说了“你不用马上回答”。我心疼这个男生,他总把喜欢藏在“顺便”里,“顺便”帮她整理错题,“顺便”给她带豆浆,“顺便”在雪天里等她,却从不敢说“我特意为你做的”。

那场十一月的雪,成了他们故事的锚点。后来黎溪源去巴黎,每年十一月下雪时,她都会把那条灰色围巾找出来;关咨宴在本地当老师,十一月的雪落下来,他会给学生讲“雪的密度是0.1g/cm?”,讲完后,会盯着窗外的雪愣一会儿,想起当年天台上没说完的话。雪是冷的,可藏在雪下面的心意,却暖了很多年。

三、巴黎的月光,照见了未寄的围巾

黎溪源去巴黎那天,关咨宴没去机场。我写这个情节时,犹豫了很久——要不要让他去送?要不要让他们再见一面?最后还是让他留在了便利店,手里攥着盒草莓酸奶,像当年攥着甜豆浆。因为他知道,黎溪源该去更广阔的地方,他不能用自己的不舍,绊住她的脚步。就像他织那条围巾时,戳破了七根手指,却没敢寄出去,直到她去了巴黎,才托人转交给她——他怕她嫌弃针脚歪,更怕她知道自己的心意后,会觉得负担。

我写黎溪源在巴黎的实验室里弹《月光奏鸣曲》时,总让她裹着那条围巾。毛线起了球,针脚也不整齐,可她觉得暖,因为那里面藏着关咨宴的心意,藏着十一月雪天里的遗憾。她把他的竞赛题册带在身边,把那张画着小人的便签纸夹在里面,每次解不出题时,就翻到那一页,像能看到他红着脸递纸条的样子。

其实我也想过,要不要让他们在巴黎重逢?让关咨宴去看她的学术报告,让她弹《月光》给他听。可后来放弃了——青春里的有些人,不是用来在一起的,是用来照亮彼此的。关咨宴教会黎溪源,喜欢可以是安静的;黎溪源教会关咨宴,要勇敢追逐自己的光。就像量子纠缠,他们虽然离得远,却总能在某个瞬间,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她在论文里写“感谢高中时的物理课代表”,他在颁奖时说“谢谢一位很厉害的前辈”。

四、银杏叶落时,他们都活成了光

再后来,他们在学术论坛重逢。我没让他们哭着拥抱,也没让他们说“我还喜欢你”,只是让关咨宴递了条新织的围巾,让黎溪源弹了首《月光》。念念拉着黎溪源的手,说“阿姨的琴声像月光”,关咨宴的妻子笑着说“早就听他说起你”——这样的场景,没有狗血的纠缠,只有释然的温柔。我想,这才是最好的结局:他们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却还记得当年的彼此,还记得十一月的雪,还记得那杯捂热的豆浆。

我写他们在银杏林告别的时候,让念念画了幅画,画里有个穿白大褂的女人和举着物理书的男人,头顶写着“月亮阿姨和爸爸”。那幅画,是他们青春的缩影,也是我对他们故事的温柔收尾。黎溪源带着提拉米苏回巴黎,关咨宴留在小城教物理,他们不再是彼此的主角,却成了彼此生命里的月光——不耀眼,却能在某个夜晚,照亮回忆里的路。

现在,每次十一月下雪,我都会想起黎溪源和关咨宴。想起器材室里皱了的纸带,想起图书馆里暖了半节课的豆浆,想起天台上没说完的告白,想起巴黎实验室里的围巾。那场十一月的雪,落了又化,化了又落,却永远留在了他们的青春里,留在了我的稿纸上。

其实我写这个故事,不是想讲一个遗憾的爱情,是想讲一段珍贵的青春——那段日子里,有喜欢的人,有解不完的物理题,有一起看雪的约定,就算最后没在一起,也没关系。因为那些心动的瞬间,那些温柔的细节,那些未说出口的话,都成了彼此成长的光,像十一月的雪,冷但干净,落在记忆里,永远不会褪色。

这就是他们的故事,始于九月的器材室,终于十一月的雪,又在后来的岁月里,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延续着。

如果你可以读到这篇文章,感恩与你的相遇,愿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月光,感受落在身边的银杏叶,去欣赏好每一场初雪,谢谢大家,再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十一月的雪,落满他们的青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