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师兄,你亲我一下 > 第21章 第 21 章

师兄,你亲我一下 第21章 第 21 章

作者:假山南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11 08:13:00 来源:文学城

“陛下!”闻青轻眼睛睁大,呆呆的,手一缩,指节碰到笔杆,毛笔往前滚滚,发出骨碌骨碌的响音。

闻青轻的心跳停了一拍,低头看纸,没有洇墨,还好还好,她抓住毛笔,沉沉叹一口气,整个人都要碎掉了,肩膀软绵绵塌下去,看上去脆弱又可怜。

哎呀。

愁苦。

闻青轻垂着脑袋,一动也不敢动,像受了惊吓的小动物。

竹制笔杆被她咬出一排小小的牙印。

“殿下,您还是罚我吧。”闻青轻语气沮丧。

不然她良心难安呐。

江醒低下眉眼看她,闻青轻坐在阳光里,发旋有种茸茸的感觉,他把笔从闻青轻手里抽出来,轻敲敲她的手背,“脏不脏,再敢咬笔,就要打了。”

“呜……”

闻青轻吃疼,悄悄揉揉手。

她说的明明不是这个。

再说,咬一咬怎么了。她再给殿下买来就是了,她可是有一匣金叶子的人!

江醒不在乎将要寄给宫中的信被闻青轻画了小猫,也不想忍着厌烦再写一封,将信纸往案角推推,拿摊开的竹简压着,预备待会儿扔掉。

黄昏时候,宋书来整理书房。

拾起竹卷时,他注意到被压出几条折痕的信简。

幸安问:“郎君,要送出去吗。”

宋书盯着纸上可可爱爱的小猫,不用想都知道是闻姑娘画的,这种东西送到陛下案前固然不得体,但……

“殿下必不可能再写一封。”宋书叹口气。

他思忖片刻,决定道:“送吧。”

殿下离宫两年,难得亲自写点东西。

宋书回到自己的屋子,挑亮烛火,斟酌语句,絮絮又写了十几页,为殿下陈情。

——殿下一直思念君父,谨记陛下教诲,殿下病弱,嘱书代笔,盼陛下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言辞恳切,文采斐然。

宋书写完,通读两遍,删减修补,才满意地把信纸装好。

宋书将自己的十几页书信,和江醒的那句话一起寄到京师。

扬州去京师远甚。

信使从扬州出发时,举国良贱都沉浸在年节的热闹气氛里,到了京师,已经过了元宵,草叶吐出新芽,近身侍奉陛下的小黄门掀开竹帘,捧着两包信纸,一个弯腰钻进书阁。

陛下生活清简,阁子里没什么装饰,只几个书橱、几张小案而已。

今日朝中休沐,清晨时候,陛下就待在书阁里和臣子议事,他正值不惑之年,两鬓已生出白发。

“何事。”皇帝注意到有人进来。

“青要山来信。”小黄门跪在地上,将宋书寄来的书信呈上去。

“定然又是宋书代笔。”皇帝接过信。

臣子说:“宋书代笔,也是殿下授意啊。”

皇帝冷哼一声。

这种鬼话他一个字都不相信。

却还是接过小黄门奉上的书信,一一拆开,指尖一顿。

他看见只写了一句话的白纸。江醒的话很简单,扫一眼就甚至能背下来。

——新岁伊始,愿陛下喜乐长安。醒顿首。

江醒离开京师实在有些久了,久到皇帝有点不敢认他的字迹,眯起眼睛,把纸放在阳光下,细细辨认一番,才敢确认,粗粝的指尖摩梭纸张。

他怔了一会儿,注意到纸上的小猫。

小猫画的可爱漂亮,背上还顶着横批,看着不是江醒的风格。

“这是谁画的。”他问。

他问过一句,没指望有人能回答,自顾自低头把十几张书信拆开看,宋书的信,虽然大部分都是漂亮话,但还有一点事实,可以看出江醒的近况。

宋书提起崔町一个姓闻的小弟子。

“去查一查这个姓闻的小姑娘。”皇帝说。

小黄门领旨下去。

过了几日,皇帝下朝时,小黄门说:“这位姑娘是先幽州刺史闻沛,闻使君的小女儿。”

皇帝想了想,记起闻沛,叹了口气。

“他还有个叫闻酬的儿子是不是。”他问。

他记起自己有一年暗访幽州学宫,遇到过一个清冷挺拔的少年。他与学宫其他弟子一样,穿着月牙白的衣裳,在闻沛的引荐下,矜持又端正地向他行礼。

“我见过你写的策论,写的很好,有没有入朝的想法。”他问闻酬。

少年抿唇。

“酬幼时曾出渔阳,见到山匪祸乱百姓,抢劫冬粮,一位老妇的女儿被掳走,她追着山匪的马跌跌撞撞跑了几十里,追赶不得,一头撞死在树上。”

皇帝看着他。

“陛下仁义爱民,但天下之大,总有昏昏处,因其荒僻、弱小,不曾得见天恩,”少年跪在地上,顶着闻沛想杀人的目光叩首,“酬愿学剑,扶恩除恶,游历四方。”

皇帝说好。

后来听说,闻酬回家之后,被他爹追着打了一顿。他还想笑来着。

可是皇帝现在想起来,恍然记起少年那双比深山碧湖还有清澈干净的眼睛。

皇帝心中感怀,想更了解些,问:“他取字没有。”

“陛下忘了,幽州刺史府的火烧在景成十三年。”

闻刺史府中的小郎君尚未加冠,起火的时候他还没有字,以后也不会有了。

皇帝叹息一声,想起京中还有闻家人,似乎是个秩八百石的小官,说:“他不是一直在找闻沛的小女儿吗,既然有消息了,就跟他说一声。”

——

这个时候的扬州,春和景明,草长莺飞。

前些日子,崔翎衣扶棺回荆州,青要山上终于平静下来。闻青轻又过上早上跟随师父读书、下午带着一堆听不懂也答不出的东西找江醒的日子。今日也是如此。

即使是几年之后,闻青轻半死不活躺在草地上,依旧会回想起,自己开开心心跑进后山院落的那个遥远下午。

山上积雪消融,假山青苔冷绿苍翠,岩壁向外渗出清澈的水流。

江醒居住的正院里,有一棵清雅开着的白梅树,时至初春,梅花花叶簌簌下落,湿湿的地上沾着花叶。

江醒站在院中,长身鹤立,病弱清瘦,鲜红袍摆垂在台阶上,苍白的指节握住剑柄,漫不经心挽了个剑花。

太子殿下!他会用剑!

闻青轻的眼睛顿时变得亮闪闪,小狗一样扑过去,绕着江醒转来转去。

“殿下。”她软软喊。

江醒嗯一声。

“殿下。”闻青轻又喊。

“嗯。”

“殿下!”

江醒把粘在自己身上的闻青轻拨开,捏捏她的后颈,以示警告:“说。”

“殿下,教我学剑吧!”闻青轻抬头看他,巴巴求道。

江醒收剑入鞘,说:“不要。”

闻青轻又粘上来,哼唧两声:“不可以,殿下。”

“师兄,”她蹭蹭江醒的衣裳,眼睛睁得圆溜溜的,软声软气撒娇,“殿下!太子殿下是天底下最好的殿下啦!”

江醒很轻很轻地笑了一下,说:“要问过崔君的意见。”

“我这就去!”这有什么难。

闻青轻转身就往前山跑。她以为自己说服了江醒,非常快乐,跑走时也蹦蹦跳跳的。

她不知道太子殿下提前知道她要来之后,特意把剑拿出来,选最漂亮的剑花来挽,妄图捕捉闻青轻,宋书知道,宋书不敢说。

“殿下怎么不跟姑娘说,学剑辛苦。”宋书开口。

江醒捡起被闻青轻扔在廊下的几卷书,拿在手里拍拍灰,淡淡说:“学剑挺好的,方便杀人。”

宋书惊恐得不敢说话。

闻青轻回去找崔町,说她要跟太子殿下学剑,崔町听到“太子殿下”几个字时,沉默下来,但还是同意了。

明仙不同意:“师父总是放任轻轻去找太子殿下,她跟我都不亲近了!”

崔町不欲参考他的意见:“你常常下山,四处游历,她怎么跟你亲近。”

明仙嚷嚷:“我可以带她一起走!”

崔町让他滚出去。

从此,闻青轻开始上午跟随崔町读书,下午跟随江醒学剑。

非常痛苦。

闻青轻后悔了。

她不该看太子殿下剑招漂亮、不该因为一时冲动就巴巴学剑的。这样一来,她根本没有时间玩耍呀!

这个剑应该阿兄来学。

她才七岁,她需要时间好好玩耍的。

她过了一个年,刚刚富裕起来,却没有地方花钱。

想到这里,闻青轻很不开心。

宋书让她节哀。

她节什么哀,她没办法节哀啊。

闻青轻更不开心,她把自己的苦恼告诉太子殿下。

江醒倚着书橱,安静听完她喋喋不休的抱怨,适当给个甜枣,说:“明日带你下山。”

闻青轻活过来了。

她很容易不开心,哄也很好哄。

之后每一次闻青轻控诉说自己太辛苦了,江醒就带她下山玩儿,闻青轻便又能快乐很长一段时间。

很快,崔町也发现了这个规律,开始效仿。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

景成十六年三月初七,明仙二十岁,及加冠。

这一年,距闻青轻上青要山时过去三年,闻青轻九岁,江醒十七。

明仙行冠礼的地方,是明氏设在扬州的宗庙。

这一日,春风温凉。

闻青轻牵着师父的手下山,参加师兄的冠礼。

明家是扬州的士族高门,身份贵重,富有四海,来参加冠礼的人悉着锦衣华服,熏香佩玉,风姿端雅。

此时此刻,明家宗庙屋檐上随便掉下一片瓦,都能砸中几个食禄千石的高官侯爵。

其中也有闻青轻见过的人。

“陆使君。”闻青轻眼睛一亮,上前行礼。

陆柳听见她的声音回头,“闻姑娘。”

他比着闻青轻的身高量了量,笑着说:“许久不见,闻姑娘长高不少。”

“崔君。”陆柳看崔町。

“使君安好,”崔町与他寒暄,语气温和,问,“闻说梁公欲讨使君往京师赴职,不知真假。”

陆柳叹了一口气。

“只是恩师的想法,能不能行还未可知,”几人一起走进宗庙,陆柳接着说,“即使是真的,短期也走不了,我尚有几件事放心不下,离不开扬州的。”

“听说荆州大雨,发了一场洪水,死伤者甚重,我怕扬州也有此患啊。”

“唯小心谨慎而已。”崔町说。

陆柳点头:“正是,我也是这样想的。”

没一会儿,崔町与陆柳作别。

迷蒙春风中,渐渐传来鼓声,飘渺雄浑,郑重庄严。宾客立于两侧。

正门推开,从前手里总挂着一串铜钱的明朗少年换上华服,披春带雾,从钟鼓声中走来。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

崔町一身松青,安静挺拔地站在上位,明仙在他面前站定,拜曰:“师父。”

崔町垂首,取下一侧礼官奉上的缁布冠为他戴上。

礼官又唱。

“弃尔幼字,顺尔成德。”

又加皮弁冠。

“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加雀弁冠。

昨日刚下过雨,春风吹来,水汽潮湿,崔町晃了下神,眼睫稍弯,微微笑着,“今时今日,贺尔成人,假托年岁,诚惶诚恐。”

青年修长而白净的手指轻轻抚过明仙的长发:“今以祈真二字赠君,望你永葆赤忱之心,不忘少时青云之志,知礼义,守静笃,修德治俭,久久为功,以成君子。”

明仙眨眨眼睛,温顺看他。

崔町目光清而温润,明仙悄悄感慨:“师父,我都跟您一样高了呀。”

崔町垂下眼帘,轻笑了一声。

冠礼之后,就是宴席。宴席中的人闻青轻都不怎么认识,乖乖低头吃饭。

明仙在她身边坐下,问:“好吃吗。”

其实一般般,但是这是师兄的冠礼,闻青轻也不能扫兴,于是点点头:“好吃。”

“胡说八道,”明仙捏捏她软乎乎的脸颊,“我刚刚吃了一口,难吃死了。”

“师兄,你好挑剔。”闻青轻揉揉脸。

“你不挑剔?”明仙夹起一块鱼肉挑刺。

闻青轻摇摇头,把明仙挑好刺的鱼吃掉,含糊说:“我不挑剔,我什么都吃。”

明仙又拿了一块碎了一角的桃花酥喂她。

闻青轻微微偏过头,湿湿的眼眸里露出一点抗拒的表情,明仙又捏捏她:“不好看就不吃,什么毛病,你以前可不是这样。”

闻青轻哼了一声。

明仙嘟囔:“你真是被太子殿下惯坏了。”

……没有吧。

怎么可能呢。

闻青轻挑了一块精致好看的糕点,一小口一小口咬,这里的糕点比不上殿下院中的,闻青轻吃了一点,就不想吃了,把糕点放到明仙的碟子里。

“师兄,给你吃。”她语气温软,把手上的碎渣拍掉。

明仙慢吞吞把它吃掉了。

春日时的冠礼只是青要山平静生活中一个特殊的插曲,对闻青轻的生活没有带来任何影响,唯一变化的大概就是师兄从以前的常常下山,变成现在的经常不在山上。

闻青轻跑去问崔町:“师兄去哪里了呀。”

崔町说:“四处游历去了。”

闻青轻不想读书,说:“我也想去。”

崔町抿了口茶,温声道:“你太小了,不准。”

闻青轻跑去找江醒抱怨。

太子殿下坐在书房里,翻过一页书,平心静气说:“等你及笄吧。”

可是……可是她还要好久才及笄呀!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出自先秦《土冠词》

缁布冠,皮弁冠,雀弁冠(也称爵弁bian冠),就是加冠时要戴上的三个帽子一样的东西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第 21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