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风,带着初冬的凉意,卷起机场外梧桐树最后几片枯叶。林知夏拖着行李箱走出廊桥,黑色长风衣裹紧身形,耳畔的碎发被风吹得微微扬起。她抬手将发丝别到耳后,目光沉静地扫过接机大厅的指示牌——“B出口,集团总部接机区”。
十年了。
她终于回来了。
十年前,她背着一个旧书包,拎着一只廉价行李箱,在同一个机场,偷偷买了去南方小城的机票。没有告别,没有解释,只留给沈砚一条短信:“我不爱你了,别找我。”
如今,她是以“星耀广告创意总监”的身份,被总部调回,主导年度最大项目“星耀计划”的竞标。命运像一场精心设计的轮回,把她重新抛回这个她最熟悉又最不敢面对的城市。
“林总监,这边!”一名年轻助理举着牌子小跑过来,“沈总安排我来接您。”
林知夏脚步微顿,眼神一闪:“沈总?”
“是啊,沈砚沈总,新任集团副总裁,昨天刚空降。”助理笑得热情,“您不知道吗?他特意叮嘱,您一到就接去总部开项目启动会。”
林知夏指尖微凉,心口像被什么轻轻撞了一下。
沈砚。
这两个字,像一把尘封十年的钥匙,猝然打开了她心底最深的抽屉。
她轻轻吸了口气,嘴角扬起一抹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笑:“我知道了,走吧。”
车上,她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这座城市变了太多,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可有些地方,却像被时间遗忘——那家他们常去的咖啡馆还在街角,招牌换了,但位置没变;那条他们曾并肩走过的梧桐道,树影依旧斑驳。
“林总监,您之前是在南方发展吗?”助理打破沉默。
“嗯,从一家小广告公司做起,一步步走到现在。”她语气平静,像在说别人的故事。
“真厉害!听说您带的团队拿过国际创意大奖。”
“运气好而已。”她垂眸,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包带。
她不是运气好,她是被逼出来的。
十年前父亲公司破产,债务压顶,她不得不辍学打工,从文案助理做起,熬夜写方案,被客户骂哭,被同事排挤……可她没退。她知道,只有变得足够强,才有资格谈尊严,才有底气再见他一面。
手机震动,是工作群消息。
【项目群】@全体成员:今日14:00总部23楼会议室召开“星耀计划”启动会,请各位负责人准时出席。——沈砚
林知夏盯着那条消息,指尖在屏幕上方停了许久,才缓缓回复:“收到。”
两个字,像一场无声的对峙。
13:50,总部大厦23楼。
林知夏走进会议室时,里面已坐了七八个人。她一身剪裁利落的黑色套装,发丝一丝不苟地挽起,气场清冷。有人小声议论:
“这就是新调回来的创意总监?看着挺年轻。”
“听说是空降的,背景不简单。”
她置若罔闻,径直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打开笔记本电脑。
门再次被推开。
全场安静。
沈砚走了进来。
他穿着一件深灰色高定西装,身形挺拔,眉眼比十年前更沉稳,眼神锐利如刀,下颌线分明。他扫视一圈,目光落在林知夏身上,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
“开会。”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林知夏低头翻文件,心跳却快得不像话。
十年不见,他竟成了她的顶头上司。
“星耀计划”是集团今年最重要的品牌升级项目,预算上亿,涉及多个子公司联动。而创意部分,由林知夏团队主控。
“林总监,你先汇报初步构想。”沈砚翻开文件,语气公事公办。
林知夏站起身,投影切换,她声音平稳:“我们主张‘情感共鸣’为核心,通过真实用户故事,传递品牌温度……”
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PPT做得极简大气。说到动情处,她提到一个细节:“真正的品牌,不是卖产品,是卖一种生活信念。”
会议室一片寂静。
沈砚抬眼看向她,目光深邃:“林总监的方案很有感染力。但——”他顿了顿,“太理想化。市场要的是转化率,不是情怀。”
林知夏抬眸,与他对视:“沈总,没有情怀的转化,是冰冷的数字。而我们,要做有温度的品牌。”
空气凝滞。
有人悄悄交换眼神。
沈砚嘴角微扬,似笑非笑:“有意思。那我拭目以待,看你怎么把‘情怀’变成‘转化’。”
会议结束,众人陆续离开。
林知夏收拾文件,指尖微颤。
“林总监。”沈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她转身,他已走近,距离不过一步。
“十年不见,你变了很多。”他低声说,眼神复杂。
“人总会变。”她语气平静,“沈总不也一样?”
“是。”他点头,“但我没想到,再见面,你会是我的对手。”
“不是对手。”她抬眼,直视他,“是同行者。如果方向一致。”
他沉默片刻,忽然笑了:“知夏,你还是那么倔。”
她心头一震。
他竟还叫她“知夏”。
这个名字,他只在最温柔的时候叫过。
“沈总,如果没别的事,我先去准备提案细化稿。”她转身欲走。
“晚上有饭局,客户牵头,你必须参加。”他叫住她,“别迟到。”
“好。”
她走出会议室,背靠电梯壁,终于松了一口气。
电梯镜面映出她的脸——冷静、克制、成熟。
可只有她知道,刚才那几分钟,她的心跳,像回到了十八岁那年,他第一次牵她手时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