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时光之路 > 第28章 新年日志 - 自我拷问,时代和人不一样?

第二十八章 新年日志 - 自我拷问,时代和人不一样?

第二天是周日,陈暄从新年就忙乱成一片,周末她彻底呆在家里好好休息。

下午静悄悄的,陈暄回想着昨天遇到的那一堆人和一堆乱麻麻的思想。

89年真是个奇怪的年头,是满二十岁,一段特别热闹的生活已然开始,还是这本是个热闹的年代呢?

这学期一开始就发生这么多故事,这么多开始的恋爱,这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和生活,也有仍然孤独弄不清要什么的自己!

自己的世界太小,宿舍的生活太简单,那些不同的人,他们的生活和未来是什么样?还是也都差不多?

感慨和怅惘在宁静中侵袭着大脑,今年的新年感想还没写呢,每个新年和生日必写一篇日志是一直的习惯,陈暄想着,翻出日记本,接着不久前的生日感言,写下了1989年的新年感受:

又是一年已去,不禁心惊于时光的飞逝。

窗外阳光明媚,这两天的天气时阴时晴,像孩子的脸变化飞快,而我的想法和情感也是像天气一样阴晴不定。

这个下午如此清冷宁静,我喜欢这样的宁静,可以使自己安然,心也平静似水。

一个人心境宁和,就会突然间既不心高,也不自卑,对一切视之自然,生活就会觉得安宁,我想往这样的境界,却根本达不到。总是在狭窄的自我中徘徊,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人,他们的言行,举动总是在我的脑海里活跃,使我一番思来想去,对自己耿耿于怀,一会心比天高的追求,一会又自卑迷茫的比对,不知道自己要怎么样,会怎么样。

现在这安静的片刻,新年的伊始,想起最近的人和事真是让人回味,咀嚼。

昨天参加了一个文学和诗的讲座,遇到从来不曾遇到的一类人,所谓的文化青年。

我们的世界太狭小,一直以为自己爱好文学,宿舍里,还有高中同学,大家舞诗弄词,引以为豪。听过讲座,看见这些人才知道自己只是业余的业余者,都不好意思在别人面前再提诗词。

但是他们的爱好和生活方式和我们如此大相径庭,我们想象的诗人文人不是这个样子,不能说大跌眼镜,但也足够奇特和矛盾。

我们所喜欢的是那些简单的美的诗文,对他们可能是幼稚,是业余,或许如今的我们生活学习太过象牙塔,认识深度也为他们所耻笑。

他们的生活方式距离我的认知同样太过遥远,不是我们能了解和接受的,我们希望追求美好和精神,而他们已经是借口追求精神变为放纵,超出了我认知的道德承受范围。

六零初,同样是一个时代,年纪相近的一波人,孟谦,以及刘一鸣,他们则是如此不相同呢?是理工科的学习氛围不同所致?还是毕业后工作环境所致?

孟谦他们才像是正常的生活,正常的工作研究,组织各种集体活动,有明确的目标,工作、学习、留学,这些都是最常规的大学毕业后我们将面对的,现实的积极的生活。

好像都充满活力,却是如此不一样的活力。我们是介于他们两种之间吗?

我们仅仅晚他们几年而已。我如此容易陷入精神的幻想和争论,如此容易沉浸在任何一首诗或一段话的词语感受中被打动,而感慨、惆怅,应该和文化青年们同属一种气质,很近的内心吧。

孟谦他们那种充分融入现实世界的活力和激情我们不具备,但又不能接受文化青年那类思想和生活,我们充满理想和浪漫,却仍然执着于现实的追求和生活,矛盾生物!

身边也都在这样的矛盾!黄容,性格适合干部,心里仍然渴望进学生会,渴望入党,学生会接受了何芸,却把有魄力的黄容关在了门外。

她转而和大家一起谈风花雪月,谈历史,好像埋头另一个境界的追求;实际呢,谈社会,谈不公和正义时她的愤愤不平,谈找工作找人脉的心结,对贾莹莹的羡慕和不屑,不都在现实的挣扎和追求中矛盾。

高原和张磊,心里装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张扬,一头在麻将桌上烟雾迷茫。

丹洁曾和自己论述红与黑的于连,‘我们也是底层,大头百姓,谁要上升,通道就是于连那种,新的时代结果不一定是砍头,要么获得权力带来的好处,要么堕落。

当然,也有堂吉可德式的英雄,十**岁前我们还有那么多理想,大家不都爱高谈有所作为,改变世界;二十岁后每个人关心的已经是未来的工作分配和走向,这是环境是潮流,因为大家都在谈。

不过,如今的我们内心更多还是唐吉可德,个个装有英雄主义情怀,未来似乎一定能做些什么的激情,想挑战又不知要向什么挑战,只在诗词和文化讨论中抒发,在小说里与人物共鸣,所以我们成日里的乱想,犹如那位唐吉可德斗士的风车。’

我们应该怎么样,自己也不知道,一会觉得社会不公平,自己要坚定地追求思想和文化,文化不是风花雪月诗的文化,而是追求思想的自由精神文化;一会觉得要充分认识现实,积极投入,参与竞争,才是正道。

还是应该积极地向孟谦他们看齐,务实上进,不要沉迷于心烦意乱,生活才会愉快,充实。

生活在找寻方向,感情呢,一样心烦意乱。

大三是个恋爱的季节,二十岁的人生,那么多的人有人爱,有人被爱,自己呢?还是没有遇到真正喜欢,能心动的人?

突然回想那个下午。习惯性站在老图书馆门口的梅树下,一株有年头的绿萼梅,她特别喜欢图书馆门口这两株梅花,正逢开花季,树下浮动着若有若无的暗香。

她正自陶醉,一抬眼,不远处阳光下,一个帅气身影和他的目光,是不久前教室走廊经常注视自己的那个人。陈暄心一阵跳动,不由蹬蹬上了台阶,冲进图书馆。

打开书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下意识向外瞟,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预期。没过一会儿,在图书馆长桌另一侧,他已经坐下了,眼神也正看过来,感觉有千言万语,一张长桌的距离,却又觉得相隔很远,一切都很恍惚,心砰砰地,只感受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和一道眼神,陈暄无意识地翻看着书,两个人的空气隔着桌子凝固了。

“我不好意思再抬眼看他,由于紧张脸反而绷得严肃而矜持,这脸色大概给他糟糕的错觉,我感觉到他的期望,而我却无力对视。恍惚中我立马起身走出了图书馆,只为平静一下心跳,受不了这种凭空的紧张。在小花园里转了几圈,当平静后再次回到座位时,那端已经空了。

跟惠萍笑谈起这种莫名却诱人的感受,惠萍有她的看法,‘可能在他来说,已经很主动很尽力,其实你可以给个适时的微笑,或是一个暗示的秋波啊,如果你想的话。大概你的淡然,让他没有了更多勇气!’

惠萍接着分析,“其实,我们的问题在于心无所属,不懂爱情,不想或是不敢面对真实,只期待一种浪漫,对这些模糊的感受反而产生遐想,如果真的人站到你身边对你说出来的话,你又不一定有冲动了。”

或许旁观者清,惠萍比我对自己清晰。

想想过往的人,走近又一一远去,自己仍然心无着落。能遇到不错的男孩总是会滋生一些朦胧的喜欢,这种感觉是浅浅的,好像是比同学更多一点莫名的情意,却没有一直向往的那种心动和让自己全身心投入的深情,后一种感觉才是真正心仪的爱情吧。

或许是我们太年轻,还有太多的空间,还在等待。

两年过去,这样那样的机会,对于主动找到宿舍来的男生,近的,远的,怎么总是觉得无趣,是不是永恒的魔咒,追求我得不到的,放弃我得到的。

是啊,我也问惠萍,为什么她要执着于曾经的暗恋伤痛,难道就没有其他人可以取代那种久远和不可能的喜欢吗?

一改那个雨夜的忧伤情怀,惠萍诉说时表现出很坚定的神情,“我在今年新年到来之际已经告诉自己,我已经不是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女孩,我们都在懂得更多,都在更加成熟漂亮。最重要的是,我可以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所想,不畏惧了。

我也问自己,为何会痴迷至此?是闷头读书,把自己画地为牢,相思不尽?自古痴情男女,留千古遗恨,还好只两三年,谈不上遗恨。

反过来,能有这种刻骨铭心的感受也是值得的,如果亦有人如此爱我想我的话,是否会不枉此生啊。

现在呢,我不断告诫自己决不能再次陷入这样的情感往复,时日尚远,我会用心开拓自己的未来的。

我们已经学会注重外表,打整装饰自己,大脑里有了学历,工作和家庭各种现实考虑,越来越现实坚强了吧。”

惠萍当时一口气说得很畅快,该是想了很久。但情感这种东西,好说,不好做到。我能看见惠萍心底的痛楚,估计只有时间和重新遇到的缘分才能消减曾经的痴情吧。

惠萍最后的言语使我开怀不已,‘不过我们两个都有个最大的缺点,太自我,直率单纯,成熟太晚。’

是啊,自己成熟太慢,想的又太多!

这是新的一年,二十岁之后的第一个新年,自己也该整理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该怎么样。很庆幸在二十岁之后得以认识这么多的人,有这么好的朋友,同学,希望新的一年有好的运气吧。”

一气呵成地整理完自己的新年日志,陈暄赫然轻松,新的一年像是真的会有美好等待着自己。

收起日记的瞬间,突然想到自己的另一面,日记中的自己从来都是内心波澜涌动,真实生活中那个淡定随性的,是自己吗?

想起假期有个周末,自己和宋丹洁晚饭后在街上闲逛,漫无目的。迎面走来几个伙子,吆喝她们,“哎,你们东西掉了。”

回头一看,手帕掉地上,拾起要走,他们笑着邀请,“旁边有家舞厅,我们缺舞伴,要不要一起去玩玩。”

见她俩不吭声,“我们跳挺好的,这是附近有名的舞场,不用担心,人多,热闹得很。”

他们不像学生,比小混混又正经些,看着有点儿吊儿郎当的帅气,舞厅就在旁边,是她们熟悉的厂名,陈暄和丹洁对视一眼,“反正是逛游,进去看看。”

舞厅是车间改装的,简易通透,人还真多,老的少的,就是个民间大舞场。两个人毫不拘束地跟三个陌生伙子跳舞,非常开心轻松,晚上街口一起吃完夜宵,才说再见,分手时留下了假名字,还约了下周再去,当然她们没有再去。

随后想起,两个人都有些后怕,要是遇到坏人怎么办?当时她们真没多想,好像人生太无聊寂寞,有种诱惑去放纵一下,跟不认识的男孩子肆意乐一乐,让人很开怀。

那些街头伙子也不坏,一整晚就是跟两个姑娘跳跳舞,说笑说笑,他们大概也只是缺个舞伴。

“人心中或许都有两面,我们的世界太小,太规矩,两个本性胆大的姑娘,突然也会放任一下,放任的一面并不是真实的自己,就如林攸跟着徐青抽根烟,只是想尝试下自我。跟文青们的生活尝试真不一样,他们更大胆,更有自我。”

陈暄边对自己说,边把日记放进抽屉。

周日这么轻松过去了,接下来都是校园里乖乖复习考试的时间。

考试前几个晚上坐在教室里,静悄悄地,听得到日光灯电流的丝丝声,整个校园亦是静悄悄的,走在夜色的小径上,可以聆听城市隐隐的喧嚣。

课桌上摊开的书本,从国际经济到对外贸易,一律的理论,她们在一页页的纸上去看世界。

远处隐隐有鞭炮声传来,看看窗外黑漆漆的婆娑树影,有种隔离和遥远的感觉,学校和社会现实之间的距离,就像这寂静和远远的喧嚣,就像这明亮的灯光和窗外的沉黑,就像面前的书本和外面世界的真实,我们在时光的这头,在时光的象牙塔里,将通往一个等待着我们的时光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