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事必达:逆旅 > 第3章 假面

事必达:逆旅 第3章 假面

作者:眷眷起不来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26 06:31:03 来源:文学城

山风忽然拐了个弯,把一缕哭声和几声呵斥卷了过来。那哭声细得快断了,像是蛛网上挂着的露水,刚飘到耳畔就被粗暴的声音劈开。呵斥声尖利、做作,像锈铁片在石板上刮,硬生生撕破了林子的静。

烛的肩线猛地绷直。黑衣下摆无风自动,像有东西在布料底下游走。

余文立刻蹲下,膝盖陷进落叶堆里。冰凉顺着裤管爬上来,他没动。学着烛的样子贴住树干,指尖在腕表上轻点两下,灭了所有光。两人成了林子里的影子,只剩眼睛还活着,盯着声音来处。

烛先动。脚落下去时几乎没响,专挑叶厚的地方踩,绕开枯枝。余文跟上,目光锁住前人的脚后跟,步频一拍不差。训练过的身体记得每种节奏,很快两人的脚步就融进风声里,再听不见第三种动静。

转过弯,空地摊在眼前。一口压水井,旁边倒着个破桶,浑水在地上洇了一片。没人。方才的动静像从没发生过。

余文扫视边缘。湿泥上有几道新脚印,深浅不一,像是拖拽留下的。草被踩进泥里,折断处渗出黑汁,气味熟悉——和那些被诅咒的东西一样腐朽。他屏住呼吸,视线顺着脚印滑向那片浓密灌木。枝条扭成怪形,像无数攥紧的手,把缝隙封死。

烛已到了井边。半蹲,指尖拂过木桶裂口。粗糙木茬上,几道暗红刮痕藏在泥污下,像是指甲抠出来的。他的手没停,移到水渍边缘一块颜色更深的泥地。那里混着些近乎透明的丝状物,若非指尖带起一丝微光,根本看不见。

烛眉头微蹙,金瞳收缩,盯住灌木丛。周身气息骤冷,像刀出了鞘,随时准备斩开那层黑影。

“走了,没线索了。”余文走到他身旁,声音压得很平。烛没应,指尖在那丝状物上顿了顿,忽地收紧。起身时目光钉进灌木深处,仿佛要凿穿那些扭曲枝桠。那股锐气没散,只是沉下去,潜入更深的暗流。空气里的弦绷得更紧,无声无息。

“嗯。”烛的声音比风还轻,喉间滚过一个音节。收回视线,转身干脆利落,黑衣划出一道冷弧。“去村里。”

余文心里掠过一丝疑影。脚印、黑汁、刮痕、粘丝……每一处都写着冲突,可人呢?哭声和骂声怎么突然就没了?他又看了眼那片死寂灌木。枝条投下的影子交错如牢笼,里面漆黑一片。

却让他觉得后颈发凉,像有蛛网贴着皮肤爬。

烛已经迈步,速度比先前快了几分,透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余文压下念头,快步跟上。

两人离开空地,重新踏上通往落霞坳的小径。身后林木渐密,遮住了那片怪异之地。但那股混着哭泣、呵斥与腐液的气息,仍缠在心头,挥不去。他忍不住再看一眼烛的背影——挺拔,孤寂。拳头在袖中悄然攥紧。

土路踩在脚下,发出细碎沙沙声。南方午后阳光刺眼,照不进村子的闷。沿途村民停下活计,目光黏在他们身上。好奇裹着警惕,薄得像层冰,轻轻一碰就会裂。

老农扛锄拦路,牙缝夹着草屑,笑得迟缓:“面生啊,来咱这有事?”手指摩挲锄柄,指节泛白——典型的防御姿态。

余文上前一步,右手垂侧,掌心微展,做出示好姿势。脸上带笑,语气自然:“老人家好,我们是省城民俗协会的,我姓余,这位同事。听说落霞坳保留不少老传统,春耕祭祀、秋收祈福这些,想来记录点资料,给文化留个档。”

他特意提了查过的习俗,避免露馅。老农浑浊的眼珠转了转,最后落在烛身上。黑衣人站在半步之后,冷意如障,格格不入。老农眼神闪过惊惧,又迅速掩进憨笑:“哦哦,文化人!好事好事!规矩都在,你们随便看随便问,村里人都好说话!”

嘴上欢迎,身子却侧了侧,锄头横在路中,挡住村内方向。脚尖朝余文,脚跟对外——驱赶暗示。余文心里一沉。这村子的防备,已刻进骨血。

“谢谢您,不打扰干活了。”余文笑着绕开,带烛前行。擦肩时,听见低语:“黑衣服……又是黑衣服……”像针,扎进心里。“又是”——以前来过穿黑衣的人,且未留下好印象。

五百米后,李家院子出现。竹篱新扎,接口泛青;地面夯得平整,连草都不长一根。唯有墙角破陶罐插着几支枯菊,透出唯一活气。

瘦小女孩正扫地,扫帚比她高。每扫一下,身子晃一晃,仍认真清扫早已洁净的院面。星瞳。洗白碎花衫,领口补丁,裤脚卷至膝,小腿细如麻杆,疤痕隐约可见。

脚步声响起,她骤然僵住,握帚手紧,指节泛白。抬头见陌生人,眼睁大,如受惊小鹿般后缩。片刻,丢下扫帚转身就跑,细弱嗓音压着哭腔:“娘!娘!外面……有客人来了!”

扫帚摔地,竹枝散开如爪,在平整院中格外突兀。

蓝围裙妇人快步迎出,手沾面粉,笑得洪亮:“哎哟贵客临门!快请进!我是星瞳她娘,王翠花,叫我翠花就行!”说着便抓余文手臂往里拉,指甲几乎嵌肉,笑容与力道不符。

她目光飞速扫过二人,检查衣着神态随身物。笑热烈,眼角挤纹,眼底却藏精算——评估价值,权衡麻烦。

屋内昏暗,黄泥墙开裂露草。灰褂汉子坐桌边编竹筐,手粗如树皮,动作却灵巧。见客即放活计起身,双手反复擦围裙,局促:“两位先生快坐,家里简陋,别嫌弃。”

李建军,星瞳养父。余文注意到:左手小指缺一截,伤口发黑旧伤;编筐时右食指微颤——酗酒或重伤后遗症,与其“老实”外表相悖。

星瞳躲在王翠花身后,只露双眼偷看。紧贴母背似求护,母亲转身时却又后缩,显出恐惧。脸带乖巧假笑,眼神常低垂,唯无人注意时才飞快扫视屋内陈设——无童真好奇,唯深藏不安。

余文落座,目光温和环顾。旧桌有深划痕,却擦得发亮;半旧衣柜贴褪色福字;窗台搪瓷缸崭新,“劳动最光荣”字样与周遭破败格格不入。屋子整洁得刻意,似为迎接检查而非生活。

“我们是民俗协会的,来记录些老风俗。”余文启话,语气轻松,“比如春耕祭土地神?秋收庆祝仪式?平时贴窗花、挂护身符吗?”

王翠花立刻接话,声更热:“有!怎么没有!春耕杀鸡抹血碑上求收成;秋收全村老槐树下摆酒唱山歌!窗花嘛,星瞳会剪,就是不好看,瞎胡闹!”说罢将女儿推出,“快给先生看看,别藏着!”

星瞳身形晃,险摔倒。低头绞衣角,声细如蚊:“我……剪得不好,先生别笑话。”被推瞬间,肩部内缩,似避痛击。

李建军偶补几句,“对,翠花说得对”“都是老规矩”。当余文问“村里最近有无特别事,如怪天气、少见动物”,他手上竹条“啪”地断裂。本能看向王翠花,见其微摇头,方笑道:“没有没有,一直平平静静,没啥特别事。”

烛坐在角落的木凳上,像一尊被遗忘的旧物。他没看任何人,只是垂着眼,指尖轻搭在膝头,仿佛时间在他身上停驻。

偶尔,他的金瞳会缓缓抬起——掠过李建军颤抖的手指,扫过王翠花嘴角抽动的肌肉,最终落在星瞳身上。那一眼停留几秒,又无声垂下,眼底闪过一丝冷得发暗的东西。

余文一边和李家夫妇说话,一边用余光打量女孩。她的“乖巧”太完整了,像一段预设好的程序。

王翠花一瞥,她立刻转身倒水,杯子端得稳,滴水未洒;李建军咳嗽一声,她马上取来烟袋,装烟丝不多不少,刚好够抽一轮。这不是亲近,是训练。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回应大人的需求,却透着骨子里的麻木。

她站回王翠花身后,双手交叠,头微低。余文注意到她左手食指关节处有一道新鲜伤口,血珠还在渗,像是被什么尖锐物划开的,没包扎,只拿衣角蹭了蹭。

当他的目光落上去时,星瞳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僵了一下,飞快把那只手藏到背后,像藏一件不该存在的证物。

“这丫头就是手笨,干活总爱受伤。”王翠花笑着拍她后背,力道重得让她晃了晃,“平时让她小心,就是不听。”

那手掌落下时,星瞳咬住下唇,脸埋得更低。

谈话间,王翠花忽然撩起碎发,露出耳朵上的金耳环。崭新的,在昏黄灯光里闪着光,与她洗得发白的围裙格格不入。

“哎哟,忘了摘了。”她摸了摸耳环,语气轻描淡写,眼里却有炫耀,“孩子她爹上个月去镇上打的。自从星瞳来了,家里运气就好起来了,时不时能捡到些小玩意儿,换了点零花钱。不算值钱,图个吉利。”

余文的心沉了一瞬。

他说不清为什么,但当他听见“亮晶晶的小玩意儿”这几个字时,星瞳的脸色瞬间褪成纸白。她攥紧衣角,指节泛白,呼吸急促起来。

而王翠花说着,伸手搂住她的肩,手指随意按在她上臂。星瞳猛地僵住,眼泪在眼眶打转,却硬生生忍住,只咬着唇,低头不语。

余文的目光滑向她挽起的袖口——布料被掀开一点,露出一小段青紫淤痕,新旧交叠,像地图上的河流,刻在苍白皮肤上。

就在这时,烛动了。

他指尖轻轻敲了下桌面,声音极轻,“嗒”。

余文顺着他的视线望过去:窗台外沿,不知何时多了一颗玻璃珠,淡蓝色,圆润剔透,在阳光下折射出虹彩——正是他们白天在溪边见过的那种。

它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像故意留给人看见。

王翠花的眼睛立刻亮了,笑容更深,带着贪婪:“瞧瞧!说着就又来了!”她快步走过去,小心翼翼拾起玻璃珠,用衣角擦了擦,塞进围裙口袋。动作熟练,像做过无数次。

星瞳看见那颗珠子时,身体明显抖了一下,眼神充满恐惧。她张了张嘴,似要说什么,却在王翠花回头的一刹那闭上了嘴,低头,再不敢看。

余文和烛对视一眼。

他们都懂了。

这些“小玩意儿”,不是好运,是代价。

寒暄几句后,余文借口要看老槐树,起身告辞。王翠花热情相送,嘴里不停念叨:“晚上没地方住就来家里凑合!”李建军站在一旁,憨笑,始终没开口。

走出院子,余文长吐一口气,胸口的闷压终于松了些。

“表演痕迹太重。”他对烛低声说,声音里压着怒意,“星瞳至少有三处新伤,淤痕形状像是棍击或拳打所致,加上手指划伤,还有她那种条件反射般的害怕……她是被长期虐待的。”

他调出手腕上的记录仪,“李建军和王翠花是典型的共犯式施虐。他们看她的眼神,不像看孩子,更像看一件能生财的‘工具’——或者,一个会下金蛋的鹅。”

烛望着村落深处。那里的能量波动浑浊如泥,混杂着恐惧、贪婪、麻木的气息,几乎凝成实体。

“她灵魂的光,很弱。”他罕见地说了一句带情绪的话,声音依旧冷,“被污秽缠绕。干预者是唯一的变数,在护她。”

“我们现在怎么办?”余文问,心里焦躁,“直接揭穿不行。村里人都在维护这个假面,肯定知情。我们没证据,反而会打草惊蛇,让她处境更糟。”

烛没停下脚步,继续往前走。目光扫过路边房屋——每一家都门窗紧闭,院子整洁得异常,像是在躲避什么。

“看。”他说。

余文明白了。他在引导观察村民的反应,从沉默中找裂痕。

两人放慢脚步。余文假装对建筑感兴趣,不时举起忆镜拍照,实则记录每个路人的微表情。

一个纳鞋底的老太太看到他们,立刻停下针线,直勾勾盯着,直到人走远才低头——可手还在抖,再没缝下一针;两个玩耍的孩子见忆镜举起,瞬间被妇人拉回屋内,门“砰”地关上;连村里的狗,也只是低呜,不敢吠叫。

余文心越来越冷。

这不是偶然的沉默,是规则。村民们或许不是动手的人,但他们用回避、包庇、装聋作哑,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把星瞳困在其中。他们怕的不是外来者,而是真相撕破村庄的“淳朴”假面。

走到村中央的老槐树下时,一个穿灰色中山装的男人走来。衣服熨得平整,领带系得一丝不苟,与周围粗布短褂格格不入。头发梳得油亮,金边眼镜后的双眼精明如刀。

“两位是省城来的民俗研究员吧?”他主动伸出手,掌心干燥,握手力度恰到好处,“我是村支书,王建国。听说你们来采风?欢迎啊!咱们落霞坳虽偏,民风淳朴,夜里睡觉都不用锁门,从没丢过东西!”

他说这话时,右手不自觉摩挲着口袋——那里鼓着,像是藏着记事本或对讲机。

余文笑着握手,心里警铃已响。

反复强调“淳朴”“夜不闭户”?这是在划界线。

“王支书客气了,我们就是来收集些民间故事、节气习俗之类的。如果有老人愿意讲讲,那就最好不过了。”余文顺势接话,压低姿态,淡化调查意味。

王建国眼中闪过一丝光,目光扫过忆镜,又掠向烛。

烛仍站在半步之后,周身冷意如屏障。王建国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即恢复:“好办!我这就叫老会计过来,他肚子里全是老辈的事。你们今晚就住村部,我让炊事员加菜,边吃边聊,也省得你们乱跑。村里有些路没修,黑灯瞎火容易磕着。”

听着周到,实则收网:“别自己查,想知道什么,我安排人告诉你;晚上别出门,留在我的视线里。”

“多谢费心。”余文婉拒,“我们带了帐篷,打算在山上扎营,方便记录清晨活动。至于老会计,明天我们亲自拜访就行,您指个路就好。”

王建国笑容淡了,手指在口袋里攥了攥,又松开:“这样啊……也行。老会计家在村东头,门口有棵枣树,好找。不过山上凉,要是有情况,随时往村部跑,我24小时都在。”

说完,他退后两步,侧身做出送客姿态:“我还有事,先走了,明天见。”

他走几步,回头看了一眼,确认他们没跟上来,才加快脚步拐进小巷——那是通往村部的方向。巷口站着两个迷彩服青年,见他到来,立刻立正,低声汇报。

“他在监视我们。”烛忽然开口,目光落在巷口,“那个方向,还有血腥味。”

余文心头一沉。

血腥味?

他不敢深想,只将刚才的画面刻进忆镜:王建国提到“老会计”时眼神闪躲;拒绝留宿时无意识摸领口,像在掩饰谎言;离开时的回望,暴露了他的戒备。

这些碎片正拼出落霞坳的暗面。

两人不再停留,沿土路向外走。

沿途村民已归家,炊烟袅袅升起,却听不到笑声、闲谈,连狗吠都没有。整个村子像被按下静音键,只剩烟柱在暮色中缓缓上升,透着死寂。

走到村口,余文回头望去——夕阳下的落霞坳一片宁静,瓦片泛着橘红光,美得像画。

可他知道,那是牢笼。

他想起星瞳眼里的恐惧,想起王翠花口袋里的玻璃珠,想起王建国刻意的安排,胸口像压了块石头。

“他们不是天生的恶人。”他低声说,声音复杂,“李建军的手在抖,像长期被胁迫;老太太看到我们时手指发抖,眼里有愧;甚至王建国……这个村子,像是被某种力量控制着。所有人,在沉默中成了帮凶。”

烛没说话,只是加快脚步。

山路渐暗,夕阳沉入地平线,天空由橘红转为深紫,终被夜幕吞噬。山风拂过,带着草木清香,却吹不散余文心中的压抑。

他知道,真正的夜晚,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