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第49章 林薇忆恩师,现代医学启蒙者

庆功夜的喧嚣渐渐沉寂,仁心堂的庭院在月光的映照下,化作一片柔和的银白。张婶与春桃早已安歇,苏景也回房整理祖父的医书,唯有林薇仍独坐石桌旁,指尖轻捻着那枚陪伴她穿越时空的青铜簪子。冰凉的触感自指尖蔓延,勾起她对现代生活的深深思念——尤其是那位改写她人生轨迹的医学启蒙恩师,陈教授。

青铜簪子的纹样在月光下清晰可辨,林薇轻轻摩挲着簪子上的缠枝莲图案,仿佛又看到了陈教授实验室里那盏深夜常明的台灯。初次见到陈教授时,她还是医学院大一的新生,因对解剖课的恐惧而躲在实验室角落默默落泪。陈教授手持一本手绘的人体结构图走过来,温和地说:“小林,医学并非冰冷的解剖,而是能触及生命温度的学问。你看这心脏的血管,每一条都承载着鲜活的希望,我们学医,正是要守护这份希望。”

那时的林薇,对医学的理解仅停留在“治病救人”的表层,是陈教授引领她步入更广阔的医学世界。记得有一次,社区义诊时遇到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老人已认不出身边的亲人,却紧紧握着一张泛黄的药方。陈教授并未草率开方,而是蹲在老人身旁,耐心倾听老人絮叨的年轻往事,再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调整用药,并教导家属如何通过回忆疗法缓解老人的症状。

“医者,既要医身,更要医心。”陈教授当年的话语,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林薇的脑海中。后来,林薇才得知,陈教授的母亲也曾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他投身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是出于医者的责任,更是带着对亲人的深切牵挂。这份“带着温度行医”的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林薇,使她在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始终将病患的感受放在首位。

林薇轻轻叹了口气,将青铜簪子放在石桌上,目光投向长安的夜空。盛唐的星辰格外璀璨,仿佛与现代社会实验室窗外的星空遥相呼应。她回想起大学时跟随陈教授研究的“传统医学现代化”课题,陈教授常言:“传统医学并非落后的代名词,现代医学也非唯一的标准答案,唯有两者结合,方能更好地服务患者。”当时她尚不理解其深意,直至穿越至盛唐,运用现代消毒知识处理外伤、以营养学理念改良药膳、借助产科知识助孕妇平安生产,才真正领悟到陈教授话语中的真谛。

某日,医馆迎来一位患有严重脚气的病患,其脚底板布满裂口,疼痛难忍,无法行走。依照古代疗法,多采用草药外敷,但效果缓慢且易复发。林薇忆起陈教授曾讲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方法,首先运用现代知识判断病患为真菌感染,随后利用本地易得的艾草、黄柏煮水供病患泡脚杀菌,同时搭配改良后的药膏涂抹,并教导病患保持脚部干燥的卫生习惯。不出半月,病患的脚气便痊愈了,特意送来一双亲手纳制的布鞋以示感激。

那一刻,林薇仿佛看到了陈教授欣慰的笑容。她回想起陈教授常说的那句话:“医学没有国界,更没有时代界限。”原来,无论是现代的实验室,还是盛唐的医馆,医者守护生命的初心始终如一。

石桌上的青铜簪子在月光下闪烁,林薇拿起簪子,思绪飘回到穿越前的最后一天。那天,她刚完成一台紧急手术,疲惫地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陈教授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咖啡,温和地说:“小林,你最近进步很大,但要记得,再忙也要照顾好自己。医者首先要守护好自己的健康,才能更好地守护他人。”当时,她还笑着回应:“知道了,陈老师。”未曾想,那竟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

想到这里,林薇的眼眶不禁微微湿润。她轻轻抚摸着簪子,仿佛在向远方的恩师诉说:“陈老师,我现在身处盛唐,也成为了一名能为百姓解除病痛的医者。我用您传授的知识,帮助他们处理外伤、调理身体、平安生产,还学会了用当地草药制作药膳、推广口罩预防疾病。您教导的‘带着温度行医’,我一直铭记在心,并始终践行。”

一阵微风拂过,庭院中的梧桐树叶轻轻作响,仿佛是恩师的回应。林薇拭去眼角的泪水,目光变得坚定。她回想起苏景讲述的祖父的故事,忆起仁心堂代代相传的“仁心”令牌,顿时领悟,无论是现代的陈教授,还是盛唐的苏景祖父,他们皆为“医者仁心”的传承者。这份传承,超越时代,跨越地域,仅关乎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百姓的关怀。

她起身步入房间,从行李中翻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这是她穿越时特意携带的,内里记录着陈教授传授的重要知识点、经典病例分析,以及一些行医感悟。林薇翻开笔记本,在空白页上郑重写下:“盛唐仁心堂,传承医者志。以现代之识,融古法之智,守生命之暖。”

书写完毕,她小心翼翼地将笔记本收好,随后拿起那枚青铜簪子,轻轻戴在发髻上。月光透过窗棂洒落,仿佛为她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辉。林薇深知,尽管她与恩师相隔时空,但恩师传授的医学知识和行医理念,将永远陪伴她,支撑着她在盛唐坚定前行。

第二天清晨,林薇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医馆。春桃注意到她发髻上别致的青铜簪子,好奇地问道:“林薇姐,你今天佩戴这簪子,真漂亮!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呀?”

林薇微笑着点头回应:“是啊,这让我想起了那位至关重要的老师。他不仅传授了我丰富的知识,更让我领悟到医者的真正意义。今后我们行医,不仅要用心治愈患者的身体,还要多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就像苏师父的祖父,也如我的老师那般。”

恰在此时,苏景步入医馆,听到她们的对话,赞赏地说道:“说得极是!医者最宝贵的,莫过于这份同理心。林薇,你能有如此深刻的感悟,足见你已经真正理解了‘仁心’二字的真谛。”

当天上午,医馆迎来了一位患有抑郁症的妇人。妇人因丈夫去世,终日郁郁寡欢,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林薇并未急于开具药方,而是静静地坐在妇人身边,耐心聆听她述说与丈夫的点滴往事,就如同当年陈教授对待那位阿尔茨海默症老人一般。此外,她还为妇人配制了疏肝解郁的药膳方,并教导妇人通过插花、散步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鼓励她多与邻里沟通交流。

一周后,妇人再次踏入医馆,气色明显好转,手中还捧着自己精心插制的花束:“林姑娘,感谢你耐心聆听我那些心底的倾诉,如今我终于能够正常饮食、安然入睡了。这束花送给你,感激你让我重新找回活下去的勇气。”

林薇接过花束,内心涌起一股暖流。她深知,这正是陈教授所强调的“医心”之力量,也是仁心堂世代相传的初心所在。她将花轻轻放置在医馆的窗台上,凝视着阳光下怒放的花朵,仿佛看到了现代实验室里那盏温馨的台灯,看到了苏景祖父熬制药材的身影,看到了无数医者为了守护生命而孜孜不倦的努力。

傍晚时分,林薇静坐于庭院之中,再次翻开那本笔记本。夕阳的余晖洒落在书页上,映照出陈教授亲笔写下的箴言:“医学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愿你始终坚守初心,带着温情砥砺前行。”林薇轻声诵读这句话,心中顿时充满力量。她明白,在这条盛唐的行医之路上,她不再孤单,有苏景、春桃、张婶的相伴,有仁心堂的深厚传承,更有远方恩师的精神引领,她定能走得更远,让“医者仁心”的光辉,温暖并照亮更多人的生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