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第33章 雨后空气新,林薇即兴创药膳

屋顶修缮完成后的清晨,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悄然降临,洗净了庭院里的尘土。雨后初晴,阳光穿透云层,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与薄荷的清香——前几日种下的薄荷幼苗已冒出嫩绿的新芽,从屋顶边缘垂落,随风轻轻摇曳。

林薇提着竹篮从后院走来,篮子里装着刚采摘的新鲜蔬菜和草药,有青翠的菠菜、嫩黄的南瓜花,还有带着露珠的蒲公英和艾草。“张婶,今天天气不错,咱们不如做些新吃食吧?”她笑着将竹篮放在灶房门口,“前几天修缮屋顶辛苦大家了,正好用这些新鲜食材做些滋补的药膳,既能补补身子,也能让病患们尝尝。”

张婶正在擦拭灶台,闻言眼前一亮:“药膳?这主意真好!咱们之前总给病患开药方、教食疗,却从没做过药膳。要是做得好,不仅咱们能吃,还能推荐给病患,比单纯说食疗方更直观。只是这药膳该怎么做,我可没经验。”

“我来教您!”林薇挽起袖子,从篮子里取出食材,“药膳讲究‘药食同源’,不同的食材搭配不同的药材,能发挥不同的功效。例如,蒲公英能清热解毒,搭配鸡蛋煎食,适合风热感冒初愈者;艾草能温经散寒,与糯米一同制成艾草糕,适合体寒的妇人;还有南瓜花,能清热利湿,和面粉一起煎成饼,老人孩子都喜爱。”

春桃恰好走进灶房,听到两人的对话,兴奋地凑上前:“林薇姐,我也来帮忙!我之前跟张婶学过做糕点,艾草糕我一定能做好!”

苏景也闻声而来,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饮膳正要》:“林薇这想法甚好,古代就有‘以食治病’的理念,这本《饮膳正要》中记载了许多药膳方子。你可以结合现代知识,改良出更适合咱们百姓的药膳,既美味又养生。”

众人一拍即合,立刻分工行动。张婶负责准备主食和厨具,春桃则跟随林薇学习处理草药,苏景在一旁查阅《饮膳正要》,偶尔提出改良建议。灶房里很快热闹起来,洗菜声、切菜声、柴火燃烧声交织在一起,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林薇首先制作的是“蒲公英煎蛋”。她将新鲜的蒲公英洗净,切成细碎的小段,打入四个鸡蛋,加入少量盐和葱花,搅拌均匀。锅中倒入适量猪油,待油热后,将蛋液倒入锅中,用小火慢慢煎制。很快,金黄的蛋饼便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蒲公英的清香与鸡蛋的醇香交织,令人垂涎欲滴。

“林薇姐,这蒲公英煎蛋闻着真香!”春桃凑到锅边,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以前我只知道蒲公英能入药,没想到还能做成菜,真是太神奇了。”

林薇笑着将煎蛋盛出锅:“蒲公英不仅能清热解毒,还富含维生素,常吃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尤其在春天容易上火的时候,吃这个正好能降火。”

接下来制作的是“艾草糕”。林薇将新鲜的艾草洗净,放入沸水中焯烫片刻,捞出后挤干水分,切碎后与糯米粉混合,加入适量温水和红糖,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春桃则按照林薇的指示,将面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揉成圆形,再用模具压出精美的花纹。将艾草糕放入蒸笼,用中火蒸半个时辰,软糯香甜的艾草糕便制作完成了。

“这艾草糕看起来真漂亮!”张婶拿起一块艾草糕,轻轻咬了一口,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甜而不腻,还带着淡淡的艾草香,吃起来非常舒服。体寒的妇人吃了这个,肯定能缓解手脚冰凉的毛病。”

苏景也拿起一块艾草糕,细细品尝后说道:“可以在面团里加少量生姜末,这样温经散寒的效果会更佳,而且不会影响口感。另外,还可以制作一些无糖的艾草糕,供糖尿病患者食用。”

林薇点头赞同:“师父说得对!以后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制作多样化的药膳,比如为老人准备软烂的粥品,为孩子制作香甜的糕点,确保每个人都能享用适合自己的药膳。”

最后制作的是“南瓜花煎饼”和“百合小米粥”。南瓜花煎饼的做法简单:将南瓜花洗净切碎,与面粉、鸡蛋、水混合成面糊,加入少量盐和胡椒粉,用平底锅煎至金黄酥脆即可。而百合小米粥则需要用文火慢熬,将百合、小米、红枣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熬煮一个时辰,直至小米浓稠,百合软烂。

中午时分,一桌丰盛的药膳终于准备就绪。金黄的蒲公英煎蛋、翠绿的艾草糕、酥脆的南瓜花煎饼、浓稠的百合小米粥,依次摆放在桌上,色彩斑斓,香气四溢。众人围坐在桌前,一边品味药膳,一边探讨改良方案,气氛分外温馨。

“这百合小米粥真是好喝!”春桃品尝着粥,满脸满足地说道,“百合的清甜与小米的醇香完美融合,再加上红枣的甘甜,真是美味至极。以后早上给病患准备这款粥,肯定会大受欢迎。”

林薇微笑着点头赞同:“百合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小米能健脾养胃,红枣则能补气血,这款粥适合大多数人食用,尤其是那些咳嗽、脾胃虚弱的病患。以后我们可以每天早上熬制这款粥,免费提供给病患,让他们在就医的同时,也能得到身心的滋养。”

下午,医馆里涌入了众多病患。他们看到桌上摆放的药膳,纷纷好奇地询问起来。林薇借此机会,详细地向他们介绍了药膳的种种功效及其制作方法,并热情地提供了免费试吃。

首位试吃的病患是一位深受咳嗽困扰的老汉。他拿起一块艾草糕,又品尝了一碗百合小米粥,脸上随即绽放出满意的笑容:“这粥真是美味,喝下去喉咙感觉舒服多了!还有这块糕点,甜而不腻,口感极佳。林姑娘,你能否将这做法传授给我,我也想回家为老伴儿做些。”

林薇耐心细致地为老汉讲解了制作步骤,并额外赠送了一些新鲜的百合和小米:“大爷,这些食材您收好,回去后按照我教的方法制作,坚持食用几天,您的咳嗽症状定会得到缓解。”

一位怀孕的妇人对蒲公英煎蛋颇感兴趣:“林姑娘,我最近总觉得上火,吃这个蒲公英煎蛋真的能降火吗?会不会对孩子有影响?”

林薇笑着解释:“蒲公英是温和的草药,适量食用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反而能缓解上火的症状。如果您担心,可以少放些蒲公英,多放些鸡蛋,这样既安全又养生。”

妇人放心地尝了一口蒲公英煎蛋,连连称赞:“真好吃!比我家做的鸡蛋好吃多了。以后我要经常做这个吃,再也不用担心上火了。”

随着试吃的人越来越多,药膳的口碑也逐渐传开。不少病患都向林薇请教做法,还有人希望医馆能定期提供药膳。林薇与苏景商量后,决定每天早上熬制百合小米粥,免费提供给病患;每周制作一次药膳糕点,如艾草糕、南瓜花煎饼等,低价售予病患,让更多人能享受到养生的药膳。

接下来的几天,林薇陆续研发了多款新药膳,包括“红枣枸杞乌鸡汤”(补气血,适合产后妇人)、“山药莲子粥”(健脾养胃,适合脾胃虚弱的老人)以及“薄荷绿豆汤”(清热解暑,适合夏季饮用)。每款药膳都经过反复改良,确保既美味又具备养生功效。

一天下午,曾来医馆修缮屋顶的王师傅特意来访,手里提着一袋新收的小米:“林姑娘,苏大夫,听闻街坊称赞你们医馆的药膳,我特地来品尝。这是我家新收的小米,送给你们做粥。”

林薇热情地招待了王师傅,为他端上一碗百合小米粥和一块艾草糕。王师傅品尝后,竖起大拇指赞道:“这粥和糕点真是美味至极!比我在城里酒楼吃过的还要好,而且还能养生。我家老伴体寒,回去我也按你的方法给她做艾草糕。”

送走王师傅后,春桃兴奋地说道:“林薇姐,咱们的药膳越来越受欢迎了!今天还有位病患表示,要把咱们的药膳推荐给村里的人,让大家都来购买。”

林薇笑着回应道:“这正是药膳的价值所在,不仅能让大家品尝到美味,还能辅助养生治病。以后咱们还可以根据季节变化,研发多样化的药膳,比如春天推出清热降火的,夏天制作清热解暑的,秋天研制润肺止咳的,冬天则提供温补散寒的,确保大家一年四季都能享用适宜的药膳。”

苏景也点头赞同:“我们可以将每种药膳的功效、做法、适用人群详细记录下来,张贴在医馆的墙上,方便大家查阅。此外,还可以将这些内容印制成小册子,分发给百姓,让更多人了解药膳,学会通过食物进行养生。”

傍晚时分,林薇静坐于庭院之中,凝望着夕阳缓缓沉落,内心洋溢着满满的欣慰。从初来乍到的穿越迷茫,到如今在仁心堂潜心研发药膳、积极推广养生理念,她在这个时代已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所在。药膳,不仅是一种日常饮食,更是一种传递健康理念的有效途径,能够让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养生治病,减轻病痛的困扰。

“林薇姐,你在想什么呢?”春桃手捧一碗薄荷绿豆汤,轻盈地走过来,递给林薇,“张婶刚煮的薄荷绿豆汤,清热解暑,你快尝尝。”

林薇接过绿豆汤,轻啜一口,清凉的薄荷香气与绿豆的清甜交织,瞬间驱散了夏日的燥热。她微笑着说道:“我在想,今后我们可以将药膳推广至更多的地方,比如长安的酒楼、驿站,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既健康又美味的药膳。说不定将来,咱们仁心堂的药膳还能成为长安的一大特色呢!”

春桃激动地说:“太好了!我坚信一定会的!有林薇姐你在,咱们仁心堂的药膳必定能声名远扬,惠及更多人群。”

夕阳的余晖洒满庭院,照亮了屋顶上的薄荷和艾草,也映照出众人满怀希望的面容。林薇深知,药膳的推广仅是起点,未来尚有诸多重任待担。然而,只要秉持“医者仁心”的初衷,有苏景、春桃、张婶等伙伴的鼎力相助,有百姓的信赖与支持,仁心堂定能在养生治病的征途上稳步前行,为更多百姓带去健康与福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