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少卿你离我太近了 > 第9章 寻身九

少卿你离我太近了 第9章 寻身九

作者:青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1 16:02:34 来源:文学城

“哗啦”一声,一座无人凉亭下钻出一个脑袋。黑发如藻,破衣烂衫,乍一看还以为水鬼上岸来拖人了。

怕身上沾了泥土,明昭双手一拍水面借力跳进了凉亭。没想到,一进凉亭,他就后悔费劲洗身上的衣服了。

这应当是一座有主的亭子。

至少是有人常来,还是个钓鱼佬。凉亭内钓具齐全,鱼竿、鱼篓、还有两张小胡床,中心一个骰子模样的石台上摆着香炉、茶具、炭炉等品茶赏景的雅致之物。石台做的也精巧,下方镂空处嵌着几个乌木抽屉,应当是放些果子点心等日用之物的。

只可惜,无香、无茶、无炭、无点心,所有器物之上都落着一层薄灰。很显然已经有段时间没人来了。

无人来,也无人打扫和借占,应当就是有主的,身份还不低。

明昭之所以后悔,是因为他一眼就瞧见了那个半开抽屉。抽屉里塞着一身男子衣袍,也不知道是人走的急,还是别的缘故,衣服被揉成一团,一半在内,一半搭拉在抽屉的边缘。

原本只是让谢瑕帮找一座没人的亭子,没想到找了个这么齐活的。

“你说这不是巧了嘛。”说着,明昭就朝那件衣袍伸出手。

突然,一声轻咳打断了他。

谢瑕早就先一步进了凉亭,心里也想过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没想到这人真的就动手了。他感觉自己应该阻止,便幽幽道:“不问自取,是为贼也。”

明昭就知道会被阻止,但手上的动作却没停,三下五除二地拔了自己那套烂衣服,就把人家的衣服给穿上了。

“你别说还挺合身。”明昭拽了拽袖子和衣角,把那些揉出来的褶皱捋顺之后才回道,“我倒是想问,这也没人啊。”

明昭说了句无赖话,但他也知道什么该什么不该,所以没等谢瑕发作,立即改口:“我就这么一说,你别当真。俗话说事急从权,我这不也是为了给你找身体行个方便嘛。我要是穿那身烂衣服,往前走两步就会被人打出去的。你又不能离我太远……”

谢瑕:“……”

“你说是吧。”没有听到谢瑕回复,明昭转身看去。本以为谢瑕只是被他气得说不出话,没想到还要更严重——直接转身不理他了,这次换面柱思过了。

“好了,好了,大不了就当我买了这件衣服,等找到你的肉身,你给人家补一下买衣钱。”明昭最终还是妥协了,用哄小孩的口吻去哄如今还年少正直的谢评事,但钱财上他是一点都不能吃亏。

“……不是,我……嗯,就如此吧,这钱合该我出,过后我差人……”

“咦?这是什么?呀!怎么看着像是绝笔信啊……”

谢瑕转身,见人已经穿戴整齐,就稍稍靠近了些,听到是绝笔信这样会伴随人命的物品,他肯定不能坐视不管。

只是,他现在可拿不住信,而拿信的人又研究的认真,他便直接问道:“信上说了什么?可是与这亭子主人相关?”

明昭点点头,向前走了一步转了个身,与谢瑕并排站到一起。然后他一手一边拿住信纸的边缘,展开,方便谢瑕能看到信的内容。

“我觉得可能与你也有关。这信上好像写了谁在害本县的县令,你不就是来查这个案子的吗?好像是县令相好的写的。”

明昭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读懂这些古文,想着是原身保留下来的技能,就没在意,但他怕自己理解有误,就把自己总结的信息说了一下。

谢瑕闻言跟县令之死有关,立马逐字逐句看了下去,看到开头几个字就颔首道:“的确是写给县令的,这是他的字。”

闻言,明昭又将视线移到了信的开头——

子贞吾夫亲启:

虽愿君阅此信时身安,恐难遂吾愿,此信若展,则证吾已遭难。若由君展,望听良言。

犹记仲夏垂钓,品茗共赏,甚愉甚悦。而谈及乡绅韩氏一族,因是杜郎母之亲族,君心甚偏。其族狼子野心,谋吾财,害吾命,更进谗言,害吾今生难亲身奉君。

君不信吾之言,觉其必遵尔之令,乃君大意。

吾今日留此绝笔于此亭,只盼君安。此处仅二人知,最为妥帖。信附其族罪证,盼能助君一臂之力,铲除奸佞。

望君千万珍重,勿思勿念。

妾郝氏绝笔。

……

信读完,明昭又把下面几张纸上的内容给谢瑕展示了一下,里面不但有意图谋害杜县令的罪证,甚至还有上届县令,上上届县令……

“也是倒了大霉了,被分到这里当县令!”

因为原著中只有这位杜县令被提了一嘴,之后就是临县的案子了,没想到杜县令之前竟然还死了这么多。

明昭觉得难以置信,转头问道:“死这么多朝廷命官,都没有个厉害的人来管管?”

“……嗯,我算吗?”

谢瑕沉吟了许久,半天才回了这个问题。只是他自己可能也不太自信,说着眼神就飘到了一边。毕竟,查案当天就被人算计了,这“厉害”二字,他现在接的也有点虚。

“算!”明昭深深地点了一下头,回答的斩钉截铁,但心里补了句:未来的你,厉害。

因为话题再谈下去就有点尴尬了,明昭晃了晃手里的纸:“先不说你的查案功夫怎么样,就是你的身世,也够厉害了。你要是在这里出了事,那京城那边还不得派兵荡平这里。这个韩家够嚣张的,是什么千年大族吗?要谋反啊……”

“并非大族。”谢瑕摇头道,“韩家是近些年才兴起的家族,漕运出身,上代有女嫁京城杜家,借杜起势,兴盛不过二十年。”

“那本地还有其他乡绅大族吗?”明昭总感觉事情没这么简单,先不说这个县令相好是怎么拿到这些证据的,明明都被人逼死了,找证据的本事还挺大。

再者,就韩家的规模和立场来讲,他们完全没有害这个杜县令的理由。看过无数推理小说的明昭,脑海中瞬间觉得这可能是一场栽赃陷害的戏码。

当然,也有可能是真蠢,然后被竞争对手拿到把柄,借这个郝氏之口将他们一军。

仅凭这些还不能确认杜县令就是韩家杀的。必须还得看一下其他势力的规模,有没有冲突、动机之类。

明昭摸着下巴思索着,谢瑕也开始回想来芝兰县前看过的卷宗。

没多久,谢瑕像是梳理明白了,轻声道:“此地富饶,势力颇为复杂,不过富豪乡绅的确以韩家为首。除韩家外,还有……”

“等一下!打住!”明昭紧忙摆手制止,把手里的纸卷了卷就塞到衣袖里,伸手指了指亭子外的天空,“你真想把我饿到天黑吗?”

.

“太帅了,我真是太帅了。”明昭边走边陶醉。出亭望水的那一刻,他只觉得这个穿越值了。虽说样貌改了至少三成,但都是往好的地方改,怎么想都不吃亏。

至于改的有多好?那话怎么说的?

玉面朗目,神仪明秀,再配上这一身细绸袍,当真是龙章凤姿,贵气天成啊。头发只是随意抓了抓绑上,那潇洒倜傥之气几乎要冲破水面。

比谢瑕还帅。

明昭止不住地弯着嘴角,眼神余光看向并排而走的谢瑕,再次确认后,他还是觉得自己更帅。

“你是想继续听线索吗?”

“不听,不想!”

空气中飘荡的碳烤麦香气早就把他勾得胃里泛酸了,他哪里还有心思去研究案情。

怕谢瑕真的见缝插针,明昭立刻迈大了步子,三两步就拉出后面一大截。

没多久,二人……不,应该是一人就来到了烧饼摊前,明昭指着一个沾满芝麻的烧饼问:“老丈,这个烧饼怎么卖?”

“一文……嗯?小郎君买的话,给你一文俩,刚出炉的,香着呢。”

围着围裙正在揉面的老翁抬眼见是这么俊俏的小郎君,立马热络起来。上一次他的摊子被杜县令光顾,那些仰慕县令文采,爱慕县令姿容的纷纷前来,都要尝一尝这让县令都爱烧饼是何滋味。

那些日真的是……

生意从没有那么好过的老翁不禁就想起了那数到手软的铜钱。后来甚至还开了分店。可惜,自从县令死后,人们可能是怕触目伤怀,生意一下子就冷清了。

再想到县令那么好的人就这样被歹人所害,他的神色突然就黯淡了几分,与脸上的笑格格不入。

“多谢老丈。那就给我拿六个烧饼。给,这是钱。”明昭以为这老翁是见他穿着富贵,给他便宜后悔了,紧忙付了钱。

“好,我这就给客人包起来。”老翁笑着接过明昭递出去的三文钱,利落地夹了六个烧饼出来。

香喷喷的烧饼即将到嘴,明昭心里那叫一个期待和高兴,兴奋之下,他的大脑瞬间就想干活了。比如分析一下刚才这个老翁的心态变化。

对方并不是因为后悔少赚钱而沮丧。

后面自家烧饼卖出去的喜悦绝对不是假的,大概率是想到了什么,比如睹物思人之类……

紧接着,明昭看了眼自己身上的衣服,又回忆了一下这边的街巷分布和这个烧饼摊的位置。

然后,他立马变了脸,手捧着烧饼演了起来。

“唉,也不知道我阿兄在那边过的好不好,可怜他,再也吃不上这么香的烧饼了。早就劝他别来这边当县令……”

“你……你阿兄是杜县令?”

见老翁这个反应,明昭立刻在心里夸赞自己道:我真牛,猜对了。

然后他演的更起劲了,先是轻轻点了点头,眼神悲怆与老翁四目相对,说道:“我表兄一直喜欢这里的烧饼,往来书信也多次夸赞,我还想着中秋团聚能与他同来品尝,结果……”

说完,明昭拿起一个烧饼送到嘴边,十分斯文地咬了一口,道:“当真美味。”

“呜——县令啊,你死的太惨了——”

“呜——表兄啊——”

顿时,隔着一个烧饼摊的两个人哭成一团,凄惨的哭声引得路人纷纷观看,还把老翁家的娘子和小孙子给召出来了。

老妪牵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孩走到烧饼摊前,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老翁断断续续的介绍了一下明昭这个县令表弟,继续抹眼泪去了。

而老妪相对来讲就沉稳多了,虽也感伤,但还是能交流的。

明昭突然就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幸亏还有其他人,不然这是要哭到天黑的节奏啊。

原本只是想趁机吃个烧饼,垫一垫肚子,以防肚子突然叫,给他叫露馅了。实在没想到这老翁还是个性情中人。

一直哭,都找不到往下问话的时机。

跟老妪说上话后,明昭立刻就换了一副模样,眼神犀利,紧握拳头,直言道自己正在寻找线索,追查表兄死亡当晚发生的事。

老妪道:“县令去世那日……他有来这里吗?好像来了,什么时辰来着?我得好好想想,哎呀,我人老了,记不住,看不清的……”

明昭忙回道:“无碍、无碍,您细细想,任何可疑的人都可说给我听。我也正想好好品尝一番贵家这烧饼……”

观看全程的谢瑕:“……”

像是察觉到谢瑕的情绪,明昭假装看时辰,扭头过去,朝着谢瑕眨了一下眼,仿佛在说:就是这么牛,你看,线索这不就来了。

谢瑕道:“虽说这里是前往凉亭的必经之路,但杜县令没有停下来给他们交代的必要吧。而县令以外的人,他们怎么记得住。”

“我想起来了,那日寅时天还未亮,一个书生装扮的人鬼鬼祟祟的。他还往我家窗户瞧了一眼,当时觉得是路人,现在越想越觉得不对。县令是前一天……夜里?天太黑了,我看着像,不知道是不是。”

明昭听到“鬼鬼祟祟”四个字就感觉准了,没想到这也被他猜对了,他紧忙问:“哪一日?”

“真有栽赃的人?”谢瑕突然明白明昭在诈什么线索了。

这栽赃的人或许没有,但若有,就必须计算好县令来这里的时间,那信是放给查案人员看的,肯定不能落到县令手上。

信是县令死后才放过去的。

原则上来讲,县令一死就会立即展开调查,很快就会查到那个亭子,根本容不得耽搁。说是只有两个人知道,但这种八卦,关注的人可多了,怎么可能没人看见,就是大家都不说而已。

所以,放信人来这里的时间越早,他们的嫌疑就越大。

“就县令去世的那天……”

明昭点点头,他没有纠正对方的时间,毕竟等外面知道消息,最快也是第二日了。

“您还能想起那个鬼祟人的模样吗?大致什么样?”

老妪点头开始回忆,一桌子人都瞪着眼,大气不敢喘,生怕把线索给吹走了。

“那人胡子长,瘦瘦高高……”

明昭:嗯?怎么听着像是熟人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