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山里有个王子病 > 第7章 上学去

山里有个王子病 第7章 上学去

作者:了了而已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17:29:19 来源:文学城

才来村里几天就产生了麻木感,许思睿认为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他自认是一个谈不上多么热爱生活可也谈不上多么憎恶生活的人,对生活无感是常态,对生活麻木很少见,两者虽然乍看相似,内核却截然不同,前者充其量是平淡的代名词,后者却是精神病的前兆。

在焦虑与恐惧的驱使下,回家这件事从一种渴望升级成了一种紧迫。

**

第二天睡醒时,麻木略有缓解,因为许思睿受到了新的惊吓——上学。

学校离祝家村足有五公里,他本以为他们会坐牛车过去,祝婴宁却说牛车要留给村子里的人用:“我们走路过去上学。”

“可我脚还没好啊?”他像听到天方夜谭。

祝婴宁“善解人意”地解释:“我知道,所以我才提前喊你起床了呀,一个小时,够我们慢慢走过去了。”

“……”

步行五公里去上学,即使是没受伤的时候,他也没受过这种折磨,现在却要拖着伤腿,拄着拐杖,在无数相机的记录下,一瘸一拐走向一所建在深山里的学校。

他对这所学校没抱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用脚趾头想都知道,山旮旯里能有什么教育资源?但和前些天寡言少语的形象相反,提到上学,祝婴宁就像换了一个人,瞳孔熠熠闪光。她甚至主动向他介绍起学校,尽管他完全不想听。

什么“我们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学富五车,对学生可好了,借了很多书给我看”,什么“学校虽然不大,但是每个人都很珍惜上学的机会”……他通通左耳进右耳出,言语像江水一样从他中空的耳洞里流掉了。

等到了目的地,抬头一看,果不其然,一个还没他们以前学校体育馆大的学校孤零零伫立在山脚下,周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连家小卖部都没有。

“为什么不把学校建去镇上?”他很不理解。

祝婴宁腼腆地笑了笑:“镇上有学校,但离我们家太远了,这所学校建在附近几所村庄的中点,周围所有像我一样去不了镇上的小孩都能到这上学。”

……行吧。

学校小到一眼就能扫清格局,正门进去是一栋教学楼,有且仅有一栋,总共有五层。教学楼右边是一条50米跑道,和一个破破烂烂的篮球筐,左边是一排像是给教职工住的小房子,房子门口用晾衣杆晾了一些衣物。

这个时间点有不少学生过来上来,看到许思睿,大家都忍不住投来好奇的视线。

没办法,任谁拄着拐杖,身后跟着一大帮摄影师,都难免引人注目,再加上他是生面孔,没穿校服,长得又高又帅,皮肤白得反光,就像一颗行走的电灯泡,就更吸睛了。

许大灯泡随着祝婴宁朝教学楼移动,往上走了几层以后,他才发现问题:“你们这学校是小学和初中合并的?”

“嗯。”她说,“一到三楼是小学,四五楼是初中。”

初二的教室在五楼,只有一个班,初二(1)班。

老师还没来,教室里的学生倒是到得差不多了,一见许思睿走进来,所有人都齐刷刷抬起了头看向他。

被人像看猴子一样盯着看怪不自在的,许思睿忍不住“啧”了一声,不爽地问祝婴宁:“我坐哪?”

“你坐我弟弟的座位吧,就在我前面。”她给他指了个位置。

许思睿挪过去坐好。

他的新晋同桌是个圆头圆脑的小胖墩,性别男,眼神透着一股清澈的愚蠢,似乎对他很感兴趣,余光一直悄悄瞥向他这边,瞥到他不禁怀疑这人是不是斜视。可惜许思睿不是随和的性格,懒得和任何人打交道,即使收到了对方试图结交的信号,他也照常视若无睹。来上学本就抱着混积分的想法,他连书包纸笔都没带。

打算趴在课桌上补一会儿觉,结果人还没趴上去,讲台上忽然传来中气十足的一句:“请同学们翻开语文课本第17页——”

这熟悉的声音让许思睿愣了一下,回头一看,身后祝婴宁的座位空了,原本该坐在座位上的人凭空闪现到了讲台上,敢情她还是个早读领读。

他觉得有点好笑,摇摇头睡下了。

“许思睿。”

还没找到舒服的姿势,就被人喊了起来,他火大地抬起头,瞪向讲台上的祝婴宁。

她一点都没被他吓唬到,捧着课本,一脸公事公办的态度:“请你翻开语文课本第17页,别让全班同学浪费时间等你。”

“?”

许思睿简直想吐血,“我又没带课本,你不是都看到了吗?”

“你课桌下有我弟的课本。”她提醒道。

许思睿往桌肚下一摸,见鬼,居然还真有一沓课本。

全班同学都看着他,摄像机也对着他,他大可以继续倒头就睡,但这种情况下能睡踏实的绝对是神人,他自认还达不到这种境界,只好摸出语文课本,随便翻了一页,跟随班上其他人早读的节奏敷衍地做口型,假装自己也在早读。

早读在许思睿的印象中一向是有气无力的,只有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有热情大声朗读,但这个班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似的,读得格外大声,尤其是他身边的小胖墩,挺直腰背,目视前方,喊得喉咙就要扯出来了,将他的耳膜震得生疼。

好不容易熬到早读结束,许思睿感觉自己整个脑瓜子都嗡嗡的。

第一节课是英语课,英语老师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气质严肃,鼻梁上架一副厚厚的眼镜,嘴角镌刻着两道清晰的法令纹。

“Class begin.”她说。

“Stand up!”身后再次传来祝婴宁激情嘹亮的声音。

“……”

许思睿跟着班上其他人站了起来,有气无力地问了好,心想祝婴宁除了早读领读和班长外该不会还兼任了别的班干部吧。

然后就像是为了验证他的猜想,接下来这一天,他见证了人类身兼数职的极限。

物理老师让物理科代表起来发下试卷时,祝婴宁站了起来。

数学老师让数学科代表帮忙整理作业时,祝婴宁站了起来。

语文老师让语文科代表上台朗读范文时,祝婴宁站了起来。

……

一整天的课体验下来,许思睿忍不住在心里默默数了数,发现除了文艺委员和体育委员她没有担任,其他班干部职位全都落在了她身上。

这种对人力的高效压榨不仅体现在学生上,连老师也没能幸免。

上午给他们上过课的严肃古板的英语老师,下午竟出现在了数学课堂上。身为班主任的语文老师同时还教音乐美术体育。政治、地理、历史全由一个文科老师担任,物理、生物和化学也同理。满打满算十一个科目,居然只有四个老师,而且兼任初一至初三所有班级。

这么一丁点儿的老师连轴转,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一天的课上下来,许思睿倒没怎么打瞌睡,因为实在太好笑了,他感觉自己免费看了一天的喜剧。

英语老师念英语时的方言口音很好笑,生物老师错把线粒体认成叶绿体很好笑,地理老师口误将甘肃省说成甘肃市也好笑。

当然,最好笑的还是下午的音乐课。

班主任扛来一架电子琴,铺垫了半天,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一首非常优美、典雅、有韵味的华语流行音乐。”随后低头弹出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

2010年初,华语乐坛的巅峰虽已消退,但余韵犹存,大街小巷人人都会唱几首周杰伦和林俊杰,《仙剑三》的配乐随电视剧火遍大江南北,广场舞阿姨们最爱放的歌是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KTV开场曲必有萧敬腾的《王妃》。网络流行音乐里,许嵩早在09年就凭专辑《自定义》杀出了一片天,要到10年下半年,非主流三巨头里的徐良和汪苏泷才会展露头角。

这是最峥嵘的年岁。你可以无知,但不可以土——对许思睿这样追逐潮流的青春期城市小孩来说,土就是原罪。

听到班主任将《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种上世纪的儿歌归类到华语流行音乐里时,他没忍住笑出了声。

淡淡的嗤笑夹在钢琴旋律里,成功吸引了老师的注意。

他停下弹奏的手指,推了推眼镜,略显尴尬地问他:“许思睿同学,你有什么建议吗?”

无数双眼睛随之望向他,他敲着二郎腿,靠在后桌的桌子上,左手自然下垂,右手食指漫不经心地扣着桌面,舌尖顶了顶口腔,摇头笑道:“没。”

简短干脆的一个字。

可所有人都微妙地察觉出了他姿态和语气下的嘲弄,像豌豆公主数十床被褥下的那颗豆子,没有人能清晰指出它的存在,但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它带来的膈应和不适。

一点一滴的沉默中流淌着的是山里孩子无以言表的难堪。

“好,那我们继续唱歌吧。”

班主任又推了推眼镜,拍拍手,拉回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

**

音乐课是周一最后一节课,放学铃一响,学生们蜂拥而出,许思睿撑着拐杖正想站起来,就见班主任朝他走了过来,敲敲他的课桌,低声说:“许思睿,你来我办公室一趟。”

这是想兴师问罪?

他扬了扬眉,无所谓地跟了过去。

摄像师被班主任拦在了办公室外,他说他想和许思睿单独谈谈。办公室的门半掩上,许思睿斜靠在办公桌角,双手抱胸,冷眼瞧着他埋头在抽屉里翻来翻去,最后翻出了一叠黄色封皮的练习簿和一支铅笔。

“我看你没带本子和笔来上课,这些你拿去,凑合着先用。”他把纸笔递给他,关心地询问,“山里的生活怎么样,很不习惯吧?刚来的时候都是这样的,我刚来也很不习惯。”

许思睿没说话,也没伸手去接。循循善诱尊尊教诲的老师他也遇见过,但他不吃这套。

班主任只好收回手,默默思索该如何撬开他的心。还没想出个所以然,就见许思睿忽然直愣愣盯着一个方向发呆,眼神都看直了。他顺着他的目光瞟过去,发现吸引他注意力的是办公桌上那台老旧的座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