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山河为聘 > 第4章 尺素惊鸿

山河为聘 第4章 尺素惊鸿

作者:是橘非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7 18:41:30 来源:文学城

北凛军退至三十里外,依着一处名为栖霞山的南靖山脉安营扎寨。

旌旗在南地的林间若隐若现,与北凛故土的苍茫景象已是不同。

他们的营寨布局带着鲜明的北凛烙印:依据陡峭山势,层层设防,暗合兵法,工事挖掘得极深极快,展现出一种不同于南靖的、在严酷环境中磨砺出的高效与坚韧。

望北城头未因敌军暂退而松懈,哨兵凝立如雕塑,弩机在垛口后泛着冷光。

这日清晨,一支响箭撕裂薄雾,带着尖锐鸣镝声,精准钉入城楼梁柱,箭尾白羽急颤。

“是北凛的信箭。”林文轩警惕地环顾四周,才取下箭矢,将系着的细竹信筒递给沈清辞。

沈清辞拨开塞子,倒出一卷素笺。元祈的字迹苍劲凌厉,力透纸背,一如北凛群山般棱角分明:

「沈先生钧鉴:连日观城防布局,精妙处令人叹服。城墙蜂窝阵可谓匠心,然东门第三烽火台与城墙衔接处石料色新,灰缝未固,略显松散,若遇投石猛攻,恐成突破口。冒昧建言,望勿见怪。」

张威凑近一看,倒吸凉气:“这肃王好毒的眼力!那处前日才加固过,他竟连新旧石料都看得出来?”

沈清辞凝视信纸,唇角微扬:“他这是在告诉我,即便后撤三十里,望北城一举一动仍在他眼中。”他指尖轻点那行字,“取纸笔来。”

笔墨奉上,他略一沉吟,提笔蘸墨,字迹清瘦却隐含锋芒:

「王爷明察秋毫,令人敬佩。然东门衔接处之‘瑕’,实为诱敌之饵。其下暗藏铁索机关,一旦遇袭,墙内伏弩齐发,同时铁索横锁城门,断敌归路。反倒是王爷麾下骑兵,左翼阵列过于疏散,若遇侧翼突袭,恐首尾难顾。妄言之罪,尚祈海涵。」

他将信笺卷好,却未立即送出,反而问道:“前日缴获的狼首旗,可已清洗整理?”

林文轩忙答:“已按公子吩咐,用香熏净,妥善保管。”

“取来,连同此信,一并送回。”

张威愕然:“先生,这狼首旗乃我军战利品,为何……”

“一面旗,悬于城头是死物,送回敌营便是活棋。”沈清辞目光深远,“送回此旗,一可显我军气度,破其谣言;二可‘以礼缚敌’,元祈性傲,受此礼遇,反不好行卑劣之举;三来,这份人情,他日或成破局关键。攻心为上,此旗便是第一子。”

次日,北凛大营。元祈展开随狼首旗一同送回的信笺,读罢,眼中讶异一闪而过。

“好一个沈清辞!”他轻叩桌案,“不仅识破我的试探,还反将一军,更将帅旗完好送回……此人气度,不凡。”

韩明捧着那面清洗干净的狼首旗,神色复杂:“王爷,他这是什么意思?示威?还是示好?”

元祈抚过旗面上细致的针脚:“他在告诉我,望北城不惧挑战,不贪小利。至于骑兵阵列……”他神色凝重,“他指出的问题确实存在。传令左翼骑兵调整阵型,巡防时两翼需有策应。”

韩明领命,又忍不住道:“此人竟连骑兵战术也如此精通。”

元祈望向望北城方向,目光深邃:“南靖坐拥大河沃土,能养出这等精通机关、兵法乃至政略的全才,不足为奇。”他话锋一转,语气渐沉,“韩明,你可知我北凛如今最大的隐患,不在外,而在内。”

他走到帐壁悬挂的北凛地图前,指尖重重点在都城方向:“二弟元禄,在朝中主战最力的就是他。他巴不得本王在此地与沈清辞长期鏖战,耗尽国力。他若掌兵,必是穷兵黩武,非北凛之福。”

韩明神色一凛:“二皇子殿下他……毕竟年轻气盛。”

“不是气盛,是野心。”元祈目光锐利如刀,“他视本王为储君路上最大阻碍。此番南征,若本王速胜,他都城中‘功高震主’的流言早已备好;若战事胶着,他更会借机攻讦本王无能。此刻,只怕弹劾本王‘劳师糜饷、畏敌不前’的奏章,已经摆在父皇的案头了。”

他回身,再次望向望北城,目光复杂。

“真正的凶险,往往并非来自阵前的明枪,而是背后的冷箭。”

此后数日,信箭往来不绝。两人借尺素传递,言辞谦和,机锋暗藏。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然心战之要,在知民之所向。望北城能坚守至今,非城高池深,而在民心所向。城中百姓自发巡夜,妇孺皆愿为守军缝补炊饭,此方为真正的城墙。」

元祈回信极快。

「先生高见。然民心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若不能止战安民,空谈民心何益?北凛将士亦是人子人父,谁愿马革裹尸?然南靖锁边市、断盐粮已久,去岁雪灾更成燎原之火。我北凛万千山民,于峭壁石缝间耕种粟米,视每一粒粮食如金。此战,非为劫掠,实为破局,为我子孙争一条能走出群山、连通四海之生路。」

读到“生路”二字,沈清辞执信沉吟。他召来老校尉询问,方知北凛去岁雪灾,牛羊冻毙,而南靖确有关闭互市之举。他提笔回信,字字斟酌。

「止战之道,在于平衡而非征服。北凛南靖若能各守疆界,重启互市,以毛皮换丝绸,以矿产换盐粮,何须兵戈相向?然互市之基,在于信义。若一方以互市为饵,行吞并之实,战火必重燃。」

信使带着他的回信和一小袋祛湿止痒的药粉离去——这是他听闻北凛将士不适应南地潮湿气候,多有皮肤后红肿瘙痒之症,特意让军医准备的。

元祈捏着那袋药粉,置于鼻下轻轻一嗅。一股混合着黄柏、苦参的清苦气味钻入鼻腔。

他对韩明叹道:“此人见识胸襟,远超朝中那些只知喊打喊杀的将领。你看他设计的城防,精于计算;观他信中言论,志在平衡。若在南靖为相,必是北凛大患,亦是我北凛反思自身道路的一面明镜。”

他踱至帐前,望向南方那片平坦富饶的土地,轻声道:“父王与朝中元老,只欲劫掠粮草以渡难关。然饮鸩止渴,岂是长久之道?我北凛坐拥群山之险、矿脉之丰,却困于耕地之瘠。此战,必须打出一条能让我国之矿产、皮毛、战马,与南靖之稻米、盐茶、丝绸自由流通的血脉之路。这位沈先生,或许正是撬动这百年僵局的关键。”

韩明疑惑:“王爷如此推崇他,可他终究是南靖的臣子……”

“正因如此,才更要知己知彼。”元祈将药粉递给军医,“分发给伤兵,按沈先生信中提及的用法。”

而望北城头,沈清辞也在细细品读元祈的来信。信中不仅谈及北凛之苦寒,还具体提出互市设想:于非军事区设榷场,南北各派官员共治,甚至详细到如何防止奸商盘剥、如何定价等细则。

“他竟有如此见识。”沈清辞轻抚信纸,这些条款绝非一个武夫所能拟就。她仿佛透过字迹,看到了一个与南靖记载中截然不同的北凛:一个组织严密、法度森严、在严酷环境中将效率与纪律刻入骨血的“山河军国”。若非各为其主,或许……

“公子何出此言?”林文轩见他神思恍惚,不禁问道。

沈清辞摇头不语,提笔回信:

「王爷所言边民互市细则,深得我心。然商道通达需以和平为基,若战火不熄,何来商旅?今王爷陈兵城外,纵有万全之策,亦如镜花水月。」

这次,他随信附上一本《百工录》,书中记载南靖最新的纺织、冶铁技艺。

「此书或可助北凛抵御严寒。技术无界,当惠众生。」

信箭往来间,两人虽未谋面,却已在纸上交锋数十回合。言辞愈发客气,见解却愈发犀利,从军事到民生,从技术到政体,几乎无所不谈。

这日,元祈的信箭再次破空而至。这一次,他的问题直指核心:

「尝闻先生出身江州沈氏,然观先生用兵布局,沉稳处似深谙兵法精髓,奇巧处又暗合机关要术,颇有已故沈毅将军之风。不知先生对沈将军“以战止战”之论有何见解?」

沈清辞执信的手微微一颤,素笺上“沈毅”二字如针扎目。

“他在试探我。”他轻声道。

“那公子如何回复?”林文轩担忧地问。

沈清辞沉思良久,直到暮色四合,才就着灯火提笔:

「沈将军“以战止战”,实为不得已而为之。若天下太平,谁愿见血?然在下以为,若能以威慑代征伐,以和谈代厮杀,或可少流些血。」

北凛大营中,元祈正反复品读着他信中的每一个字。

“以威慑代征伐,以和谈代厮杀……”他喃喃自语,眼中神色复杂。帐外,北凛士兵正在寒风中巡逻,而帐内,那本《百工录》正摊开在案上,停留在“改良火炕”一页。

他忽然提笔,在新铺的素笺上写下:

「先生之言,如醍醐灌顶。若他日和平可期,祈愿与先生共饮于银杏树下,笑谈今日纸上兵戈。」

这一次,他没有用信箭,而是派了一名使者,堂堂正正地将信送至望北城下。

使者还带回一句话:“王爷说,狼首旗既归,此信当以礼相送。”

沈清辞接过那封没有箭镞锋芒的信,望着使者离去的背影,久久不语。

林文轩忍不住问:“公子,肃王这是示好?”

沈清辞轻轻拆开火漆,看着信中内容,唇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不,”他将信纸细心折好,“这是宣战——以和平为名的,另一场战争。”

沈清辞独立城头,望着北方连绵的营火出神。

“和平,谈何容易?元祈要的,绝非苟安,而是北凛文明得以延续并壮大的公平资格。若要赢得与他平起平坐、共论和平的资格,我必须先让他,乃至整个北凛清楚地认识到——”

他微微合眼,再睁开时,眸中已是一片清定决绝的寒潭。

“我,与我所守护的南靖,绝非他可以轻易征服之物。未来的和平,只能建立在尸山血海垒成的、对等的恐惧与尊重之上。”

大家注意到元祈这次没用信箭,而是派使者“以礼相送”了吗?从兵戎相见到书信往来,再到正式的使者,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微妙地进阶。顶尖高手之间的默契,尽在这些不言的细节里。

【下集预告】

他邀她“他日银杏树下,共饮笑谈兵戈”。一句客套?还是风月邀约?朝堂之上,弹劾的密折已如雪片飞向皇帝的桌案……明日《沧浪濯缨》,看清辞如何以水为兵,破局立威!

本文正在新书期,您的收藏对我至关重要,是支持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明晚8点,不见不散~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尺素惊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