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遥川把背包放到副驾驶,拉上安全带,开着加满了油的汽车上路。
他有意沿着澜沧江向东南方向的路开去,哪怕道路不如高速平坦。
湿热的风流动着,将植物与水岸的清新气息拂入车窗。
远山青黛、时隐时现的岩石、滚滚江水、带有民族特色的彩绘建筑,以及神出鬼没的钓鱼佬,流动着融为一体。
往前开了一阵子,他突然想停下来——偶尔有村庄,有骑行者,有在水边的钓鱼者,还有很多值得记录的小细节。
他看看地图,停在了勐罕的橄榄坝附近。
在西双版纳,有很多带有“勐”“曼”的地名,如勐海、勐腊、勐罕,以及一系列曼字开头的村庄。
多数情况下,是若干个“曼”组成了“勐”,若干个村寨组成了一片区域。
刚好附近有一个集市,或许是当地人所说的“赶摆”——不同于“赶集”把东西买走,在这里现做现吃是最大的特色,人们热热闹闹地做着买卖,食物的气味带着酸辣和滚烫,与清爽的果香叠加。
让人忍不住想去买上一碗什么——来碗泡鲁达吧。
与前来赶摆的游人摩肩接踵,周遥川小心护着塑料碗装的泡鲁达,手腕上挂着些剖好的菠萝蜜和青芒,迈着小碎步,快步走回车里。
面包浸泡在牛奶与椰汁中,洁白的椰奶表面撒着一把米黄色的椰丝。用塑料勺搅一搅,里面还有椰果、珍珠、紫米之类的小料,有点儿像是面包加清补凉。
十几块钱的小甜品盛着满满的东南亚风味,清爽之余,还有些饱腹的效果。
用吃东西和休息时间,他写好了奔赴这段路的心路历程,干脆在账户上发表了在元阳梯田的后半段——为石台寨的民居保护和旅游开发,结合当地资源与生活方式进行了专题的创作,配上大量不需要修的真实图片,足以让人真切而生动地感受到文章中值得动容的一切。
“还会在西双版纳多待一段时间。”
这句写出来,就差直接@暗潮了。
他对这个摄影师感兴趣,但事事讲求缘分。
不该表现得太明显,不该寄予陌生人太高的希望。
哪怕是亲人,也同样,没有必要。
发动机重新启动,车身微微颤抖,随即驶离停车位。
勐罕镇除了集市和旁边的傣族园人山人海,其他地方还算安静。
从镇子这里拐上喀东线,途经多个“曼”,便能上到高速。再经过热带植物园和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一个半小时后即可抵达勐腊县。
而勐腊再向南,才是中老边境的磨憨口岸。
周遥川并不准备出境,只为了在边界小镇一探究竟。毕竟边界向来带着一丝紧张与神秘感。
一路开过来,高速路之外,西双版纳般的城市盛景没有再次出现,扑面而来的,是彩云以南的自然和人文。
田地里种着火龙果和橡胶树,厚重的叶片舒展开,铺成一片林地,别具特色。
村寨口的傣族水井像座小庙,上面挂着镜子,村人在井中取水。
后方的傣族民居没有院门,是传统的高脚干栏式木楼。厚重的木梁将房屋架高,二层大平层上,用粗竹搭出斜坡来,铺上叶子茅草,形似一只凤凰。整栋建筑不使用钉子,仅用榫卯与绳索,便支起了这般能遮风挡雨,适应气候的庞然大物。
令人不禁感叹先民们的智慧。
各个村落十分安静,妇女们打水织布,男人们编织竹篓或去林地中劳作——仿佛农耕时代的男耕女织,各司其职,只不过多了些民族特色。
高速路上也没有太多汽车,这一路十分顺畅,听着广播里主持人嘴不带停地念叨着近期热点,为独行者的旅程增添几分乐趣。
车开过县城正中的雨林大道,南腊河蜿蜒前行,穿过县城的东南。
在这里,悠闲与平静仍然适用,除了偶尔出现的不太像本国人的面孔与文字,这里似乎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祥和小镇,从高速的一侧进入,出去便是高速的另一端——与道路上分散的村庄似的。
周遥川找地方吃过饭,沿着南腊河走上十分钟,吹吹风消消食,准备回到车里稍歇片刻。
“都怪你!出门就要蹲,一蹲二十分钟,错过车了!”女声嗔怒。
“嘿嘿……”男声尴尬。
“男人事儿好多!”
“对不起嘛……”
“下一班去边境要一个小时!要赶不上预约啦!”
“我们,我们打车去……”
一对背着包的青年男女在路边吵嚷。
长发的女孩子抱着胳膊赌气,高大的男孩儿手足无措。
然而倒霉的是,这地方明明不算偏僻,半晌也没一辆车,连网约车也没有接单。
周遥川叹口气,走到两个青年人旁边,摁开停在旁边的车。
“要一起去磨憨口岸么?顺路。”
.
青年男女匆忙坐在后排,笑容满面。
“小哥你真好心,也不怕我们是坏人。”
“身无挂碍,生死无论,顺从内心而已。”
“也幸好小哥不是坏人!”
周遥川从后视镜淡淡看了后排的两人一眼。
“出门在外,计划赶不上变化是常有的事。但总有办法解决。”
大不了……顶了天了搭上这条命,也没什么。
周遥川怕他们觉得尴尬,随意问了几句,了解到这是他们的蜜月旅行,便祝福他们新婚快乐。
“你们两个人旅行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过什么意外?”
女孩子一拍大腿。
“那意外可多了去了!尤其是他,水土不服爱拉肚子,到哪儿都是厕所星人!这不,就因为这错过班车了!”
男孩摸摸脑袋,嘿嘿傻笑。
“但是吧,身边有个伴儿能一起商量问题,总是稍微安心些。而且我们出来玩就是图个乐,没必要因为一些意外和分歧破坏心情……”女孩子快言快语,雀跃的内心半分也藏不住。
周遥川点点头。
虽说一人行是自由的,但多人行也并非不可取,只是同伴是谁,是怎么样的,甚至比行程规划还重要。
碰到事事对着干要算计清楚的,自己不出力却恨不得全天下都围着他转的,出了问题推诿责任连带PUA的,和这种人出去旅行就只剩下糟心。
旅行不该是找罪受,这应该算是个共识。
哪怕有苦行僧式的修行,也绝不是为了败坏情绪自找不痛快。
后排原本还有些局促,但气氛很快活跃起来。女孩绝对是个e人,连看起来很i的男孩到快下车也开始了男妈妈模式,秀起恩爱。
周遥川在前面开车,偶尔搭腔,更多的是作为聆听者。
不多时,磨憨口岸近在咫尺,再往前就是老挝。
临走前,女孩给他塞了一件纪念品。
“谢谢您!”
女孩满眼里都是男孩,直到这时抬头送礼,才认真打量周遥川。
“帅哥你真是人美心善!”
男青年低低哼了一声,但依然十分礼貌地表示感谢,随即和女孩一起,嬉笑着奔向口岸。
——年轻真好。
虽说他年纪也不算大,只是这种无忧无虑的状态在那年戛然而止。
在偌大的人间孤零一人,信任支离破碎,或许需要用一生治愈。
他低头看着手里拳头大小的小竹篓,上头贴着男女卡通头像小贴纸,提起来晃一晃,里面还有东西。
是两颗包装的酸角糖和一小包咖啡豆。
他轻轻笑了。
磨憨不大,来来往往出入境的人步履匆匆,并没有太多人像他一样悠闲。本地人倒自在得多,慢慢晃悠着走走,无所事事,附近也就有个商贸城还算热闹。
不过大货车倒是不少,有的还是对面过来的,车牌样式都不一样。
毕竟是边境小镇,进出口贸易总归丰富。
周遥川在这里呆到晚上,在路边吃过傣味烧烤,找了间几十块钱的宾馆住下。
从北京出发,第一站是云南,或许自己是勇了一些,但对于毫无牵挂的人来说,哪里都无所谓。
幸运的是,在这里碰到了吕逸明,察觉到气味也是与这个世界相连接的方式之一,让自己的写作体验又多了重感受。
扑棱棱——
一只黑色鸟儿跳进了旁边的树中,很快便藏匿了身影。
在路边白色灯光的照明下,新生的叶片仍旧透着清亮的嫩绿。
一缕风吹入窗,扰动他的心绪。
春天到了,去新疆吧。
这个想法忽然便突然在脑海中肆意生长,像是春天的种子沐浴了春雨,迫不及待地抽出芽。
在他之前的二十六年中,新疆始终是神秘而遥远的。
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天山昆仑山,那拉提草原,塔克拉玛干沙漠,新疆姑娘能歌善舞,吐鲁番的葡萄与哈密瓜,人手一个的烤馕……从未去过,因而脑海中构出了这样纷繁复杂,从各类书籍视频中拼拼凑凑的的场景。
新疆很大,哪怕是走马观花,南疆北疆,也需要半个月。
或许这次只去几个地方。
后面的旅程去哪里?一切尚且未知。
新疆,那就新疆吧。
新疆幅员辽阔,地形多样,虽说已经建设出独库公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依木拉克特大桥、和若铁路、莎车机场等地空交通设施,但在风沙、气温、面积、城镇分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相比较东部省市的四通八达,这里的公共交通仍旧不大方便。
通常以乌鲁木齐为枢纽,连通东西南北各个地区。
从昆明到乌鲁木齐有直飞航班,也有直达的火车,交通确实是比早些年发达。
这个季节的新疆还有些凉,这次先从南疆走吧。
南疆的话,和田,阿克苏,到伊宁……
周遥川仔细查看着地图,用一晚上预定好了机票和火车票。
定好计划,也算是给吕逸明个交代。
想到这儿,他不由得勾勾唇角。
参考:
《西双版纳以“勐”冠首的地名,是如何留下来的?》史地风物社
B站up阿树旅拍100个乡村
(周遥川:时J时P)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