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建安心理档案 > 第1章 第 1 章

三国:建安心理档案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若东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9 04:03:00 来源:文学城

公元2023年,深秋,某一线城市心理诊所。

咨询室里的空气温暖而凝滞,弥漫着淡淡的薰衣草精油香气。窗外是灰蒙蒙的天际线和川流不息的车河,但厚重的隔音玻璃将一切喧嚣过滤成模糊的背景音。

“所以,王先生,您最近的失眠和焦虑,是从得知部门重组消息后开始加剧的,对吗?”郭萌的声音温和而稳定,带着一种职业性的、令人安心的穿透力。她坐在舒适的单人沙发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平静地注视着对面那位眉头紧锁的中年男性。

“是,是啊,郭医生。”王先生搓着手,语气急促,“我都这个年纪了,万一被优化了……家里还有房贷,孩子马上要上大学……我每天晚上一闭眼,就是这些事儿在脑子里转,根本睡不着。吃了安眠药效果也不好,心里总是慌得很……”

郭萌耐心地倾听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作为一位专攻焦虑与压力管理的心理学博士,这样的案例她见过太多。在这个高速运转、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无数人的心灵被无形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她引导着王先生进行放松训练,帮助他识别并挑战那些引发焦虑的自动化负面思维。

送走疲惫而略显释然的王先生,郭萌回到办公桌前,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连续几个小时的咨询,对咨询师自身的能量消耗也是巨大的。她点开电脑上未完成的论文草稿——《早期创伤性经历与成年后亲密关系模式的质性研究》。这是她准备申报副教授职称的重要成果,已经熬了几个通宵。

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夹杂着大量的访谈录音转录稿。那些来自受访者的、充满痛苦和挣扎的叙述,常常让她感到一种深切的无力感。理论是清晰的,方法是科学的,但人心的伤痕,却往往盘根错节,难以轻易抚平。

“萌萌,还不下班啊?”同事李医生推门探进头来,“脸色这么差,又熬夜写论文了?”

“快了,再把最后这部分数据分析整理完。”郭萌笑了笑,习惯性地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边眼镜。在同事和朋友间,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萌萌”,这个昵称冲淡了她作为“郭博士”的专业距离感,显得亲切又活泼。

“别太拼了,身体要紧。看你黑眼圈重的。”李医生摇摇头,“对了,周末有个关于正念疗法的督导工作坊,一起去听听?就当放松一下。”

“周末恐怕不行,”郭萌叹了口气,指了指电脑,“deadline快到了,我得跟它死磕到底。”

简单聊了几句,谢绝了同事一起吃晚饭的邀请,郭萌重新埋首于文献和数据之中。窗外的天色渐渐由灰转黑,城市华灯初上,勾勒出璀璨却冰冷的轮廓。她感到一阵强烈的疲惫,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日复一日地倾听他人的焦虑,同时还要应对学术和工作的压力,仿佛有两根绳子在向不同的方向拉扯着她。

直到晚上十点多,郭萌才终于保存文档,关闭电脑。整层办公楼几乎已经空无一人,只有走廊里应急灯发出幽绿的光。她拎起包,走进电梯,冰冷的金属墙壁映出她苍白憔悴的脸。

开车行驶在回家的高架路上,收音机里播放着舒缓的古典音乐,但郭萌的思绪却无法平静。论文里那些关于“创伤”、“安全感缺失”、“强迫性重复”的术语,和王先生焦虑的面容,以及自己内心深处那份难以言说的、对某种“确定性”的渴望,交织在一起。

她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虽然父母健全,家庭也算和睦,但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母亲性格严谨甚至有些苛责,她似乎从小就学会了看人脸色,努力表现优秀来换取认可。这种成长经历,是否也是她最终选择心理学,试图理解和疗愈自己与他人的深层动力?

“也许,每个人内心都有个需要被看见、被安抚的孩子……”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带着一丝自我剖析的苦涩。

回到位于市郊的公寓,屋内一片冷清。她懒得开火,冲了杯热牛奶,坐在落地窗前的懒人沙发上,望着远处零星的灯火。巨大的孤独感像潮水般涌来。在这个拥有千万人口的繁华都市,她拥有体面的职业、不错的收入,却常常感觉像一叶孤舟,漂泊无依。

“要是能换个活法,哪怕只是暂时逃离这一切,该多好……”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在极度疲惫的状态下,变得格外清晰。她自嘲地笑了笑,喝光牛奶,准备洗漱睡觉。明天,还有新的咨询和永无止境的论文在等着她。

临睡前,她习惯性地拿起床头那本翻旧了的《三国演义》普及读本(这是她小时候父亲送的,她一直留到现在),随意翻到官渡之战附近,目光扫过“郭嘉”这个名字时,还短暂停留了一下,心想这个谋士好像很厉害,但死得挺早,真是可惜了。然后,书从手中滑落,沉重的眼皮合上,她陷入了极度不安稳的睡梦之中。

梦里光怪陆离,有病人的哭诉,有论文的deadline,有童年时母亲严厉的目光,最后,这些画面碎裂、旋转,化作一片无边无际的、冰冷的黑暗……

……

寒冷。

刺骨的寒冷,并非现代都市秋冬那种干冷,而是一种浸透着湿气、泥土和腐朽木头气息的阴冷,直接穿透了单薄的睡衣,侵入四肢百骸。

郭萌在一种难以忍受的寒意和剧烈的头痛中挣扎着醒来。眼皮重得像灌了铅,喉咙干得发痛,全身的骨头像是被拆散重组过一样酸痛无力。

“呃……”她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勉强睁开沉重的眼帘。

模糊的视线逐渐清晰,看到的却不是熟悉的天花板和柔和的吸顶灯。取而代之的,是深色的、带着繁复而古朴木质纹理的屋顶,以及几根支撑屋顶的、色泽沉暗的粗大木柱。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苦涩的药味,混合着一种古老的、从未闻过的熏香气息。

这是哪里?

她猛地想坐起来,却因一阵强烈的眩晕而重新摔了回去,后脑勺磕在硬邦邦的“枕头”上——那根本不是枕头,更像是一块填充了干草的布包。

恐慌,如同冰水浇头,瞬间让她清醒了大半。她环顾四周。这是一间极其简陋、甚至可以说是家徒四壁的屋子。土坯的墙壁,夯实的泥土地面,除了身下这张硬得硌人的木板床,就只有一张低矮的旧案几,和一个看起来是装衣服的破旧木箱。唯一的光源,来自一扇小小的、糊着某种泛黄绢帛的窗户透进来的微弱天光。

这不是医院!不是酒店!更不是她的家!

穿越?这个只在网络小说和影视剧里出现的词汇,像一道闪电劈中了她的脑海。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恐惧和荒谬感。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她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得厉害。

“女公子!您醒了?!”一个带着浓重口音、又惊又喜的少女声音在旁边响起,带着明显的怯意。

郭萌猛地转过头。床边跪坐着一个穿着粗布衣裙、梳着奇怪发髻(像是古装剧里的双鬟髻)的少女,约莫十三四岁年纪,面色黄瘦,但一双眼睛因为惊喜而睁得很大。

少女说的是某种方言味很重的古汉语,奇怪的是,郭萌居然能听懂大意。

“水……给我水……”郭萌顾不得许多,用沙哑的声音要求道。

少女连忙起身,从旁边一个看似是陶制的壶里倒了一碗水,小心翼翼地捧到郭萌嘴边。水温有些凉,还带着一股明显的土腥气,但此刻对于干渴的喉咙来说,无异于甘泉。

几口凉水下肚,郭萌的脑子稍微清楚了一点。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运用心理学训练中的观察技巧,快速收集信息。

环境:绝对的古代,而且看起来相当贫困。

眼前少女:称呼自己为“女公子”,态度恭敬,自称“奴婢”。

身体感觉:年幼、虚弱、穿着粗糙的古代内衣。

“这是哪里?你……是谁?现在是什么时候?”郭萌深吸一口气,尽量用平稳的语气问出最关键的问题。

少女放下碗,依旧跪坐着,恭敬地回答:“回女公子,这里是邺城,是郭祭酒大人的旧宅。奴婢是阿穗,是府里留下的婢女。您前几日感染了风寒,一直高热不退,昏睡了好几天,可吓坏奴婢了。”她顿了顿,虽然对女公子的问题感到奇怪,还是老实答道:“今年是建安十年啊。”

邺城?郭祭酒?女公子?建安十年?

每一个词都像一记重锤,砸在郭萌的心上。作为心理学博士,她的逻辑思维和现实检验能力很强,但眼前的一切,排除了任何恶作剧或梦境的可能性。尤其是“建安十年”这个确切的年号,将她最后的侥幸心理彻底击碎。

她真的穿越了。穿越到了东汉末年,那个群雄割据、人命如草芥的乱世!

巨大的绝望和无助感瞬间淹没了她。她想起了睡前翻看的那本《三国演义》,想起了那个谋士郭嘉……郭祭酒?难道……

“郭祭酒……是哪个郭祭酒?我……我又是谁?”她的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颤抖。

阿穗的眼圈一下子红了,带着哭腔说:“女公子,您怎么病得连这些都忘了?您是郭嘉郭祭酒的独女,郭琳琳啊。祭酒大人他……去年冬天,在征讨柳城的路上,薨逝了……”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

郭嘉!果然是那个英年早逝的“鬼才”郭嘉!自己竟然成了他的女儿!一个在正史上几乎不曾留名的孤女!

父亲新丧,孤身一人,身处乱世,家道中落……郭萌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她一个现代社会的独立女性,心理学博士,瞬间变成了一个无依无靠、随时可能被这个残酷时代吞噬的弱质孤女。没有电,没有网络,没有现代医学,没有法律保障,甚至没有基本的生存技能……

强烈的应激反应让她几乎要再次晕厥过去。但她强大的理性告诉自己,必须撑住。恐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她深呼吸,努力平复剧烈的心跳。

“阿穗……我病了这一场,脑子确实有些昏沉,很多事记不清了。”她选择部分坦诚,这是目前最稳妥的方式,“你慢慢告诉我,现在府里是什么情况?我们……靠什么生活?”

在阿穗断断续续、夹杂着悲伤和无奈的叙述中,郭萌大致了解了现状。这里是郭嘉在邺城的旧宅,不算豪华,如今更显破败。郭嘉去世后,魏公感念其功,没有收回宅邸,仍留有少许仆役和微薄用度,保证遗孤不至于流落街头。但门庭冷落,昔日的荣光早已烟消云散。府里如今除了阿穗,大概只剩下一两个老仆看守门户,生计艰难。

听完阿穗的叙述,郭萌沉默了。情况比她想象的稍好一点,至少还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不至于立刻饿死。但长远来看,危机四伏。一个没有男性继承人、家道中落的孤女,在这种乱世,命运可想而知。

接下来的几天,郭萌在阿穗的照料下,身体慢慢恢复。她强迫自己进食(粗糙的粟米饭和寡淡的菜羹),喝下苦涩的药汤。她利用一切机会,从阿穗口中套取更多关于这个时代的信息,同时拼命回忆那点可怜的三国知识。

她只知道大概走向:曹操会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最后归了司马氏。具体人物,除了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等极少数,其他都很模糊。对于曹操的儿子们,她只知道曹丕是魏国开国皇帝,但历史评价似乎不高,印象最深的就是“阴刻”、“狭隘”,逼弟弟曹植作七步诗。

“阴刻之君……”想到未来可能要面对这样一个上位者,萌萌就不寒而栗。低调,必须极度低调,想方设法在这个乱世活下去,是她唯一的目标。

身体稍好,能下床走动后,琳琳在有限的院落里活动。宅子很小,有个荒芜的后院,杂草长得比人都高,一派萧索,恰如她此刻的心境。

这天下午,天气微暖。郭萌心中郁结难舒,现代人的灵魂无法忍受这种死气沉沉。她需要做点什么来对抗绝望,哪怕只是象征性的。她让阿穗找来两把简陋的花锄,打算清理一下后院的杂草。

阿穗很惊讶:“女公子,这些粗活让奴婢来做就好,您千金之体……”

琳琳摇摇头:“活动活动,出点汗,对身体好。”她需要体力劳动来转移注意力,排解内心的焦虑和无力感。

主仆二人开始清理杂草。郭萌动作笨拙,没几下就气喘吁吁,手上磨出了水泡。阿穗看得心疼,连连劝阻。

就在这时,前院传来一阵喧哗,有人叩门,还有马蹄和男子说话的声音。

阿穗脸色一变:“女公子,有人来了!会是谁?”

郭萌的心立刻揪紧了。任何外来者都可能带来未知的危险。她示意阿穗去前面查看,自己则躲在后院通往前院的月亮门后,紧张地窥视。

只见阿穗打开门,门外是几个仆从模样的人,为首的是一个穿着体面些的中年人。他们牵着马,马背上驮着些物品。

中年人对阿穗拱手,语气客气:“请问是郭祭酒府上?我等奉丕公子府之命,前来送些粮帛用度。”

丕公子?琳琳心里一紧。阿穗显然被这名头吓住了,手足无措地将人让进来,又赶紧来请郭萌。

她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粗布衣裙,走到前院。

中年人见到郭萌,猜出是主人,躬身行礼:“小人曹福,奉公子之命,特来探望郭女公子,送上粟米十斛,绢帛五匹,聊表心意。”

曹公之长子……丕公子?

曹丕!

琳琳的心猛地一跳,那个“阴刻之君”?他竟然会派人来?这突如其来的“好意”让她更加不安。她强作镇定,表达谢意。

送走曹福,看着院中的物资,琳琳心情复杂。这确实是雪中送炭,但背后是单纯的抚恤,还是另有深意?那个未来的皇帝,此时还是个少年,他的举动,是本心,还是受人(比如曹操)指使?

数日后,春意稍浓。郭萌在后院清理出的一小片空地上,种下些种子,作为心理慰藉。

下午,她正蹲着浇水,忽听前院阿穗惊慌的声音:“……公子?您怎么亲自来了?”

郭萌手一抖,水瓢落地。

脚步声近,一个身着深色锦袍、身形颀长的少年,逆着午后微光,站在了后院门口。他面容年轻,甚至稚嫩,但眼神沉静审慎,带着与年龄不符的疏离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

四目相对的一刹那,心理学博士的本能被触动。这眼神,绝不属于一个单纯的少年。

郭萌知道,她在这个乱世的真正考验,随着这位少年君主的意外到访,正式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