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临江,池畔停着几艘画舫。丝竹隐隐,夹杂着三两句文人谈笑。
“梁兄,这边请!”甫一靠近画舫,一位着月白色锦袍男子含笑起身相迎。
目光触及梁峙身后的妙婵,男子稍一怔忪。
“梁兄,不知这位……是哪家府上的公子?”
妙婵久病卧榻,第一次露面参与文人举子间的筵席,自然是个生面孔。
梁峙转身面向男子,有些讶然。
这人出了名的外热内冷不好接近,怎么今日主动跟自己熟络搭话起来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梁峙总不好拂了他的面子,于是抬手引荐:“在下的同窗好友,妙婵妙小郎君,鹤州人氏。”
说罢转头,“妙妙,这位是李阶兄,江南解元。”
妙婵颔首,眼中流露出清浅笑意,拱手行礼:“见过李兄。”
早就听闻江南解元不仅才气出众,气质更是风流意态,今日一见不负盛名,当真是一位玉树临风的哥哥。
李阶视线在梁峙与妙婵之间转了转,不由得笑了一笑,笑容含着些许深意:“小郎君不必多礼。”
气韵超脱不俗,打眼一见,他还当是京城哪位不曾露面的高门世家子弟。
客气谈笑几句,李阶道:“筵席快开始了,仁兄贤弟随我一道入席罢。”
他虚虚地一伸手,热络引路,妙婵跟随其后,轻撩衣摆踏上画舫甲板。
梁峙落后半步,轻轻揽住妙婵的肩膀,压低声音叮嘱:“今日泛舟筵席,来的大都是京城有头有脸的才子。为兄知道你不善逢迎,日后多来几次你就懂了,这一关总要过的。”
想要在这京城之中过得体面顺意些,今后有可为,名声与人脉不能不顾。
妙婵知道梁峙全为自己着想,点头称是。
登上画舫二楼,凉风拂面而来。
画舫内已摆开筵席,十余名华服青年分坐在两边的雕花梨木矮几旁。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筵席中央端坐着的锦衣公子,头戴束发金冠,穿戴华贵,一眼便知身份不同寻常。
三人一上来,席间谈笑声渐渐弱了下来。
众人先是纷纷和李阶施礼问候,李阶游刃有余淡笑回礼,显然在这些人中很是吃得开。
梁峙稍逊一些,仅有下方侧席几位宾客点头致意。
至于妙婵,一袭青布长衫,在满座绫罗绸缎间显得格外扎眼。
妙婵原本踏上台阶的功夫就打好了腹稿,一抬头,感到数道目光灼灼地凝视着他,准备好的词句一时吓得咽了回去。
……莫不是广陵城中的筵席,有什么他不清楚的规矩礼仪?
“这位小兄台面生得紧,不知是哪家的才俊?”一位摇着折扇的公子出声询问,语气不掩惊艳。
梁峙上前解围,朗声介绍:“诸位,这位便是我常提起的妙婵小郎君。”
“妙郎君初到广陵,现下虽无功名在身,却是满腹经纶,诗词歌赋无一不精。”一说起妙婵,梁峙像介绍起了自家亲晚辈,语气抑制不住地满是骄傲,连连赞不绝口,夸得是天上有地下无。
李阶向夸夸其谈的梁峙投去微妙视线,啧了一声,唇角噙笑。他看戏一样靠坐到窗边,仰头听江上小舟传来的小曲儿。
“梁兄谬赞。”妙婵不敢当此过誉,拱手行礼,深深一揖,长袖垂落如流水,“晚生妙婵,初到京城,蒙梁兄相邀,见过诸位兄台。”
声音不大,清润如玉。
席间静了一瞬。
妙婵衣着素净至极,只用一根木簪束发,衣襟既无纹绣,也无佩玉。腰间系一条素白丝绦,整个人却比之岸边新抽的嫩柳还要清秀挺拔。这般装束非但不显寒酸,反而衬得气质出尘如竹,更显风骨。外表文弱清瘦,倒是把满座锦绣都给比了下去。
李阶斟满半杯酒,唇角微扬,哂笑着在心中感叹:生了一张极好的脸,就是千好万好。
“梁兄这是从哪里寻来这般标致人物?”端坐中央席座的贵气公子摇着一柄洒金折扇,上下打量一圈妙婵,哼笑着漫不经心道:“你不引见,我还当他是你特意从梨园里请来的唱曲儿小生。”
此话一出,席间配合着响起几声轻佻折辱的笑。
梁峙皱着眉头:“你……!”
终归顾忌身份尊卑,他怒不敢言,附到妙婵耳边低声提醒:“庄子墨,乃官家子弟。府上世代担任官学博士,今日江上筵席便是由他做东。”
博士品级虽不高,但在广陵却备受尊敬,属清流官。
妙婵听得一脸认真,迟缓地眨了一下眼睛。
庄子墨毫不留情挖苦:“这位妙小兄弟看着像唱戏的,今日头一回见,不如献歌一曲助助席间雅兴,岂不正好?”
妙婵闻言凝滞片刻,低头思虑一番,末了真心实意道:“在下不才。幼时确实学过一二音律,奈何愚笨,五音不全找不着调,终不成器。”说到此处,他那张俊秀至极的脸容出现了十分为难的神色,实在有些不忍道:“若真要唱,愚弟怕在座各位兄长……消受不住。”这并非假话,平常连最疼爱他的阿兄都不许他在家中吟曲,说是非人折磨。
李阶噗嗤一笑。
果真是个妙人。
庄子墨脸上没了笑容,冷声冷气:“哦?是么。梁峙称你才气超然,倒不知妙小兄弟是何方人士,师从哪位大儒?”这话说得阴阳怪气,席上是个人都能听出他的咄咄逼人,然而也不敢多说什么。庄博士统领国子监教学,而庄子墨作为其长子,无需科举将以门荫入仕,已经在着手准备吏部铨选。
李阶挑眉。庄子墨平日里最是自负,向来热衷于享受被人追捧的美名,稍稍被人抢去风头便要报复打压,看来今日免不了一场刁难。
鹤州么……下下州,穷乡僻壤之地。
自下下州赶赴京城的举子,在这权贵遍地的广陵城之中,注定为人所轻。
思及此,他饶有兴致看向妙婵,好整以暇。
美人面,福祸相依。
妙婵倒是不慌不忙,垂首温文答道:“在下乃……浮息妙氏九世孙。”
话音未落,他的耳尖先染了一层薄红。
掩于宽袖里的手指不自觉蜷了蜷,妙婵强作镇定轻咳一声。
阿兄再三叮嘱,若是有人问起家世,便搬出浮息妙氏的赫赫威名,管他八杆子打不打的着。
“帝京广陵,门第观念极深。公侯将相,那个个都是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妙妙,你要听阿兄的话,此番好保的会试安稳。”
妙婵自知扯了谎,心虚垂下眼睑,长睫在脸上投下一片阴影,面上温文平静,耳根却是几欲滴血。
周遭气氛变得有些异样,接着便是窃窃私语。
“竟是浮息妙氏?”
“果真么?怎么瞧着穿衣打扮不像……妙氏可是有名的隐世大族。”
“听闻妙氏祖上曾五世三公,钟鸣鼎食,显赫非常。”
“我看这位小公子气质不俗,说不定真是妙氏子弟!”
庄子墨双眸微眯,嗤笑。
呵。弄虚作假之辈。
旁人不知,他倒清楚,浮息妙氏早就没落绝迹,这小子竟敢在自己面前诓骗众人胡乱攀亲。
庄子墨正欲开口拆穿,堂间忽地响起几声朗笑。
李阶大笑,斟满一杯酒,起身举杯:“原来是浮息妙氏啊,难得今日有幸一见,久仰久仰。”说罢一饮而尽。
妙婵侧目与李阶对视,心头一热,旋即朝他露出一抹感激笑意。
李兄,极好的哥哥。
李阶年少盛名,又得当朝元乐长公主赏识,将来少不了平步青云,万万不能得罪。他一出面照拂,其余人也就信了七八成,再看妙婵时收敛了不少轻浮。
庄子墨倏然沉下脸色,这骗子怎么竟与李阶交好。
“妙小友,来坐。”李阶笑了笑,引着妙婵落座,渐渐地,席间气氛重新活络起来。
入席,妙婵正襟危坐。
百无聊赖间,他端量起面前案几上五彩斑斓的糕饼,眸中闪过一丝新奇。
“第一次参加泛舟游宴?”李阶倚过来,低问。
妙婵有些不好意思地点头:“不瞒李兄,在下出身鹤州小县,实是孤陋寡闻,不如兄长见多识广。”
“打住打住。”李阶勾唇,幽幽道:“九世孙,说这些个。”
妙婵不作声,耳根红得愈发厉害。
看他一脸纯良,李阶不忍心再逗弄。
右手的梁峙俯身过来:“妙妙,你竟是浮息妙氏九世孙,我怎么从未听你提起过?”
妙婵哑然半晌:“此事说来话长。”
梁峙了然。
每次妙婵有什么难言之隐,他不知做何回答,都会回上一句“说来话长”。上一回,他问严举子为何宿在他的房里,妙婵也是茫然了半天才温温吞吞道了一声说来话长。
梁峙无奈,没再过问。
席过三巡,画舫缓缓驶向湖心,碧波湖面上嵌着一座飞檐六角亭。
庄子墨环视众人,起身道:“诸位才子远道而来,庄某不胜荣幸。今日湖心亭中风景正好,不如稍候随我登亭,诸位以「舟」字为令,赋诗行酒如何?”
众人自是齐声应和。
今日跑这一遭,为的可不就是登亭吟诗作文。即便魏侍郎没露面,博得其余名望青睐也不亏。
庄子墨满意一笑,潇潇洒洒负手往外走。
梁峙拉着妙婵就要跟众人一起登亭,妙婵踟蹰,温声婉拒:“梁兄,这一趟我就先不去了。”
梁峙瞪眼:“妙妙!”
妙婵摇头不语,缓缓揪住衣襟咳嗽几声,面色直咳得有些苍白了,旋即扶着案几抬眸望他。
梁峙:“……也好。”
“湖心风大,你在船上好好休息。”
李阶似笑非笑,“你自己一人在这里能行?”
妙婵轻轻颔首,温温和和道:“无妨。”
见众人都跟着庄子墨出去登亭了,待舫内安静下来,妙婵稍微放松了些,将衣袖一挽,缓缓伸手——
从八仙盘拈起一块自方才起就惦念已久的芙蓉水晶糕。
米糕滑软,入口即消。妙婵吃得眼眸微眯,感慨着广陵糕点当真一绝。
尝着点心,妙婵开始挂念家中那篇未读完的策论,想着稍后待船靠岸寻个借口先行离开。
哪知李阶和梁峙离开不过半刻,原本安静的舫外,忽地传来脚步声。方才席间的三两人去而复返,端着酒盏言笑晏晏踏朝他走来。
“妙小友风采非凡,可否有幸与小友交个朋友?”
妙婵一愣,慌忙将咬了一半的糕点搁回碟中,微微欠身,“诸位兄长谬赞。”
旁人一饮而尽,妙婵只好斟了酒,举杯回礼。
轻搭盏沿的手指修长白皙,像几根素玉似的。
妙婵幼失怙恃,为了填饱肚子活下去少不得与兄长四处寻活计,自打几年前阿兄进京高中后又封了县丞,日子苦尽甘来,家中虽不显赫富裕,但兄弟俩相互扶持不用再做食客,妙婵寻常安心读书写字,被兄长好生养了几年,十指不沾阳春水皮肉又嫩了回来,如今瞧着仅食指侧畔生了一层细细薄薄的茧。
几位举子见他举杯,一时恍然出神,更加信服他是浮息妙氏九世孙。
只见这双执盏的手,便可知是养尊处优、读过万卷书的贵郎君,就是身子骨瞧着弱了些。
至于穿着朴素,大家子弟,低调些再正常不过。哪里都像庄子墨一般穿金戴银,岂不俗不可耐?
小郎君本就生得甚是貌美讨人喜爱,再加之添了这一层缘故,众人一时更为殷勤,纷纷上前结交。
几位热情举杯相邀,妙婵无措,实在不知如何推拒。
第三杯酒下肚时,喉间隐约生起一股灼烧之意。他悄悄用指尖按住案几边缘,檀木的凉意透过皮肤传来,稍稍缓解了掌心的燥热。
“妙小友,定要满饮此杯!”
又是一杯酒递到面前,妙婵面颊酡红,为难推辞:“杜兄,不妥不妥,在下实在不胜酒力……”
“小郎君,我府上还有晏师真迹,不知贤弟可有兴趣?”
妙婵哦了一声,忽而眼眸稍亮。
“当真?”
“自然,就等贤弟光临寒舍。”
深吸一口气,妙婵端起酒盏,一饮而尽。辛辣的液体滑过喉咙,激得他眼角微微发湿。
酒过三巡,旁人哪能看不出,妙小郎君性情极温和乖顺。嘴里说着不胜酒力,旁人哄一哄,他便喝了。
四面八方的追问撞到耳畔,妙婵开始恍惚,他撑着案几想站起来清醒一下,不料手臂一软,整个人晃了晃。
案上的杯盏叮当作响,几滴酒液溅在他青色的衣衫上,洇出深色的痕迹。
李阶回来便看到这样一副场景,赶紧上前扶住他,妙婵的半边身子顺势靠在了对方肩上。
“醉了?这是喝了多少?”
一刻钟前对他温和含笑的小郎君,现下不知今夕何夕,已然一副朦胧醉态。
李阶扶额失笑,转头对那几人意有所指道:“亭中有另一画舫靠近,大抵是魏侍郎的船。”
几人面面相觑,匆匆拱手道:“既然如此,那就托李兄暂且照看妙小郎君。”美人虽好,远不及功名仕途。
李阶唇角勾起,笑意不达眼底。
待旁人走后,妙婵抬眸,眼神懵然无辜,颇有几分可爱可怜。
“李兄?”
性子如此软绵绵,难怪教人欺负成这样。
李阶:“还认得我,不算醉得厉害。”
妙婵摆摆手,躬身作揖,“谢过李兄。”说罢,他左右张望两下,脚步微错,身子先转了半边。
李阶失笑:“去哪儿?”
“兄长……容我去外面,透透气。”
妙婵醺醺然,胸闷得厉害,缓步走到云舫楼台上,江风一吹,迷糊的神智清醒了些。
倚在雕栏处,他望着湖水里的倒影,默然发起了呆。
不知多久,视线里,无声无息多了一双墨色镶玉锦靴。
“好雅兴。”微讽的男声。
妙婵略略一怔,视线顺着靴子缓缓上移。
“庄兄?”
感念着水晶糕点的情谊,妙婵有些高兴,不禁对来人绽开温和一笑,施礼问安。
“别想讨好我,我可不吃你这一套。”庄子墨居高临下,冷哼一声:“胆子不小。区区下州顽民,也敢谎称是浮息妙氏。”
不过一时半刻,他已经把妙婵的出身来历查得明明白白。
庄子墨一身锦绣,“唰”地甩开折扇,斜睨着妙婵衣襟上磨起的毛边,嘲道:“我自小在帝京长大,鹤州?闻所未闻的下下州,听都没听过是什么?”
妙婵勉力思索了一会,慢慢答:“一座城。”
“……”
“呵,我看你分明就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骗子!”庄子墨忽地提高嗓门,“难不成妄想假借浮息妙氏九世孙的名头,骗得一群人对你笑脸相迎?”
妙婵不知庄子墨为何突然发难,也不知如何解释。
半晌他面露茫然,好声好气儿:“此事……说来话长。”
“无礼!”庄子墨觉得自己完全不被放在眼里,恼怒道,“你可知得罪我是什么下场?”
……
此时,离画舫不远的湖面上,涟漪被另一船舫荡开,两船渐近。
魏冠清站在船头,锐利的目光扫过不远处的湖心亭,眉宇几不可察地皱了皱。
“想是参加今年春闱的举子。”身边的家仆六琯眼色尖,当即解释:“多半是打听到大人今日会来临江,个个变着法儿想求见大人呢。”
魏冠清面色冷淡。
六琯:“大人不高兴?”
“劳而无功,所有人都会明白的道理。”魏冠清双眼微阖,哂道:“或早或晚。”
不多久,船舫渐渐行至湖心。
两船交会的刹那,亭上举子斗诗的音调顿时提高不少,你追我赶地吟诗作对,嘈嘈杂杂乱了平仄。
倏地。
“噗通——!”
意外陡生,一记清脆的哗啦声响截断了所有表演。
六琯循声抬头,只见对面画舫的二楼,一袭青衫如断线纸鸢直直坠入湖中,溅起一丈多高的水花。
他当即瞪大眼:“唉呀!有人落水了!”
吟诗丝竹声里惊呼四起。
魏冠清神色一凛:“救人!”
……
被拽出水面时,妙婵呛了几口水,迷蒙间,望见上方船舷檐角的琉璃灯与日光一齐摇荡。
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歪了歪脑袋,意识陷入黑暗前,视线里出现一角绯袍、以及那人腰间垂挂晃动的鱼符官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