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塞上谁寄锦书来 > 第8章 告捷

塞上谁寄锦书来 第8章 告捷

作者:小鱼连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9 23:08:40 来源:文学城

傍晚的玉门关,热闹十足。

战前军中沉闷的气息一扫而空,大家脸上都喜气洋洋。

伙夫吴宽是个膀大腰圆的汉子,此时腰间系着条洗得发白的围裙,把锅勺抡得呼呼作响。

“吴叔,你快些快些,我都快饿死了。”郭造端着个大海碗走来走去,嘴里不住念叨。

吴宽头也不抬地翻着羊排,被郭造吵得心烦,举起锅勺作势要敲,“催催催!再催老子让你吃锅灰!”

郭造忙抱头后退,瘪着嘴哼哼唧唧,周围蹲地的伍卒们顿时笑开。

不远处,何彬神秘兮兮地搭上赵雁生的肩,“雁生,”他压低嗓音,眼中得意,“前年儿我在营后树下埋了三坛高粱酒,明儿歇着挖一坛给你尝。那滋味儿,绝了!”

谁知旁边的江广胜耳朵尖得很,他脸膛通红,大咧咧地嚷出声,“啥,你藏了几坛好酒?”

何彬怒目而视,“江黑子你喊啥!存心想要害我是不是?”说着就追上去捂他的嘴。

可已来不及了,周围与他相熟的将士哪肯依他,“好你个何彬,怎的还藏私,快快交出来。”

赵雁生靠在土坡上,看着何彬涨红的脸,笑得直不起腰。

笑闹间,只听吴宽洪亮的嗓门喊了一声,“开饭了——!”

大家像小鸡仔一样纷纷端着碗聚过去,吴宽则是养鸡人,哗啦哗啦往下撒玉米粒,还是羊肉味的。

他掀开厚重的锅盖,蒸汽郁郁,带着羊肉的鲜香。

一人几大勺汤,几大块羊排。一碗汤递来,先一把葱叶撒上去,葱叶被汤一烫,立刻激发出香味,满盆皆绿。

面食有白馒头、花卷和发面饼子,郭造端着碗,毫无形象地蹲在锅边吸溜着喝汤。

赵雁生凑过去,与他并排蹲着。

“造儿啊,你这吃法不正宗,看我的!”

说着,赵雁生把手中的面饼,撕成一片一片,扔进浓白的汤里泡着,载浮载沉。

计算好时间,等浓香羊汤灌饱这些面饼,又还没有失却饼本身的筋道时,迅速捞出食之,吃得赵雁生满口滚烫,额头出汗。

郭造呼噜噜喝着汤,斜着眼看他。

“生哥,你还是个老吃家。”

原本端着碗在附近转悠的江广胜也过来了,一屁股挤进二人中间,三人肩膀挨着肩膀,凑在一起蹲着。

赵雁生又兴致勃勃地跟江广胜讲了一遍他的吃法。谁知江广胜却嗤之以鼻,“日鼓捣棒槌滴。”

他把饼往汤里沾了沾塞嘴里,嚼得咯吱响,“额只知道饼沾汤香,泡得软塌塌滴有啥嚼头?”

原本想点头赞同的郭造顿时不敢吭声,脸埋进碗里。江广胜却不放过他,拿胳膊怼了怼他,“瓜怂货,你说,是额滴吃法好吃,还是他滴?”

郭造讪笑着,“我也喜欢蘸着吃。”

赵雁生不服,审判的视线越过江广胜直指郭造,“造儿,你有没有原则。”

郭造没有原则。江月香站那边他就站那边。现在月香不在,他当然要站到月香他哥那边。

这两人一唱一和,赵雁生只能干瞪眼。

于是他眼疾手快,捞起江广胜碗里一块羊排,连肥带瘦塞进嘴里,就着一大碗汤,呼噜噜灌下肚去,笑得露出白牙,“还是广胜碗里的最好吃。”

江广胜呲牙咧嘴地上来抢赵雁生的碗,三人闹成一团。

这时,不知谁说了一句,“大将军来了!”

吵闹的营地安静下来,赵雁生三人端着碗,抬眼望去。

只见孟怀明卸下战甲,换上一身黑金流云纹常服,玄色大氅被风吹得鼓起,露出腰间的青龙剑和玉带上的游龙纹。

他走到铁锅旁,给自己盛了碗汤,笑容爽朗敞亮,“诸位不必拘谨,你们都是护卫大靖有功的将士,怀明对你们感激不尽。”

士卒们也都不是拘礼的性子,气氛也都重新活络起来。

随即,孟怀明走到赵雁生身旁蹲下,三个人又变成四个人。

孟怀明稀里呼噜喝着羊肉汤,扭头看他,“你是赵雁生?”

赵雁生捏着瓷碗,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我听伯韬说了,你在战场上很是英武。”孟怀明看着赵雁生,神色认真,“可否考虑加入我的军营,随我驻扎开封府?”

赵雁生盯着碗沿,半晌,抬眼迎上孟怀明的眼,坚定道:“多谢将军抬爱,只是雁生生在西宁,长在西宁,只想守卫好故土,哪里有敌寇我就去哪里。”

孟怀明没再劝,低头喝了口汤。半晌,他拍拍赵雁生的肩膀,“你是个好将士。”

正如水往低处流,军营中四面八方的伍卒们吃饱了饭,也纷纷往地势低洼的篝火堆流去。

松木劈柴烧得极旺,火苗窜得半人高,噼啪作响,火星子随着风往上飘,落在人肩头、发梢,又轻轻灭了。

不知是谁奏起了胡笳,苍凉悠远的乐声在暮色中响起。接着有人敲起了羯鼓,节奏明快热烈。

曹刚和何彬一前一后走过来,两人手里都抱着坛酒。

何彬舍不得好酒,走得磨磨唧唧,曹刚上手拽他。何彬苦着脸,“别催别催,这就来了。”

别看何彬挖酒时不情不愿,劝起酒来却是一把好手。他拍开泥封,给每个人都斟上一碗酒,琥珀色的酒液在火光下荡漾。

江广胜一饮而尽,抬袖擦嘴,“好酒!”

“来来来,都满上!”何彬举着碗,一脚踩个树墩子,豪气万丈。

酒过三巡,气氛更加热烈。

吴宽洗了铁锅,甩着手上的水就凑过来。他脚随鼓声踩着节拍,双手往腰上一叉,就跟着调子晃起来。

其他从河西来的士兵也纷纷应和,拍着大腿站起来——他们跳的是河西的踏歌,不讲旋律,只需随节奏踏地而舞、随口而歌。

赵雁生拖着喝得微醺的江广胜走过去,江广胜却扭捏起来,“额大老粗,跳甚舞。”

可真跳起来了,就数江广胜最起劲。手为舞之,足为蹈之,完全沉醉其中。

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不会跳的就跟着节奏跺脚拍手。有人唱起了塞北的民歌,粗犷的嗓音被夜风卷着送出老远:

“疾如闪电的背影,消逝在塞北的风沙——

谁在苍茫中把牧歌唱到嘶哑——

嘿——战鼓激昂号角吹——

千军万马走一遭——

唯我塞北的好儿郎——

不破敌寇誓不归——”

十月十五,下元节。

相传在这一天,水官大禹会到凡间为人解厄,所以,下元节人们会祭祀祖先神灵,祈禳灾邪。

祝晓山得了老夫人授意,带陈烜去郊外寺庙进香,一大早便要出发。

她今日身着月白交领襦裙,外罩一件青碧色绣缠枝纹的比甲,与陈烜面对面坐着,他倒不困,掀着帘朝外看,只见商铺都已挂起五彩花灯,处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陈烜兴致勃勃,指着外面怀中捧着各色斋品和香烛的人们,“他们要去干什么?”

祝晓山向外看了看,温声解释,“他们要去求水神庇佑。”

这是民间下元节的一个习俗,把香插在田埂上,田间地头放上斋品,水神经过时,就会降下霖泽,保佑庄稼平安度过干燥的冬季。

“那我们也是要去求水神吗?”陈烜歪头问。

祝晓山轻轻摇头,“不,我们去兴缘寺进香祈福。”

“好吧。”陈烜眨了眨眼,其实他并不觉得去拜水神和去寺庙进香有什么分别。在小小的人儿眼中,出府就等同于游玩,已经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了。

马车颠簸,祝晓山有些晕眩,她将车帘掀开个角透气,市井的喧闹声涌进车厢。

街上的买卖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连成一片,祝晓山头轻靠车壁,闭着眼听。

突然,人群中一道声音清晰地落进祝晓山耳中,“边关战急,西宁和约昌调兵去...”祝晓山蓦地睁开眼,她贴近车壁仔细听,可马车已经驶过去,再没能听真切。

祝晓山无意识地捏紧手指,心中狂跳。

边关战急,西宁调兵,什么时候的事,调了多少,调去哪里,他...会在其中吗?

马车驶离闹市区,祝晓山耳边空下来,一如她的心。

兴缘寺偏远,路上走了近一个时辰。

祝晓山下马车时,日光刚好洒在寺庙朱红的墙壁上,镀上层金光,更显威严。

身着金红袈裟的住持已在门口等待,见了人来,双手合十躬身,“阿弥陀佛,施主远道而来,一路辛苦,快请进。”

祝晓山回了一礼,“有劳住持。”

一行人在晨钟声中走进寺庙,寺中殿宇连绵,画拱承云,白玉栏杆重叠繁复。

行至正殿前,住持请他们稍作等候,转身去备香。

风卷着松树的清苦味,吹到檐下,将祝晓山青色的裙角吹起,檐角上悬挂的青铜铃铛叮铃作响。

祝晓山有些出神。

“夫人,请。”住持递来三支线香,打断了她的思绪。

祝晓山牵着陈烜跨进殿门,看见莲花宝座上供奉着一座巨大的金身接引佛像,宝相庄严。其下设一张香案,摆着只白玉四足貔貅卧鼎,鼎中缓缓燃着檀香,烟雾袅袅。

祝晓山将香在烛台上点燃,举过头顶,虔诚拜了三拜,再轻轻插进香台。

身旁的陈烜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口中认真念着自己不甚明白的祝祷之词。

进完香,寺中一位年轻僧人引他们前去观玉台歇息。

观玉台共分两层:一层供香客们用素斋;二层是专为贵宾品茶休憩。

兴缘寺山高谷深。若春夏来,便草木阴郁、鸟语花香,只是现已入冬,倒显出几分萧瑟之意。

跨过门槛,先映入眼帘的是颗参天古树,枝干长得像能穿过整个庭院。树上密密挂着小布条,用红色丝线系了,垂垂迢迢。

陈烜转头问年轻僧人,“师父,那树上系的是什么?”

那小师父身着浅灰僧服,声音温和,“是我们寺中的结缘牌。香客可去善缘师兄处求一签,签文随缘,不得挑选。若抽中心中所想,便可挂到结缘树上,是个好兆头呢。”

“很灵验吗?”陈烜眼中闪着光,问他。

小师父神色认真,“很灵的,”他想了想,又补充:“不过最灵的是我们寺中的姻缘签。听说先前有个人积年累月地来抽,一次姻缘签都没抽到过。但凡是抽中了的,都能得个好姻缘。”

陈烜顿时来了兴致,跑到树下向善缘僧人求了一签。

不一会儿,他兴冲冲跑回祝晓山身边,“母亲你看,我得了一只仕运签。”——人前他叫祝晓山母亲,人后不想喊便不喊,这是二人先前悄悄说好的。

祝晓山接过他的签,只见上面写着:蟾宫折桂非难事,直取青云最上层。很好的寓意。

她摸了摸陈烜的头,“那烜儿日后必能登科及第,我等着喝我们烜儿的状元酒。”

“那是自然。”陈烜欢欢喜喜地去树上系自己的布条。

祝晓山看了一会,示意身跟着的侍从过去看顾着些,自己则抬脚往观玉台中走去。

路过结缘树时,树下的善缘僧人突然开口,“夫人不求一卦吗?”

他蓄着胡须,手中转着念珠,看起来颇有几分得道高僧的模样。

祝晓山浅笑婉拒,“多谢师父美意,只是比起天意,我更相信人为。”

这话其实不中听,哪有人当着算卦人的面说自己信人事不信天命的呢?

那僧人却浑不在意:“阿弥陀佛,话虽如此,万事皆有缘分,占一卦也无妨的。”

话已至此,祝晓山便不再推脱,报了生辰八字。

那僧人拿出个大木盒——长条状,四面都封着,只有上方开个小口,数以万计的红绳垂出,下面牵着各自对应的卦象。

祝晓山随手拽住条红绳,一抽,却出来了两张红布条,大概是牵扯中被带出来的。祝晓山有些意外,“这...”

善缘却很从容,双手合十,“万事皆有因果,请容老衲为夫人解签。”

“有劳。”祝晓山很想进去喝茶,但卦都占了,哪有不解的道理,她将两条红绳都递给善缘。

善缘将其中一个布条展开,只见上面写着:惊涛骇浪阻归舟,柳暗花明见瀛洲。”。

他朝祝晓山微微一笑,“此签倒是罕见,暗藏逢凶化吉之兆。凶即是吉,吉便是凶。”

祝晓山心中微动,来了点兴致,“另一张呢?”

善缘展开另一只布条,看后却不由得露出惊讶之色,“‘玉镜蒙尘终可拭,良缘未绝自天来。’夫人,这是姻缘签。万中得一,最是难得。”

祝晓山方才的兴致顿时被浇灭,她敷衍地点点头。却听得那僧人喋喋不休,“您必能与夫君携手白头,恩爱到老。”

祝晓山朝他微笑,“不必,我夫君已逝。”说完,面无表情地走远了。

呸,耽误她喝茶。

善缘被她噎住,摸了摸光头,嘴里嘟囔道:“可我这签从不出错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