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塞上谁寄锦书来 > 第1章 初遇

塞上谁寄锦书来 第1章 初遇

作者:小鱼连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8 15:30:53 来源:文学城

九月江南的晨雾,极为缠人。

赵雁生下马,将马拴在街头。沿街走了一段,便看见陈府深红色的大门——朱漆已有些斑驳,铜环上锈迹暗生,门楣上“陈府”两个烫金大字,被白绢围着,平白给清晨添了几分丧气。

赵雁生抬手,指腹叩在铜环上。“笃、笃、笃”三声,惊动了看门的人。约莫半刻,门轴“吱呀”一响,老仆陈三探着身子向外瞧,讶道,“客所为何事?”

他抬手行了一礼,倒没有刻意压着声音,“阿公,在下赵雁生,从塞北西宁府来,受府上公子陈砚之托送些东西回来。”

陈三正打量着这人,此时听得了赵雁生介绍来意,忙把门推开得更大些,急急回了礼,“原是少爷故友,快请进,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赵雁生跟着陈三跨进门槛,门外的雾气也跟着进了门,院中的桂花树枝桠斜斜探过廊檐,雾气结成露珠,缀了满树。

“老夫人这几日身子越发沉了,”陈三走在前面,脚步放得极轻。“要是早知道您来,定是要高兴些的——自打上旬知道了公子的事,老夫人可好些日子没合眼了。”

赵雁生“嗯”了一声,心里有点想笑,若是老夫人知道他今日是来做什么的,只怕都不会让他进门。

快到正厅时,陈三忽然停住脚,向廊中略略行了个礼,“少夫人安。”

赵雁生抬眼看去,先看见的是一抹素白,那女子穿着件月白对襟衫裙,宽宽的袖口绣着兰草纹,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和他的目光交汇了一瞬。

赵雁生对上她褐色的眼,清亮的眸子让赵雁生想起戈壁上阳光下发光的沙砾,那一刻他心跳莫名有些加快,连呼吸都是紧的。

像是平静的湖水,被人投进石子,一块接一块,霎那间水波荡漾。

“扑通—扑通—扑通。”

祝晓山的眼睫很长,垂下去时像在眼下投了片小小的、四散的阴影。

像两株兰花,赵雁生在心里想。

“这是少爷故友,”陈三走上前,打断了赵雁生的思绪,“从西宁州来,替公子送些东西。”

那女子闻言向他欠了欠身,话却是对着陈三说的,“老夫人已醒了,刚服下药。”

祝晓山的声音也轻,落在赵雁生耳朵里简直像是梦中呓语,他觉得呼吸更加艰难,耳根处也有些发热。

陈三应了声,又道:“请少夫人先带将军去正厅稍候,我去请老夫人。”

那位夫人并未表现出被指使的不满,而是向赵雁生福了福身,示意他跟着走。

行至正厅,赵雁生依旧有些发懵,两人一路上都无话。

祝晓山悄悄抬眼打量着眼前的男人,只见他约是弱冠之年,身量极高,面容硬朗,眼睛却生得出挑,一双眉眼色泽深浓,眼尾轻佻,却因眸色过于沉静而不显风流,一道伤疤从右眉下延伸至颧骨处,平添几分冷冽。

她默默思忖着,听陈三说这人是陈砚战友,来此处是为了送陈砚的遗物,大概是交付遗言之类。不过这和她也没甚关系,她与陈砚本就只有夫妻之名,方才听老夫人醒得早,她赶去服侍,今日院中的花还未浇水...她在心里叹了口气。

祝晓山并非多话之人,此刻也并不开口说话。倒是赵雁生有些紧张,耳后也隐隐泛红,他只得攥紧拳头装作无事,脸色有些发红。

如此一人发愣,一人心绪纷纷。

不多时,便听见耳边传来老妇人絮絮的念叨声,“子敏,我的子敏。”

子敏,是陈砚的字。

见是陈老夫人被人搀扶着来,祝晓山上前迎接,将陈沈氏扶到主位上,方退至身侧。

厅堂内,香烛的气味混合着木质家具的沉闷气息,让人有些压抑。陈老夫人端坐主位,面色枯槁。

赵雁生抱拳行礼,从怀中取出一个布包,里面是陈砚的一些日常旧物,以及一枚他从小戴着的玉佩。他并未立刻递出,依旧将其拿在手中,抬起头,平静地对上陈老夫人的视线。

“夫人。”赵雁生声音低沉,却字字清晰,“晚辈赵雁生,与子敏同在边军效力,袍泽之谊,不敢或忘。”

陈沈氏微微颔首。

“此番我来,是为两件事。”赵雁生拿起手中玉佩,“其一,是受子敏临终所托,将此玉佩立成他的衣冠冢,埋于西郊何秀姑娘坟茔旁。”

话音未落,陈沈氏脸色骤变,“放肆!”

赵雁生不动如山,目光却几不可察地飞快扫过静立一旁的祝晓山,见她神态自若,才继续道,“其二,子敏说,‘阿秀一人在地下太孤单。我生前违逆母亲,未能护她周全,死后只求以此微物相伴,或许她能寻得见我,知我未曾负她。陈家高门净第,我魂灵自在,不入祖坟,不享祭祀,免污陈家净土。’”

似是气急,陈老夫人呼吸骤然急促,胸口剧烈起伏,竟说不出一字。

赵雁生静默片刻,后退半步,微微颔首:“晚辈受托之事已了,告辞。”随后向外走去,走了几步,便听见正厅内传出一片嚎啕哭声。

行至门外,天色已大亮,雾气也消散不见。赵雁生架起手伸了个懒腰,行至街头牵回马,策马向郊外奔去。

越往西行,人烟愈见稀少,道路两旁不再是白墙黛瓦,而开始出现杂乱的草木和零星的土丘。

荒草萋萋,坟头低矮杂乱,许多墓碑都已残破不堪,或被青苔覆盖。这里是无主孤魂、贫苦之人乃至一些不容于家族者的最终归宿。

赵雁生勒住马,在一片坟茔中寻找着,很快,他就找到了一个相对较新、却也十分简朴的土坟。坟前立着一块土牌,上面写着何秀的名字,立碑人处,赫然写着“未亡人陈砚”。

字迹杂乱无章,似乎能透过它看到立碑人的心绪,碑上沾染的露水向下滚动,顺着字迹流淌着,字字泣血。

赵雁生下了马,弯腰徒手在紧挨着坟茔处挖开一小片土坑,将玉佩轻轻放入,覆上黄土,垒成一个小小的、象征性的衣冠冢。

他想起陈砚,那个江南来的世家子,身上总带着一股与军营格格不入的文弱与死寂;想起塞北黄沙漫天的战场。

赵雁生与陈砚相识,是一场遭遇战,敌众我寡。

他作为前锋突入过深,被一队胡人精骑团团围住,长枪染血,左支右绌。

正是危紧关头时,侧翼的包围圈却被一人一马撕开个口子,那兵卒全然不顾刺向他的胡人弯刀,任由刀尖穿透皮甲,鲜血瞬间浸透他半边衣袖,他却像察觉不到疼痛,赤红着眼,顶着那柄还插在身上的矛,猛地向前一扑,手中长槊狠狠贯穿了为首胡兵的咽喉。

战后,残阳如血。

赵雁生找到包扎完伤口的陈砚,递上一个水壶,攀谈中,他得知陈砚是从江南来的世家子,不免心中好奇。

“为何这般拼命?”赵雁生将手臂搁在屈起的右腿上,左腿却大咧咧地伸直,“我赵雁生不要命,是我无父无母无牵无挂,你个世家子,拼成这样,难道是为了给家族更添一门功勋。”

本是玩笑话,听在陈砚耳朵里却不是滋味,“不求功勋,但求一死。”

赵雁生一愣。

没等他说话,陈砚便自顾自继续道,“我心爱之人因我而死,我有何颜面苟活于世,若非她绝笔中要我不得自戕,我早随她而去。”

陈砚面上不显,唯有不住抖动的肩膀得以窥见他此刻的情绪,“我母亲串通贞堂的人,诋毁她清白,将她送到那不见天日的地方。我只能答应母亲安排的婚配换得自由,等我终于能出去,跑到贞堂...只有一具冰冷的尸身。她染了肺炎,那些人说,这是上天对不贞女子的惩罚...他们就这么看着她...看着她断气......”

说到最后,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战士竟泣不成声,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赵雁生不知该如何安慰他,他甚至不能劝他好好活下去,因为活着的每一天都带着对已故爱人的无限愧疚和悔恨。

陈砚最终如了愿。在一场鏖战中,他中了数箭,倒在尸山血海之中。赵雁生冲过去护住他时,他涣散的目光却带着光,似又看到了记忆中带着明媚笑意的爱人。

“阿秀..我来寻你。”

风再次吹过西郊的重重坟茔,赵雁生起身整理了衣袍,郑重行了两次军礼。

“这一礼,谢你战场舍身相救。”他抱拳,动作干脆利落。

“这一礼,”他顿了顿,声音低沉,“敬你此生情深义重。”

赵雁生策马离开西郊,抬头看了眼天色,乌云低垂,山雨欲来。

行至一处客栈,他将马拴在厩中,掀帘走了进去。

虽还未到正午,堂内已坐了不少人。江南丝织兴盛,往来客商云集,不乏远疆而来的行脚人,携着当地特有的布匹蚕丝,在此寻机兜售。

店小二脖子上搭着汗巾,快步迎上前:“客官,打尖还是住店?”

赵雁生回头瞥了一眼门外渐沉的天色,道:“住店,明日一早走。”

“好嘞!客房在二楼,您有什么吩咐再唤我。”

接连数日赶路,赵雁生的确有些疲倦,他合衣躺下,思忖着行程:向军中告假一月,抵达清陵城已耗去十余日,此番歇脚已是忙中偷闲,明日须得早起赶路。

思及此,他抬手覆上双眼。手背触及眼睫,微微发痒,赵雁生无端想起清晨在陈府见着的那女子,想起她垂下眼时如蝶栖息般的眼睫,想起她眼下像极了一片兰花的浅影,安静、清雅。

他倏地收回手,重重闭了闭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