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如何教主公做事 > 第51章 惊变

如何教主公做事 第51章 惊变

作者:罐装可可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1 20:31:27 来源:文学城

辞别晏辅政,襄君与他的国相慢慢行在宫道上。

沿途侍立的宫人随着他们走动经过,恭敬地俯下头。

王宫里一如既往的安谧。

配上四处的白绫,恍惚间,竟好似整个王畿都将随同那四重棺椁一起安葬。

戚言低声道:“除了王姬,怕是再没有人想要王室长存。”

即便王室同宗诸侯国力昌盛,哪怕王姬亦非真凰。

她的声音实在低沉,传不出多远,就被埋没在这墓一般的死寂里。

闵煜却疑惑道:“听闻邵大人也为王室百般周旋,意欲力挽狂澜?”

或许,还要加上他这一人?

戚言与身边的国君说着话,双眼却仍望向前方:“也兴许王姬同其余四辅政,各自都以为,自己才是邵奕同党呢?”

闵煜略一思忖,笑道:“邵大人果然……八面玲珑。”

王宫实在静谧非常,是以但凡有些风吹草动,都会变得分外清晰。

襄国获罪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便有人坐不住了。

许多小国诸侯与使臣闹将起来,要求回返封地。

有心思活络的,本就停在王畿外,千方百计地拖延着入宫,如今一听风声,立刻趁夜离开,轻车简从,走快道马不停蹄。

已入王宫的来使,闹归闹,却也不敢轻易做出大动静。

万一被抓着错处,以王室之衰微,的确不能将他们如何,晏赵渚卫四辅政却都不是省油的灯,届时以冒犯王室的名义出兵征讨,可不是一般小国能吃得消的。

于是各家嘴上虽喊得响,实际却是互相怂恿着,各自都盼望着别国能出个头。

而此时,向来乐意充当表率的各大国使臣,又极为诡异地保持了沉默。

局势一度诡谲难测。

直到桃花落尽之日,靖国的使臣到了。

此前,靖王早已遣了快马,急信传入王都,曰国主告病不能亲至,特遣了近臣代为祭拜。

辅政并不以为忤,只道靖王病中不忘天子,忠心可鉴。

听闻靖使入城,晏君亲往接见。

然而靖国使臣谒见的第一件事,却是提出要见襄君。

“我王特地嘱托,我靖国与襄国同盟,平日虽少有聚首,然我王心中也时常惦念。此番王畿相逢,自然要拜谒一二。”

晏君仍是一副可亲模样,满面的褶子皱出一张笑脸,连称“应当”、“那是”,心底却骤然沉了下去。

原本他收到靖王回信,满篇皆是仁义礼智信,通读下来唯有些迂腐的废话,他还道是这新上位的靖王盈谨小慎微,不愿将那肮脏筹谋落于手书,故而说些心照不宣的假仁假义。

他开出的价码可是襄岐钺三国的领土,届时,不仅能收回在襄国的失地,更是能将国土扩张到远超老靖王时的版图。

而他所要的,不过是些钺地的矿产罢了。

很合算的买卖,同襄国的盟约再好,难道还能越得过这泼天的功绩?

他笃定了靖王虚伪,只待使臣来了便可面谈。

不料,这位使臣受命,却好似站在襄国一边?

这襄君……究竟给靖王盈灌了什么**的汤药?

晏君心思微转,又很快得出解答。

兴许,靖王是想着两头吃利,先诈一诈襄国,再与他合谋。

他便安下心来,暗自嘲笑靖王自以为高明,实在贪婪蠢笨至极。

当下也不计较,答应了使臣的请求。

“不过眼下襄君留居王宫,使臣若要相见,还请入宫中。”

靖使眉头微皱,似有不虞。

“敝一介外臣,与诸侯会于王宫,怕是不妥吧?”

晏君宽和道:“正是先王丧仪,各国诸侯与使者前来,皆是为王奔丧哭临,本就需要进宫吊唁,顺带一见襄王,何来不妥之说?”

靖使:“敝自远道而来,风尘仆仆,尚不宜进宫。倒是襄君,听闻已留驻宫中月余,哭临吊唁之事,理当早已毕结,怎迟迟不见离宫?”

晏君自也备了说辞:“尚需朝觐新主。”

“也罢,若襄君不便出宫相见,敝见戚上卿亦可。”

晏君仍是万般推托,只道使臣入宫即可相见。

靖使自然不愿为他拿捏,左右谈不拢,当即拂袖而去。

此时,晏君仍觉靖使与他不过利益相争,无非合谋一事由谁主导的差别,两方为了三分利,往来几回都是常有之事。

看谁能熬得过谁罢了。

见他拂袖去,也只道做戏。

孰料半旬之后,靖旬两国竟合而怒斥晏君——

“诸侯奔丧,却受困于王宫,列位辅政莫非挟天子以令天下?实乃奸佞也!靖旬愿讨逆贼以勤王!”

这一下着实打了晏君一个措手不及。

不要说他,如此重责,就连赵渚卫三君也受了牵连。

先王走得突然,君死有疑尚且不论,单就臣强主幼,偏偏立了五位辅政大臣,兼有王姬听政,彼此牵制之下,本就局势错杂难明。

王室摇摇欲坠,人人都知道王宫的瓦檐恐怕经不了多少风雨了,如何从这雕梁画栋上敲下两块琉璃美玉,才是他们正经要做的事。

此六人各有打算,明争暗斗自是不提,然而不管打的究竟什么主意,之于他们,王室这条船暂且还不能翻。

可偏偏靖旬两国一开口,原本正观望的几个大国也开始摇摆,倘若闹起来……难保他们是想先分肉,还是想先碎鼎。

为此,晏君颇遭了王庭其他几人的怨愤,虽面上不表,心底却骂惨了靖王盈。

不同谋便不同谋,了不起也就是与他国在一旁观望着,何必将事情捅到明面上,闹他个不好收场?

“邵盈虽然迂腐,却也算是个真君子。”殿内,戚言执白子落于盘上,“重礼,尚义,不似乱世霸主,倒有崇古之风。”

桌上黑白交错,杀了个不相伯仲。

那日见过晏君之后,襄君推说六博掷箸动静太大,于先王丧期如此娱乐甚为不妥,恐又教人抓了错处,说什么都要换回围棋。

堂堂国君,抵死不认是因着自己手气太差,输得颜面无存才想耍这赖。

戚言为人臣子,总不好真与君上争这口舌高低,于是两人重执黑棋白子对弈。

“唔,”闵煜听到这句评价,心不在焉地应了声,在盘上落下一子,“难得。”

兴致不高似的。

戚言便问:“国君有心事?”

闵煜指间挟住一枚黑子,望向窗外:“风雨欲来,难免心浮气躁。”

此时,天景正是乌云密布,天色也是暗沉沉的,风声凝滞,虫鸣低微,仿佛在这浓云之下,一切都将凝固了,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惊变伴着惊雷而来,将整座王宫映得惨白。

晏君死于宫道。

有往来的宫人指证,其为襄君所害。

“毁谤诸侯者,该当何罪?”闵煜垂眸望着跪伏地上的宫人。

“夷族。”戚言答道。

宫人浑身颤抖,一头磕在了王姬面前:“仆所言,句句属实。”

襄君冷声道:“好一个句句属实,口说无凭,何以为证?”

宫人连声音都在抖:“我见、见襄君执一短匕……”

卫兵果从襄君殿中搜出一把沾血的匕首。

渚君上前一步:“人证物证具在,襄公可还有话要说?”

连这莫名其妙的匕首都给搜了出来,看来这罪名是铁了心要嫁到他的身上了。

襄君轻笑一声,索性连王姬也不拜了,只看向从头到尾站在角落里,一言不发的邵奕。

“如此颠倒黑白,不怕诸国群起,众口铄金?”

邵奕敛着衣袖,一副听不懂对方所言的样子:“先王丧仪毕,各国使臣都该回返了。”

只这轻描淡写的一句。

诸侯不满晏君留置来使,那就如他们的意。

便似如今,晏君已死,诸侯可归,皆大欢喜。

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无关乎各国自身的安危,没些莫逆的交情,大约也怠于过问吧。

于是,皆大欢喜中唯一不大欢喜的襄君正站在他面前,眸色沉沉,甚是唬人。

但实话而言,襄君难受,他便高兴了。

故此,仍是皆大欢喜。

他就决定,要让这位襄君更不欢喜、更难受些。

邵奕忽然道:“听闻靖王继位不久,未知根基可稳啊?”

戚言:“想来比先靖王好些。”

先靖王遭了讽,反而笑起来:“靖国无公室,若弹压不住卿族,国主的日子难免受些掣肘。”

他一顿:“说来,襄国的失地,曾是当年先靖王划与卿族尤氏的封邑,用以置换靠近靖都一片土地,收归靖王统辖。”

“襄国复辟之后,尤氏一族便常闹腾着要将封邑换回来。不过上大夫尤原死后,兴许是为酷刑所震慑,倒是安分了不少。”

“不知如今,新任靖王盈与卿族相处得如何了?是要换回封邑,还是夺回失地呢?”

襄君目光陡然一凛。

看得邵奕更是心中舒泰。

“我亦知晓襄君正人君子,”说这话时,他的嘴角微微勾起,状似讥诮,“不至在王宫犯下暗杀辅政的重罪,只是此案若要查个水落石出,恐怕也不是一朝一夕便可。”

闵煜自喉间发出一声冷哼:“邵大人有话,大可以直说。”

邵奕仍挂着那不冷不热的笑:“襄君若有要事急于回返,天子与王姬也不是不能通情达理。”

王姬闻言,朝他瞥去。

分明是他一人筹算,却非要拉上她与幼主挡箭,仿佛谁人不知他是背后主谋一般,理直气壮地掩耳盗铃,不知是什么癖好。

邵奕并不在意她这一眼两眼的不满,只继续道:“然而既有罪状在前,事涉辅政,闻于王庭,那也定不能蔑视礼法,轻易放襄君离开。”

“不若择一襄国亲信为质,押于王畿,待襄君何时有了闲暇,再来论理论法,清了罪疑,便可赎回?”

邵奕观他神色,不紧不慢地道:“襄君不必急于反驳,此处所言及的亲信并不指定是谁。”

“襄君的亲信自然是襄君自己属意,若是要华将军留下,想来天子与王姬也是认的。”

邵奕慢条斯理地将话说完,望着襄君,嘴角笑容意味深长。

天地可鉴,这一番话,他可是半字不曾提过戚言。

怎么会有像他这样好心的人呢?

连坟都愿意让仇人自己选。

最后还不忘提醒一句:“襄君可以好好考虑,不过,襄与王畿所隔山长水远,轻骑快马,也不是什么都能赶上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