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如何教主公做事 > 第23章 许诺

如何教主公做事 第23章 许诺

作者:罐装可可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25 21:15:49 来源:文学城

懵头懵脑的孟岂将军稀里糊涂地领了兵。

“世子,我真的什么都不记得。”

孟岂行云流水般地穿戴好盔甲,站在战马前,惴惴不安地道。

“我不记得怎么打仗,也不会打仗,这么大的事交给我,万一……”

“无妨,”同样全副盔甲穿戴整齐的襄世子拍拍他的肩膀,宽慰他,“我会随你出征,从旁协助,到了阵前,全凭心意指挥便可。”

孟岂听完,更加惶恐:“可我什么都不懂……”

“没关系,你若攻城失利,也是我决策有误,首要罪责在我,不必束手束脚。”

孟岂还想说些什么,闵煜却催他。

“好了,时辰已到,上马备战吧。”

孟岂望着世子的背影,总算知道无论自己怎样反对都无济于事。

只好动作娴熟地跨上马背,朝身后大军打了一个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顺手的手势,率轻骑开拔。

而在他身后,禾女凝望着出征的队伍,面色复杂。

时秋:“担心?”

禾女抿紧嘴唇。

时秋绞尽脑汁想找点话来宽慰她。

实话说,她也觉得世子这个决定草率了,或许情况的确紧迫,可目前情势完全利于他们,犯不着如此兵行险着。

她思来想去,硬是翻出几句没那么冲的,却听自家师妹说:

“将军还是和以前一样,有时候我会觉得他其实没忘,也或许只是忘了过去的人。”

时秋刚想好的话卡在嘴边。

不是。

他以前也这样?

还是孟将军的时候,也这么……领兵出征?

你们襄国……挺有意思啊?

禾女只是道:“将军天生就会打仗。”

天生就会,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天生就会吃饭,天生就会睡觉。

可天生就会打仗,究竟是会到什么程度?

人是清晨走的,城是正午破的。

世族还未来得及将俘虏的百姓绞刑,就被天降奇兵打得乱了方寸。

城内奇袭,城外包抄,一场攻城打得漂亮到足以载入史册。

可立下战功的将军归来时,却沉默得出奇。

走在万人簇拥间,却好似只躲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

“将军?”

孟岂被人唤住。

他抬头看,是位女子。

似乎是他的故人,可他不记得。

许多人喊她禾女,那位很有名的戚姑娘喊她姜陶,还有秋娘,唤她……

“四娘?”

听到这一声,禾女难免怔忡,不过一晃神,她便回过神来,问:“将军这是怎么了?这一仗打得应当顺利吧?”

顺利?这一仗应当是顺利的。

一切都与他的预想相当,没什么困难便将城池攻下了。

世子亦是大为表彰,手下副将恭维称赞。

可是……

“我杀了好多人。”

他眼前仿佛还是一片血红。

手上已不再拿着剑,可穿刺胸膛,割破咽喉的感触,似乎还残留手心。

耳边仍回荡着厮杀与哀叫。

温热的血喷溅到脸上,然后滴落下来,慢慢变凉,黏腻、干涸、结块。

他麻木地厮杀,仿佛是身体里印刻最深的记忆,无需思考敌人的弱点在哪里,甚至尚未看清敌人,手中的剑早已递出。

直到厮杀也结束许久以后,麻木渐渐褪去,方才泛上层层细密的恶心与厌恶。

“我不喜欢打仗,”他低声说,“你们可能找错人了。”

他不会是将军,他一点也不喜欢打仗。

他还是喜欢和秋娘一起,在山间耕种的日子。

山间的风是清朗的,水是清澈的,土地厚重,草木芬芳。

禾女听完,只是把他带到溪河边。

细绢沾了水,触到脸上微微泛凉。

禾女一点一点帮他擦去脸上沾染的血迹。

干涸的黏腻慢慢褪去,一阵清风吹来,他仿佛忽然从水底冒头,呼吸间重新活了过来。

“世子说,”他道,“假如不杀他们,城中无辜的人就会死。”

眼前好像有两幕景象重叠。

世子说,若不杀敌破城,死的就会是城中无辜百姓。

也是世子说,杀敌卫国,是为了身后之地,不受战火洗礼。

他似乎想起来一些,自己的确是将军。

可他并不那么盼望自己是将军。

假如他真的只是个跛脚农夫该多好,每日最大的烦扰,只是挨两句骂而已。

“你一点没变,”禾女笑着叹道,“要是能多想起来一些就好了。”

“就能想起你我曾经约定,倘若一日战火止歇,便要一起归田隐居,自此日出耕作,日落而息。”

孟岂问她:“以前我跟着世子,是因为他也曾经许诺过我,要让襄国再无战乱吗?”

冬日的斜阳柔和极了,照在身上只有微微的暖意,金色的光熙却灿烂至极。

禾女的侧脸沐浴在这样的明光之下,恍若天人,吹拂发丝的风都仿佛温柔下来。

这样的对话似乎也曾发生过,时光穿越记忆的彼端,让两幕景象交汇融合。

“世子曾经许诺给每一个人,愿襄国再无战火。”

.

“这可不容易。”戚言道,“且不说中州大地战乱不休,单是比邻靖国,襄国就太平不了。”

闵煜笑着说:“那也没办法,许诺已经给出去了,君子一言,舍命也必当践行。”

戚言对他的君子之说不太感兴趣,只问:“擒获的几家世族审得怎么样了?”

“不知靖王给他们灌了什么**药,严刑审问也只说,靖王会派兵来救他们,襄国必亡。”

戚言嗤笑道:“有趣,世间最忠信于靖王的子民竟在襄国,换了靖廷,可没人敢信他们王上能救他们于水火。”

“依戚姑娘看,如何处置?”

“枭首示众。”

闵煜拢着衣袖,仍是满面温和笑意:“善。”

“世子留人安顿好城池,就尽快赶回襄都。”

原本攻下川瞿之日,便已宣告复国,若非最后一城以全城性命为要,反倒不急于收复。

真正的重中之重,是确立正统,襄君登位。

戚言:“襄国公室唯余一人,倒是为你省下推托谦让了。”

闵煜失笑:“我倒也没有那么……不争不抢。”

“但若论威望,哪怕襄国公室皆在,恐怕也无人能及世子分毫。”

除非襄公仍在,否则世子继位,名正言顺。

.

阴暗沉闷的牢房里,时而传来虫鼠叫唤。

四下里有时能听见染病的囚犯在低声哀叫。

虱子在乱糟糟的发间钻动,手腕脚踝上,扣着镣铐的地方被反复磨烂,流着脓,浸污了烂糟糟的衣袖,泛着股腥臭。

脚步声由远及近,铁锁碰撞的声音传来,吱呀一声,是牢门打开了。

牢头并几个侍卫站在他面前,其中一人道:“我王传召,请吧。”

他摇摇晃晃地站起身,几个侍卫嫌他走得慢,上前扯着铁链将他拖行两步,却被他身上猛然传来的臭气熏到,连连甩袖。

牢头谄媚问:“是否给他换身衣服,免得这腌臜晦气冲撞了大靖王?”

几位侍从互视几眼,领头的人拿了主意:“换就赶紧换吧,抓紧着点,莫教王上久等。”

“诶,好好,牢里有现成的囚衣,我立刻着人拿来一套。”

三年多来,头一回换上整洁衣物。

灰白的发被梳至脑后,露出一张满是沟壑的苍老面庞,依稀能够分辨得出与其子三分相似。

他跪伏在靖王宫高阔华美的大殿上,红毯铺就的地面比他的脸还要洁净。

“来我靖国做客,已多久了?”靖王的声音从殿上传来,远得好似天边。

他张了张嘴,一时间似乎都忘记了如何说话,好一会儿才从喉间挤出糙砾的声音,拼拼凑凑成了句话,犹如村口石磨碾磨糙米般含混不清。

“某在狱中,不晓时辰。”

靖王语调漫不经心。

“可还思念故土?”

阶下沉默良久,那粗粝的声音方才又慢慢响起。

“靖国……甚好。”

殿中回荡起靖王低沉的笑声,辉煌大殿上,无端泛起一股阴冷。

“襄公来我靖国做客久矣,也该是时候归返故土了。”

靖王高坐殿堂,一挥手,身侧的宫人手捧一方托盘,步下台阶,将那托盘放在老襄公面前。

撤去上方罩盖的绢帛,托盘之上的,正是襄国国印。

老襄公僵直的目光定在国印上,良久,方才挪开一些,而后便不敢再看。

“不知靖王……”何意?

“自然是,物归原主了。”靖王的声音不疾不徐,却似意味深长。

“你我皆为天子封臣,代天子治理封邦。封国之间偶有龃龉,都是常事,然则两国相争便如兄弟阋墙,到底不是光彩之事。”

“天子以礼治天下,诸侯往来也当以礼为先,是以,靖国愿送还国宝,助襄君归国。”

“再则,襄公久不掌权,料理国事恐怕力不从心,寡人欲遣能臣康叔礼、田兆二人从旁辅佐。”

“襄国公室几近覆灭,而今襄公重掌大权,世族难免有不顺服者,或有……忤逆子,欲同襄公夺位,寡人再遣大军护送至襄国边境,又遣近卫千人随身,助公平定内乱,重掌襄国。”

桩桩件件,靖王为襄公思虑周全。

只是,靖王口中所提“忤逆子”又会是谁?

忤逆子,忤逆子……

大约是那个与他处处不和,从来给他添堵添乱的儿子。

当年国破之时,其余的儿女都守在襄都,寸步不离,于是被靖军一个个杀死在他眼前。

或斩首,或穿心,或绞刑……死得不能再透。

他一一数着,襄国公室除他之外,再无活口。

能避过襄都屠杀,苟活至今的,想必也只有那个领兵在外,不听宣召的世子。

当年宣称战死边境,原来也是诓骗国人,诓骗公室与世族的虚言。

那逆子向来不安分,狼子野心,他是一早知道的。

如今竟还胆敢搅弄风雨,烦扰靖王,待他回到襄国,必当清理门户,为大王分忧。

而今襄国可复,他也得以返回故土,一切都是得益于靖王宽仁。

遑论靖王周全,为他思虑筹谋,为他复位铺路。

凡此种种,恩同再造。

来日襄国也必当奉上金银粮谷,美女绢帛,一应贡品,以答靖王款待美意,与宽赦之恩。

老襄公感激涕零,枯瘦干瘪的身躯颤巍巍地拜伏下去。

拜之,再拜,叩谢靖王。

感恩怀德,恩若再生,铭感五内,结草衔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