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章·影子
梧桐叶落的季节,高二开学已有月余。
白可抱着一摞作业本从文科班教室走出来,微微眯起近视的眼睛。下午四点的日光斜穿过走廊,在白色墙壁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几何图案。她小心地调整了一下手中本子的位置,以免滑落。
就在这调整的瞬间,一个身影从理科一班教室后门走出,与她擦肩而过。
白可没有看清那人的脸,只感觉到一阵轻微的风,和一抹白色的衣角。但她立刻知道那是谁——陈一屿。理科班的年级第一,那个在校园里如雷贯耳的名字。
她记得第一次听说他,是在高一下学期的期中考试后。那时成绩榜前挤满了人,她踮着脚寻找自己的名字——文科第七,还不错。然后她听到了周围的议论声。
“陈一屿又是第一啊,甩开第二名二十多分,太可怕了。”
“而且长得超帅的!”
“真的假的?这么厉害还长得好看?”
“不信你自己去理科班看看啊。”
白可没有去看。她对这种校园风云人物向来敬而远之。作为文科班的班长,她每天有太多事要忙:收作业、组织班会、协助老师处理各种杂务。她的生活被填得满满的,没有空隙容纳对一个陌生男生的好奇。
直到有一次,她在图书馆偶然看到陈一屿的作文——那是上学期全校作文大赛的获奖作品集。他的文章排在理科组一等奖的位置,题目是《倾斜的日光》。
“日光倾斜的角度,决定了影子的长短。就像生命中那些微小的偏移,决定了我们相遇的轨迹。”
白可被这句话击中了。她原本以为理科第一的男生,写的无非是些逻辑严谨却枯燥无味的议论文,没想到他的文字如此细腻,带着诗意的光泽。
从那以后,她开始不自觉地留意有关他的消息。她知道他每周三下午会去图书馆还书,知道他走路时总是微微低头仿佛在思考什么,知道他有一件常穿的白色衬衫,洗得发旧却干净挺括。
但她从未主动接近过他。在她看来,陈一屿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人——成绩优异,长相出众,是无数女生暗恋的对象。而自己,只是那个“文科班的班长”,长相平平,除了成绩尚可外,并无特别之处。
“白可!”
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她转头,看见儿时玩伴李蒙正从理科一班教室探出头来。
“你怎么来了?”李蒙大步走到她面前,顺手接过她怀中一半的作业本,“这么重,我帮你拿点。”
白可微笑:“送去教师办公室。你们班下课了?”
“刚结束小测验。”李蒙与她并肩走在走廊上,“周末回家,你妈妈让我给你带了些东西,放学后我给你。”
李蒙是白可青梅竹马的朋友,从小一起长大。虽然高中分在了文理不同班级,但他们的友谊从未褪色。巧合的是,他还是陈一屿的同班同学。
“刚才...陈一屿是不是刚从教室出来?”白可故作随意地问道。
李蒙挑眉:“哟,你也关心起我们理科班的大才子了?”
“随便问问。”白可别过脸去。
“是啊,他去图书馆了。那家伙除了教室、图书馆和天台,几乎不去别的地方。”李蒙说着,突然压低声音,“听说邱洛迪又去找他了,估计是去图书馆堵人了吧。”
邱洛迪。这个名字让白可的心沉了一下。她是学校里有名的富家女,与陈一屿家是世交,据说从小一起长大,一直毫不掩饰对陈一屿的爱慕。
白可没再说什么,只是默默走着。日光透过窗户,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与此同时,图书馆里,陈一屿确实遇到了邱洛迪。
“我就知道你会在这里。”邱洛迪穿着当季最新款的连衣裙,笑靥如花地站在文学类书架前,“周末我生日派对,你一定要来哦。”
陈一屿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声音平静:“我记得已经回复过你了,周末我要参加物理竞赛培训。”
“培训下午就结束了,派对在晚上。”邱洛迪凑近一步,“我爸爸特意说希望你一定要来。”
“我看情况。”陈一屿不动声色地后退,与她保持距离。
“每次都这么说,然后就不见人影。”邱洛迪撅起嘴,“这次我可是亲自来邀请你的。”
陈一屿的视线越过她的肩膀,望向图书馆门口:“我真的不一定有时间。”
邱洛迪顺着他的目光回头,只看见空荡荡的门口。等她再转回头时,陈一屿已经走向借书台。
“我还有事,先走了。”他淡淡地说。
白可和李蒙在教师办公室门口分别后,独自返回教室。途经图书馆时,她下意识地放慢了脚步。
就是这一慢,让她差点撞上从图书馆里快步走出来的人。
“抱歉。”一个清冽的声音说。
白可抬头,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到陈一屿的脸。他的眼睛清澈而深邃。日光斜照在他的侧脸上,勾勒出分明的轮廓。
“没、没关系。”白可感到自己的声音有些发紧。
陈一屿微微点头,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你是文科三班的班长,对吗?”
白可惊讶地睁大眼睛:“你怎么知道?”
“上学期作文大赛,你的文章排在文科组第一篇。”陈一屿说,“我很喜欢你那篇《影子的形态》。”
白可感到脸颊发热。她没想到陈一屿居然读过她的文章,还记得她的班级。
“谢谢。”她轻声说,“《倾斜的日光》写得更好。”
陈一屿似乎有些惊讶,随后嘴角微微上扬:“你看过?”
这时,邱洛迪从图书馆里走出来,看到陈一屿和白可站在一起说话,眼神顿时变得锐利。
“陈一屿,你还没回答我呢。”她走过来,很自然地挽住陈一屿的手臂,“周末到底来不来?”
陈一屿轻轻抽出手臂:“我会尽量。”
他的目光回到白可身上,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下周的文学社活动,你会参加吗?”
白可愣了一下。她是文学社成员,但很少参加活动,因为要帮忙处理班级事务。
“我...。”
“如果你来,我会分享一篇关于现代诗歌的解析。”陈一屿说,目光里有种难以言喻的期待,“我觉得你可能会感兴趣。”
邱洛迪的表情明显沉了下来。
白可点点头:“我尽量。”
陈一屿没再说什么,只是再次微微颔首,然后转身离开。邱洛迪紧跟在他身后,回头看了白可一眼,那眼神说不清是警惕还是轻蔑。
白可站在原地,看着陈一屿远去的背影,日光倾斜着洒满他走过的路。她忽然想起他文章里的那句话——「生命中那些微小的偏移,决定了我们相遇的轨迹。」
今天的这次偶遇,是不是也是某种微小偏移的结果?
放学后,李蒙在白可班级门口等她,手里提着一个布袋。
“你妈妈做的酱菜,还有几件衣服。”他把袋子递给白可,“刚才在图书馆门口,是不是碰到陈一屿了?”
白可惊讶:“你怎么知道?”
“邱洛迪回来就跟她朋友抱怨,说陈一屿跟一个文科班的女生说话,描述的明显就是你。”李蒙表情有些复杂,“你什么时候跟陈一屿认识的?”
“不算认识,只是碰巧遇到。”白可接过袋子,“谢谢你了,周末回去还帮我带东西。”
李蒙盯着她看了一会儿,突然笑了:“白可,你脸红了。”
白可下意识地摸自己的脸:“胡说什么。”
“好好好,我胡说。”李蒙举手做投降状,“不过提醒你,陈一屿那个人,虽然优秀,但身边有邱洛迪那种大小姐围着转,麻烦得很。你还是离远点比较好。”
白可没回应,只是低头整理书包。她知道李蒙是为她好,但心里却有种说不清的不服气。
为什么像她这样的普通女生,就不能接近陈一屿那样的人呢?
回家的路上,白可一直在回想与陈一屿短暂的对视。他那句关于她文章的话,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她心中荡开圈圈涟漪。
经过学校公告栏时,她停下脚步。上面贴着新学期文学社活动安排,下周五下午确实有一场分享会,主讲人处赫然写着“陈一屿”两个字。
白可站在公告栏前,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她想起陈一屿文章里的另一句话:“我们都在光的照耀下行走,只是倾斜的角度不同。”
也许,两个行走在不同倾斜度光线下的人,也会有影子交叠的时刻?
她轻轻触摸公告上陈一屿的名字,做了一个决定。
周五的文学社活动,她会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