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人当细作,但在卖酒 > 第9章 入宫台(一)

人当细作,但在卖酒 第9章 入宫台(一)

作者:我羡春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5 02:50:55 来源:文学城

王昉之情急,压低声音,命王良起身回话。王良从简,挑出紧要的对答。

正月初一,两宫宴群臣,与陛下同席的是如今风头无两的王增寿。

掖庭难沐天恩,自然苦冷。孟氏在一众嫔御之间家世不显,又兼性情逆来顺受,竟到了孤立无援的地步。

今日大宴,她闯入席间,质问刘晏辞何以凉薄寡恩,触怒太后被赐了鸩酒。

女子何其薄命,偏要陨落在这样冷的冬天。

王昉之闻言,喉咙座堵,长身立于风雪之间,睫羽莹白,悲凉得令人生怯。

“备车吧。”许久才做声。

她又歉疚看向魏一,道:“今日尚有要事在身,请转告魏侯,改日登门请他小叙。”

她走得匆忙,当然没有注意到身后,魏冉怅然若失。

北宫峻极,经纬有序,疏楼台观之上,立螭龙翠虬,万千繁华,不似人间。

也正因如此,才能养出不知人间疾苦的贵人。

青州引羌兵北据匈奴,鲤州兵灾愈演愈烈。寒门子弟搏杀沙场,只为几粒黄米。平头百姓遇**天灾,只能自讽一条烂命。

而赏乐博戏、醉酒游宴,仍是这座富丽光耀都城的主调。

如果王昉之没有经历前世一遭,应当也在其列。

她浑身发抖,不能领悟鸩杀孟氏的缘由。

太后当年也不过是宫婢出身,因在先帝原皇后身边侍奉,才得一飞冲天的机会。如今又何必逼迫一个同她有相同境遇的女子去死?

王昉之鲜少有仔细打量这座宫城的时候,又想故意去迟些,脚下步子不禁放慢许多。引导的黄门官不敢催促,也随着她遍览一遍。

掖庭为后妃居所,能叫上名字的嫔御皆在其列,皆面有戚戚。

自被废后,孟氏居室堪称简陋。

她偷偷变卖过不少饰物,倒不是寒酸到过不下去。而是将换来的谷帛尽数设了粥棚,施予流落至京兆的难民。

东都世妇最会有样学样,京兆外设五里粥棚与安置草庐,有私兵部曲卫戍在旁。垂髫、黄发、妇人自可领,青壮年则以工代赈、修缮护城河渠与城防。

博民心难得,聚民意艰辛。

流民聚集之处易生哗变。孟氏的初衷并非将自己置于皇后之尊、收获赞意。但有可能危及国朝的危及,却因她的一点善意,反而妥帖处置了。

待春事回暖、农耕桑麻之时,再由大司农点田安置。

可惜这样一个难得的好人,偏遇帝王家,成为党同伐异的牺牲品。

乱世人不如太平犬,当真非虚言。

刘晏辞饮得酩酊大醉,见王昉之行过揖礼,自嘲般笑了笑,复又颓懒倒回软座:“一切尽如母后所愿。”

“天子,慎言!”太后拿拭巾仔细擦干了手。

她轻蔑抬眼望向王增寿,道“你的倚仗到了,可以像条狗一般跪行过去,求他们家救你。”

王昉之被地上一抹碍眼的血迹吸引了视线,僻漏之处,甚至没有宫人清扫。

她清楚自己必须真正担起“王氏女公子”之责,因而几步疾行,将王增寿护在身后。

“殿下此言何意?欲与我父生嫌吗?”

宫灯寂寥的投影落在她衣袂上,如山河之隙,劈开她伪装了许久的尘封躯壳,疾言厉色才是她、辩口利辞才是她。

“你放肆!”

太后挥了挥手,命余人退下,众女如蒙大赦,几乎奔逸绝尘。徒留四人对视,仍觉过分拥挤。

“殿下既觉臣女放肆,何不降罪?”王昉之有意搅动太后的情绪,有意不问其事,反而将怒火引至己身。

毕竟,自元始十六年后,太后与司空起码明面上是同谋,太后并不能也不愿拿她怎样。

太后也心知如此,交锋到图穷匕见,何必再作口舌之争,倒不如各退一步,相安了事。

因而顺了顺气,道“若当日司空肯将你送入宫,何须孤雷霆手段替她铺路。可惜她如此不晓事,怎堪重用。”

鸩杀孟氏是情急之举,而王增寿的当众求情,更显得太后情态可怖。

王昉之语气中难辨心思,“寿娘生性柔婉,不知宫闱非常。乍见如此,心下惧怖,才至失仪,恳请殿下万勿怪罪。”

见太后面色稍霁,她又调转话锋,道:“以臣女拙见,仍觉殿下此举不妥。寻常男女相交尚有《氓》之一作,遑论贵人与陛下少年夫妻。

如今诸王俱在,殿下因小失施大威仪,恐怕有人寝食难安,疑心殿下此举是杀鸡骇猴。更何况王驿馆一案尚无定论,臣女以为,此时当以稳妥为要。”

“王氏女郎之高见,倒将朝中那等迂腐学究尽数比下去了。”

许久未做声的刘晏辞忽地站起身,“母后与司空是打定主意,将王驿馆之事推给项城王世子了吗?”

“陛下此言,便是将我父与司徒大人置于燃炭之上。”

她盈盈一拜,广袖如鸦翼低垂,“项城王世子骄奢跋扈,自质居东都以来,生惹是非不断。而今又因项城王与吴王故嫌,心生怨怼,命仆从携木蠹蛾与蚜虫入京。

业已人赃并获。”

她的声音不见悲喜,只如许多铮臣,为劝谏而来。

此前,王应礼以向两宫禀承此论,但刘晏辞并不满意。

他想借此机会对诸王与世家敲打一番,不动声色地收回些许皇权,最好在三公之间分而化之。

刘晏辞欲乘辇返回建章殿,闻言又下意识驻足。一模一样的话术再听一遍,心境不一,体悟不同。

弘农杨氏有好姿容,他一向知道。可杨氏之女的口齿,比容貌更令人神往。

可他只笑了笑,意兴阑珊,“母后方才所言,朕唯赞同一句——惜非司空女。”

六日后便是人日大祭,王增寿以贵人身份伴驾实属低微。

太后召王昉之来,便是为了确定王应礼仍为同盟。求仁得仁,便临时拟定懿旨,封王增寿为后,即刻迁居椒房殿。

未央宫印落下,王增寿的身份已然翻越。

此生,得司空府相助,她轻而易举得到了上辈子求其若渴的。

最后还是王昉之得了太后一句谬赞:“不愧是徽崇的女儿。”

她恭送鸾架远行,心下喟叹——谁能记得,孟氏亦是别人家的女儿。

椒房殿仍维持着上一任皇后孟氏的装点,这是太后对王增寿的敲打。

大卉自立国以来,朝上腥风血雨非凡,后宫亦血流漂杵。

每任帝王都要经历废后立后一遭,仿佛受了厌胜诅咒,又或许只因人性凉薄。

“既得偿所愿,应当高兴才是。你我姊妹,何必作态。”

身为皇后便可乘辇。一路上,王增寿仍面有酱色,一派泫然欲泣模样。

这表情骗不过王昉之。

她心下已生厌倦,淡淡一哂,将手臂从王增寿的囚固中脱出。她不喜欢过分聪明,又只将聪明用在揣度人心之小处的人。

“元娘与我系家族一体,不该如此生疏。”见被戳穿,她不曾恼羞成怒,反而狡黠一笑。

在宫禁中磨砺,王增寿早已脱开小门小户的拘束,一颦一笑间,当真有垂范天下的风姿。

“亦不应亲厚如此,以此称呼我。昔日我与你未有一恩,日后亦不会因你登高位而谄媚,倒不如我称你殿下,你称我女郎。”

王增寿方才一举一措皆是装相,冒险开罪太后,便是献媚于刘晏辞。

她不是孟氏,背后有琅琊王氏为倚仗,自然什么也不怕。

聪明如刘晏辞早已参透,才借口酒醉。

可她并不想在这点无谓小事上开罪王昉之,“若非主公与女郎,我仍在替人浆衣。只是在宫中根基不稳,仍盼女郎不计前嫌,可与我同仇敌忾。我愿唯女郎马首是瞻。”

无论琅琊,还是东都交巷,她首先学会是察言观色,而后是藏拙和示弱。

“万请殿下审慎言行,无出格之举。”

点到即止。

因事出突然,临时为王增寿准备冕服已来不及,只好用孟氏旧衣更改。这是王增寿唯一觉得美中不足之处。

王昉之推开府邸大门时,已过三更,她抬头望见畅安阁里还亮着灯,不由得皱起眉头。

“女公子请入内一叙,主公久候多时。”

王昉之快步穿过回廊。

案上残烛已经燃大半,烛泪蜿蜒而下凝成琥珀色的裙裾。地龙中的银丝炭发出轻微的噼啪声,王昉之取下茶壶为父亲斟了一盏热茶。

棋枰上摆着一局残局,黑白子胶着相错,是囚龙之势。

“这局棋与司徒对弈时留下,“王应礼在中间落下一子,“当时局势危急,为父险些满盘皆输。可今日深思,绝境未必没有转机,关键是看清局势,找到那一步活路。“

可惜王增寿这步以退为进的落子,已成烂棋。

“棋局之上乱中求变,恰如永和年间马融谋立于梁冀与李固之间。”王昉之跽坐在枰侧,捏子时候,不慎带翻了茶盏,水渍蜿蜒交连成河图洛书。“家族声势已为鼎盛,而今王增寿为后,宗亲与士族何能容忍父亲更进一步?”

她顺着西北方位,将黑子落下,一时竟改作刑杀之阵。

王应礼嗓音沙哑、长眉骤扬。女儿的意思,他再清楚不过。

若是当初王增寿直接聘后倒无事,可太后今日直接鸩杀孟氏,虽震慑了朝中妄议天家的腐儒,但也落下把柄。要司空府与王增寿割席无异于自断一臂,可若不肯快刀斩乱麻,又难免后患无穷。

“臂上生疹若以鸩酒擦拭确实过犹不及,可若是疹溃生疮,便悔之当初。阿父有疑虑,女儿便有一计。”

自先帝设鸿都学宫后,谶纬之说便成太常主要奉奏之事,当年王昉之的外大父所言“客星犯太微垣”,便是此类。

请太常以谶纬之说议王增寿与司空府犯克,便可与其逐渐疏远,确实是没办法的办法。

而从私心上来说,王昉之也确实不喜她的做派。

“除此之外,女儿还以为,太后将采薇许嫁定陶王,未必不是存了废立的心思。采薇虽想寻得陶邑王私连北羌的证据,但我与她姊妹一体,亦不愿见她以身犯险,此事还请父亲筹谋。”

夜枭啼破寂静,王应礼捏着白子,棋局如他,当断臂求生。

他摩梭过指尖白玉的裂纹,刺痛后用衣袂裹去血珠,“陶邑王将就藩去,你何以如此放不下此人?仍是因采薇之言吗?”

王昉之道:“大卉铁器均为官营,可女儿前日见市井中有胡商以羔羊易铁器,不免想起采薇之言。陶邑王筹谋数年,却与建章宫失之交臂,其志岂在麋鹿?”

王应礼想起朝会时候青州奏报:“近来夏旱冬寒,因马市闭,皮毛贱而铁器贵,市价倒悬十倍有余,羌人确有异动。”

“若能称‘荧惑守心,不利婚娶’便好,若不能···”王昉之顿了顿,“仍有些下三滥的法子,父亲不屑,女儿可代为之。”

天色已见微熹,王昉之仰头见星子,唯天元处一点猩红如椒房殿檐角赤凤。

···

待到第二日,椒房殿门再启,嫔御们才得知此事。

只四更天,夜色褪去尚缓,宫禁仍掌灯火。

王增寿垂首坐在一片煌煌耀耀之间,已然心满意足。

她赐诸妃黄米粥和几碟素口点心,吩咐起人日安排。

座上人神情各异,不知所思。

除她之外,位份最高的李夫人亦出身世家,是个牙尖嘴利的女子。

“殿下虽为王氏女,到底未长在东都中。”

见王增寿不接话,李夫人更是神色亢奋:“有的事情,一旦别人做的珠玉在前了,旁人再去做,难免有东施效颦之嫌。

若是做得好了,也难免被拿出来同前人比较一二。若是做的不好,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自孟氏废后,便省了晨昏定省,去未央宫点卯也不过隔三日一次。此前孟氏也以身子不适推脱,只定了初一与十五与诸妃共会。

如今椒房重开,皇后又成了李夫人不大看得上的王增寿,自然怨言颇多。

王增寿淡淡睨去,“看来这黄米羹不能叫李夫人满意,季英,着减其谷,施与流民。”

“故作姿态。”李夫人冷哼一声,惩一次口舌之快便罢了。

其余人或位份不高,或出身不显,并未表露出明显喜恶。

“人日大祭,万不可有失。”

王增寿淡淡吐出这句话,头次领悟到掌握了权柄的快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封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