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人当细作,但在卖酒 > 第22章 郭氏

人当细作,但在卖酒 第22章 郭氏

作者:我羡春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7 01:06:21 来源:文学城

借用薛秋义的名义,魏冉与王昉之又赴兰台翻阅了先帝朝《起居录》注本。

二人秉烛夜行,青色袍服扫过兰台石阶,簌簌如旧年风雪扑打纱窗。

早早候在此处的黄门令见二人至,解下腰间符节,在标记以金漆和朱砂的千架漆匮中取出薛秋义交代过的《起居录》。

木椟上有深深积尘,自封存后,还是第一次有人来看。

魏冉展开黄帛,上头的字迹有些年岁了,墨痕稍有褪色,自郭氏身为太子妃时候,侍奉于东宫兰苕殿的黄门令便开始记录她的言行。不知出于何等缘故,先帝将其废黜后,并没有令人将她的《起居录》焚毁。

除了张嘉以外,郭氏曾施恩的宫人有很多,上到中常侍,下到最末等的宫娥。

她从未因自己的身份轻贱过任何人,至少从表面上看,她对下民的体恤非其余贵人可比。

譬如元始三年宫中互逢时疫,身为皇后的郭氏亲临暴室,为患疫病的寺人宫娥赐药。其中便有一名唤作闻莺的,在日后成为郭氏统管永巷的臂膀。

再譬如元始五年,郭氏救下后来的中宫掖庭诏狱令丞,又以“所坐不著,天下不可户晓”的罪名乱阱宗室与嫔御。

对于郭氏而言,笼络人心只是她党同伐异的手段,但对于寺人和宫娥而言,她却是真正的施恩者。可能就连记录此本《起居录》的黄门令本身,也是郭氏自己的人。

等到先帝将目光从前朝投回后宫,不得不付出非常手段,来对付世上对他最为了解的女人。

翻到最末,王昉之在其中看到了并不能理解的符号,姑且称之为字,旁边有一行批注“望断九重门,琼枝寸断,忍看化劫灰。”

这句话并不是这个时代习惯的笔法,而批注这句话的黄门令应当是将郭氏自己写在别处的语句誊抄了下来。王昉之读了两遍,梳理出其中意味——像是绝笔。

如果一个人早就知晓了未来走向,并且始终亦步亦趋于自己信以为真的未来,确实会做出与时代违逆的举措。

毕竟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并不只有杨栾一个。

魏冉忽地想起这种可能:“薛公如今住在何处?”

“应是城郊。”王昉之回忆了片刻,“我父本邀他住在府上,但他说田庄之中尚有躬耕之娱,与公卿同住反而多失意趣。”

为了掩人耳目,两人出宫后特意找了辆青蓬牛车,遮遮挡挡往城外走。

城郊的麦田已泛新绿,蹄印陷入湿润的长径,一声牧铃惊起檐下栖鸽。

佝偻研墨的老臣早知两人要来,便将他们引入后院,只留了一幅上书“元始”二字的蔡侯纸。他的章草笔力遒劲,有前朝史游之风。

青简铺陈,兰膏明烛。

“魏侯所问长乐宫旧事,皆在此匣中了。”薛秋义斟来花酿,盏中浮着去岁腊梅。

而墙角斜倚的老梅有一树虬枝,虽过花期,幽香犹存。石案生苔,残局未收,黑白双子犹带杀伐之气。

王昉之不由失笑,她的父亲亦喜欢琢磨残局。

漆黑的匣子远远搁在庭院正中央,他深深望了一眼,叫魏冉去取,自己并不想再触碰。

匣上刻“长乐纪事”,内置三卷黄卷帛书,首卷朱批“元始年间穿越名录”,字迹如刀刻斧凿,恰是飞白所书。而第二卷是郭氏为皇后期间的《掖庭录》抄本,而第三卷则是青州乃至西域诸国的舆图。

“自徽崇为你觅老夫为师,便想到有这一日。此卷本当交由先皇后故人,但念在先皇后与你母亲曾为挚友,由你代持也无不可。”薛秋义引他们入座。

帛书展开刹那,王昉之忽觉背脊生寒,可她捕捉到薛秋义话中其他信息,来不及细看满纸墨迹纵横——既有规整飞白,又杂怪异符号。

“老师是说郭氏尚有后人?”

当年颍川郭氏与弘农杨氏均未逃过覆灭之灾,但她的舅父得以保全,郭氏能有后人尚在也不算什么稀罕事。

薛秋义自知失言,剧烈呛咳一阵,含混指着帛书道:“勿要多问,自己看吧。”

魏冉已翻开第一卷,里面标注出名字的名字应当不是他们在大卉期间所用,唯独杨栾的名字旁批注了“杨琼然”。虽然这个名字上面用朱砂打了小小的红叉,但丹笔批注如虬龙盘踞,看得出来比写其他用心得多。

她们是挚友。

王昉之揣摩着这两个字的含义。

“元始十年秋,西域曾献安息香,由少府送至椒房殿。先皇后以失窃为名,连罪数人,同年贵人郑氏自尽于掖庭狱。”魏冉跟着薛秋义改了称呼。

从起居录读到掖庭录,他生出一丝割裂之意。

不但是帝后之间感情破裂得毫无征兆,更有一种当年党祸本不会发生的荒谬感。

“先帝闻郑氏死讯后勃然大怒,于第二年将本是先皇后宫婢的庄氏封为少使,并严厉苛责与郭氏素有姻亲的世家,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弘农杨氏。”

魏冉面上浮起迷惑之色,“可为何更早些时候的掖庭录中写,先皇后为太子妃时,曾进言‘帝星飘摇时,当以非常法正之’,她后来为何改变心意?”

其实他也清楚,是杨栾之故。

这些书卷中并没有记载郭氏与杨栾的相遇,但至少是在郭氏入主椒房殿之前,否则蚕宫地下的殿中不可能绘着两人一道亲蚕的壁画。

来时,他本来坚信郭氏也是所谓穿越者的猜测,但现在反而产生了怀疑——

郭氏与先帝曾有感情甚笃的时候,她虽身为世家女,却同意先帝当夺世家权柄以振皇权的举措。与杨栾相遇后,她与先帝渐行渐远,甚至甘愿写下“琼枝寸断”的绝笔,为杨栾赴死。

薛秋义深深看他一眼:“彼时先帝抚掌大恸,谓予癔症,命医官施针数月。但此言与民间稗官之说大相径庭,倒不知那些小儿如何听说宫闱秘辛的。”

“为何勾连青州与西域舆图?”魏冉指着最后一份帛书问。

薛秋义抚膺叹道:“起居录中不曾记载,先帝决意废后是因其一句狂悖之言——卉家气数将尽,当借羌胡之力更始。”

魏冉与王昉之闻言对视一眼,彼此都了然——马政。

所以在亲蚕礼上,郭氏大费周章刺杀马钦,而刘缌则与羌胡人多有勾结。

对于魏王两个见识过羌胡之乱的人而言,这当然是个谬论,但郭氏与刘缌深深相信了这个说法。他们想要通过刺杀马钦令青州大乱,而后引胡骑对抗各州兴起的民乱。

王昉之叹了口气,她的母亲给这个时代究竟留下了什么。

三人方论及此,忽有风穿庭而过。院门被被人推开,吱呀作响,十数黄门捧牍鱼贯而入,为首者面白无须。

薛秋义蹙眉:“老夫致仕多年,未闻......“

语未竟,寒光乍现。为首的袖中短刃直取薛秋义咽喉,余者皆掣兵刃。

魏冉来不及多想,挥刀迎战。毕竟双拳难敌,且战且退,一刀破空逼退了上前的几人后,拽着王昉之与薛秋义退到室内。

“又是死士,黄门令虽受郭氏恩惠,倒也不必为其卖命到如此程度。”他将木案推倒抵住门,举起青铜雁鱼灯,“请薛公先行。”

屋有后窗,王昉之与薛秋义试探后翻出去,魏冉紧随之,将烛油泼洒在梨花案上。

田舍附近清幽,四下没有掩障碍,不是久留之地,唯有入城才能避一避,王昉之这时才懊悔没有骑马来。

薛秋义虽有惊惧,但这么多年见过无数场面:“魏侯之意,先皇后尚在人间?”

“今日之局,恐非止于此,请老师同我一道回府。有执金吾巡城,兼府上部曲,必护老师周全。”王昉之接过话头。

想来他们去兰台查阅《起居录》时候便被郭氏盯上了,一路追到此地灭口,倒是半点情面也不留给薛秋义。可惜那一匣书帛落入贼子之手,他们再想找到杨栾一个时代的人,只怕难上加难。

“孤命你保管遗泽,你倒毫不犹豫交给外人。”苍迈女声忽地响起,将三人骇了一跳。

两辈子纵横沙场几乎未有敌手,今天却被人瓮中捉鳖,魏冉不免苦笑。

戴着幕篱的女子现身于诸死士之后,虽然看不到面庞,但三人俱能感受到她如鹰隼般的目光一一掠过,最后落定在王昉之的脸上。

“杨栾当年何其清醒,居然生出这么个不晓事的女儿,跟着个自以为是的混小子胡搅蛮缠,几次三番坏了孤的好事。实是,当诛。”

最后两个字她吐得极其慢,好似金错刀刮绢之声。

“殿下。”薛秋义已有心理准备,但当真见旧主人在眼前,语调不免凄涩。

郭氏并没有看他。

她露出自己枯瘦如朽骨的手臂,被烈火灼烧过的皮肤显出猩红纹路:“当年她自以为是,弃我赴死,如今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儿来还此一报。”

那奋起一搏的**,只是她对这个枯朽王朝最后的反击。

哈哈哈哈我疯了,下一本还是权谋,麻烦感兴趣的宝宝点个预收!

女本位 从亡国公主到女帝丨强强丨权谋正剧

*

萧悯第一次见徐共秋,她用幻术救他一命。

她的长剑划过言古者咽喉,血珠溅上眉间,清极艳极,令他想起在北朝猎过的雪狐。"徐令使好剑术。"他语气满是试探,仿佛在掂量这位颇受圣上倚重的徐令使有几分可用。

稔颜素妆,徐共秋不动声色:"殿下的佛经沾了血,怕是不好献给陛下,不如臣替您焚了?"

*

太子病逝,出质北朝的皇子萧悯回归。

紫宸殿内檀香缭绕,皇帝数着佛珠听徐共秋复命。"言古者已死,五蠹还余商贾、游侠、说客、匠人。"

"萧悯可起疑?"佛珠突然停转。

"他问臣为何在幻境里种梨花,"她抬头直视帝王,"臣答春杀万物,梨者离也。"

皇帝颔首:“善。萧悯久与朕离心,你替朕多留意。”

“诺。”

出得殿来,萧悯正在阶下候旨,低声问:“陛下圣体如何?”

徐共秋:“僭探圣躬乃大不敬。”

萧悯改换一副嬉笑面孔:“陛下今日念什么经?”

徐共秋眼风轻纵:“药师经。”

修药师法,离病离苦,看来病得不轻。萧悯玩味地牵起唇角:“多谢徐令使。”

徐共秋不置可否,只留下一道清越出尘的背影。萧悯望一望,想起昨夜她垂着眼睫解他腰间玉带的模样,“愿做殿下枕边人。”彼时她满目婉顺,不复此时疏离。

她做事如此周全,又有如此的忠心和衷情,萧悯心想将来得登大宝,不妨赐她一个妃位。

*

即践祚,萧悯并未等来宠妃,只等来一柄烈刃封喉。她的剑锋抵着他心口,城头火光已映红半边天,执剑的女子淡漠一如往昔:"你当料到,布局到如今我会选龙椅而非你。"

“五蠹在前,你萧氏皇族紧随其后。”

“萧悯,我手植棠梨,不为悦你而为祭奠。你父下手不干净,未锄尽我这个前朝余孽。“

萧悯了然:“果然是你。”

传闻前齐被灭后阖宮覆灭,唯显月公主逃脱并在逃亡途中生剖一子,原来是一女。不是余孽是遗珠。

*

齐朝复立,女帝登基,御史撞柱死谏:"岂可留罪人于宫中!"徐共秋掷出奏折,转身撞见萧悯,玄铁锁链缠在他脚踝,锁不住他眼底星河:"陛下可知,当年你每杀一蠹,我便焚一瓣梨花?"

"你总说我利用你,可若无情……"

"我怎会故意漏算司马门兵力,令你少折三百精骑?"

女帝垂眸,眼中有情还似是无情:“是么。”

“ 来人,赐住椒房。”

史载:女帝在位,椒房夜夜燃烛。宫人窥见梁哀帝常披旧时王袍烹茶,冰裂纹盏中总浮着半枚棠梨,而女帝夜访翌日临朝,衮服袖口常沾着零落梨瓣,那艳色,遇雪则化作当年豫州驿道初见的香尘。

#豪取强夺,但女夺男

#爱他就造他的反

#爱她就做她的男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郭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