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旻同学你好!恭喜你成功通过初筛,进入“貉口调查”面试环节。”
谢旻同往常一样登陆邮箱查看订阅,这封信刚好蹦出来,谢旻打开大概扫了眼,给闻书哲发消息,“你收到貉口调查志愿者的面试通知了吗?”
闻书哲截了张图发过来,“收到了!你怎么样!”
谢旻打开图片,他和闻书哲正好都在一个地点和时间段面试,“收到了,和你一样。”
此次貉口调查是林业部门牵头,与临大与动保NGO山水同盟合作展开的一项调查。谢旻与闻书哲顺利通过面试,进入培训。
谢旻之前并未深入了解过貉的相关问题,以为只是闻书哲所在小区生态比较好出现的个例,查了资料,才发现原来它们才是当地的原住民。
参与培训的有一百余人,年龄跨度很大,有参与过几次的野生动物爱好者,还有生态学就读的大学生,大家来自各行各业,都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话题充满热情,有聊不完的话题,每说起一件,就有很多从事过相关研究的人出来添加例证和观点,谢旻与闻书哲适应良好。
培训的过程非常顺畅,各个流程都有专门负责人员上台讲解。领队科普了貉的专业知识,调查的工作安排,对于工作开展的手段,方式也做了具体演示。
此次调查共涵盖65个小区,两天完成。领队将他们分组,分配带队老师,谢旻和闻书哲所在的组有5人,除了他们还有一对参与活动的母女,一位女大学生。
领队将他们五个人拉进群,做了计划安排。他们的任务主要有两项:向小区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协助领队安装红外摄像头。为了保证问卷数量,他们挑了周六日开展调研。
刚开始任务开展不熟练,谢旻和闻书哲结伴进行调查,他们的第一位调查者是一位刚退休的老大爷,开始听他们是调查貉的,摆手说不认识。
谢旻将宣传物料递给大爷,他看了一会,才道:“原来它就是貉啊,我见过,就小区楼下,白天晚上都看见过。这貉不怕人,我站在哪儿不动,它还从洞里跑出来看我。”
调研中有一些居民向他们积极分享了自己与貉的故事,大多数还是开门之后,说不了解拒绝后续访谈,更有人一开门,听他们话说到一半就一言不发把门甩上了。
一上午下来,有效问卷只收集了23份,五个人坐在楼下椅子上交流情况,发现大家遇到的问题都差不多。
领队经验丰富,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鼓励大家不要气馁。谢旻在与闻书哲碰头时就觉得他状态不对,上午他们为了加快效率,分头行动。午饭时,闻书哲也是吃了两口就出去了。
谢旻吃完饭,领了给志愿者的两盒果切出去找他。
“上午调研遇见什么了?”谢旻在他对面坐下,把果切递给他。
“谢谢。”闻书哲抿嘴,“有几户居民,一听我说的,就开始教育我,说什么这些野生动物传播病毒又危害环境,社会上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干什么浪费在这种没意义的事情上。感觉虽然能反驳,但是没有意义,他们根本听不进去。”
谢旻道:“我们也只能做好该做的事,改变不了太固执人的想法,要不下午我们还是一起?”
闻书哲摇头,“别,我还没那么脆弱。”
趁热打铁,大家吃完饭后稍作休息就继续进行调查,有了上午的经验积累,下午的工作进展顺利不少。
有一位看到谢旻身上穿着志愿者T恤就高兴地说,“我在小区微信群看到通知说你们要来,”他给谢旻看了自己手机里貉的照片,“我观察小区里的貉好多年了,刚开始还担心他们会不会在小区繁殖成群,经我观察两年前小区内的貉有三十只左右,去年有十几只,今年只剩下个位数。”
谢旻翻看了这位阿姨手机内的照片,早中晚,成年貉、貉幼崽都有,甚至还有貉的尸体。谢旻仔细记录相关情况,“请问您是因为什么开始观察到貉的呢?是什么动力让您坚持这么长时间。”
阿姨道:“这还是因为你们呦,几年前还没有志愿者都是林教授带着他的学生科普调查,我刚好看了林教授的讲座,就注意了一下小区内,没想到还真的有,平日里没事干就在楼下观察,一下就坚持了这么多年。”
谢旻道,“谢谢您,为调查工作提供数据和记录,这些情况对于分析与了解貉,寻找人类与貉更好的共存方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阿姨笑着说,“有用就行,我也没做什么,貉那么可爱,观察它们也是疗愈我自己的过程。”
谢旻与阿姨交换联系方式,将阿姨拍的图片发在他们群内,刚发完,闻书哲的电话就打过来,“你在哪片,陈丽雯好像和调查对象起冲突了,领队让离的近的先赶过去。”
陈丽雯是他们组的女生,谢旻刚好就在隔壁栋,与阿姨告别,立刻赶往冲突地点。谢旻老远就听见两个人的争吵声,走近一看,那个大叔竟然准备上手,谢旻闪身上前挡在两人之间,给陈丽雯使了个颜色,示意她往回退。
距离被拉开,和陈丽雯起冲突那人个子不高,仰着头叫喊,“呦,这是有人来撑腰了啊,怎么,两人欺负我一个!”
谢旻躲了一下他的口水星子,还是尝试和他沟通,“您好,我们是来小区调研的志愿者,已经提前报备过了,我和我的同伴都是抱着与业主友好沟通态度,请问您是对我们调研过程不满意,还是有其他意见。”
大叔丝毫未被安抚到,转而开始数落谢旻,“你们都是一伙的,都不是好东西!”
陈丽雯气得脸色爆红,忍不住了,“大叔,你说话也太难听了!”
“小丫头片子还教育起我来了!”男人两眼一瞪,说着就要推开谢旻,谢旻死死挡在陈丽雯面前,只在他抬手时,挡了一下。
“我们领队很快过来,您稍安勿躁。”谢旻道。
“得,又找人来了,你们牛。”男人用食指指住他们,退了几步,转身走了。
那人一走,陈丽雯没缓过劲,直接蹲下捂着肚子。
“你没事吧。”谢旻问。
“没事。”
领队这时赶过来,问她什么情况。
陈丽雯道:“我刚刚在和一位社区工作者聊流浪猫的事情,调查过程中我就发现这个小区流浪猫有很多,于是建议减少对流浪猫狗的投喂,流浪猫不止扑鸟,也会捕食貉等其他野生动物。说的好好的,旁边有个人突然插进来,情绪激动地说他明明看见貉攻击小猫了,还声称貉是外来物种,本就该赶尽杀绝。”
陈丽雯边说边调出录音,“我全程都有录音的,可没有抹黑他。”
领队拍拍她的肩,“猫作为宠物赢得了大多数人的偏爱,在动保活动开展时,我们有时候也会选用比较可爱,受欢迎的物种作为宣传点来赢得赞助。流浪猫狗的问题你归根结底也是人的问题,你提的意见初衷是好的,如果有居民提出异议,我们也要抱着理解的心友好交流,要不然我们本职工作也无法开展,你说是不是。”
陈丽雯没反驳,“道理我也懂,这次是我冲动了,对不起。”
领队没过多苛责她,道:“这也是一次成长。”
黄昏时下了一场小雨,留下湿润的草地和空气。谢旻一行人汇合,一起走样线,“怪不得今天这么热,原来要下雨,天气预报都没预报准,现在舒服多了。”闻书哲道。
陈丽雯在一旁接话:“下了雨也不知道能不能看到貉。”
沈斟背着女儿,经过一天走上走下,女儿已经走不动,撒娇要她背,“看不看得到,今天收获也很大了,我女儿之前不喜欢小动物,小猫小狗靠近就哭,我带她参加一些这类活动,她今天看到小谢在群里发的图片,还说貉好可爱。”
领队安慰众人:“实际调查过程中看不到貉甚至一无所获也是常态,今天大家回收这么多份有效问卷已经很优秀啦!”
谢旻跟着大家慢慢悠悠地在路上走着,他已经与闻书哲商量好调研结束后,邀请领队做一次访谈,整理成文稿发在他们运营的公众号上,此刻正一边走一边构思大纲。
道路尽头一双发光的小灯泡似的眼睛在灯光下忽闪忽闪,谢旻示意领队,领队显然也注意到了,招呼大家不要说话,慢慢靠近,
一只呆萌的貉就这么进入大家的视野,它对于人类的靠近丝毫不慌,窝在路旁的灌木丛里,毛发上沾满了的雨点,湿润的鼻子四处嗅着。
大家不约而同地开始对它进行全方位角度地拍照,时不时发出低声感慨,
“啊,它看镜头了!”
“好萌。”
貉对此适应良好,还站起来走了两圈。
谢旻将拍到的照片先发给了柳宸之,又转到家庭群。他与柳宸之说起过此次活动,
【Liu】[恭喜]收获颇丰
【Xie】[开心]
【Liu】明天温度也很高,出门做好防暑防晒。
【Xie】好嘞。
三天调研顺利结束,最后一天原先按日程安排是大家坐在一起聊聊感想,做下总结。不想一起合作的山水同盟接到举报电话,发现有可疑车辆拉着流浪猫狗驶往郊区,机构派车逼停车辆后,救下两挂车的流浪猫狗,现在急需人手现场救援。
他们组谢旻、闻书哲和陈丽雯都表示参加救助,经过三天的走访,大家对于流浪猫狗的态度都有些复杂,但这一切都在来到现场之后烟消云散。
猫和狗不被区分地装在一袋袋的网眼袋里,在酷热的天气里像死物一般堆叠在一起,散发着恶臭,哀嚎一片。
现场像密不透风的屠宰场,蝇蚊乱飞,正在进行解救的工作人员全副武装,将袋子解开,有奄奄一息的,有应激的,更有已经死亡的,目之所及压抑着每个人。
他们没有解救经验,被分配将情况较好的动物搬到车上。谢旻迅速地转移动物,笼子里一只小猫扒拉着边缘直起身观察着谢旻,它的眼睛是清透的湖蓝色,只是仅剩一只是完好的。谢旻抓紧了笼子,将它放置好。
人在忙的时候,情绪是后至的。志愿者们在乱成一锅粥的现场穿梭,直到把小动物都清点,记录,收笼。工作貌似告一段落,有几个人在原地蹲下,小声啜泣。
闻书哲和陈丽雯也红了眼眶,不知道说什么,只是沉默。
事件冲击太大,他们自发参与后续工作,帮助搬运动物去宠物医院,照看它们看病、绝育。
数量如此之多的流浪猫狗后续安置是个大问题,目前可以留置流浪动物的机构大多已经饱和,他们中很多还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连基本的口粮保障都要精打细算。
谢旻在第一次救助回家后就和安夏、谢振说了情况,自己的奖学金和压岁钱,安夏和谢振加的,几万块凑了个整,捐给了山水同盟。他也知道,这只是杯水车薪。
山水同盟联合几大公益组织发布了领养的推文,目前询问者只有个位数。志愿者也积极扩散,将推文发到朋友圈、社交平台。
闻书哲看着一只已经绝育的猫,它还没从麻醉中缓过来,舌头露出半截,鬼迷日眼地瞅着他,他已经决定领养一只,无力感还是一直如影随形,他颓丧道,“光我们市就有几十万只流浪猫狗,我们能救的只有几百只,就算救回来了,个人能照顾的,也只有个位数,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
谢旻倒是一直看着都很淡定,“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那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在沙滩上捡搁浅的鱼,路人劝他放弃,鱼那么多,他根本救不过来。他说,这一条在乎,这一条也在乎。我们力量有限,也在能力范围内努力了,它在乎,它也在乎。”
闻书哲叹了口气,两人休息片刻,继续去帮忙。
一阵忙碌,等动物全部看完,谢旻才有时间碰手机。两个小时前柳宸之给他发了条消息,是一幅画,是他作品里少见的暖色调。
谢旻回他:刚才太忙了,没来得及看手机,尝试了新画法?
柳宸之回:嗯。
谢旻背着包往外走,外面正赶上晚高峰,车堵得水泄不通,在红绿灯路口,前面的车走的走的慢了点,后面想起一片喇叭声。谢旻在声音里停下脚步,街上华灯四起,街上人来人往,多数脸上都带着工作一天的疲惫,谢旻也很疲惫。
他拿起手机,发现自己的手是抖的,只得用两只手捧着手机,继续对话:你现在在做什么?
柳宸之:刚下课。
谢旻大概知道柳宸之上什么课,但他没问过,他与人相处的边界感已经形成本能,不多问,点到为止。而此刻,他也疲于应对这道常年为自己设下的社交界限。
他问:你在哪?我想去找你。
貉口调查确实有上海的老师在做,感兴趣的大家可以搜搜看,本文情节纯属作者杜撰,与现实无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 15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