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阁之中,此刻已似乎安静了下来。只是每过一息,便有一声刀剑相接的脆鸣,如同古贤击节长歌。
除此之外,他们的挥剑声、身法声、受伤时的闷哼声、崔疑手中书卷的细响声,都已微不可闻。
就在这诡异的寂静里,鹭娘忽然开口道:“多了。”
穆辞川瞪着她:“什么多了。”
“你方才说,还可以撑上十个回合。多了。”剑光之中,鹭娘淡淡地道,“三招足够。”
语毕,她轻轻一挥手,长剑就以一种快得不可思议的速度从乌鞘中间横穿而过,将精铁的剑鞘劈成两半。
“不愿寒”是好剑,好剑自然配有好鞘。这把剑鞘跟随穆辞川奔波多年,从未有过半点刮痕,如今却在眨眼间被一斩两段。
金属断裂的嗡鸣,过了片刻才传进穆辞川的耳朵。
他从未见过这样快的剑。
就在他发愣的时候,鹭娘的手腕只一抖,便挑飞了他手中仅存的半截剑鞘。
她冷冷地道:“两招了。”话音没落,身形又一骤动,第三招已经用出。
穆辞川已无对策,朝着崔疑吼道:“你背完了没有!”
崔疑没抬眼,双眉紧锁着,哑声道:“再忍几招。”
“再忍就没命了!”穆辞川嘴上这么说,双手却朝着那白森森的剑刃捉去。
空手夺白刃,少说也要被削掉几根手指。可总比被削掉了脑袋好。
思至此,穆辞川心里一横,手掌猛地攥紧,却什么也没捉到。
他的面前已没有剑了。
他只能看到鹭娘的手在空中虚握着,腕内青筋绷起,“不愿寒”竟似是隐形了一般,不见半点踪影。
是要多快、多奇巧的剑法,才能让人连行迹都捕捉不到?
穆辞川额前的汗热了又冷,而后一股寒气逼入脖颈,这才看清鹭娘的剑锋已刺进了他的喉咙里。
素剑显光,如同明月出云崖。
这是阿姊最为拿手的杀招。
崔疑突然惊叫了一声:“诶呀!”
剑势急停。鹭娘行事谨慎,瞥了崔疑一眼,见他也没有什么异动,便冷冷地道:“你不必担心,他不会感到很痛的。”
“我倒也不是在担心他。”崔疑合上了手中的卷宗,轻轻地笑了笑,“我只是觉得,他死之前,倘使不能看上一眼这书里的内容,就实在太可惜了。”
“世上可惜的事多了。”鹭娘道,“不差这一件。”
“世上值得鹭娘效忠的人也太多了。”崔疑笑道,“也不差沈侍郎一个。”
鹭娘的剑锋又往前递了半寸。穆辞川听见自己的喉结在剑尖上格楞楞地响,一缕鲜血像鱼肠一般,沿着剑槽流出来。
鹭娘道:“你在策反我?”
“我想为鹭娘指一条明路嘛。”崔疑眨了眨眼,道,“有这样的本事,却只在侍郎府做一个打手,岂非太屈才了?”
穆辞川皱起眉,不免感觉他的说辞实在有些唐突。长剑在喉,他们属实没有谈判的资本。
“屈才?”鹭娘果然眯缝起眼睛,凉凉地道,“侍郎府的幕僚、部曲,本都是将死之人,靠沈大人救护,才勉强苟全性命,你我皆不例外。你连这个也忘记了么。”
“话是这样说。”崔疑道,“不过,倘使他到了自身难保的地步,定然就无法顾全你我了。”
鹭娘神色一变,呵道:“他何曾自身难保过!”
崔疑道:“现在。”
说罢,他伸手轻轻一推,卷宗的轴头便从他的膝盖上滚落下来,一路滚到穆辞川与鹭娘的脚边,平展于地。
穆辞川一低头,便能看到那长余十尺的卷面之上,覆盖着一层铁锈般的赭红色,已无一字可以辨认。
那是血。是浸透了这部卷宗,而后又早已干涸的一层古血。
他不禁失口问:“这不是一个字都没有么?你还看那么久干什么?”
“……害你着急,真是抱歉。”崔疑不紧不慢地说,“我方才不过是在想,这些血究竟是谁的。”
鹭娘定了定神,插话道:“自然是死人的。”
“你是指裴家的人么?”崔疑冷冷地笑了笑,“他们的确都死了,也的确流了很多血。可他们的血是流不到刑部衙门的藏书阁里的。”
刑部卷宗,自书成而起便不会离开石阁。能够血溅书卷的人,只有衙署的官。
“我记得这件事。”穆辞川忽然道,“张勉说过,刑部曾一夜之间死了好几个高官,是不是那时候……”
喉尖的剑锋在这时颤抖了起来,穆辞川悄悄一望,便见鹭娘的脸色不知何时已全白了。
“想必如此。”崔疑缓缓说着,听不出什么喜怒,“我虽不知他为何要将这桩旧案翻出来,但裴家的事,当年既然能叫刑部上下官吏抵命,如今自然也不会惧一个侍郎。”
他睫羽一闪,双眸已抬起来,盯着鹭娘道:“你的沈大人难道真的以为,杀了我们,便有他的活路了么?”
鹭娘紧紧地咬着牙,没有说话。
崔疑指了指穆辞川,接着道:“这件事说到底是因他而起。你放他走,便不会有人再缠着刑部。倘若我心情好些,帮忙查出屠害了沈绣同僚的真凶……”
“不用你查。”鹭娘忽然开口,嗓音非常低哑。
崔疑道:“嗯?”
鹭娘的丹凤眼中闪烁出一点微光,她说:“刑部的官,都是我杀的。”
崔疑说:“什么?”
穆辞川说:“什么?”
凛风拂入石阁。他们三人在阁楼上相对立着,要杀人的仿佛忘了动刀,要被杀的仿佛也忘了逃跑。
鹭娘望了一会儿穆辞川,又望了一会儿崔疑,道:“我那时候给宫里做死士,别人让我杀谁就杀谁,弄不清为什么。”
穆辞川和崔疑都张了张嘴,但是都没有出声。
鹭娘于是道:“你们不信?”
“当然不信!”崔疑道,“你杀了刑部那么多人,沈绣还把你留在身边,难道是为了给自己找罪受?”
说完,又冲着穆辞川道:“你信了?”
“我……”穆辞川吭哧了一会儿,不知道该说什么。
鹭娘就道:“信不信都随你们。”
鹭娘再也不肯多说。崔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又叫她断了穆月出的一条线索,闷坐着生起气来。
石阁里静了许久。直到街面上传来星星点点的马蹄声,鹭娘忽然撤下了“不愿寒”,插在地上。
“到点卯的时候了。”她背过身,冷声道,“你们要走就快些。”
“你为什么现在又肯让我们走了?”崔疑犯了犟,不肯动。
好在穆辞川头脑清醒,他把剑与断鞘都拿破布包裹了收起来,然后溜过去一手捞起崔疑,另一手又去墙角里捞起蜷缩着的殷二十七,向着鹭娘的背影鞠了一躬,便“通通”地跑下阁楼去了。
天大地大,狗命最大。
鹭娘立在原地,听着他们的脚步声由近及远,过了半晌,又听到另一串轻柔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沈绣静静地站到她身后。
“大人……”鹭娘没有回头,唤了一句。
“子慎是个难缠的人。”沈绣打断了她的话,沉声道,“那条野狗的剑术也并非凡辈。是我思虑不周,叫你只身应战,纵然敌不过他们,我也不会怪你的。”
鹭娘道:“是我放他们走的。”
身后人似乎连呼吸都凝滞了一瞬。鹭娘感到一只手轻抚到她颈侧,指尖凉得像深秋的雨。
沈绣道:“小鹭,为什么。”
鹭娘猛地转过身,入目便是那双明亮得刺眼的眸子,十数年来,这人的身份已是地别天差,这双眼未曾有半点黯淡。
那眸光在她面上晃了晃,而后敛下眼睫,看向地上那部还未收起的卷宗。
沈绣将卷宗捡起来,端详着那片血迹,道:“你怕我落得同他们一样的下场么?”
鹭娘道:“他说得有他的道理。”
“他在骗你的。子慎很懂得骗人。”沈绣慢慢地说,“裴公已死,烟消云散,哪里还有什么余威。不过,放走他们,也不全算坏事……”
他忽然侧首道:“百里邬。”
“大人,下官在呢。”一颗毛茸茸的脑袋就从阁角的楼梯下探出来。是个皮肤雪白的青年,生有一双桃花眼,耳朵上挂着一对明晃晃的雕花铜耳罩。
别人的耳罩都是皮毛制成,用以暖耳,他的耳罩却是钢浇铁铸、玲珑雕刻,仿佛两只小牢笼。
青年敲了敲自己的耳罩,笑着说:“大人放心,我可什么不该听的都没听见。”
“本就没有什么不该听的。”沈绣道,“子慎他们现下逃到哪里了。”
百里邬没有立刻回答,只是伸出食指在耳罩上轻轻一拨,铜罩便“啪”地一声打开,露出一只银元宝般莹润洁白的耳朵。
他把那只耳朵贴在阁楼的石壁上,阖上双目,耳廓竟像蝴蝶翅膀一样,奇异地抖动起来。
不消片刻,他就笑道:“沿着华阳街向东,已走出三百二十七丈,他们的脚程还真不慢。”
百里听风,千里追形。他生来就有闻声知情的耳力,尤适合缉拿案犯。正因如此,才被破格提拔为刑部六品主事。
“大人。”百里邬倏然睁开眼,问道,“要追么?”
“不急。”沈绣道,“等他们再走远些。正好叫我看看,敢于同刑部、同太后作对的,究竟还有多少人。”
百里邬眉梢一挑,道:“到了那时,大人恐怕要嫌下官追得太深了。”
“今日特例。”沈绣合上卷宗,将它重新放回书架里,“这次你想追多远,就追多远。”
百里邬忽然直起了身子,脖颈上雪白的肌肉像待发的猎犬一般颤抖起来。他盯着沈绣问:“追到之后,又当如何?”
沈绣望了他一眼,露出一点微笑:“《左传》有言,除害莫如尽。若发现他们对刑部不利,还要劳烦主事斩草除根。”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百里邬已兴奋得连嗓音都在哆嗦,“大人见笑,我这人没有别的爱好,就喜欢个追亡逐遁、赶尽杀绝,就连考功司的掌固都斥责下官是禽兽之心。唯有大人准我尽行此事。雍州刑部……”
他竖起拇指感叹道:“果然是天下一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一个字都没有你在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