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权宦 > 第4章 奏折递深宫,暗棋落无声

权宦 第4章 奏折递深宫,暗棋落无声

作者:祁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2 22:56:09 来源:文学城

晨光透过翰林院的值房窗棂,落在沈清辞攥着奏折的手上。纸张边缘被他反复摩挲,微微发卷,上面“弹劾国舅府护卫擅闯翰林院”的字迹力透纸背,像是要将昨夜的愤懑与决心都刻进墨迹里。

小禄子端着热水进来时,见他站在窗前出神,小声道:“沈编修,您真要把这奏折递上去?昨儿我听厨房的老太监说,国舅爷昨天在府里发了好大的火,还摔了不少东西,您这时候递奏折,不是撞枪口上吗?”

沈清辞转过身,将奏折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锦袋里:“越是这样,越要递。国舅爷恼羞成怒,说明他怕了——怕我抓住他的把柄,怕清流官员知道他的恶行。”他接过热水,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却没驱散心底的凝重,“何况,我这奏折递的不是国舅爷,是给陛下、给朝堂上的清流看的——让他们知道,还有人敢跟外戚叫板,还有人没忘了‘公道’二字。”

话音刚落,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是周显的声音:“沈编修,整理好萧凛案的残档了吗?萧大人让人来问了,说今日要亲自来看。”

沈清辞心里一凛。萧彻昨天刚警告过他,今天就来催要残档,怕是不仅要检查进度,还要再试探他的态度。他压下思绪,对门外道:“周大人稍等,下官这就整理好。”

小禄子赶紧帮着把桌上的卷宗按类别归拢,沈清辞则快速将弹劾奏折藏进官袍内侧的暗袋里——这奏折得先递到御史台,再由御史台转呈皇帝,绝不能让周显或萧彻看到,否则没等递到宫里,他就先出事了。

刚收拾妥当,周显就推门进来,身后还跟着两个东厂的小太监。周显扫了眼桌上的卷宗,脸色不太好看:“沈编修,这都两天了,你怎么才整理了这么点?萧大人要是怪罪下来,你我都担待不起。”

“周大人,萧凛案残档杂乱,且多有残缺,下官需逐页核对,不敢有半分马虎,以免出错。”沈清辞躬身道,语气不卑不亢,“不过下官已经整理出大部分,今日之内,定能完成。”

周显还想说什么,其中一个东厂小太监却开口了:“萧大人说了,让沈编修先随我们去东厂一趟,残档可稍后再送。”

沈清辞心里咯噔一下。萧彻突然让他去东厂,是为了残档,还是为了昨夜国舅府的事?他不动声色地问道:“不知萧大人找下官,有何要事?”

“具体的,小的也不清楚,只知道萧大人在东厂等着。”小太监语气冷淡,带着东厂中人惯有的倨傲,“沈编修,别让萧大人久等。”

周显在一旁笑道:“沈编修,既然萧大人找你,你就赶紧去吧,残档的事,不急于这一时。”他眼底藏着一丝幸灾乐祸——在他看来,沈清辞得罪了国舅爷,又敢跟萧彻叫板,这次去东厂,怕是要吃苦头了。

沈清辞知道躲不过,只能点头:“好,下官随二位走。”

他跟着两个小太监走出翰林院,外面停着一辆黑色的马车,车厢宽敞,却透着一股压抑的气息。小太监引他上车,车厢里铺着厚厚的黑绒地毯,角落里放着一个铜炉,燃着淡淡的檀香,却掩不住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味——这是东厂马车特有的味道,闻着就让人心头发紧。

马车行驶得很稳,沈清辞靠在车厢壁上,脑子里飞速运转。萧彻找他,可能有两个目的:一是试探他对萧凛案的态度,看他是否还在查疑点;二是敲打他,让他别管国舅府的事,安心做个“听话”的编修。无论哪种,他都不能示弱,也不能暴露自己要递弹劾奏折的事。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下。小太监掀开帘子,外面是东厂的大门,朱红色的门柱上刻着狰狞的兽首,门口站着的东厂侍卫个个面无表情,腰间的佩刀闪着寒光。

沈清辞跟着小太监走进东厂,穿过几条狭长的走廊,最后来到一间宽敞的屋子。屋子中间放着一张紫檀木桌,萧彻坐在桌后,手里拿着一份密报,正低头看着。他穿着黑色蟒纹锦袍,头发用玉冠束起,侧脸线条冷硬,周身的气压低得让人喘不过气。

“萧大人,沈编修带到。”小太监躬身禀报。

萧彻抬起头,目光落在沈清辞身上,眼神漆黑深邃,像是能看透他的心思:“坐。”

沈清辞在桌前的椅子上坐下,刚想开口询问,萧彻却先递过来一份密报:“看看这个。”

沈清辞接过密报,打开一看,上面写的是国舅府昨夜的动静——国舅爷因为派人去翰林院毁书却丢了腰牌,气得大发雷霆,还下令让手下“处理掉”那个丢失腰牌的护卫。密报的末尾,还附了一张纸条,上面是那个护卫的名字和住址。

沈清辞心里一惊。萧彻怎么会知道得这么清楚?看来东厂的眼线,已经渗透到了国舅府的核心。

“国舅爷的手段,倒是越来越急躁了。”萧彻的声音冷冽,带着一丝嘲讽,“不过,他倒是没看错你——你比他想象的要聪明,知道抓他的把柄。”

沈清辞握着密报的手指紧了紧,抬头看向萧彻:“萧大人早就知道国舅爷会派人去翰林院?”

萧彻放下手里的密报,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直视着他:“我不仅知道,还知道你写了弹劾奏折,准备递到御史台。”

沈清辞的心猛地一跳。他藏得那么隐蔽,萧彻怎么会知道?难道东厂的人,连他在值房写奏折都看到了?

见他脸色微变,萧彻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别紧张,我没拦着你。国舅爷横行朝堂这么久,也该有人敲打敲打他了。不过,你以为凭一份弹劾奏折,就能扳倒他?”

“下官知道扳不倒他,但至少能让朝堂上的人知道,国舅爷并非不可撼动。”沈清辞定了定神,语气坚定,“而且,下官相信,只要有更多的人站出来,总有一天,能还天下一个公道。”

萧彻看着他,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像是惊讶,又像是欣赏:“你倒是比我想象的要固执。不过,固执有时候是好事,有时候,却是催命符。”他顿了顿,又道,“你的弹劾奏折,不用递到御史台了。”

沈清辞一愣:“为什么?”

“因为我会帮你递。”萧彻拿起桌上的一份奏折,递给沈清辞,“这是你昨晚写的那份吧?我让人从你值房的暗袋里取出来的——你藏得很隐蔽,但还不够隐蔽。”

沈清辞看着那份熟悉的奏折,心里又惊又怒:“萧大人,你这是……”

“别误会。”萧彻打断他,语气平静,“我不是要拦你,是要帮你。你直接递到御史台,御史台的人要么不敢收,要么收了也不敢递上去——他们怕国舅爷,也怕太后。但我不一样,我能把这份奏折,直接递到陛下面前。”

沈清辞看着萧彻,心里满是疑惑。萧彻为什么要帮他?难道是想利用他打击国舅爷?可就算是利用,萧彻也没必要冒险把奏折递到皇帝面前——这无疑会得罪国舅爷和太后,对他没有好处。

“萧大人为什么要帮我?”沈清辞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警惕。

萧彻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他脸上,语气听不出情绪:“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敌人。国舅爷不仅是你的敌人,也是我的敌人。他倒了,对你我都有好处。”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我欣赏你的正直和勇气——在这个朝堂上,这样的人不多了。”

沈清辞沉默了。他不知道萧彻说的是真话,还是另一个陷阱。但他知道,这份弹劾奏折,只有通过萧彻,才能递到皇帝面前。否则,他的心血,只会石沉大海。

“多谢萧大人。”沈清辞站起身,躬身行礼,“若是这份奏折能起作用,下官感激不尽。”

萧彻看着他,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不用谢我。我帮你,也是为了我自己。对了,萧凛案的残档,你整理得怎么样了?有没有发现什么有用的东西?”

提到萧凛案,沈清辞的神色严肃起来:“下官发现了不少疑点,除了之前提到的供词矛盾和关键内容缺失,还有几册卷宗的页码对不上,像是被人抽走了几页。下官怀疑,这些缺失的内容,可能就是萧凛案的关键。”

萧彻的眼神暗了暗,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继续查。有什么发现,随时告诉我。记住,在没有足够的证据之前,不要声张——国舅爷和太后,都不希望你查出真相。”

“下官明白。”沈清辞应道。

“好了,你可以回去了。”萧彻挥了挥手,“你的弹劾奏折,我会尽快递上去。至于国舅爷那边,你不用担心,我会派人保护你。”

沈清辞躬身行礼,转身离开了屋子。他刚走出东厂大门,就看到一辆熟悉的马车停在路边——是御史台的马车。马车里,坐着他的老师,退休的御史大夫李嵩。

沈清辞心里一惊,赶紧走过去。李嵩掀开帘子,对他招了招手:“清辞,上车。”

沈清辞钻进马车,刚坐下就问道:“老师,您怎么会在这里?”

李嵩看着他,眼神里满是担忧:“我听说你被萧彻请去了东厂,怕你出事,就赶紧过来了。怎么样?萧彻没为难你吧?”

“没有,萧大人只是问了问萧凛案的残档整理情况。”沈清辞没有提弹劾奏折的事,怕老师担心,“对了,老师,您怎么知道我在东厂?”

“是萧彻让人告诉我的。”李嵩叹了口气,“这个萧彻,心思太深了。他明着是请你过来问话,实则是在向我示好——他知道你是我的门生,想通过你,拉拢清流官员。”

沈清辞心里一沉。原来萧彻帮他递奏折,还有这层意思。

“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李嵩拍了拍他的肩膀,“萧彻虽然是权宦,但他与国舅爷不和,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机会。只要能扳倒国舅爷,就算暂时借助他的力量,也无妨。但你要记住,跟萧彻打交道,一定要小心——这个人,比国舅爷更难对付。”

“学生明白。”沈清辞点头。

马车缓缓驶动,李嵩看着窗外,忽然道:“对了,清辞,你在整理萧凛案残档时,有没有发现关于‘盐’的线索?”

沈清辞一愣:“盐?老师怎么会这么问?”

“我当年在御史台时,曾暗中查过萧凛案,发现萧凛出事前,曾多次上书陛下,请求彻查盐铁行业的贪腐问题,可那些奏折,都被太后压了下来。”李嵩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凝重,“我怀疑,萧凛的死,跟盐铁行业有关。你要是能找到相关的线索,或许就能揭开萧凛案的真相。”

盐铁行业?沈清辞心里一动。小禄子之前提到过,萧凛家里曾搜出蛮族的玉佩,而盐铁是边境的重要物资,若是国舅爷在盐铁行业做了手脚,甚至走私给蛮族,那萧凛很可能就是因为发现了这件事,才被诬陷通敌。

“老师,学生记住了。”沈清辞道,“学生在整理残档时,会重点关注盐铁相关的线索。”

李嵩点了点头,又叮嘱了几句“注意安全”,才让马车在翰林院附近停下。沈清辞下车后,看着马车消失在巷口,心里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萧凛案的关键,很可能就在盐铁行业,而国舅爷,就是那个隐藏在幕后的真凶。

他转身走进翰林院,值房里,小禄子正焦急地等着他。见他回来,小禄子赶紧迎上去:“沈编修,您可算回来了!您没事吧?东厂那边没为难您吧?”

“没事,萧大人只是问了问残档的情况。”沈清辞笑了笑,走到桌前,拿起那册有撕痕的卷宗,“小禄子,你帮我查一下,十年前负责盐铁运输的官员,还有没有在世的?尤其是江南盐运司的人。”

“盐铁运输的官员?”小禄子虽然疑惑,但还是点了点头,“好,我去问问厨房的老太监,他在宫里待了几十年,说不定知道。”

小禄子走后,沈清辞翻开卷宗,目光落在那张被撕毁的证词上。“特殊物资”“盐铁”“国舅爷”——这几个词在他脑海里盘旋,一个模糊的猜测渐渐成形。他知道,要证实这个猜测,还需要更多的证据,但他有预感,真相已经离他不远了。

而此刻的东厂,萧彻正站在窗前,看着沈清辞走进翰林院的身影,手里把玩着那块刻有“萧氏忠魂”的残玉。

“大人,沈编修已经回到翰林院,还让小禄子查十年前盐铁运输的官员。”心腹躬身禀报。

萧彻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他倒是比我想象的要敏锐。看来,不用我太多引导,他就能找到线索。”

“那要不要……”心腹话没说完,就被萧彻打断。

“不用。”萧彻转过身,眼神冷冽,“让他自己查。只有他自己找到的真相,才会让他彻底站在我们这边。对了,国舅府那边,盯紧点,别让他再对沈清辞动手——这个人,还有用。”

“是,大人。”心腹躬身退下。

萧彻走到桌前,拿起沈清辞的弹劾奏折,手指在“国舅府护卫擅闯翰林院”几个字上轻轻摩挲。他知道,这份奏折递上去,虽然扳不倒国舅爷,却能让太后对国舅爷产生不满,也能让朝堂上的清流官员看到沈清辞的勇气,为后续拉拢清流埋下伏笔。

而沈清辞,这个有风骨、有智谋的新科状元,将会成为他扳倒外戚、为家族翻案的最重要的一枚棋子。只是他没想到,这枚棋子,后来会成为他生命里唯一的光,让他愿意放弃所有,只为与他并肩而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