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来,这次公主的事就是和洪与安亲王一手谋划的?”
入夜时,赵洵的书房里添了火炉,姜慈等到他从大理寺回来,来书房中小坐,刚听赵洵说完今天在郭大人那得到的消息。
赵洵拿起火钳挑了挑炉火,让火烧得更旺些,接着回应姜慈的话,“此事涉及皇族秘辛,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以和洪的身份,他既然这次负责将这个孩子找回来,当年将这个孩子送出去,应该也不会假手他人。”
姜慈虽然之前已经在心里有所怀疑,当她看见自己身上确实有一枚印记时,才彻底证实了自己公主的身份,又想到这一路上发生的种种事情,还是觉得身上一阵发寒,她不由得往火炉边靠近了一些。
原来是这样,那根白玉簪似乎也有了解释,如此珍贵的物品,又是皇室中打造的,也许当年也是被用作定情信物交给神女手上,神女也是凭借此物来到京城,寻到太医相助。
可毕竟是一段私情,在见不得光的地方滋生,就算当时瞒住了,可后来宫中应该也走漏了些许消息,这样一想,太后当时提到这玉簪时欲言又止的神情就有了解释。
姜慈握着簪子,又问:“那神女……之后怎样了?为何会被葬在城郊?”
赵洵回想起郭越的话,转述道:“据说是诞下一子后,身体太虚,又是只身一人,无人照料,短居在城郊一段时间,后来城郊大火,她也没能逃掉。”
城郊大火,怎么就正好在这时候起火了呢?
姜慈总觉得这一幕似曾相识,好像之前从哪里听说过……对了,大火!
姜慈连忙道:“大人可还记得,江南的那个春风楼最后也是毁于一场大火?”
赵洵一愣,“你是说……”
这两件事看上去有些牵强,但也不怪姜慈会将它们联想到一块儿。若是从地理上看,这两件事一南一北;从涉及到的人来看,也各不相同,但就是这两件毫无瓜葛的事,却一前一后出现在他们调查的过程中,而这两场火灾中牵扯到的人,追根究底,都和这个幕后之人脱不开干系。
火灾也许并非是奇闻轶事,不过连续两次和同一个人相关,那就可能有别的说法了。
赵洵说:“这两件事过去太久,不过你说的没错,我会再查火灾的原因。”
屋子里,赵洵说完话,两个人沉默了下来,安静得只能听到木柴在火中的噼啪声响。
过了一会儿,姜慈才道:“还有一点,如果他们都知道我的身份,那将我训练成杀手的人又是谁?此人又打算让我杀谁?这事又与萨汗族有关吗?”
此问题一出,两个人心里其实都有答案了。
安亲王府并非市井之地,姜慈既然被收留其中,以她的身份,必然会有人看管。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什么人,要越过所有人的耳目来教姜慈功夫,是万万不可能的,唯一的可能就是……这场杀手的训练是王府默许的。
至于此人的目的……
姜慈沉思道:“在这个关头召回公主,又传来我在江南‘丧生’的消息,所以为了应付皇帝,只得找一个替身。短时间内,与我年龄相仿的姑娘,自然是郡主莫属。”
赵洵道:“还有一点,以和洪办事风格,此事乃是欺君之罪,他不能一人承担,所以他要拉安亲王下水,能威胁安亲王最好的办法,就是郡主。这样一来,这件事只有这两人知道,绝不会被揭发……当然,前提是他们确认你已经回不来了。”
“没想到我其实没死。”姜慈长叹一口气,忽然又想到一点,“既然郡主接下了我的身份,是不是就意味着,我没完成的任务也将由她来完成?”
赵洵脸色微变,“你是与侯府的亲事?”
姜慈点了点头,片刻后又摇了摇头,“这只是表面,如果只是这么简单的话,为何还要我习武?”
一个杀手,嫁到侯府,能完成什么任务?
这样一想,姜慈忽然瞪大了眼睛,她一抬头,看向赵洵,“先前我以为是为了控制侯爷,可眼下联系起来,莫非是为了……方便随时取侯爷性命??”
赵洵也是被她这个想法一惊,半天没说话。
姜慈不敢想象,“郡主现在身陷囹圄,要如何救她出来?”
赵洵微微皱眉,思索片刻,才道:“前几次看她的情况,定然也不是自愿入宫。可是,要救她出来……也只有等到查清真正的幕后之人才能行动。”
“幕后之人……他到底想做什么呢?”
姜慈不由自言自语,想着这一路以来调查的线索。
“此人一手主导了多年前的玉石案,此案涉及到鸿胪寺,景大人因发现事情异常被杀人灭口。而玉石案背后的玉石开采事件,大人您去江南遇袭又都和北境的萨汗族有所牵连。另外,我的身份又牵扯到幕后之人设下的另一个局,我的生母又是萨汗的神女……这些发生在不同时期的事情,看似独立,实则又相互联系……好像每一步都有萨汗族的出现,大概是和这个族脱不了关系。”
姜慈说着,屈指抵在唇边,“另外,这些事情里,有一些被压了下去,没有受到人们关注,玉石案虽有波澜,不过很快也没有人继续追究。孙青、景大人、春风楼、书院夫子,还有大人您,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你们都是后来被牵扯进这些事情里的人,说白了,对于幕后之人来说,你们都是事情发展的变数。”
赵洵点头,“是这样没错。”
姜慈盯着赵洵道:“如果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似乎遗漏了某种可能。”
“什么可能?”
姜慈说:“我一直以为此人要我嫁入侯府,是在大人着手调查景大人的案子以后,如此一来,自然一直认为此人是为了防止大人调查深入,翻出这些陈年旧案。但现在想想,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个,未免有些大费周章,以他们这样杀伐的手段,大人您虽然位高权重,但也并非完全没有下手的机会。”
“那是为了什么?”赵洵问。
姜慈道:“或许在更久之前就开始筹谋,大人不仅是大理寺卿,还是北方军的将领,而曾经的萨汗一族……不正是北方军的管辖范围吗?”
即便后来赵洵回到京中,成为了大理寺卿,但他大将军的身份依然还能起三分作用,更不用提北方军这支根系庞大的军队,从一开始便是赵洵的父亲带出来的,赵洵在军中的地位自然不必多说。
正如之前皇帝问他时一样,如果他真的想要重返北境,也未必不可能。
赵洵自然也想到这一层,而这后面意味着什么,他怎么会不明白。
姜慈又想到之前的某件事,继续道:“大人可还记得之前北境传来兵痞骚动,若是有人早有准备,会不会和这件事也有关联?”
只见他神色严肃,起身踱步,在房中走了两圈,才道:“妄图将手伸到军中,如果这也是此人计划中的一部分,那么他这局棋最后的落点,就只可能是……陈国。”
姜慈一惊,“所以,他真正想要的是……谋反?”
赵洵抿唇点头,然后又回到桌边,提笔写信,“此次时间有限,我先让郭越再去核实纵火案。另外,萨汗族在这件事中不可忽略,这二十年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也要进一步探查。还有一条线索,和洪和安亲王既然伪造了公主身份,当年萨汗神女一事他们应当最为了解,不过这两人不好接近……”
赵洵话没说完,姜慈在一边道:“大人如果相信我的话,这两个人可以交给我来调查。”
赵洵笔尖一顿,他看向姜慈,犹豫开口的片刻,一滴墨汁落在纸上,晕开了周围的字迹。
姜慈也没有催促他定夺,只是从一旁拿出一张崭新的纸,铺在桌子上。
最后,只听赵洵问她,“安亲王倒好说,但和洪你要怎么做?上次是在行宫,这次在皇宫里,我没办法接应你。”
姜慈自然知道此事不是儿戏,道:“此事已经调查到现在,只差最后的线索,不论是潜入安亲王府,还是探查和洪住处,只有我有经验。再说此事如果失败一次,他们定然会加强警觉,不会有第二次机会,我们等不到下一个时机。”
她先权衡利弊,再实话实说,“我知道此行有危险,但这事危及家国,又有那么多无辜的人因此受难,事已至此,本就是背水一战。大人只剩十日时间调查,若我能尽快行动,带出线索,定能赶上。”
赵洵脸色一沉,他放下笔,看了姜慈良久。
他似乎有些挣扎道:“就算不在意这十日也没关系,圣上那边我总有办法……”
“大人,那边或许已经开始行动了。”姜慈不等他把话说完,上前一步道,“大人也知道,这事交给我,是现在最好的办法。”
确实,不管是能力还是经验,赵洵身边没有比姜慈更适合去完成这两件事的人。但他心里也明白,安亲王和和洪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不管先惊动哪一方,另外一方势必会察觉,接下来的行动无异于在钢丝上行走,稍有不慎,就会跌落深渊。
最后,赵洵让步了。
“我给你五天时间。”赵洵说,“五天后,我要进宫一趟,是唯一能接应你的时机。我要你答应我,到时候不论事情结果如何,你都要想办法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