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的事本来就传得快,等赵洵从宫里回到大理寺,周围的人基本对今天宫里发生的事都有所耳闻了。
郭越刚回大理寺就听说赵洵被宫里召走了,接着又听到二皇子在殿上的言行,正是担心赵洵去了会被牵连,这会儿总算是把赵洵盼回来了。
赵洵一进屋,就瞧见郭越了,他神色如常地点了点头,好像自己方才只是出去散了个步,“来了?坐。”
郭大人松了一口气,将门关上了,才低声问:“这二殿下在想什么?怎么好端端的,在朝堂上说那些?太子殿下也在?”
“太子告病,并不在场。”赵洵也感觉奇怪,“二皇子今日是有些放肆了,不像是他会做的事。”
“但听说他对大理寺的消息了如指掌?”郭越在赵洵对面坐下。
“确实。”赵洵点头,并且将那封信放在桌上,示意郭越打开看看。
“这是……”郭越便将信封打开,刚读到第一行就惊得瞪大了眼,“这难道是给二皇子的?这是什么人,竟然能了解得如此清楚?”
赵洵沉吟道:“回来的路上我想了想,仅凭一封信,就让二皇子如此信任,这也不太可能,除非是二皇子极为相信之人。”
郭越便道:“但二皇子不是说他不知是何人送信?”
赵洵看他一眼,又拿起那信封,展开在两人面前。
“既然如此,就单从这信本身说起。你看,这纸的用料讲究,触感柔韧,观之无杂质,定然是原料经过反复加工的结果,能用上如此复杂的工艺,只有内府之中才用得上这样的纸。而这纸张并不完整,说是内府用料,工艺却差了些,既无压花,背面也无衬裱,所以这大概是一件半成品。”
郭越一边听赵洵说,一边从他手上接过这张纸反复打量,果然,这些细节都与赵洵所说的一一对应。
赵洵提点到这,郭越也明白过来了,“虽是半成品,但内府造纸工艺不流民间,这纸也只能在宫中传用,所以,写这封信的人,一定是宫中之人。”
赵洵点头,“不错。”
“是啊,这样一来也解释了为何这信能这样容易就送到二皇子手中,如果是宫里人的话,那就简单了。”
赵洵接着道:“还有一点,你不觉得这件事……似曾相识吗?”
似曾相识?郭越被赵洵问得一愣,先是寻思皇子当庭胡言乱语这件事他还是第一回见,后来反应过来,赵洵说的应该是这个信。
只听赵洵低声道:“不知何人送信,却这样相信对方,我猜这也不是第一封信,两人定然互通许久,用信上所言来指使他人动手……”
郭越恍然,“这不是和那文瑞先生一样吗?该不会……这个幕后之人连皇子也敢利用?”
赵洵轻笑一声,纠正郭越,“此人利用皇子应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你想过没有,他敢将文瑞放在太子身边,又何尝不是一种利用呢?”
是啊,是有多大的胆子,才敢在太子身边安插眼线?
郭越细思极恐,忽然想到另一个问题,“大人,这几日事情接二连三,连二皇子都被牵连进来,看样子这个幕后之人……已经开始他的行动了?”
“也许,眼下看来他的计划已经被打乱,这幕后之人恐怕也坐不住了吧。”
不管怎样,这倒也应了他们之前推测。
说到这,此话题告一段落,赵洵问:“你现在回来,是调查的事情有结果了?”
郭越回过神,这才想到还有正事没报,于是赶紧将那木盒拿出来,交还到赵洵手中。
“大人,这件衣服的主人应该与矿洞传闻里离开北境的那一位是同一人。”
赵洵神色一凛,看着郭越,“当真?”
“当真,不止如此,这背后还牵扯了一段私情,且听下官慢慢道来。”
郭越端起茶喝了一口润润嗓子,接着就开始将这几日的调查情况一一转述给赵洵。
且说郭越拿到了衣服,先去认识的裁缝铺子那确认,这布料确实如他推断,是来自北境的云霞缎,这料子世上极少,就算是到今日,市面上也很难见到,能做这么完整的一件衣服,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这件衣袍虽然出现在京城,但绝不可能是在京城制成,应当是从外面带来的。
如此一来,他便有所针对地去调查了有关北境萨汗神女一事。正如他之前所说,萨汗族的神女并非是某一个特定的人,而是定期从族人中选拔出来的女子。这些女子大多在十岁左右时,就会被当做神女培养,衣食住行都要符合萨汗族人对神女的想象,可以说是从小就没有自由可言,可想而知,虽然神女对萨汗族来说是极为荣耀的事,但对于这些被选为神女的女子来说,这就意味着被控制的一生的开始。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最后一任神女,在青龙矿的传言中提到,萨汗失去了神女的护佑,所以矿洞中才会出现接连不断的事故,被人们以为是邪神作祟。后来青龙矿随之荒废,萨汗族赖以生存的矿产不负当年盛景,庞大的族群为了生存,矛盾滋生,渐渐分崩离析,在如此动荡的局势下,他们连新的神女都选不出来,失去了精神支柱,以至于后来,整个族都不复存在了。
突然发生的冲击,令整个族群都来不及应对,这也是为何从那之后,神女不复存在的原因。
“据下官调查,这最后一任神女的离开,并非指‘逝世’,而是出走北境,再根据此外袍来看,她应该是来到京城。”郭越最后说道,“不过她在萨汗贵为神女,到了京城也无人知晓,她之言行也不会有和确切的记载,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
郭越说到这里,又从怀里掏出一本手册,他将册子放在桌案上,翻开到一页示意赵洵看。
“大人请看,这一页上是二十年前的一则无名无姓的接产记录。”
赵洵闻言看去,只见是一页匆匆写就的太医出诊记录,内容是生产记录,除去幼儿的基本情况外,还说明了孩子是女孩。
只听郭越继续道:“这生产的日期,与神女来到京城的时间相差不多。说起来也凑巧,一开始我按照神女出现在京城的时间来查,发现那一段时间城中并未发生什么大事,后来宁仵作提醒我了,要我看看同年太医院的记录,这一看,倒是发现了这一处蹊跷。”
“这里有何蹊跷?”
郭越道:“据宁仵作所言,这太医接生记录,首先,父母是谁一定要登记在案,接着是孩子的特征、名字,以防身份混淆。大人看到这一篇无名无姓的记录,既不符合太医院的规定,却又并没有被责令重写,这就说明当时的太医不得不这么做。”
既然郭越将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说,赵洵不难联想到二者关系。
赵洵沉吟片刻,道:“你是说这个神女来到京城,诞下女婴,并且由太医亲自接生?”
郭越顺着赵洵的话继续道:“属下便顺着这个方向又稍微多查了一点,在此之前的一两年里,圣上曾为犒劳北方军,亲自去了一趟北境。”
赵洵听罢,深吸了一口气,他盯着郭越,“后来……神女有了孩子?”
“是,可以佐证这一点的是,方才提到萨汗的神女需要遵守诸多条律,其中有一条,神女不可以有任何背叛神的行为,有孕只是其中之一。”郭越神情严肃道,“所以,当年神女离开萨汗,与其说是来到京城,不如说是走投无路,被逼来到京城的。”
赵洵没说话,这一切事情发生的时间都和目前所知的节点都合得上。
郭越继续说:“这就解释了为何是无名无姓,因为是一段私情,不能写。还有一点最为关键,这个婴儿诞下后,大概率是不会留在宫中的,但当时的太医十分谨慎,他怕日后这个孩子要认祖归宗……之前也不是没有过先例,所以在记载这个孩子的情况时,比别的孩子要更加详细一些,大人请再往后翻几页……”
赵洵依言照做,翻开几页后,只见书页上出现了一副画,再仔细一看,发现那不是画,好像是某种图腾。
“这是……”
郭越便又拿出另一幅图纸,铺开来放在这页纸的旁边。
“左边是从江南带回来的纹样,右边是太医找人临摹的婴儿身上的‘胎记’。”郭越说,“属下猜测这个并非是天生的胎记,而是出生以后被文在身上的。只是这个文身更加简单,远看和胎记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和左边这些纹样里有很多相似之处。”
如果刚才的那些推论还可以说是想象和巧合,那么现在在这个文身面前,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铁证。
萨汗族,神女,京城中的遗孤……似乎有一根隐形的线将一切都串联起来,深埋的秘密渐渐显现出清晰的脉络,答案已经在眼前了。
郭越的调查说到此就结束了,他还不知道姜慈和这位神女的关系,所以没再往下深聊,就退下了。
赵洵静静地坐在屋中,看着面前这两幅图纸,陷入沉思。
如今看来,姜慈的身份应该就是这个神女的孩子,也就是皇帝的私生子。如果安亲王知道她的身份,并且让郡主假扮成姜慈到宫中,那么郡主身上何来一模一样的胎记,又或者说刺青呢?既然有这本太医记录,还会认错吗?
就算郡主常居闺房,外人无法分清她和姜慈到底有什么区别,从外貌上侥幸过关,但这个刺青呢?
难道宫里的人在寻回公主的时候,没人对着这本记录核对吗?
不,不可能。宫中做事不可能如此随便。
赵洵想到此,轻敲在桌上的指尖微微停顿,他猛然想到了一个可能。
有一个人或许一直知道此事,一直知道郡主并非是公主,那个人只能是……和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