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清音待竹归 > 第21章 真相还是假象?

清音待竹归 第21章 真相还是假象?

作者:冬夜寻竹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22 14:41:05 来源:文学城

禁军拖拽简玉珩的铁链声在殿外渐消,紫宸殿内的龙涎香烟雾却仍萦绕在盘龙柱间,添了几分沉郁。

魏承业望着被拖下去的宣王,花白的眉峰拧成一团,他猛地从武将列中跨步而出,撩起厚重的朝服下摆,双膝重重砸在金砖上。

年过七旬的老将军身形佝偻,却仍保持着武将的刚直,叩首时额头与地砖相撞,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陛下!”魏承业的声音带着老迈的沙哑,却掷地有声。

“简玉珩谋逆叛国,罪该万死,臣无半句异议。可其府中尚有八旬老母,三个稚子未满垂髫,皆是无辜之辈!他们从未沾过谋逆之事,若因简玉珩一人之罪株连满门,恐失天下民心啊!恳请陛下开恩,免其老小死罪,贬为庶民流放岭南即可!”

殿内瞬间鸦雀无声。百官垂首屏息,连呼吸都放轻了。

谁都清楚,谋逆乃是大罪,按律当诛九族,魏老将军这番求情,无异于在龙鳞上动土。

御座上的裴成繁指尖摩挲着玉圭,玄色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在晨光下泛着暗光。

他沉默地看着伏在地上的魏承业,眸中没有喜怒,只有帝王独有的权衡。

半晌,才缓缓开口:“魏老将军随朕征战多年,最知国法无情。”他顿了顿,声音沉而有力,“但……朕亦知罪不及孥的道理 。传朕旨意:宣王府中老小免死,贬为庶民,即日流放岭南,沿途官府不得苛待,亦不得让其与简玉珩有任何接触。”

“谢陛下开恩!陛下圣明!”魏承业伏地再叩,额头抵着冰凉的金砖,声音里难掩劫后余生的颤意。

话音刚落,殿中群臣齐齐跪倒,甲胄碰撞之声与衣料摩擦之声交织,整齐划一的叩拜声震得殿宇微响:“陛下圣明!”

魏承业撑着地面起身时,膝盖早已僵硬发酸,身旁副将忙上前欲扶,却被他抬手推开。

老将军依旧挺直了微驼的脊背,缓步退回武将之列,只是望向御座之上那道身影的目光里,除了敬畏,更添了几分沉甸甸的感激。

仲微立在武将之首,看着这一幕,眉头微蹙。

她与魏承业同出军旅,深知老将军一生铁面无私,当年平定南蛮时,连亲侄子犯了军法都照斩不误,今日怎会为谋逆的简玉珩家小求情?

满肚子的疑惑堵在喉头,可百官在场,君臣仪轨在前,她终究按捺住了,只将目光投向御座,等着裴成繁发话。

裴成繁似是察觉到她的目光,抬眼看来,语气缓和了几分:“国师,今日之事辛苦你了。你想要什么赏赐,尽管开口。”

仲微却往前迈了一步,躬身行礼,声音平静却坚定:“陛下,臣不求赏赐,只求陛下恩准臣辞官归隐。”

“辞官?”裴成繁愣了一下,手中的玉圭险些滑落。他坐直身子,盯着仲微,“你这几年平定北境、稳固朝纲,正是该受重用之时,为何要辞官?”

“臣执掌兵权三百余载,从青涩至成熟,历经大小战事百余场,如今身心俱疲。”

仲微垂着眼,语气带着一丝罕见的疲惫,“如今奸臣伏法,西启求和,边境安定,朝中贤臣云集,已无需臣再披甲执剑。臣年少时曾许愿,待天下太平,便归隐乡野,种几亩薄田,读几卷旧书,还请陛下成全。”

“胡闹!”裴成繁的声音陡然拔高,随即又压了下去,带着几分无奈,“山野乡间风餐露宿,哪有宫中安稳?你若嫌军务繁重,朕可改任你为太傅,教导太子读书,无需再奔波……”

“陛下,”柳长亭突然走出列,躬身打断了裴成繁的话,“臣以为,国师所言极是。”

他看向裴成繁,眼中满是恳切,“国师一生为高陵鞠躬尽瘁,如今心愿已了,若强留朝中,反而是折辱了她的初心。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若他日边境再乱,我等定不会辜负国师寄予的厚望。”

裴成繁看着柳长亭,又看向仲微——她虽垂着眼,却脊背挺直,显然心意已决。

帝王沉默良久,终是长叹一声:“罢了,朕知您的性子。朕便赐您归云居,内造良田百亩,派十名内侍洒扫,日后若想回京,随时可入宫见朕。”

“谢陛下恩典!”仲微深深叩首,起身时,眼底终于露出一抹释然的笑意。

“退朝。”裴成繁摆了摆手,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喜悦。

百官退去后,裴成繁叫住了贴身太监程今:“去御花园水榭备宴,要国师最爱的古楼子、樱桃毕罗,再取一坛内造的杜康。你去国师府传旨,说朕要为她设庆功宴,就我们君臣二人,不必张扬。”

“奴才遵旨。”程今躬身应下,看着裴成繁望着殿外的背影,心中暗叹。陛下与国师君臣相知数十载,今日送别,怕是比谁都不舍。

………………………………

夕阳西下,御花园水榭的灯笼依次亮起。

裴成繁端着酒杯,看着对面一身黑衣的仲微,笑道:“这杜康是朕特意让御酒房酿的,比当年在北境喝的,还要醇厚几分。”

仲微举杯回敬,眼中带着暖意:“陛下还记得臣当年偷喝军酒的事。”

“怎么不记得?”裴成繁朗声大笑,“你被老师罚跑三十里,回来还跟我说美酒壮胆,跑起来更有力。”

君臣二人相视而笑,水榭外的蛙鸣虫唱,伴着杯中晃动的青梅酿,将离别的伤感,都化在了这份难得的温情里。

廊下的紫藤萝落了满地碎紫,裴成繁执着折扇,轻轻拨开飘到仲微肩头的花瓣。

见仲微眉头紧蹙、欲言又止,他先一步弯了弯眼,语气带着几分了然的轻笑:“师叔可是想问,魏相为何会为宣王妃求情?”

仲微一怔,随即拱手道:“正是。宣王二十年前因平乱有功封王,可他刚受封便要强娶苏姑娘,当时可是把魏相气得不轻。更何况魏相也是武将出身,竟会为了简玉珩不惜触犯圣颜也要为其老小求情,实在令人费解……”

裴成繁收了笑,折扇抵在掌心轻敲,目光望向远处王府的飞檐,似落进了二十年前的烟尘里:“宣王妃苏禾,原是魏相的义女。当年她可不是如今这般沉静模样。”

“一身银甲能驰马,百步穿杨赛男儿,是高陵有名的女将。那时她常随魏相出入军营,与林老将军的独子林靖澜相交甚笃,再加上当时还是羽林郎的宣王,三人年纪相仿、勇武过人,军中称他们为凌云三杰。”

“后来林靖澜殉职于雁门关,我也略有耳闻。”仲微捻须道,“听说他与苏姑娘已经成婚?”

“没错。”裴成繁点头,声音沉了几分,“南蛮叛乱时,林靖澜为护粮道战死,消息传回,苏禾当场呕血昏迷。而皇叔恰在那时因平乱军功被册封为宣王,成了这朝里少有的异姓王。可谁也没料到,他受封大典刚过,就递了求娶苏禾的折子,大臣们都说他是趁人之危,用权势逼婚。”

仲微皱眉:“既如此,魏相为何还要为他求情?总不该眼睁睁看着义女被强娶吧?”

“魏相也是两难。”裴成繁叹了口气,“他疼苏禾如亲女,怎会愿意她受委屈?可皇叔对苏氏的心思,打从凌云三杰同袍时就有了。”

“林靖澜在时,他藏得严实,只以兄弟相称。林靖澜一走,他刚得封王有了底气,便急着要将人护在自己羽翼下。说是强娶,倒不如说他性子执拗,认准了就不肯放手。”

他凑近些许,压低声音:“魏相求情,一是知道皇叔虽行事霸道,却绝不会真的亏待她。二是那时苏禾刚丧夫,孤身一人无依无靠,家中长辈不好相与。魏相怕硬拦着宣王,反倒让她成了旁人嚼舌根的对象,落不得安稳。接入王府,好歹有个异姓王的名头护着,没人敢轻易欺辱。”

“可外头都说,苏姑娘入府后还为宣王生了世子,若是强娶,怎会甘心?”仲微仍是不解。

裴成繁摇了摇折扇,眼底闪过一丝复杂:“那孩子并非皇叔亲生。当年苏禾随林靖澜出征时,在一座被屠的村落里救下了襁褓中的孤儿,林靖澜给孩子取名念安,视如己出。皇叔求娶时,就答应了让苏禾带念安一起入府,对外称是世子,不过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名分,也让她在府里更有依靠。”

廊外的风卷着花瓣掠过,仲微望着远处燃尽的烟火,忽然明白了这桩旧案里的纠葛不是单纯的权势强占,而是藏着痴念、无奈与痛苦的复杂情愁。

她沉默片刻,终是拱手道:“多谢陛下解惑,是我只看了表面,误会了了其中原委。”

裴成繁轻笑一声,将折扇收起:“世人多爱传些强娶的热闹,哪会细想这背后的曲折。皇叔这二十年来待苏氏如何,王府上下都看在眼里,只是这份心思,终究是用了最笨拙的法子开头罢了。”

暮色彻底沉了下来,廊下的宫灯被晚风掀得明明灭灭,将地上的紫藤花瓣染成一片深浅交错的紫影。

仲微拱手行完礼,脚步轻缓地退向月洞门,临走前还回头望了一眼,见裴成繁仍维持着方才温和的姿态,正低头用折扇拨弄着石桌上的残花,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散了,转身消失在回廊尽头。

那抹身影彻底不见的瞬间,裴成繁拨弄花瓣的手骤然停住。

他缓缓抬起头,方才眼底的温润笑意尽数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深不见底的冰冷,连握着折扇的指节都因用力而泛出青白。

他没有回头,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出来。”

话音刚落,西侧廊柱的阴影里便无声无息滑出一道玄色身影,单膝跪地,头埋得极低:“属下在。”

“吩咐你的事,办得如何?”裴成繁的目光落在石桌那盘未终的棋局上,指尖轻轻叩着桌沿,节奏缓慢却让人心头发紧。

“回陛下,都按您的吩咐处置妥当了。”黑衣人声音毫无波澜,“林靖澜旧部那几个不肯归顺的,已连夜送往岭南烟瘴之地,家属也按罪臣余孽的名目贬为庶民,沿途官府都已打过招呼,绝无翻身可能。魏相府那边,也按您的意思,送去了安抚的密函。”

裴成繁“嗯”了一声,这才抬眼扫了黑衣人一眼,语气听不出喜怒:“记住,做得干净些,别让任何人查到朕头上,尤其是国师。”

“属下明白。”黑衣人再叩首,身形一晃,又隐入了阴影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石桌旁只剩裴成繁与侍立在侧的近侍程今。程今垂着头,连呼吸都放得极轻,后背的冷汗却已浸透了里衣。

他跟着裴成繁已有十三年,素来见惯了这位年轻帝王的温润模样——对臣子温和,对宫人宽厚,连对待犯错的小太监都极少动怒。

可方才那短短几句话,那眼神里的冷冽与算计,却让他浑身发冷,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眼前的人。

裴成繁没理会他的惊惧,伸手拿起一枚和田玉制的白棋,指尖摩挲着冰凉的棋子,缓缓落在棋盘的“天元”位上。

这一步落得极重,棋子与石桌相撞,发出“嗒”的一声轻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师叔啊师叔……”他低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说不清的复杂,似庆幸,又似嘲讽,“幸好你始终这般信我,幸好你从不多问一句林靖澜旧部的去向,更幸好……你从未怀疑过,当年林靖澜的粮道为何会突然被叛军知晓。”

他拿起另一枚黑棋,指尖微微一顿,随即毫不犹豫地堵死了白棋的退路:“你总说我心善,可这帝王座下,哪容得下心善?林氏一族手握兵权二十余年,若不除尽,朕这江山坐得不安稳啊。”

程今的头垂得更低了,牙齿都在微微打颤。

他终于明白,白日里裴成繁与仲微谈论凌云三杰时的唏嘘,解释强娶流言时的恳切,全都是假的。

那些温和不过是包裹着利刃的棉絮,底下藏着的,是能将一切威胁连根拔起的狠绝。

连仲微这样亲近的长辈,都成了他安抚人心,掩盖谋划的棋子。

烛火摇曳着,将裴成繁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射在廊壁上,忽明忽暗,像一头蛰伏的巨兽。

他又落了几子,棋局渐渐明朗——白棋已陷入死局,再无翻盘可能。

裴成繁看着棋盘,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只是那笑意未达眼底:“你放心,朕会让你安安稳稳做你的国师,至于那些肮脏事……有朕在,你永远不用看见。”

风从回廊吹过,卷起几片落在石桌上的花瓣,粘在了冰冷的玉棋上。

程今偷偷抬眼,瞥见裴成繁低头拂去花瓣的动作,依旧是往日里那副斯文模样,可他却再也不敢生出半分亲近之心。

他忽然懂了,这宫里最可怕的从不是明刀明枪的争斗,而是眼前这位笑着就能将人命与人心玩弄于股掌的帝王。

暮色愈发深沉,宣王王府的朱漆大门在风中吱呀作响。

简玉珩独自坐在空荡荡的书房里,案头烛火摇曳,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宛如一只被困在牢笼里的困兽。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案头那柄断箭,那是二十年前雁门关之战中,林靖澜临终前交给他的信物。

箭身早已锈蚀,却始终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血腥味。

“王爷,陛下派来的人已经在府外候着了。”管家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

简玉珩没有回应,只是盯着那柄断箭出神。

他知道,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裴成繁登基以来,对宗室和异姓王的打压从未停止,而他作为唯一一个手握兵权的皇叔,自然成了眼中钉。

二十年前,边疆突然传来急报,说北狄大军压境,需要林家即刻带兵出征。可他心里清楚,这不过是个幌子——真正的陷阱,此刻正在京城某处等着他们。

“让他们进来吧。”简玉珩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

房门被推开,几个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鱼贯而入,为首的千户面无表情地呈上一道明黄圣旨:“宣王接旨——”

简玉珩跪在地上,听着圣旨中那些冠冕堂皇的罪名:私通敌国、意图谋反、豢养死士……每一条都足以让他万劫不复。

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春日,他与林靖澜、苏禾在军营里纵马饮酒的场景。那时他们都以为,只要忠心报国,就能换来一世太平。却没想到,帝王家的猜忌,比战场上的刀剑更可怕。

“王爷,得罪了。”千户一挥手,两名锦衣卫上前就要给他戴上枷锁。

“慢着。”简玉珩突然站起身,从腰间解下宣王印信,重重拍在案上,“告诉陛下,这印信我交还了。但我有一个请求——”

“什么请求?”千户警惕地盯着他。

“让我再见苏禾一面。”简玉珩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哀求,“就一面。”

千户沉默片刻,终究还是点了点头。

“阿禾……”简玉珩想要伸手触碰她的脸,却在半途停住了。他知道,此刻的自己,连碰她的资格都没有了。

“阿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苏禾的声音哽咽,“他们说你谋反,我不信……”

简玉珩苦笑着摇头:“信不信已经不重要了。”他从袖中取出一封早已写好的信,“这封信,等我走后你再拆开。记住,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好好活下去。”

苏禾颤抖着接过信,还想说什么,却被锦衣卫强行拖走了。

简玉珩望着她的背影,忽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雪夜,她背着昏迷的他冲进王府时,他就发誓要护她一世周全。可如今,竟还连累她受苦。

锦衣卫押着简玉珩走出王府时,天空突然飘起了细雨。他抬头望向皇宫的方向,仿佛能看见裴成繁站在龙椅前,俯视着这一切。

他知道,自己的结局早已注定,就像那盘被裴成繁下完的棋局,从一开始就没有活路。

裴成繁对仲微是有一点复杂感情的。但那到底是什么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也可能知道,但他不敢承认)。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真相还是假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