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清焰 > 第8章 温情

清焰 第8章 温情

作者:不吹西北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7 11:41:27 来源:文学城

初夏的微风带着御花园中初绽荷花的清芬,拂过临水的水榭。昭宁帝的精神似乎比前些时日稍好了些,便在宫中设下小宴,为远道而来的犹蒙国使臣接风洗尘,同时也借此机会,与朝臣商议一些国事。左丘涟玓与几位近支宗室、重臣作陪,虞景遥亦因协理宫内采买、熟悉商贸之事,且在江南事中表现出色,被特旨列席末座,这本身已是一种非同寻常的信号。

犹蒙国使臣名叫勃格,身材魁梧,面容粗犷,身着色彩鲜艳的裘皮与锦缎制成的袍服,言行举止带着草原特有的豪迈与直接。他先是依礼献上贡品,多是些珍贵的皮毛、宝石、鹿茸及草原特产,随后,话锋便转向了此次来访的重要目的之一——互市。

“……尊敬的大昭皇帝陛下,”勃格操着略带口音的官话,声音洪亮,回荡在水榭中,“我犹蒙国愿与大昭永结盟好,互通有无。近年来,边关互市虽有,然限制颇多,规模亦小,交易品类单调,难以满足双方子民之需,也易滋生私下交易、逃避税检之事。我王之意,望能扩大互市范围,增加交易品类,尤其是茶叶、丝绸、瓷器、药材,以及……”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大昭君臣,加重了语气,“铁器。”

“铁器”二字一出,水榭内的气氛微不可察地凝滞了一瞬。铁,可铸农具,改善民生,亦可铸兵器,增强武力,历来是中原王朝与周边游牧势力边境贸易中极为敏感、甚至禁忌的物品。犹蒙国此次明确提出,其背后深意,耐人寻味。

昭宁帝面色不变,依旧温言道:“贵国诚意,朕已知晓。互通有无,惠及边民,促进和睦,亦是朕之所愿。然则具体章程,关乎两国律法、边防安全与经济利益,需从长计议,谨慎为之。”他将目光转向席间,“众卿有何见解?”

几位大臣相继发言。楚国公楚怀瑾率先开口,他捋着胡须,一副老成谋国之态:“陛下,勃格使者所言,看似有理。然,铁器关乎国防,非同小可。犹蒙国虽表面臣服,然其部落众多,难以约束。若大量铁器流入,被用于铸造兵器,恐壮其势力,反噬我朝,后患无穷!臣以为,此事断不可行,现有互市规模已足矣。” 他代表了朝中保守、强调边防安全的一派,也与楚家掌控部分边境贸易利益有关。

李太傅李翰随之附和,他引经据典,言辞恳切:“陛下,楚国公所言极是。《管子》有云,‘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盐铁乃国之命脉,岂可轻易予人?况且,前朝亦有因互市管理不善,导致边患加剧之教训。臣以为,当以史为鉴,严守关隘,限制交易品类,方为上策。” 他代表了清流文官中注重华夷之辨、强调文化经济优势的一派。

王尚书王允则从财政角度补充:“陛下,扩大互市,虽可能增加商税,然管理成本亦将大增,且若管控不力,走私猖獗,反而得不偿失。现有体制,运行多年,虽有瑕疵,却也算平稳。” 他态度暧昧,既不想担风险,也可能涉及现有互市利益分配。

这几位重量级人物一发话,席间大多官员都纷纷点头称是,气氛一时倾向于保守。

左丘涟玓一直安静地听着,指尖无意识地在白玉酒杯边缘轻轻摩挲。待众人声音稍歇,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清越,不高却清晰地压下了水榭内的嘈杂:“臣弟以为,互市之利,在于安边、富民、实库。犹蒙国所需,并非仅有铁器一项。我大昭之茶叶、丝绸、瓷器、药材,于彼处乃是维持部落贵族体面生活、改善牧民健康的必需品,其需求稳定且巨大。若能以这些我朝充裕之物资,规范、有序地换取其良马、皮毛、牛羊、乃至特定矿石,于我朝军备提升、民生改善、国库充实,亦大有裨益。”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楚怀瑾等人,继续道:“至于铁器……因其特殊,确需慎重。然,一味禁绝,恐逼其鋌而走险,通过走私获取,反使我朝失去管控,无法课税,更易滋生边境**。或可考量,限定铁器种类(如仅限农具、铁锅等生活生产用具)、数量,并建立严格的核查机制、登记造册制度,专用于特定用途,并由双方指定官吏、甚至可引入第三方信誉商号共同监督流向。关键在于,互市之主导权、定价权、管理权,需牢牢掌控于朝廷手中,立严法,明赏罚,规范管理,清除积弊,使利归国库,惠及边民,而非落入私人或对方好战部落之手。”

他思路清晰,既看到了互市的巨大战略利益,也点明了关键的风险与精细化的管控之道,并非一味赞同或反对,而是提出了更具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思路,显示了他对经济与边防关系的深刻理解。

昭宁帝微微颔首,未置可否,目光却似有似无地扫向了末座一直凝神倾听的虞景遥:“虞卿家常年行商,熟知货殖流通与边贸情弊,对此有何看法?” 这显然是想听听来自实务阶层的意见。

虞景遥没想到皇帝会点名问他,立刻起身,恭敬行礼后,方才沉稳应答:“回陛下,草民以为,瑞王殿下所言,高瞻远瞩,切中利害。互市若管理得当,实为安边富国之双赢良策。于商贸而言,可开辟稳定、规范的新市场,促进货物流通,刺激相关产业发展,朝廷亦可借此机会,整顿边境贸易秩序,抽取可观商税,充实国库。草民曾闻,犹蒙国境内亦产有几种珍稀药材、独特毛皮,为我朝所无或产量稀少,若能通过官方渠道规范引入,于我国医药、工匠技艺亦是一种补充。”

他顺着左丘涟玓的思路,从纯商业和实务角度补充道:“至于管控,除殿下所言设立严格章程、监督机制外,或可考量设立官营主导的互市榷场,由朝廷委派精通商贸、廉洁干练的专员统一管理,所有交易需在榷场内登记、核验、定价、课税,交易凭证亦需有特殊防伪标识。同时,可选拔一批信誉良好、资本雄厚的大商号,授予其一定年限的特许经营权,让其成为朝廷规范互市、执行政策的助力,并使其利益与朝廷利益捆绑,相互监督,而非隐患。对于敏感物资如铁器,更需严格限定交易对象(如只与犹蒙国官方指定的、信誉良好的部落交易)、用途,并建立从出售到使用的全程追溯机制,违者重罚,连坐担保商号。” 他的建议,与左丘涟玓的政见不谋而合,且更具体化了商业运作与管理的细节,显得极为务实。

左丘涟玓闻言,侧目看了虞景遥一眼,清冷的眸中掠过一丝清晰的认可与欣赏。这份默契,在此刻显得尤为难得。

那犹蒙使臣勃格对商业运作颇为感兴趣,又追问了几句关于榷场管理、商号选拔和具体物资定价的问题,虞景遥皆从容作答,条理分明,数据支撑有力,让勃格连连点头,对这位年轻的“商贾”官员刮目相看。

宴席结束后,众人告退。左丘涟玓与虞景遥前一后走出水榭。行至宫苑中一段翠竹掩映的无人小径,左丘涟玓脚步微缓,并未回头,声音随风淡淡传来,清晰地落入虞景遥耳中:“你今日所言,甚好。”

虞景遥望着他挺拔清瘦、在竹影下显得有些斑驳的背影,心中一热,一股混合着被认可的快意与难以言喻的亲近感涌上心头。他恭声道:“草民浅见,能得王爷认可,与王爷所思相合,幸甚。”

左丘涟玓没有再说话,只是继续向前走去。阳光透过竹叶缝隙,洒下细碎的光斑,将两人的影子拉长,时而分离,时而微妙地交叠在一起。虞景遥看着那近在咫尺、仿佛触手可及却又始终保持着一段距离的背影,想起宴席上两人那不言而喻的默契应对,想起他对自己见解的肯定,心中那份潜藏的情愫,如雨后春笋般,不受控制地悄然滋长,愈发清晰坚定

边关互市之议,如同在沉寂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涟漪虽暂歇,却悄然改变了水下的生态。左丘涟玓在御前与虞景遥展现的默契与务实见解,虽未立刻促成政策转变,却在昭宁帝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楚、李、王等家族愈发警惕这位年轻亲王的锋芒。朝堂之上,看似因国丧将至而暂时压抑了争论,实则暗流愈发汹涌。

这日,处理完户部积压的文书与王府产业整合的后续事宜,窗外已是暮色四合,华灯初上。澄心斋内只余左丘涟玓一人,他搁下朱笔,揉了揉微蹙的眉心,连日来的殚精竭虑与面对各方压力的隐忍,让他清俊的眉宇间染上了一层难以化开的疲惫。

目光无意间掠过窗台上那盆苍翠的岩松,虞景遥离京赴江南前夜,于灯下郑重呈递此物时的神情清晰浮现。“岩松生于绝壁,扎根于石隙,耐贫瘠,抗风寒,虽遇逆境,亦能坚守本心……” 那人的话语似乎还在耳边。左丘涟玓不得不承认,皇兄看人的眼光,确实毒辣。此人,已不仅仅是“可用之才”,更隐隐成了他在这孤寂权谋路上,一处可以稍作倚靠的……慰藉?

这个念头刚起,便被左丘涟玓强行压下。帝王之路,注定孤家寡人,岂能轻易依赖他人?然而,心底那一丝因那人归来而悄然松缓的情绪,却骗不了自己。

“尤可。”他对着空寂的书房轻声唤道。

尤可的身影如同鬼魅般无声出现。“王爷。”

“听闻东市今夜有夜市?”左丘涟玓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

尤可一愣,随即答道:“是,每月十五,东市夜市最为热闹,三教九流,杂耍百戏,颇为喧哗。”他心中诧异,王爷向来不喜这等嘈杂之地。

左丘涟玓静默片刻,望着窗外帝都璀璨的灯火,那些灯火之下,是他试图守护,却又感到无比隔阂的芸芸众生。“备车,”他顿了顿,似是随意道,“去虞府。请虞景遥一同去看看。”

虞景遥接到王府传来的口信时,刚与父亲虞常恩商议完江南后续的产业调整。听闻瑞王邀他同游夜市,他亦是愕然。那位清冷如雪的王爷,竟会有此闲情逸致?但想到今日宫中传出陛下病情又反复的消息,朝局愈发紧绷,或许王爷是想借此舒缓心神?他不敢怠慢,立刻更衣出门。

两人依旧是一身不起眼的常服,未带仪仗,只由尤可驾着一辆青篷小车,另一名贴身侍卫隐在暗处跟随,悄然融入了帝都繁华的夜色之中。

东市夜市,果然名不虚传。各色灯笼高挂,将街道照得亮如白昼,人流如织,摩肩接踵。叫卖声、吆喝声、谈笑声、杂耍表演的喝彩声、小吃摊上油脂滋啦作响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粗糙、鲜活、充满生命力的声浪,与宫廷王府的死寂威严截然不同。

左丘涟玓似乎极少来这种地方,走在熙攘的人群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容貌太过出众,即使身着布衣,也难掩那份天生的贵气与清冷,引来不少侧目。但他并未显露不耐,只是微微蹙眉,适应着这陌生的喧嚣。

“王爷小心。”虞景遥适时上前半步,不着痕迹地替他挡开一个莽撞跑过的孩童,低声道,“此地鱼龙混杂,不比宫中王府。”

左丘涟玓瞥了他一眼,淡淡道:“无妨。既入红尘,便观红尘相。”他的目光掠过那些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掠过香气四溢的街头小吃,最终落在一个卖糖人的老艺人摊前,看着那灵巧的手艺,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惊奇。

虞景遥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会意一笑,掏出几枚铜钱,对老艺人道:“老丈,要一只玉兔捣药的糖人。” 他接过那晶莹剔透的糖兔,递给左丘涟玓,“王爷,尝尝?虽是市井小食,却也别有趣味。”

左丘涟玓看着递到面前的糖兔,犹豫了一下。他自幼生长于深宫,何曾接触过这等东西?但看着虞景遥坦然含笑的眼眸,以及那糖兔在灯火下折射出的诱人光泽,他终究是伸出手,接了过来。指尖触及那微凉硬脆的质感,他细细端详着,并未立刻食用。

“《诗经》有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左丘涟玓忽然开口,声音在嘈杂中显得格外清越,“虞卿以此‘木桃’相赠,倒让本王思忖,何以报之?”

虞景遥闻言一怔,随即莞尔:“王爷言重了。不过些许市井之物,岂敢当‘投报’之论?若论‘投报’,王爷于江南之事援手,于朝堂之上维护,方是‘琼瑶’之恩,景遥感激不尽,唯尽心竭力以报万一。” 他顿了顿,看着左丘涟玓在灯火下更显精致的侧脸,轻声道,“况且,能见王爷展颜,便是最好的‘报’了。”

左丘涟玓抬眸,对上他诚挚的目光,心头微动,那冰封的唇角似乎又柔和了半分。他未再言语,只是极轻地咬了一小口糖兔的边缘,甜腻的滋味在舌尖化开,是一种陌生的、却并不令人讨厌的体验。“尚可。”他评价道,语气依旧平淡。

两人继续前行,路过一个卖女子首饰的摊位时,左丘涟玓的目光在一支简单的白玉簪上停留了一瞬。那玉簪质地普通,造型简洁素雅,毫无雕饰。

虞景遥注意到他的目光,便道:“这玉簪虽不名贵,倒也清雅。王爷可是想赠与宫中哪位贵人?”

左丘涟玓收回目光,语气淡漠:“不必。母后早逝,宫中……并无值得赠此物之人。” 他顿了顿,似是无意道,“只是觉得,此物之素净,与你平日所佩那支青玉簪,略有相似。”

虞景遥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发间那支确实款式简单的青玉簪,心头一跳,没想到王爷连这等细节都注意到了。他稳了稳心神,笑道:“王爷好眼力。臣不喜繁复,觉得简单些反倒自在。”

“嗯,大道至简。”左丘涟玓淡淡应了一句,便移步向前走去。

他们又看了一会儿吞刀吐火的杂耍,听了一段街头艺人说的前朝演义。那艺人正讲到名将孤守边城,弹尽粮绝,左丘涟玓听得专注,眸色深沉,不知想到了远在边关的靖安王,还是这看似繁华却内忧外患的江山。

虞景遥在一旁轻声道:“王爷,可是想起了靖安王殿下?”

左丘涟玓收回思绪,看了他一眼:“三哥在边关,不易。” 他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牵挂,“但愿这互市之策,能稍解边民之苦,亦能减轻些三哥的压力。”

“王爷仁心,必能如愿。”虞景遥安慰道,“待江南新引种的那些耐寒花木成规模,或也可尝试在边境榷场交易,增添些新意。”

左丘涟玓微微颔首,未再多言,但紧绷的神色似乎缓和了些许。

直到月上中天,夜市人群渐散,两人才慢慢往回走。回王府的路上,马车内一片沉寂。与来时不同,这沉默并不尴尬,反而流淌着一种静谧而温和的气息。

快到王府时,左丘涟玓忽然开口:“今日,很好。”

虞景遥侧头看他,月光透过车帘缝隙,在那张精致无瑕的侧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影。他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轻声道:“王爷若喜欢,日后……臣可再陪您来。”

左丘涟玓没有直接回应,而是转而言道:“江南之事,你做得很好。王府及宫内账目梳理,亦见成效。如今朝局纷乱,你……要多加小心。” 这已是极为难得的关切之语。

虞景遥郑重应道:“臣明白。王爷身处漩涡中心,更需珍重万千。臣……定当竭尽全力,为王爷分忧。”

左丘涟玓沉默片刻,终是几不可闻地“嗯”了一声。

将左丘涟玓送回澄心斋,虞景遥告退出来。尤可跟在他身后,难得地主动开口,声音依旧没什么起伏:“王爷许久未曾如此……与人说这许多话了。”

虞景遥脚步一顿,回头看了一眼那扇已然闭合、却仿佛仍残留着片刻温情的房门,心中百感交集。这一夜的灯火与对话,如同涓涓细流,悄然滋润着两颗在权谋冰雪中前行的心。他看到的,不仅是那位肩负江山的亲王,更是一个会因市井小食而好奇、会牵挂兄长、会留意臣下细微之处、会流露出片刻疲惫与柔软的左丘涟玓。

这份发现,让他心中的追随之意,愈发坚不可摧。然而,他们都明白,这短暂的宁静与温情,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奢侈的间隙。更大的风暴,正在天际积聚,随时可能将这悄然滋生的暖意,彻底淹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