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路口一辆小三轮摇摇晃晃着踩过几个不起眼的小水坑,天气阴沉沉的,蒙蒙细雨打湿带着岁月痕迹的光滑青石板,映出一个模糊袅娜的倩影。
宋绩溪一手撑着碎花雨伞,一手拿着手机语气温和平静:“大伯,下了点小雨,我带着伞的,嗯,人还没到,我再等会儿。接到了给你发消息。”
她收起手机,盯着远处的一角屋檐发呆。
斜飞上翘的形状,雨水落下后顺势冲出,一条优美的弧线跃然而出,落在地上,又惊起一个接一个炸开的小水花。这些建筑被封存保护了几十年,近两年为了推动地方发展,才又整理复原出来。
还是太新了。
宋绩溪自顾自地想,全国各地的提质改造都没什么区别。翻新古街,修建新中式古镇,古朴的青苔痕迹被新鲜的白灰覆盖,肆意生长的古树被修剪成圆润的模样。城中心看着整洁明亮,却少了许多味道——属于这个城市的味道。
她收回了目光,又盯着脚下被打湿的布鞋发愣。雨滴断线一样地落下,砸在地上,“嗒”地开出一朵花,随后汇聚在细流中流进青石板的缝隙里。今天天气不好,也不是旅游旺季,平日里撕心裂肺的跳楼大甩卖音响消停了下来,有气无力得像是老头喊娃,一声高一声低地往外冒。
老城安安静静的,只有遥远的另一边传来雪王不厌其烦的音乐。
“你爱我我爱你……”
宋绩溪跟着轻轻哼唱了两句,心里想的却是:早知道穿拖鞋了。
又过了十几分钟,宋绩溪还是没有等到人来。
宋绩溪的大伯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无骨花灯传承人,近年来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热度愈发高涨,经常有人联系,希望能拿到专访。
大伯是个传统的手艺人,只知道潜心钻研,无论宋绩溪怎么劝,大伯都是摇摇头,他不接受采访。这一次却是破天荒的例外,他居然主动提出要接受一个叫“我心千万重”的网红达人的合作邀请。
宋绩溪刷到过这个人的视频,大多以非遗文化为主,主打传承,虽然产出少,但视频质量极高,反响也很不错。如果能得到他的宣传帮助,无骨花灯这门技艺肯定能被更多人所知,就能走得更远。
宋绩溪正有的没的胡乱想着,一道干净脆朗的男声从头顶传来:“你好,请问宋云华先生家是在这吗?”
雨伞下,宋绩溪回了神,先看见的是一双土黄色的高帮徒步靴和两条笔直的腿。她连人带伞仰起头,又往后多站了一级台阶,才依次看清问话的人。
很高,非常高。男人背着巨大始祖鸟户外登山包,拿着一个黑色的自拍支架,戴着一顶黑色遮阳帽,上面全是水汽,天蓝花纹的面巾挡住了他大半的面容,只露出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
“是的。”宋绩溪点点头。心里却疑惑不解:这季节来徒步?太猛了吧。
男人又说:“我是慕名前来找宋云华先生学习非遗无骨花灯的,我叫韩重。”
宋绩溪反应过来,脱口道:“哦,您就是那个博主‘我心千万重’?跟视频里的长得也不一样啊。”
说完她才发现自己说多了,网友都说网红最怕线下,一见一个不吱声。虽然韩重长得不丑,但这话说出口的瞬间多少都带着点冒犯。
宋绩溪羞赧地赶紧摆手,她涨红了脸:“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您视频里都是中山装,我以为您私下里也是,没想到您现在……”她斟酌着补充,“反差很大。”
韩重笑了笑:“没关系,那是剧情需要,现在是个人时间,舒服为主。”
看见韩重还在雨里站着,宋绩溪赶忙往边上一侧,又递给他一把伞,说:“我是来接您的,宋云华是我大伯。”
韩重接过伞道了声谢,又说:“不好意思,我出站后又去拍了些别的素材,让你久等。”
“不要紧!反正我也刚到不久。”宋绩溪说着便往下走,动作里带着几分逃命的紧张,“您跟我来,我先带您去入住。”
哪怕已经过去这么多年,再跟陌生异性说话,宋绩溪依旧忍不住地战栗,她还是高估了自己。当时自告奋勇地说自己来接人,结果搞成这副模样。
她快步走在前面,偶尔借着雨伞的遮掩回头观察韩重跟上了没有。所幸,大黄靴的主人一直礼貌绅士地保持着安全距离,没有掉队也没有越界。
宋绩溪提着的心慢慢下落,缓缓走在雨中。
古城里的街道虽多但都不长,十多分钟就能走到尽头。宋绩溪大伯家在古城西南边,给韩重安排的落脚点就在旁边的一家民宿——随意,宋绩溪的朋友开的。每每有人来学习时基本上都是安置在此处,方便。
把人送到,宋绩溪就离开了,临走前,韩重要了她的联系方式。
“宋小姐,我初到此处,还要叨扰许久,麻烦您了。”
“不麻烦,大伯那里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到隔壁书店找我。”宋绩溪说。
韩重颔首,又道了一声谢。以至于宋绩溪给她大伯发完消息之后还在想着:他们当博主的是不是特别怕自己因为不礼貌被网暴,所以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把登山包放好,韩重快速地找出换洗衣物冲了个澡,在城中拍素材的时候没注意脚下,不小心摔了一跤,如果不是被登山包垫了一下,估摸着这会儿就不是身上有点脏的事儿了。
他擦着头发走到窗户前,复原修建的古城除去一些较高的标志性城墙鼓楼,超过三层的建筑少之又少,所以哪怕他住在二楼也能看完古城大半的景观,此起彼伏的民居,远处是云烟环绕的青山。
楼下是民宿的院子,白鹅卵石铺出一条蜿蜒的小路,里面种植了许多不知名的花,韩重细细分辨了一下,确定他只认出了满墙的月季和底下大团大团的绣球。
突然,一道穿着白裙的人影从月季墙下的一处暗门走了进来,粉红的花朵拂过她的发梢,她的步伐带着跳跃,一点也不似刚才在自己面前那样紧张。紧张到没看见自己那满身泥水的狼狈模样,又或许人家看见了,只是没有问出口。
她抱着竹篮,弯腰在墙角掐着什么,又回头大声地说着当地的方言,韩重听不太懂,只觉得婉转得像唱歌一样。房里有人答了句“随便”,她继续小声地哼着不知名调子,没片刻又从墙下消失。
宋云华的侄女,韩重想:刚刚忘了问她的名字。
他无意识地摸了摸手机,随后收回了飘散的思绪。
“大伯,今天中午吃的薄荷牛肉和鲫鱼青菜汤!”宋绩溪手忙脚乱地把菜摆放好,又摸着耳垂降温,朝着屋里大声喊道。
“今天吃这么好啊,阿溪。”一个中年人从院子里走了过来,或许是少时生活所迫,长期的皱眉让宋云华川字纹严重,看上去十分严肃还带着一些凶巴巴的意味,但他说话却很和蔼:“这么多我们俩怕是吃不完,你去叫小韩过来一起吃吧。”
宋绩溪愣了一下,随后温软地笑着说:“那我叫上雅雅一起来。”
“去吧。”宋云华看着侄女离开的背影,叹了口气,最后什么也没说。
【随意】的老板就像她的店名一样随意,每天不是喝酒就是睡觉。宋绩溪常常跟江雅说,照她这个生活方式,至少早死二十年。谁知道江雅不但不以为然,还试图带上她的养生好闺蜜夜宿酒吧。
宋绩溪敲了敲木质吧台,趴过去小声喊道:“雅雅,去我家吃饭。”
前台后面拥着毯子睡觉的短发女人翻了个身:“不想吃,别吵我,让我再睡会儿。”
宋绩溪顿了片刻,说:“我大伯叫了那个博主一起吃。”
“嗯?”江雅发出疑惑的呓语。
“就是上午来办入住那个,我跟你说过的,来跟我大伯学灯的大博主。”宋绩溪又解释道。
江雅从毯子里爬出来:“那个帅哥?”
“嗯。”宋绩溪点点头,“雅雅,走吧,别睡了,你知道的。”
江雅看着安安静静站在自己面前的小闺蜜,貌美如花,温柔小意,知书达理,气质如兰,但眸子里又有几分难以言说的慌张与不安,她叹了口气,顺了顺自己毛躁的头发:“需要我帮你叫吗?”
眼前的大眼睛瞬间明亮,像小狗看见主人一样亮晶晶地看着她。
“……”
江雅低声骂了句“操”,边往楼上走边说,“宋绩溪,下次再帮你老娘是狗。”
宋绩溪笑弯了眉眼,她知道,下次江雅还会帮她的。因为从小到大,江雅都在保护她。
小方桌刚好够坐四个人,宋绩溪目光扫来扫去,最后还是坐在了离韩重最远的地方——他的对面。
“小韩,我们这儿的菜都有点偏辣,不知道你吃不吃得惯。”宋云华亲切地给韩重夹了几块薄荷牛肉,关切地说。
韩重抬起碗接过,礼貌地说:“谢谢宋伯,我也挺喜欢吃辣的。”
说着他就夹了一块放进嘴里,刚嚼没两下,就见他白皙的面皮憋得通红,紧接着就是一阵惊天动地的咳嗽。
一时间饭桌上全乱套了。宋云华赶紧拍着韩重的后背帮他顺气,宋绩溪跑去倒了一杯温热的茶水递过去,江雅手忙脚乱地护住菜,说:“不是,哥们,还没吃呢,你歪过去咳!”
“不、不好意思……”辣气直冲嗓子眼,韩重咳得撕心裂肺却又着急忙着道歉,结果,咳得更厉害了。
直到温热的茶水冲下去,过了好半晌,他才完全平复。
韩重极不好意思,他解释道:“我真的能吃辣,在长沙、成都、重庆学习的时候我都跟着吃过,都还行,这个薄荷的香味太冲了,我没准备好,一下就呛住了。”
江雅夹了一筷子牛肉混薄荷塞嘴里,说:“没事儿,只是你没福气,我们阿溪做得最好的菜就是这薄荷牛肉了。”
宋绩溪看着韩重看过来的目光,莫名地,她似乎预测到了此人接下来要说的话。
“对不……”她急忙打住:“正常,我做菜会放许多香料,这薄荷还是刚摘的,味道更重,吃不惯正常,不用道歉。”
宋绩溪又舀了碗鱼汤递过去:“你喝这个吧,这个不辣。”
韩重接过,鲜白的鱼汤里躺着几根姜丝,冒着新鲜的热气:“谢谢。”
“别那么客气,小韩。”宋云华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你都和我们一起吃饭吧,下次我们煮得清淡一些。”
韩重刚要拒绝,宋云华就按住了他的手说:“像你这样能够知道去踏实学习的年轻人真的不多了。”
饭桌上,两人一问一答和谐地说着关于灯的一些制作心得,说到激动之处,宋云华还会跑进工作室拿出他的笔记本,两人凑在一起讨论。
一饭结束,宋云华的眼中全是欣赏,他转头对两个姑娘说:“你们知道我是怎么认识小韩的吗?”
“上次的全国非遗灯彩展览?”江雅说道。
这是宋绩溪跟她讲过,宋云华为了参加这个展览不眠不休地干了两个多月,制作出了一盏极其精美繁复的无骨花灯,为此还旧病复发,在床上躺了四五天。
“对!”宋云华点点头,指着韩重说:“就是在那次灯会上,小韩带了一件展品——盒子灯!那个已经消失了三十多年的灯,再一次重现江湖。是小韩,是他找了曾经做过这个灯的老师傅,一起研究制样打版制作,最后复原了出来!”
宋云华做了一辈子灯,灯就是他的命。他的语气中满是狂热:“那个灯我只在小时候跟你爷爷出去比赛时看见过一回,没想到有生之年居然还能再见到!而且那一次灯展之后,有很多人知道了盒子灯,并且去学习,这一门终究没有没落。”
“小韩是大才啊!”他肯定道。
宋云华看向在一旁仔细倾听的韩重,说道:“我以前总觉得年轻人好高骛远不踏实,老了老了居然也迂腐了,现在才知道只要社会发展进步就会有新的传播方式,只有顺应时代,这门技艺才不会被淘汰。”
宋绩溪和江雅从未听宋云华这样夸过谁,她俩眼神交汇。
雅:窝草,那么牛?
溪:应该是。我看过那个视频。
雅:什么?一会儿推给我!
溪:OK。
“宋伯言重。”韩重微笑道,“我只是做了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能被那么多人看见,是我的幸运。”
“但更幸运的是,我们国家还有那么优秀的文化,还有那么多工匠在坚守。”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为它献出一点力量,那么文化走向世界是必然的。
韩重(chong第二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