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请君看戏 > 第19章 言慧兄妹

请君看戏 第19章 言慧兄妹

作者:竹枝桃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07:14:40 来源:文学城

“娘子,是我等办事不力,郎君他不知何时恢复了记忆,十日前趁我等不注意,和县令之女里应外合快马去了燕州大营,李将军已经身首异处,如今郎君正提头往京中赶去,朱俊他们已经去追郎君了,早前收到了青山的信,得知娘子在此,便特来知会娘子。”

听完朱立所言,萧凝迅速在脑中权衡起利弊,朱立,赵嬷嬷以及定国公夫人口中的赵嘉言都不是冲动之人,况且自幼跟随父亲镇守燕州,军功赫赫,应当是个思虑周全之人,能做出斩首提头入京这件事,想来有他自己的考量。

况且赵氏一族世代忠良,定国公也才过世没多久,念及其中情分和悠悠众口,皇上应该不会为难赵嘉言,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可以让裴敬舟拦着些,做做样子。

萧凝这边才刚刚把事情捋清楚,那边身后就传来了一阵有规律的敲窗户的声音,不等萧凝拔下头上的簪子,朱立就上前把窗户打开了。

窗户打开,乘风看见是朱立还顿了一下,随即翻身进入,站在萧凝面前,这才恭敬行礼,“属下乃乘风,大娘子找到了,不过大娘子如今过的并不好,夫家轻则嘲讽,重则打骂,还把大娘子关了起来不许外出!”

乘风越说越气愤,那卫平舟真是畜生,竟那般对待定国公府的嫡女!他和沉舟其实早早就寻到了大娘子,也了解到了情况,只不过因为他们动作快,着急回去复命,就错过了青山,青川两兄弟寄过去的信,自然也不知道萧凝去了清阳郡合安县,他们两人是到京城中找到青山青川两兄弟才知晓萧凝去了合安县,然后就马不停蹄赶了过来。

赵嘉慧之所以会嫁到阳州普远郡太安县,是因为当年卫平舟进京赶考,在进京的路上恰好遇到了返京的赵佳慧,机缘巧合下赵佳慧看到了卫平舟所写的文章和诗词,并且卫平舟相貌不差,俨然一副才华横溢的书生模样。

就这样,赵佳慧被吸引到了,好感的种子埋在心底,一路上对卫平舟多有照顾。

后来卫平舟确实考的不错,被任命去太安县当县令,在等待任职期间,他去参加了一场宴会,在宴会上救下了不慎落水的赵佳慧。

女子名声格外重要,落水被外男所救,这放在任何一个未出阁的女娘身上都是有损名声的,何况赵佳慧乃定国公嫡女。

巧的是今年返京,定国公夫人崔氏在临行前染了风寒,未能同女儿一起回来。

赵佳慧身边无人做主,此事闹的越来越大,直至传到皇帝耳边。

事关女子名节,皇帝召见了赵佳慧,询问其意愿,若是赵佳慧不愿嫁,这事等卫平舟赴任,赵佳慧返回燕州,也就无事了,若是赵佳慧愿嫁,那卫平舟上任日期得改一改,还得让定国公夫妇回京一趟。

赵佳慧乃定国公嫡女,落水被外男所救这件事虽然发生了,但是也并不影响她以后出嫁,毕竟定国公府的权利和地位摆在那里。

但好感的种子早已埋下,多次接触那种子也早已发芽,卫平舟救过赵佳慧后几番写信道歉,文字间满是担忧和愧疚,还参杂着爱慕与担当,几封信更加打动了赵佳慧。

所以当皇帝问起时,赵佳慧应声愿嫁。

既然愿嫁,那便要赶忙通知定国公夫妇,燕州常年战乱,定国公回不回的来也不好说,即便回来了也待不久,卫平舟上任日期也不能拖太久,于是婚事各种流程也得准备起来。

怎么说赵佳慧也是下嫁,况且当下身边也没个亲人,于是皇帝赏赐了不少东西,准备工作也全权交给了太子和太子妃。

半月后定国公夫妇回京,定国公先去了宫中,定国公夫人崔氏去寻了女儿。

既是女儿自己愿嫁,这两年也已经到了适婚年龄,纵使心中不舍,崔氏也并未说什么。

燕州的事务暂时交给了赵清承长子赵嘉言,但定国公赵清承也不好在京中久留,于是婚事办的也是有些匆忙。

成婚的第一年,两人过的也算是琴瑟和鸣,但自从赵佳慧去了一趟燕州看望父母,兄长,以及刚出生的小弟,再回来卫平舟就有些不对劲了。

卫平舟开始变得偏执,总觉得赵佳慧想要红杏出墙,自此争吵不断,直至赵佳慧怀有身孕后才有些好转,但女儿出生后没多久,争吵就再次上演,甚至后面卫平舟还动起了手,卫家更是个个对赵佳慧甩冷脸。

……

听着乘风叽叽喳喳说了一大堆,脸也是越说越红,明显是被气到了,萧凝示意朱立让他冷静点。

朱立也是简单粗暴,直接拿了一盏凉茶放到乘风嘴边,然后扬了扬手,乘风就这么安静的喝了口水。

“这些消息怎么打听到的。”萧凝抿了一口茶,若有所思。

“我和沉舟在卫宅附近守了好几日,看见大娘子身边的侍女红枝出来,我们就直接把人悄无声息的掳走了,后来向红枝说明情况,红枝就把大娘子成婚前后的这些事告知了。”赵佳慧当年成婚后去燕州那一次,几个暗卫也见过人的,对于赵佳慧身边的贴身侍女有些印象。

思索了一会儿,萧凝便想好了,“你们先出去吧,明日你们跟我一起去太安县,把嘉慧表姐接回来,定国公府的嫡女没有被这样对待的道理,朱立你去写一封信寄回京,让京中剩下的几人有需要的话配合裴敬舟。”

两人离开后,萧凝看着眼前的杯盏发呆,她在想着要不要把定国公夫人崔氏前段时间的事情告知陆时安,如今赵嘉言还活着,赵佳慧也已有了消息,一切都在好起来,想必崔氏知晓后不日便能从悲痛中走出,但崔氏的悲痛要告诉陆时安吗?

再三思索,萧凝还是打算告知,陆时安有知情的权利。

自从解药研究出来后陆时安就轻松了不少,每日就是煎药,照顾患病的小儿,萧凝来到集中所,就看见陆时安柔声哄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喝药,“铃儿乖,喝了药病就好了,你看,姐姐手里有颗糖,铃儿乖乖喝完药,就可以吃糖。”看着孩子乖乖把药喝完,陆时安把手中的糖送到了孩子嘴边。

看到眼前陆时安温和的笑容,萧凝心中有些不忍,但不忍归不忍,萧凝还是走上前叫住了陆时安,把陆时安带到一处较为偏僻的地方,环顾了一圈四周,萧凝才把前段时间崔氏的遭遇一一告知,也提到了今日朱立和乘风所说的赵嘉言和赵佳慧的事。

听完陆时安的有些怔然,“怎么会这样,我对不起舅母,对不起舅舅。”后悔的泪水夺眶而出,一滴一滴砸在地面上,“舅母那段时间该多难熬啊,是我错了,我不该任性,不该自以为是,不该那么自私全然只顾自己。”

陆时安的反应与萧凝料想的别无二致,但萧凝没想到自己看到陆时安哭泣心中居然也跟着闷痛,陆时安在她心里确实是特殊的,这一点她知道,但她有些低估了这份特殊在她心里的分量。

以前除了叔父,萧凝不会被任何人的情绪所影响,但陆时安好像是特殊的,一开始提出替嫁确实是为了方便自己上京寻找线索,那些安稳陆时安,把陆时安当朋友的言论也都参着几分利用之心,毕竟短短月余,又能生出几分真情,但后来不知为何,虽然因为替嫁两人分开了,但陆时安在萧凝心中的分量反到愈发重了起来。

收到陆时安的信,得知陆时安离开了庄子,那一刻萧凝对陆时安的担忧是真心的,从孙梅口中知道定国公夫人崔氏的遭遇,那一刻担心陆时安知道后会后悔,会自责的心也是真的。

那时萧凝问过自己,为什么会频频被陆时安扰动心绪,难道是定国公府的遭遇和陆时安的经历太值得同情了吗?但萧凝很快就在心中否定了这个答案,奔波十七年,她看到的,听到的,比定国公府,比陆时安的经历更值得同情的还有很多很多,否定答案的那一刻,萧凝不得不承认陆时安在她心里是特殊的。

看着掩面而泣,肩膀颤抖的陆时安,萧凝动了动手指,犹豫了几秒还是上前抱住了陆时安,陆时安像是找到了依靠,紧紧回抱住萧凝。

这次的拥抱萧凝没有一丝假意,她接受了陆时安在她心里是特殊的这个现实,并把这种特殊归当于友情。

“不要太过自责了,毕竟开始你也并不知赵嘉言和赵佳慧之事,明日我要去太安县,把赵佳慧带回京,你要同我一同前去吗?赵嘉言那边问题不大,可以让裴敬舟拦着点,待你回了京,也去看看崔氏吧。”萧凝语速不快,带着安抚的意味。

在萧凝的安抚下,陆时安渐渐平复了心绪,也答应了明日同萧凝一起前去。

整理了心情,想到明日就要离开,陆时安准备回去和几位郎中再说一说这县城中的病情,即使她现在满心充斥着后悔和自责,但是还是要对县城中的百姓负责。

送陆时安回到集中所,萧凝便回了酒楼,天色不早了,也不知裴敬舟回来了没。

刚进酒楼雀铃就迎了上来,说是晚膳已经准备好了,萧凝的心思不在晚膳上,抬头看了看三楼的一间房,发现亮着灯,向雀铃确认着,“裴敬舟回来了?”

见雀铃点头,萧凝安心用了膳,这才抬步上楼。

三楼房间里,裴敬舟正在把「郡守」和「县名」的事写下来,到时候回了京便可直接呈上去,最后一字落笔,门外传来极轻的脚步声,这个时候了,不用猜也知道是谁,随后裴敬舟不急不缓放下笔,把写好的折子收起来,坐在椅子上等萧凝推门进来。

萧凝进来就见裴敬舟坐在书案前,书案上还有未干的笔墨,一看就是刚刚在写什么,不过裴敬舟写什么萧凝并不在意,她现在需要跟裴敬舟说一说赵嘉言的事。

外界说裴敬舟最是不近人情,面上虽然总挂着笑,但笑意不达眼底,办起事来又狠又绝,京中官员大臣都很怕这个笑面虎,这人狠起来更是连自己的父亲都要弹劾几句。

本来还怕裴敬舟不答应拦着赵嘉言几分,但谁知萧凝才刚开口,裴敬舟就同意了,本来就是件小事,只是为了万无一失,裴敬舟既然答应了,那便肯定会做到,这一点萧凝还是相信裴敬舟的。

赵嘉言的事说完,萧凝说起了赵佳慧的事,毕竟要去一趟平州,还是需要跟裴敬舟说一声。

听完萧凝的话,裴敬舟思考了几秒点头无异议,“既是去把表姐带回来,我虽不能同行,但也想出分力,便让天枢,天璇两人同去吧,也好搭把手。”裴敬舟支着下巴,嘴角扬着笑,眸子里没什么情绪。

裴敬舟一贯这幅模样,萧凝已经适应了,点头同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