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禁客 > 第2章 归家

青禁客 第2章 归家

作者:春台秋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19 13:56:34 来源:文学城

邓夷宁有一癖,便是喝酒。

可说来不过是军中权宜之计,拉拢人心罢了,除了上阵杀敌,最是少不了席间共饮。起初在营里喝的都是常见的粮食酒,后来军功渐立,军饷充盈,一行人每逢战后必吵着闹着去喝花酿。久而久之,她竟也迷上了那股清冽甘香的花酿。

只是这宣城最好的花酿在这花楼之中,邓夷宁思来想去还是束起头发,进了宣城最好的花楼——香芜阁。

香芜阁最好的花酿是来自醉窖坊的醉八方,酒如其名,酒香飘八方,醉人倒八方。阁中香气氤氲,琵琶声自半透屏风后缓缓传来,曲调婉转低回,似花朵摆动,缠绵悱恻。檀木桌上一碟碟精致小菜,酒盏中清液晃荡,映出俊俏的五官。

邓夷宁倚在软榻之上,懒懒地高举一杯,轻啜一口,微抿红唇,酒液滑入喉间。带着醉人的甘冽与绵长回味。她挑了挑眉,似有几分讶异,旋即又大大方方给自己满上。

独自一人,快活不得。

素日沙场征战,哪得这般清闲。军中的酒水不过是烈得呛喉的浊物,好似能把死人灌醒。醉八方倒是不同,入口温柔如絮,醉意却绵密如沙。她一边饮酒,一边随意夹了几筷子肉送入口中。她笑着摇头,喃喃自语:“真是比军中那焦黑的肉串子强上百倍。”

说着,又举杯自饮,眼神清凉如寒星,半点醉意不显。直到两壶下肚,胸中郁气方才消散几分。她长舒一口气,懒懒地一翻身,索性就着凉意,枕着袖子半卧在地上。

冷风顺着窗户缝隙吹入,吹过她的鬓发,掠起她的衣角,她却不以为意,只觉着冷风正好中和酒中的辛辣。屏风后的曲子慢了下来,邓夷宁眯着眼,看着一旁檀香袅袅升起,心头一片平静。

世人笑她粗鄙,说她不解闺阁风趣,可战场厮杀,早在生死之间走过百余回,又岂会在意这等说辞。她早已学会如何独来独往,今夜不过是久违的放纵。酒意微醺,她手指在地面轻敲,恍惚间,耳边似又响起了过往军帐里将士们粗狂豪迈的笑声,战场上马蹄飞扬的嘶鸣声。

她抬手拢了拢鬓边散乱的青丝,露出一双清眸。杯中酒已空,却未再续上,而是起身走到窗边,将窗户推了出去,任由冷风灌进。

有风吹过,琵琶声断了一下,紧接着续上。

她倚在窗框边,吹醒了几分酒意。香芜阁灯火如织,行人步履匆匆,满城烛火映着残月,邓夷宁静静看着,眼中却无半分笑意,只觉一阵寂寥从心底涌起。她正打算关上窗,却瞥见街角一道身影闪过。那人一身墨色长袍,看不清五官,飘逸的长发转瞬即逝。邓夷宁皱着眉,想仔细瞧瞧,却并无异样。

回到桌边时,曲子已换了两首,弹琴的姑娘双手已冻得麻木,却不好开口。

三壶酒入腹,微醺却不醉,邓夷宁沉默地坐了半炷香的时辰才慢慢起身,烛火映出她泛红的双颊。她理了理衣襟,踱步走下楼去。青砖石地上的水渍还未干透,邓夷宁踏着水洼前行,衣摆被打湿了个透。

待邓夷宁归至府前,夜已深重,街上只余更夫拖长了调子的呼号,一声声敲入耳中,在空无一人的街上荡起回响。邓氏府邸大门隐在夜色之中,门前的两盏灯笼燃得久了,亮光已然不足。朱漆大门被风雨侵蚀得有些褪色,匾额之上的“邓府”二字苍劲有力。

她立在门前片刻,尚未急着叩门,仿若身前有一面铜镜,从头至尾仔仔细细理了理衣襟,掸去尘土后深吸一口气,方才抬手叩门。

“咚、咚——”

门内响动一阵,不多时,一年过半百的老者提烛灯而出。烛火下,他满头银丝,腰背却挺直、眼神清明。见来人先是愣愣定住,而后声音瞬间哽咽住:“大……大小姐?”

邓夷宁轻轻颔首,眼中波澜不惊:“是我,忠远叔。”

忠远叔深吸一口气,此刻见到后忙将门开大:“快进来,这风不消停一整晚了。”

邓夷宁步入院中,月色如洗,枝影洒在她的衣襟上,她走的极慢,忠远叔手中的提灯随她而行,低声问道:“大小姐怎这般晚了才回,老爷和夫人都等一整天了。”他说话极轻,末了这才加上一句。

“老爷近日咳得厉害,身子也消瘦了不少。”

邓夷宁微一颔首,神色不变,只道:“是我不孝。”

正厅内灯火未灭,屋中香炉轻烟袅袅,她走上台阶,还未抬手掀帘,便听得母亲一声低唤:“夷宁?”帘子被人挑开,张氏快步走出来,神色一变再变,眼里先是惊喜,随后是心疼,最后化成一声叹息。

邓夷宁低头行礼,主动解释:“太后娘娘有要事相告,耽搁了。”

屋内,邓毅德已起身,立在灯下,脸色不动,只盯着女儿看。她迎着那道目光走进去,一言不发地跪下。

“儿臣叩见父亲、母亲。”

邓毅德冷哼一声,将茶盏往桌上一摔,瓷杯与木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还知晓回来,十余载流转边疆,可还记得自己姓甚名谁?”

邓夷宁没被唬住,倒是张氏轻轻一颤,忙拉住丈夫手臂,劝声温柔:“老爷,夷宁方才入门,何必一回来就说这些?你瞧女儿都变样了,高了,也瘦了。”

邓毅德冷睨妻子一眼,目光重新落在邓夷宁身上,沉声道:“当年你执意随军,我和你娘谁也拦不住。如今倒好,一回来就进宫,这宫门早就闭了,你这是去哪儿了?在军营这么多年就学会夜不归宿了吗?”

邓夷宁并未辩解,从包裹翻出圣旨,双手呈上:“太后赐婚,让儿臣嫁给三皇子,又赐膳予我二人,这才回来晚了些。”

话音落下,满堂寂然。

邓毅德面色骤变,指节用力扣着桌面,咬牙切齿道:“好一个赐婚!我没接下的圣旨你倒是接的心安理得!夷宁,你当真以为这是桩好的亲事?太后让你嫁他,所图何事,这些你当真不懂?”

张氏拍手安抚着老爷,满眼担忧:“夷宁,快起身,到娘这儿来坐下。婚事还能再议,娘只想听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邓夷宁望着母亲,眼神软了几分,但语气依旧淡淡的:“既接圣旨,便是婚配。娘,儿臣无妨的。”

张氏眼里含泪,喉咙像是堵了一口气:“涔涔……”

邓毅德的脸色更加难看,生气是自然的,但毕竟是女儿的婚姻大事,他还是不想就这么把女儿稀里糊涂嫁出去。沉默片刻,终究还是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夷宁,这个烂摊子,你当真愿意接?”

邓夷宁抬眼望着十余年未见的父亲,记忆中那个对谁都和蔼,唯独对家里孩子严肃的人,竟也生出了白发,想说但未说出口的重话还是藏在了心里。

“父亲,女儿总是要嫁人的,嫁对嫁错于儿臣而言并无分别。若此番婚事可解父母之忧,顺应圣意,亦是未尝不可。”她唇角微挑,语气极轻,许是真的接受这门婚事,“再说女儿高嫁皇子,旁人还不知该如何高看咱邓家,又何须违抗皇命。”

邓毅德怔住,似是无言以对,终是摆了摆手闭目叹息,不再言语。张氏正欲开口再言,一阵急促脚步声由院外奔波而来,打破了屋中的沉寂。

“阿姐!”少年清亮的嗓音自门外响起,旋即一道瘦高的身影冲入堂中,衣裳歪歪扭扭,眉目尚稚,却已近弱冠之年。

邓夷宁循声转头,含笑柔声唤道:“和硕。”

少年几步蹿至跟前,站定时却显出一丝不敢靠近的局促不安,只目光灼灼地望着她,嗓音是压不住的欢喜之意:“阿姐,你终于回来了!”

邓夷宁笑着拍拍他的肩膀:“长高了,这比阿姐还高。”

阿弟还要开口,一旁的邓毅德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罢了,明日再讲,你阿姐她舟车劳顿,哪有由得你如此叨扰?快去歇息吧,你也是。”

归入房中时,邓夷宁有片刻恍惚。

屋内陈设整洁,红木桌上放着一盏温茶,还冒着热气,怕是方才命人备好的。帘帐轻垂,纤尘不染。她扫了一圈屋内,年少时的光景恍如昨日。书架上的卷册仍旧是她当年翻阅过的,格子里的刀架上放着一柄发暗的木制旧刀,那是和硕幼时亲手所制。

邓夷宁走上前,指尖在刀柄处轻轻一顿,片刻才握住,轻轻取下。她本以为自己早已习惯漂泊之苦,可身处幼时的熟悉之地,记忆纷至沓来,心中忽生动荡。她走到床边,缓缓躺下,目光穿过纱幔,投向幽暗的屋顶,思绪却早已飘入无垠长夜。

一室寂静。

她翻了个身,眼神渐渐沉下。

屋外偶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打更人的叫卖离辰时越来越近。然而她却毫无睡意,心中思绪翻涌,像是胸口有千斤重的东西,压得让人喘不过气。

似乎才刚闭上眼,院外便传来阵阵喧闹声。

院外忽起杂响,有人低声劝阻:“昭王殿下,使不得——”

她眉头一动,眼睫轻轻颤了下,整个人像被人从幽水中捞起。片刻后,披衣起身,推门而出。

晨色未褪,天光微启,雾气未散。院中却已热闹非常,丫鬟仆役奔走搬抬,红漆描金的木箱一只接一只地码在中庭,像要将整座邓府堆出一条大婚的仪仗。

杏树下,一人负手而立,衣袍猎猎,整个人沉着而自持。待他回头,果真是李昭澜。今日的他,换了一身深蓝缎袍,纹金绣鹤,腰挂玉佩,鬓发束得利落,瞧着倒真像个正儿八经的皇子,叫人差点忘了他那轻浮不羁的老毛病。

“将军起得可真早。”李昭澜上前两步,眸中含笑,语气却温温的。

邓夷宁居高临下地站在廊下,目光略过箱笼,淡声道:“殿下今日这么大的阵仗,倒像是要把我邓府踏平。”

他失笑,拱手作揖:“奉太后懿旨,送聘上门,总不能寒酸了将军。太后说了,要风风光光,把你娶回去。”

“太后的心意倒是……贵重。”她目光微动,又扫了一眼那些精巧匣盒,“这些加起来,恐怕快抵上我邓家半座府库。”

“那是当然,”李昭澜不以为意地摆摆手。

她唇角动了动,未笑,只问:“既是送聘,礼也送了,人还留着作甚?”

李昭澜像没听懂似的,凑前一步,低声道:“涔涔,你我迟早是要成亲的,今日好不容易来一趟,不若坐下聊聊。正好也趁机与伯父商议婚期,不能空着手来,也不能空着话走。”

她未应,只是看了他一眼,目光在他鬓边的发簪停了片刻,淡淡说了句:“簪子不错。”说罢转身入屋。

房间内有准备好的衣衫,颜色粉嫩淡雅,不是邓夷宁喜欢的样式。她缓缓走到铜镜前,望着镜中那张淡漠的脸,抬手解下披风搭在一旁的架子上。

吩咐丫鬟打来热水后,邓夷宁快速收拾了一番,挑了件相对素雅的衣裳,将长发简单束起,插了根白玉簪,比昨日少了几分凌厉。原想去寻李昭澜说些话,却在路过堂屋时,听见里面传来对话,步子不由自主地停下。

“太后旨意,婚期定在下月初。”

邓夷宁微微一顿,眉梢不动声色地抬了抬。

“这婚房宅院,婚服礼冠都还未定下,为何如此仓促?”

“您也知道,这外头流言四起,太后忧心再拖影响名声。”李昭澜随意笑道,“太后高瞻远瞩,宫内的昭澜殿已修缮完毕,宫外也备有一处新宅。届时大婚宴席设于宫中,当晚听从太后旨意留在宫内为存福,日后将军若是想住宫外,本殿自听差遣。”

他顿了顿,继续道:“婚服礼部的人正在修改,眼下时间紧迫,太后下令暂用宜慧公主的婚服,今日我带了礼部的人过来量尺,不出三日婚服便会定下。”

邓夷宁站在门外,静静听着这些话,面上依旧是那副淡淡的神色,没有半分波澜。

一切都安排好了。

婚期,宅院,行止,甚至是成婚之后住在哪里,皆有定数。她是应该感激太后恩宠,竟给了她选择的余地。邓夷宁垂下眼睑,嘴角微微扯了扯,似笑非笑。

既然命运早由旁人书写,她坦然接受就行。

从小母亲便说她是个不争不抢的性子,天性洒脱,乐观坦然,可邓夷宁不这么觉得。幼时在家中带着阿弟阿妹疯玩时没少挨骂,他们喜欢什么,她这个做阿姐的就拱手相让,衣物、玩具、吃食,甚至是厢房院落。

只要表现出喜欢,她就会让。

旁人夸她善良懂事,就连一向严厉的父亲,都会为了这些小事对她表示赞扬。她记得幼时城东有一家糖铺子,家中几个小孩都很喜欢。后来有次母亲外出带回一些,被贪吃的妹妹一扫而光,她只是拍了拍妹妹的头,说了句没关系。

再后来,等她提起想吃那家的蜜饯时,铺子早已关了门。她其实也并非喜欢吃,就是想,总觉得别人有的自己也应该有。可直到后来上了战场,师傅告诉她——

“夷宁,这世间本就不公,若是想要什么,就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争来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那时候的夷宁不懂,现在的邓夷宁,或许是懂了。

院门外,李昭澜远远注视着树下的邓夷宁。她趴在石桌上,丝毫不觉得深秋的大理石沾染的凉意,一身素衣倒显得松散了许多。

他勾了勾唇,迈步走入院中。

“将军这副模样倒是有了待字闺中的感觉。”

邓夷宁闻声转头,见是他,微微挑眉,坐直了身子,但并未起身相迎,而是略带讥讽:“殿下私闯女子闺房,这不合礼数吧?”

李昭澜坐在她对面,从地上拾起一枚落叶,漫不经心道:“成婚在即,本殿若是不了解未来夫人的喜好,这传出去我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邓夷宁意味不明地‘哦’了一声,语气懒散:“既然婚期将至,你我之间的礼数也就免了,殿下随意,小女子这闺房跟男子别无两样。”

李昭澜招招手,招手唤进礼部官员。

“太后吩咐,让本殿带礼部的人来量尺,婚服不日便会做好,届时再进宫试穿。婚宴设在宫内,当晚留宿昭澜殿,宫外也有一处宅院,日后你若是想搬出来也可。”李昭澜顿了顿,补上最后一句,“本殿听你的。”

邓夷宁脚步一顿,回头莫名其妙看了一眼他,“砰”的一声关上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归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