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禁客 > 第1章 赐婚

青禁客 第1章 赐婚

作者:春台秋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19 13:56:34 来源:文学城

大宣,平廿二十三年,立春。

朝廷赋税繁重,天灾**不断,西戎的战火刚刚平息,丘北又起了动乱。难民四散,土匪横行,官府贪墨,粮仓亏空,民间早已怨声载道。

早在数年前,朝堂便已四分五裂,太后夺权执掌君印,外戚专权。朝中已然分数两派,以太子为首的储君派,以靖王为首的宗亲派,而一国之首的皇帝倒成了人人唾弃的无能之君。

可要说最令两派不安的,倒是一个女人。一个手握朝中半数兵权,赫赫有名的西戎女将军——

邓夷宁。

她是当今朝廷唯一还能护住边疆的将军,麾下赤甲卫战无不胜,镇守西戎十年,未曾让敌半步,被外敌亲切的称为“鬼戎女”。

可正因如此,她成了权臣贵族的眼中钉,成为太后不得不防的威胁。

于是,一道赐婚圣旨骤然降下。

这是朝堂之上,权力之中,他们能想到的,能毁掉一个女将军最好的办法。

——

邓夷宁回朝那日,整条安顺街被围得水泄不通。

百姓们听闻那位护国有功的西戎将军竟要嫁给三皇子李昭澜,无不震惊。三皇子在大宣素来名声不显,甚至是声名狼藉,见过的都说这李昭澜空有一副好皮囊。

诗酒风月,万花之中,说的便是这位三皇子。

可谁也没想到,太后一道圣旨竟将将军许给这样一个人。

“这摆明了就是忌惮将军威名,都说这女子不该参手政权之事,果真如此。只是可惜了,邓氏一族的好名声,怕是要被三皇子毁于一旦。”

“要说夫妻情事,怕是那三皇子压不住将军吧,哈哈哈……”

议论声此起彼伏,众人少是愤愤不平,多是惋惜。

邓夷宁御马缓缓而行,面色平静,目不斜视,将那些蜚语甩在身后。她的目光落在街边乞儿身上,落在官差征收百姓苛税身上,落在青楼里达官贵人觥筹交错身上。

这便是她誓死守护的国土。

太玄殿上,香烟缭绕,鸾座高设,雕龙描凤,穹顶之上悬着不少玉盏。殿中气息凝重,四方内侍侍立两侧,皆低头垂眸。太后杜氏端坐高台之上,凤袍曳地,眉目雍容之中自有一股摄人的威势。她凤眸微垂,目光如电般俯瞰殿下众人。两侧站着侍女轻晃骨扇,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阶下,邓夷宁双膝跪地,身着戎装未脱,黑靴长袍皆沾染尘土泥泞之气。她神情淡定,气质凌厉。腰间仍佩着令牌,背脊笔直,随着她的动作微微晃动,流苏穗子许久才停下,与殿内这天家贵子的气息格格不入。

“夷宁,”太后缓声开口,语声温婉,却自带不容置喙威势,“你自幼从军,镇守西境有些年头,孤知你劳苦功高,也知你忠心耿耿。此番护我大宣疆域稳固,孤与陛下心中,自是挂念着你的。”

邓夷宁拱手低头应道:“末将受国之厚恩,守土是责,不言邀功。”

太后轻轻颔首,笑意不深,也不答这句话,反而是换了话题:“如今西戎战事平息,军中本有意调你前往丘北,与蛮夷小部纠缠善后一事。此事孤听闻之后,便即刻命人拦下,属实是于心不忍啊。”

“太后娘娘……”邓夷宁微抬,脸上掠过一丝惊疑。她心知丘北之乱未平,正是锻炼新将之地,笼络屯兵之法,太后将此拦下,看似为她着想,实则另有所图。

她未语,果不其然,太后语声一顿继而缓缓道:“年华不等闲,如今边疆事了,然孤以为,女子首要之事便是归宿。”

殿中忽而一静,连香炉烧出的烟雾都缓了几分才继续飘荡,邓夷宁的指尖在袖中微微收紧,面色却一如往常。

“孤已为你择了良配。”太后道,语气仍旧温和,“三皇子性子是跳脱些,倒也不坏。你若嫁去,也算旗鼓相当。他收着你,你也有归处。”

她顿了顿,补了一句:“也省得再在边地奔波,叫人心里不安。”

邓夷宁没说话,眼睛望着殿下铺金的阶砖。神色看不出起伏,手指在袖中轻轻动了一下,像是把什么东西慢慢握紧。

她明白,这事不是商量。赐婚是太后开口的,圣旨只是落子而已。她若走丘北,是一把未入鞘的刀;她若嫁入三皇子府,锋芒尽去,摆在宫里也就安稳了。

“夷宁?你怎地不语?”

“太后娘娘,”邓夷宁收敛情绪,低声道,“末将自知戎装在身,不堪宫闱礼制,又与三皇子素无往来,恐婚后难以和睦,望太后明鉴,慎思此事。”

这已是她最大程度的反抗了,可太后却似未听出她的意图,只是拢袖而笑,金玉钗环叮当作响:“夷宁啊,别总以末将自称,你如今将为人妇,以后在这宫中是该改口了。至于这婚事,婚姻之事是需二人细细经营,待你成婚之后多来宫中走动,与嫔妃贵妃亲近些,自有教化之法。”

太后眯着眼,拈起一颗小番茄放进口中,咀嚼几下后竟皱着眉头,将果肉吐入绢帕,淡淡道:“今日这小茄果甚是酸涩,难以下口。”

她将桌前那青花小碟往前一推,碟瓷撞在漆案上,发出轻响。她目光淡淡扫过邓夷宁,唇角噙笑,却毫无半点温情:“今日是谁当值选果?”

身后那侍女冷汗瞬时涔涔而出,赶忙上前跪下:“回娘娘的话,小厨今日当值的是骊娘。”

“拖出去,杖五,罚俸,若有下回,加倍。”

“是——”侍女额头重重磕在地,连声应下,将那盘果子端了下去。

邓夷宁微不可察地捏了捏拳,太后娘娘费尽心思作态,无非就是想要震慑。分明只是一盘果子,酸了便不吃,换成甜的就行,何苦迁怒一个值守的下人,这分明就是在警告她。

“你父为国奉职,忠心耿耿,家中小妹还未婚配,二弟也没能取个好的功名。孤念其邓氏对国忠守,有赤诚之心,不忍你再劳苦征战。如今既已归朝,便是要归家、归位。”

“太后娘娘之恩,邓氏将铭记于心。”邓夷宁低声道。

太后瞧出她的不甘,指尖在扶手上摩挲着,语气呼转:“夷宁,你不会怪孤一意孤行吧?军中调遣本不该孤一介妇人插手,加之蛮夷残部祸事不断,命你前去再好不过。你若是执意要去,孤也不是不能成全你。”

邓夷宁膝上发紧,她知道,这一去,便是同太后上同一条船。太后将她放出,等同于拿她这把利刃断去祸端,若是成了,太后坐享其成;若是不成,她便是太后手中的一颗死棋,不仅在棋盘中无用,更是无法落入棋篓,烧了还是淹了,全凭太后一人发落。

“不过——”太后抬眸看她,凤眼微挑,似笑非笑,“孤定是希望你应下这门婚事。”

邓夷宁轻吸一口浊气,缓缓作答:“愿闻太后娘娘指教。”

太后轻抚袖角,语调温和却分毫不松:“三皇子是孤从小看着长大的,性子虽是跳脱,与太子和二皇子的稳重不同,但也不是无可救药。他自有他的能耐,只是一心扑在歧途之上,就连陛下都不忍管教。”

“你不同,你出身武门,知进退,懂局势。你父亲在朝中素有威望,你又身为女子,独身走到西戎将军之位,更令朝中不少人侧目。孤思来想去,能配得三皇子之人,定是文武双全,家族威望之女。若是你们二人能成一双,既能了却我这个做祖母的一桩心愿,也能成全你们邓氏多年未能团聚一事,岂不美哉?”

邓夷宁不语,太后没说她不能去丘北,而是摆出诱因利弊,让她权衡利害。所谓“赐婚”,不过是太后亲口裁定的一句软命令,名为抬举,实为封喉。她若应了,从此脱甲归家,兵权自散;若违了,便是忤逆,朝规森严,轻则辱名,重则连累父族。

殿中静极,唯香烟一缕,从铜炉中袅袅升起,在檐角幽晃的金光里缓缓氤氲。

太后低声唤她:“夷宁。”

语调依旧温和,听不出半分强硬,却字字沉甸:“你心中不愿,孤是看得出来的。但你是邓家之后,又是朝廷命将,不比旁人任性。你若推诿,旁人便要看你父亲的笑话,看邓家是不是生出个不识抬举的女儿。”

邓夷宁垂眸不语。膝下已微微发麻,脊背却始终未曾松弛半分。

良久,她道:“夷宁明白了。”

太后望着她,唇边笑意更深,缓缓道:“既是明白了,那便安心些。待日子定下,礼部与司礼监自会张罗妥当。孤亲往邓府一行,体面应有尽有。你父亲多年劳苦,陛下也会下旨加赏。”

邓夷宁俯身叩首:“谢太后娘娘恩典。”

太后起身下阶,步履不紧,袍角无声。走到她面前,亲手将她扶起。那手指骨节分明,触上去微凉,却叫人心里生出说不出的紧。

“你只是女儿身,但却胜过百夫。如今卸甲归家,若能安内顺家,为皇家开枝散叶,未必不是更大的建树。”太后拍了拍她的手,像是寻常长辈叮嘱晚辈那般,倍感关怀,“孤只觉你前半生过得艰难,孤不是害你,只是想让你尽孝,要你好生活下去。”

邓夷宁勾出一个笑,迎上那双似笑非笑的凤眼,字字回答:“夷宁定当谨记太后教诲。”

“好孩子。”太后轻拂上她的脸,随后转身对侍女道,“送夷宁去三殿下殿内,孤已命御膳房备下晚膳,她与三殿下今日可要好生说说话,熟络一些才是。”

“是。”

邓夷宁行了一礼,转身随侍女离去。太后站在殿中,望着她背影渐行渐远,手中摩挲着一串缠丝金珠念珠,目光深不可测。

出了殿门,远远瞧见院外站着一个人高马大的身影,邓夷宁身后跟着的两位侍女见状,行了个礼便匆匆退下。来人身形颀长挺拔,约有五尺五寸,在这大宣所见之中,已是鹤立鸡群。男子一袭浅色圆领袍,素雅清净,衣角用金线绣着祥云纹样,衣料一瞧便知是最上乘,微风一过,随风摆动。头戴镂花金冠,鬓边细整,唇薄眼长,一派温润清俊模样。

“将军,往后便是同路人了。”男子笑着言道。邓夷宁看了他一眼,瞧出他的身份,但未置一词,抬腿便往外走。李昭澜也不恼,跟在她身后晃晃悠悠的,见到漂亮的宫女言语上戏耍两句。邓夷宁见不惯他这派作风,蹙眉不喜,脚步不由加快几分。

“将军走错了,昭澜殿在这边。”

“多谢殿下抬爱,晚膳末将就恕不奉陪。自回宣城以来,还未进过家门,倒是显得我这个做女儿的有些不孝。”李昭澜闻言,停下脚步看着她远去的背影。宫内已亮起了烛火,映在她挺拔的身姿上。

“将军这般说法可就叫人心寒了。”李昭澜笑意不减,小跑跟上她的步伐,语气半真半假,“太后娘娘特意为你我二人准备的晚膳,娘子若是不去,本殿一人岂不有些无趣。”

“你叫我什么?”邓夷宁回头皱眉瞪着他,“殿下不必委屈自己,昭澜殿内山珍海味应有尽有,您请自便。”

李昭澜轻轻啧了一声,似乎有些不满,双手抱在胸前,偏头看着她:“将军真是无趣,竟拒了本殿一番好意。”

邓夷宁终于停下脚步,良久,她才转头望他一眼,眼神不冷,却也无暖,语气淡淡:“殿下好意末将自当不敢不受。”

邓夷宁语气诚恳,却于无声处将彼此界限划得分明。李昭澜唇边笑意微敛,神色认真,片刻后,他耸肩一笑,语中带着无可奈何:“罢了,将军心意已决,本殿自不会强人所难,若再多言,倒显得我这皇子小气了。”

邓夷宁没再搭理他,转身离去。

自她十岁执意离家,便再未回过。当年她一意孤行,随魏承武将军投军入营,一时闹得家中鸡犬不宁。后来十四便入了边关,随军征战。对于宣城的家,早已在记忆中淡去,这次所谓的回家,不过是她敷衍李昭澜的借口罢了。

感谢各位的收藏支持[比心]

我的第一本长篇,请多多指教[红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赐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